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墩翻模作业指导书

高墩翻模作业指导书

高墩翻模作业指导书1 适用范围适用圆形、圆锥形、矩形等多种截面形式的25m以上的高墩作业。

2 作业准备2.1 高墩翻模施工前应该满足本作业的施工条件,包括场地、人员和机械的要求。

2.2技术准备2.2.1 墩身模板足够的刚度而且便于安装拆除,并设计对拉螺杆连接。

2.2.2 提升架由井架、吊盘、卷扬机组成,有足够的稳定性和作业性能。

2.2.3 脚手架采用普通脚手架钢管搭设,与提升架连为一起,平铺木板作为操作平台。

2.3 场地准备提升架以及脚手架基础应做地基处理,地基承载力符合要求,确保提升架以及脚手架足够的稳定性。

2.5 人员配备根据作业需要,配置架子工、钢筋工、模板工、机修工、电工、普工等2.6 机械配备平台(辐射梁、内外钢环)、提升收坡系统(收坡丝杠、收坡小车、顶杆、套管)、液压提升系统(千斤顶、控制台、调平限位器及高压油管),吊架等。

3 技术要点3.1 明确高墩翻模施工作业的工艺流程、操作要点和相应的工艺标准,指导、规范高墩施工。

3.2翻模施工的模板提升方式有吊机提升法和液压穿心千斤顶提升法。

3.3翻模工作原理是随着各节段混凝土的灌注,通过液压千斤顶或吊机为动力提升平台并带动吊架,进而模板不断上翻,直至墩顶,确保墩身外观质量。

4 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4.1 液压穿心千斤顶提升法4.1.1 液压穿心千斤顶提升法施工流程高墩为减轻自重,一般设计为空心墩。

高空心墩采用翻模进行施工,翻模由模板、工作平台、吊架、提升设备组成。

翻升模板建议采用2层布置,每层高4.0m,以墩身作为支承主体。

上层模板支承在下层模板上,循环交替上升。

工作平台采用20号槽钢组拼成型的空间桁架结构,配合随升收坡吊架,为墩身施工人员提供作业平台,稳定性能良好。

平台的提升系统采用液压穿心千斤顶进行提升,自动化程度高,可控性能良好。

圆端形翻模总装图见下图。

矩形空心墩翻模与圆端形空心墩翻模设计、施工原理相同,外模形状按矩形设计,工艺流程参见圆端形翻模工艺流程。

圆端形翻模施工工艺流程图1。

图1 翻模施工工艺流程框图4.1.2 液压穿心千斤顶提升法施工操作要点(1)下部实心段施工外模的支立好坏直接关系到以后的施工,要求尺寸正确,外模顶水平,否则在空心段施工时,造成模板不平整。

(2)翻模安装① 搭设平台吊装的脚手架利用短钢管在实心段上及墩身四周搭设一脚手架平台,安放整体吊装的平台。

② 平台的组装、吊装组装按由内到外的顺序,在平地上进行组装;组装时,内外钢环按圆心对称安装在辐射梁上,不得有偏心;辐射梁均匀分布在半个圆周,采用丁顺结合布置,安装好后将所有螺丝拧紧,并涂上黄油;利用塔吊进行整体吊装,每侧辐射梁下设2台千斤顶。

③ 安装预埋件及液压设备预埋靴子的位置要特别准确,它是为整个平台的顶杆预先造孔,使套管能顺利提升,保证平台的平衡。

平台安装就位后安装千斤顶,插入顶杆套管,并采取措施保护套管不与砼粘连。

④ 组装翻模内外模板各设2层,翻模按顺序、部位进行组装。

组装时,模板间缝隙要严密,内外模板间按设计尺寸进行校正,并安设拉筋和撑木。

翻模安装总装图见图2(圆端形空心墩为例)吊架作业平台提升系统模板墩中心线墩顶墩底承台顶面图2 翻模总装图(3)绑扎钢筋钢筋绑扎严格按照设计图进行绑扎 (4)灌注混凝土混凝土由拌和站集中拌制,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运至墩下,混凝土输送泵泵送入模,对称均匀浇筑。

混凝土灌注到模板顶时,要低于模板口1~2cm ,为下一板方便组装翻模,防止有错台。

当混凝土的强度大于3MPa 时清除浮浆,凿毛混凝土表面,进行第二、三节段施工。

在灌筑过程中用测量仪器随时观测预埋件的位置及模板、支架等支撑情况,如有变形和沉陷立即校正并加固。

(5)提升平台 翻模组装后,第一次提升平台在混凝土灌入达到一定高度后进行,时间宜在混凝土初凝后,终凝前,提升高度以千斤顶的1~2个行程为限(一个行程3cm )。

第二次及以后每次提升(终凝前),每小时提升一次,当混凝土表面发硬时,每半小时提升一次,当混凝土表面发白时,再提升1~2个行程。

混凝土终凝后,每4~6小时提升一次;模板组装完毕后,在灌混凝土前提升一次,以检查套管是否被粘住,在浇筑下一板混凝土前把套管擦干净,并涂油。

平台提升总高度以能满足一节模板组装高度为准,同时控制在终凝后达到设计高度,切忌空提过高。

平台提升过程中注意随时进行纠偏、调平。

收坡在平台提升至总行程一半后进行,终凝前完成,就位后专人检查。

平台的提升操作人员应选派责任心强、素质较高的工人,培训后上岗。

(6)模板翻升模板解体:模板可视情况分为若干个大块整体翻升,此工作在灌注最上层模板混凝土过程中提前进行。

解体前先用挂钩吊住模板,然后拆除拉筋、围带等。

模板翻升:待平台提升到位后,用倒链将最下层模板吊升至安装位置。

提升过程中(包括平台的提升)有专人检查,以防模板与固定物挂碰。

检查模板组装质量,符合桥墩设计要求。

检查合格后安放撑木,拧紧拉筋。

(7)墩顶实心段及托盘、顶帽的施工墩顶实心段施工时,先拆除内模及内吊架,然后安装实心段的过梁和底模,再安装实心段外模。

墩帽施工时,托盘与顶帽分两次进行施工;每次将平台升至所装模板高度后,再安装托盘或顶帽模板,然后绑扎钢筋、灌注混凝土。

(8)翻模拆除拆除按照与组装的相反顺序进行。

先拆除模板,后拆除平台。

拆除平台时,在墩顶用短钢管搭设一脚手架平台,使液压平台稳放于脚手架平台上,将套管与平台的螺栓松开(不要卸掉),将千斤顶倒置套在顶杆上,反向爬升,将顶杆依次抽出;完后,拆除平台上所有设备,将套管与平台的螺栓全部松掉,利用双索吊同时起吊,整体吊装,最后拔出套管,灌孔。

4.2 吊机提升法4.2.1吊机提升法施工流程由上、下二组同样规格的模板组成,随着混凝土的连续灌筑,下层混凝土达到拆模强度后,用吊机配合自下而上将模板拆除,接续支立,如此循环往复,完成桥墩的灌注施工,墩身翻模施工见图3。

图3 吊机提升墩身翻模施工示意图4.2.2 吊机提升法施工要点(以圆端形薄壁空心墩为例) (1) 墩身模板外模分上、下两节,一次支立而成,接缝采用阴阳锲接头,模板制作精度如下:尺寸误差小于2mm ,倾斜角偏差小于1.5mm ,孔位误差小于1mm 。

为确保工程质量,在工厂内统一加工。

模板用槽钢骨架与6mm 钢板组焊成整体。

施工过程中,两节模板交替轮番往上安装,每一节都立在已浇筑混凝土的模板上。

内模采用组合钢模拼装,内外模间设带内纹的对拉螺栓,以利于拆模和避免墩身混凝土内形成孔洞。

墩身内腔每隔一定高度预设型钢作支撑梁,上面搭设门式脚手架作为装拆内模和浇筑混凝土工作平台之用。

安装和拆卸模板,提升工作平台以及钢筋等物品的垂直运输均由塔吊完成。

每块外模背面沿墩身上升方向焊接两条带孔钢轨,并使上、下节模板的钢轨对齐,工作平台利用插销固定在钢轨上。

安装好上节外模后,可取下插销,利用塔吊将平台沿钢轨向上滑升到上节固定。

(2)模板位置调整当四大块模板组拼成形后,所有螺栓不必拧紧,留出少量松动余地。

模板前后方向偏斜的调整通过手拉葫芦拉至正确位置,Ⅰ-Ⅰ模板桁架工作平台左右偏斜的调整则在模板底边靠倾斜方向的一端塞加垫片实现。

模板之间的缝隙塞有橡胶条,防止漏浆。

由于模板制作及起始第一节模板调整的精度都很高,以后每次调整幅度很小。

调整完毕后,拧紧全部螺栓,即可浇筑混凝土。

(3)拆模在安装钢筋的同时,可以开始拆下面一节外模工作。

拆模时用手拉葫芦将下面一节模板与上面一节模板上下挂紧,同时另设两条钢丝绳栓在上下节模板之间。

拆除左右和上面的连接螺栓,然后通过两个设在模板上的简易脱模器使下节模板脱落。

脱模后放松葫芦,使拆下的模板由钢丝绳挂在上节的模板上。

然后逐个将四周各模板拆卸并悬挂于上节模板上。

这样将拆模工作和钢筋安装同时进行,节约至少半天时间,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对塔吊工作时间的占用。

5 质量控制及质量检测质量控制项目、标准及检验方法见表1、2表1 墩台模板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表2 混凝土墩台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6 安全6.1 上岗人员进行岗前体检,凡患有心脏病、高血压和恐高症等疾病的人员禁止上岗。

6.2 上岗人员进行岗前安全知识培训,严格按照操作规范施工,进入施工作业区,必须佩戴安全帽、保险绳、防滑鞋等防护用品,严禁酒后上岗和疲劳作业。

6.3 作业场地的电路要规范化,所有的机械电缆应定期检查,电器设备必须做好接地保护,电线接头必须绝缘,防止漏电伤人,进行三级安全用电保护。

6.4 平台上设备、材料对称均匀布置、不超载。

混凝土输送泵管、模板支架不得和工作平台连接产生受力情况。

支架提升时支架上不得堆放材料。

6.5 工地专职安全员每日对墩身模板的内外工作平台、支架和塔吊的爬梯进行检查,重点检查各焊接点的牢固情况和安全防护网的完整情况。

6.6 工地安装风速测定仪器,安排专人负责记录每日的风速、风向,如遇6级以上大风必须停止施工。

7 环保及文明施工7.1 严格控制施工对环境的损坏和影响,自觉接受当地环保部门的监督指导,不随意向桥梁下面丢废弃物。

7.2 使用机械设备,要尽量减少噪声、废气等污染;施工场地的噪声应符合有关规定,并应遵守当地有关部门对夜间施工的规定,防止噪声污染。

7.3 施工现场场地布置合理,机械、材料堆放整齐标牌齐全美观,达到标准化文明工地的要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