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个税专项附加扣除及社保

个税专项附加扣除及社保

起止时间:新税法实施首年发生的大病医疗支出,要在2020年才能办理 备查资料:患者医药服务收费及医保报销相关票据原件或复印件
或者医疗保障部门出具的医药费用清单等
专项附加扣除——————赡养老人
赡养60岁(含)以上父母以及其他法定赡养人的纳税人 纳税人为独生子女的,按照每月2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 纳税人为非独生子女的,由其与兄弟姐妹分摊每月2000元的扣除额度,每人分摊的额度不能 超过每月1000元。 可以由赡养人均摊或约定分摊,也可以由被赡养人指定分摊。 约定或指定分摊的须签订书面分摊协议,指定分摊优先于约定分摊。 分摊方式和额度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不能变更;
六项专项加计扣除
序 号
专项附加扣除
范围
标准扣除定额(元)
备注
扣除期限最长不超过240个月
住房贷款利息
首套住房贷款利息支出
1000元/月
只允许扣除1套;可以选择由夫妻其中一方扣除,扣除方式在一个
纳税年度内不得变更
1
住房租金
在工作城市没有住房而租房产生的租金支出
1100元/月(台州市户籍 人数超过100万人)
专项附加扣除—————— 住房租金贷款利息
纳税人在主要工作城市没有自有住房而发生的住房租金支出,可以按照以下标准定额扣除: A.直辖市、省会(首府)城市、计划单列市以及国务院确定的其他城市,扣除标准为每月1500元, B.市辖区户籍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扣除标准为每月1100元; C.市辖区户籍人口不超过100万(含)的城市,扣除标准为每月800元。 纳税人的配偶在纳税人的主要工作城市有自有住房的,视同纳税人在主要工作城市有自有住房。 夫妻双方主要工作城市相同的,只能由一方扣除住房租金支出;不同的,分别扣除; 住房租金支出由签订租赁住房合同的承租人扣除。 纳税人及其配偶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不能同时分别享受住房贷款利息和住房租金专项附加扣除。
职业资格继续教育支出
4
大病医疗支出
个人负担超过15000元的医药费用支出部分
400元/月 300元/月 80000/年
学历教育期间
取得相关证书的年度
一个纳税年度内,在社会医疗保险管理信息系统记录的,包括医 保范围内的自付和医保范围外的自费 独生子女,每月2000元
5
赡养老人支出
赡养60岁(含)以上父母以及其他法定赡养 人的赡养支出
个税专项加计扣除和社保从严征管
日期:2018年12月21日
目录
1.个税 2.社保
个税改革
个人所得税是对个人(即自然人)取得的各项应税所得征收的一种税。它不仅能缩小个人收入
差距,缓解社会分配不公的矛盾,而且在调节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增加国家财政收入等方面都有着 积极的促进作用。
2018年8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修订完成; 截至2018年12月22日,此次个人所得税改革最大亮点: 1.自2018年10月开始扣除标准按照5000元/月执行,税率下调; 2.按年征收(按月预扣),次年3月1日-6月30日汇算清缴; 3.新设了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赡养老人六项专项附加扣除。
首套贷款是指购买住房享受首套住房贷款利率的住房贷款。 住房贷款利息支出是否符合政策,可查阅贷款合同(协议),或者向办理贷款的银行、住房 公积金中心进行咨询。 纳税人及其配偶婚前各自购买住房发生首套住房贷款的,婚后可以选择任何一方的住房,由 贷款人按照规定标准扣除
起止时间:贷款合同约定开始还款的当月——贷款全部归还或贷款合同终止的当月 备查资料:住房贷款合同、贷款还款支出凭证等
2000元/月
非独生子女,可以分摊,如平均分摊、约定分摊等情况,分摊方 式一个纳税年度内不得变更。 每一纳税人分摊的扣除额最高不得超过每年12000元(每月1000元)
专项附加扣除—————— 住房贷款利息住房贷
款利息
纳税人本人或配偶单独或共同使用商业银行或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为本人或其配偶购买 中国境内住房,发生的首套住房贷款利息支出,在实际发生贷款利息的年度,按照每月1000元标 准定额扣除,扣除期限最长不超过240个月。纳税人只能享受一次首套住房贷款的利息扣除。
职业资格继续教育:取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上载明的发证(批准)日期的所属年度 专扣政策从2019年1月1日开始实施,该证书应当为2019年后取得
备查资料:职业支出
纳税人及其配偶、未成年子女发生的医药费用支出,按规定分别计算扣除额; 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与基本医保相关的医药费用,扣除医保报销后个人负担(是指医保目录 范围内的自付部分)累计超过15000元的部分,由纳税人在办理年度汇算清缴时,在80000元限额 内据实扣除。
起止时间:租赁合同(协议)约定的房屋租赁期开始的当月——租赁期结束的当月;
提前终止合同(协议)的,以实际租赁行为终止的月份为准
备查资料:住房租赁合同或协议等
专项附加扣除—————— 子女教育支出利息
(1)子女年满3周岁以上至小学前,不论是否在幼儿园学习; (2)子女正在接受小学、初中,高中阶段教育(普通高中、中等职业教育、技工教育); (3)子女正在接受高等教育(大学专科、大学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教育)。 上述受教育地点,包括在中国境内和在境外接受教育。
夫妻同居,只能由一方扣除租金支出 夫妻异地,可以分别扣除租金支出
学前教育即年满3岁至小学入学前教育
往后子女的义务教育
2
子女教育支出
高中
大学(大专)
1000元/月/每个子女
可以双方分别扣除50%,也可以由一方扣除100%,具体扣除方式 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不得变更
硕士以及博士
学历继续教育
3
继续教育支出
技能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专业技术人员
起止时间:学前教育:子女年满3周岁的当月至小学入学前一月;
全日制学历教育:接受义务教育、高中教育、高等教育的入学当月—教育结束当月 因病或其他非主观原因休学但学籍继续保留的期间,以及施教机构按规定组织实施 的寒暑假等假期,可连续扣除
备查资料:境内接受教育:不需要特别留存资料;
境外接受教育:境外学校录取通知书留学签证等相关教育资料
专项附加扣除——————继续教育支出
纳税人在中国境内接受学历(学位)继续教育的支出,在学历(学位)教育期间按照每月400 元定额扣除。同一学历继续教育的扣除期限不能超过48个月。
纳税人接受技能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支出,在取得相关 证书的当年,按照3600元定额扣除
起止时间:学历(学位)继续教育:入学的当月至教育结束的当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