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一(下)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高一(下)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2015-2016学年山东省济南市高一(下)期末生物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1.下列描述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 .大麦有芒和小麦无芒B .公象的黑毛与母象的黄毛C .男人的长发与女人的短发D .大熊猫的短尾与小熊描的长尾2.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杂合子黑豚鼠产子4只,已知其中2只是黑色,则另外两只也是黑色的概率是( )A .B .C .D .3.灰色兔与灰色兔杂交,子代有25只白色兔、26只黑色兔、52只灰色兔.则灰色兔和白色兔杂交,其后代中白色个体所占比例是( )A .25%B .50%C .75%D .50%或100%4.两亲本杂交基因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其子代基因型:1YYRR 、1YYrr 、1YyRR 、1Yyrr 、2YYRr 、2YyRr ,那么这两个亲本基因型是( )A .YyRr 和YYRRB .YyRr 和YYrrC .YyRr 和YyRrD .YyRr 和YYRr5.等位基因位于( )A .同源染色体上B .DNA 分子的两条链上C .两个四分体上D .染色体复制后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上6.下列不属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具有的特征的是( )A .具有联会现象B .同源染色体分离C .形成四分体D .着丝点分裂7.在雄性哺乳动物个体的细胞中,一定含有两条Y 染色体的是( )A .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B .精细胞C .减Ⅱ后期的次级精母细胞D .初级精母细胞8.下列关于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每个卵细胞继承了初级卵母细胞四分之一的细胞质B .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等于精子和卵细胞染色体数目之和C .每个精子继承了初级精母细胞四分之一的染色体D .受精作用过程中发生了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9.下列杂合子自交后代最可能会出现分离比为9:3:3:1的遗传现象的是( )A .B .C .D . 10.某种鼠群中,黄鼠基因A 对灰鼠基因a 为显性,短尾基因B 对长尾基因b 为显性,且基因A 或b 在纯合时使胚胎致死,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现有两只双杂合的黄色短尾鼠交配,理论上所生的子代表现型比例( )A .2:1B .8:1C .3:1D .9:3:3:111.下列遗传系谱中最可能属于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是()A.B.C.D.12.某DNA分子共有a个碱基,其中含有腺嘌呤m个,则该DNA分子复制3次,需要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数为()A.3(a﹣m)B.4(a﹣m)C.7(a﹣m)D.8(2a﹣m)13.如图是一种伴性遗传病的家系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病是显性遗传病,I1不携带致病基因B.该病在男性人群中的发病率低于女性人群C.Ⅲ7与患病男性结婚,儿子和女儿患病概率相等D.Ⅲ8与一个母亲正常的患病女性结婚,儿子患病的概率是14.遗传信息和“密码子”分别位于()A.核DNA和mRNA上B.DNA和tRNA上C.mRNA和tRNA上 D.染色体和核基因上15.下列DNA片段的模式图中,表示正确的是()A.B.C.D.16.揭示生物体内遗传信息传递一般规律的是()A.基因的遗传规律B.碱基互补配对原则C.中心法则 D.自然选择学说17.将普通小麦(六倍体细胞)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得到的植株是()A.单倍体B.二倍体C.三倍体D.六倍体18.如图为真核细胞中多聚核糖体合成蛋白质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①上的四种脱氧核苷酸可组合成64种密码子B.①只有与⑥结合后才能发挥它的作用C.①上的一个密码子最多决定一种氨基酸D.②③④⑤最终合成后的氨基酸序列相同19.下列属于单倍体的是()A.小麦种子发育成的幼苗B.由蜂的受精卵发育成的工蜂C.由两个染色体组的花粉直接发育成的试管幼苗D.花粉离体培育成的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后长成的玉米植株20.英国女科学家富兰克林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建立做出过重大贡献,她曾经长期在X 射线的环境下工作,后因患癌症而英年早逝.她得病的原因可能与下面哪种情况有关()A.基因重组 B.自然发生的基因突变C.染色体变异D.环境因素诱导突变21.下列属于染色体变异的是()A.基因中碱基对缺失 B.基因在细胞中丢失C.太空椒的培育 D.四分体时期的交叉互换22.下列科技成果中,不是根据基因重组原理进行的是()A.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培育出抗虫棉B.袁隆平利用杂交技术培育出超级稻C.通过返回式卫星搭载种子培育出超级南瓜D.利用不同品种的猪杂交获得优良猪23.农田中偶然出现了一株抗旱、抗盐的玉米,研究人员想利用该植株培育能稳定遗传的抗旱、抗盐水稻品种.下列育种方法和技术不必采用的是()A.诱变育种 B.单倍体育种C.转基因技术D.组织培养技术24.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单基因遗传病是受一个基因控制的遗传病B.冠心病可能是受两对以上的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C.患猫叫综合征的人与正常人相比,第5号染色体发生部分缺失D.21三体综合征属于可遗传变异25.蛾的深颜色(A)和浅颜色(a)是一对相对性状,假设有640只浅色蛾和360只深色蛾的自然群体,其中杂合子的蛾约有()A.120 B.150 C.240 D.320二、非选择题26.鸽子羽毛的颜色多种多样,现用灰色条纹岩鸽与白色无纹岩鸽作亲本进行交配,其子代中灰色无纹:白色无纹=1:1;让F1中的灰色岩鸽彼此交配,F2表现型及比例为灰色无纹:白色无纹:灰色条纹:白色条纹=6:3:2:1.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由上述杂交结果可知,鸽子羽色的遗传受对等位基因的控制,鸽子羽色的相对性状中属于显性性状的是.(2)若鸽子羽毛的灰色与白色的控制基因用A、a表示,有纹与无纹的控制基因用B、b表示,由杂交结果可知,F2中存在致死现象,则F2中致死基因型有种,分别是.(3)若让F2中灰色有纹鸽与白色有纹鸽交配,其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若让F2中灰色有纹鸽相互交配,其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27.下列图分别表示某雄性动物(2n=4)体内细胞正常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含量的关系,请据图分析回答问题:(1)图1中表示动物表皮细胞分裂时期的图是,图2中表示DNA的是(填字母).(2)图1中丙所示的细胞是,图2中Ⅲ的数量关系对应于图1中的.(3)图2中的数量关系由Ⅰ变化为Ⅱ的过程,细胞核内发生的分子水平的变化是;由Ⅱ变化为Ⅲ,相当于图1中的过程.(4)符合图2中Ⅳ所示数量关系的某细胞名称是.图2中哪些时期所对应的细胞内不存在同源染色体?(填编号).28.如图是甲、乙两种遗传病的家族系谱图,相关基因分别用A﹣a、B﹣b表示(基因突变不做考虑).据此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甲病致病基因位于(填“常”或“X”)染色体上,可由Ⅱ的个体判断出.(2)乙病是显性遗传病,理由是.(3)若Ⅱ﹣2和Ⅱ﹣3的女儿都患乙病,儿子患乙病的概率是.由此可知乙病基因位于(填“常”或“X”)染色体上,Ⅱ﹣2的基因型是.若Ⅱ﹣2和Ⅱ﹣3再生一个孩子,这个孩子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是.(4)该家系所在地区的人群中,每100个正常人中有1个甲病基因携带者,Ⅱ﹣4与该地区一个表现正常的女孩结婚,则他们生育一个患甲病男孩的概率是.29.如图表示某种生物细胞中遗传信息传递的部分过程.请据图回答问题:(1)由图中遗传信息传递的过程判断,该生物应该是(填“真核”或“原核”)生物.(2)图中的③表示,它是在的催化作用下合成的.(3)能特异性识别mRNA上密码子的是,它所携带的小分子有机物可用于合成图中[④] (填名称).(4)由于化学物质甲磺酸乙酯的作用,该生物体表现出新的性状,原因是基因中一个碱基对被替换,导致由此转录形成的mRNA上个密码子发生改变,经翻译形成的④中发生相应改变.30.内陆草原上某种植,开红花,在一片草场上发现了一棵开蓝花的植株.(1)请设计实验来探究这株植物的蓝花性状是受环境影响还是基因突变的结果.①实验步骤:第一步:取该株植物茎尖,利用技术获得试管苗;第二步:放在条件下培养;第三步:观察并记录结果.②预测结果及结论:若仍开蓝花,则;若开红花,则.(2)如表是对该种植物在不同温度条件下进行培养记录的突变率及植株性状表现,请结合℃时的突变率,从植物体本身来说,最可能是与其体内合成的(物质)有关.试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解释:.(3)影响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有多种,如突变和基因重组及等.若上述蓝花性状的出现是基因突变的结果,这说明该植株种群的在进化过程中发生了变化.2015-2016学年山东省济南市高一(下)期末生物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题2分1.下列描述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大麦有芒和小麦无芒B.公象的黑毛与母象的黄毛C.男人的长发与女人的短发D.大熊猫的短尾与小熊描的长尾【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分析】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相同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判断生物的性状是否属于相对性状,需要扣住关键词“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答题.【解答】解:A、大麦有芒和小麦无芒符合“同一性状”,但不符合“同种生物”,不属于相对性状,A错误;B、公象的黑毛与母象的黄毛符合“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属于相对性状,B正确;C、男人的长发与女人的短发符合“同种生物”,但不符合“同一性状”,不属于相对性状,C 错误;D、大熊猫的短尾与小熊描的长尾符合“同一性状”,但不符合“同种生物”,不属于相对性状,D错误.故选:B.2.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杂合子黑豚鼠产子4只,已知其中2只是黑色,则另外两只也是黑色的概率是()A.B.C.D.【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豚鼠的黑色与白色受一对等位基因(设A、a)控制,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由于亲本黑豚鼠是杂合子,说明黑色对白色为显性.【解答】解:亲本黑豚鼠是杂合子,则其基因型为Aa,后代基因型为AA、Aa、aa,为黑色豚鼠的概率是.因此,另外两只也是黑色的概率是×=.故选:D.3.灰色兔与灰色兔杂交,子代有25只白色兔、26只黑色兔、52只灰色兔.则灰色兔和白色兔杂交,其后代中白色个体所占比例是()A.25% B.50% C.75% D.50%或100%【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分析】分析题意可知:后代中三种表现型比例为1:2:1,此比例为基因分离定律中杂合子自交后代的三种基因型后代的比例,由此可以确定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对应关系.【解答】解:灰色兔与灰色兔杂交,后代中白色:灰色:黑色约为1:2:1,则可以推测出灰色兔是杂合子(设为Aa),白色兔和黑色兔是纯合子(AA或aa).灰色兔(Aa)与白色兔(AA或aa)杂交,后代中白色(AA或aa)所占的比例是50%.故选:B.4.两亲本杂交基因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其子代基因型:1YYRR、1YYrr、1YyRR、1Yyrr、2YYRr、2YyRr,那么这两个亲本基因型是()A.YyRr和YYRR B.YyRr和YYrr C.YyRr和YyRr D.YyRr和YYRr【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分析】1、把成对的基因拆开,一对一对的考虑,不同对的基因之间用乘法,即根据分离定律来解自由组合的题目,是解题的关键.2、根据题干:两个亲本杂交,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其子代YY:Yy=1:1,亲代为YY ×Yy;其子代RR:Rr:rr=1:2:1,亲代为Rr×Rr.【解答】解:两个亲本杂交,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若其子代为:1YYRR、1YYrr、1YyRR、1Yyrr、2YYRr、2YyRr,利用基因的分离定律对基因逐对考虑,其子代YY:Yy=1:1,亲代为YY×Yy;其子代RR:Rr:rr=1:2:1,亲代为Rr×Rr,综合考虑亲本基因型为YYRr 和YyRr.故选:D.5.等位基因位于()A.同源染色体上B.DNA分子的两条链上C.两个四分体上D.染色体复制后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上【考点】基因与DNA的关系.【分析】等位基因是指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这里需要考生紧扣“同源染色体”“控制相对性状”两个关键词.【解答】解:A、等位基因是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同一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A正确;B、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因此一个双链DNA分子上不可能含有等位基因,B错误;C、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两个四分体为非同源染色体,故不是等位基因,C错误;D、姐妹染色单体是间期复制形成的,含有相同的基因,正常情况下不含等位基因,D错误.故选:A.6.下列不属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具有的特征的是()A.具有联会现象 B.同源染色体分离C.形成四分体D.着丝点分裂【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解答】解:A、联会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使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形成四分体,A错误;B、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B错误;C、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形成四分体,C错误;D、着丝点分裂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所以不属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特征,D正确.故选:D.7.在雄性哺乳动物个体的细胞中,一定含有两条Y染色体的是()A.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B.精细胞C.减Ⅱ后期的次级精母细胞D.初级精母细胞【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分析】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的精原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初级精母细胞、有丝分裂间期、前期、中期和末期的精原细胞都只含有1个Y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的次级精母细胞含有1个Y染色体或不含Y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次级精母细胞含有2个Y染色体或不含Y染色体;有丝分裂后期的精原细胞含有2个Y染色体.【解答】解:A、有丝分裂后期的雄性个体细胞,由于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所以此时期肯定含有2条Y染色体,A正确;B、精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不含同源染色体,所以只含有1条X或Y染色体,B错误;C、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次级精母细胞可能含有1条Y染色体(前期和中期)或2条Y染色体(后期),也可能不含Y染色体,C错误;D、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初级精母细胞只含有1条Y染色体,D错误.故选:A.8.下列关于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每个卵细胞继承了初级卵母细胞四分之一的细胞质B.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等于精子和卵细胞染色体数目之和C.每个精子继承了初级精母细胞四分之一的染色体D.受精作用过程中发生了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受精作用.【分析】1、受精作用是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不久精子的细胞核就和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使受精卵中染色体的数目又恢复到提细胞的数目,其中有一半来自精子有一半来自卵细胞.2、减数分裂使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减少一半,而受精作用使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因此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体来说,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遗传和变异都很重要.【解答】解:A、在卵细胞形成过程中,初级卵母细胞和次级卵母细胞的方式都是不均等分裂,因此每个卵细胞继承了初级卵母细胞大于的细胞质,A错误;B、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等于精子和卵细胞染色体数目之和,B正确;C、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精子,一半来自卵细胞,每个精子继承了初级精母细胞二分之一的染色体,C错误;D、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D错误.故选:B.9.下列杂合子自交后代最可能会出现分离比为9:3:3:1的遗传现象的是( )A .B .C .D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分析】杂合子的自交后代会出现9:3:3:1的性状分离比,说明两对基因分别是位于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这两对等位基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因此,这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解答】解:A 、图示细胞一对基因杂合,一对基因纯合,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3:1,A 错误;B 、图示细胞一对基因纯合,一对基因杂合,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3:1,B 错误;C 、图示细胞两对基因杂合,一对基因纯合,且杂合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所以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9:3:3:1,C 正确;D 、图示细胞两对基因杂合,一对基因纯合,且杂合的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所以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不可能为9:3:3:1,D 错误.故选:C .10.某种鼠群中,黄鼠基因A 对灰鼠基因a 为显性,短尾基因B 对长尾基因b 为显性,且基因A 或b 在纯合时使胚胎致死,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现有两只双杂合的黄色短尾鼠交配,理论上所生的子代表现型比例( )A .2:1B .8:1C .3:1D .9:3:3:1【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分析】黄鼠基因A 对灰鼠基因a 为显性,短尾基因B 对长尾基因b 为显性,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说明这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由于基因A 或b 在纯合时使胚胎致死,所以黄色短尾鼠的基因型有两种,即AaBb 、AaBB .【解答】解:根据题意分析已知,两只黄色短尾鼠的基因型均为AaBb ,则他们交配后代为:A_B_(AABB 、AABb 、AaBB 、AaBb )、A_bb 、aaB_、aabb ,由于基因A 或b 在纯合时使胚胎致死,所以子代存活个体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 (黄色短尾)、AaBb (黄色短尾)、aaB_(灰色短尾),则子代表现型比例为2:1. 故选:A .11.下列遗传系谱中最可能属于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是( )A .B .C .D .【考点】伴性遗传.色体隐性遗传病,A错误;B、不满足无中生有或有中生无,可能是显性遗传病,也有可能是隐性遗传病,B错误;C、表现为无中生有,属于隐性遗传病,且女性患者的父亲和儿子都患病,属于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C正确;D、不满足无中生有或有中生无,可能是显性遗传病,也有可能是隐性遗传病,D错误.故选:C.12.某DNA分子共有a个碱基,其中含有腺嘌呤m个,则该DNA分子复制3次,需要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数为()A.3(a﹣m)B.4(a﹣m)C.7(a﹣m)D.8(2a﹣m)【考点】DNA分子的复制;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分析】已知DNA分子中的某种脱氧核苷酸数,求复制过程中需要的游离脱氧核苷酸数:(1)设一个DNA分子中有某核苷酸m个,则该DNA复制n次,需要该游离的该核苷酸数目为(2 n﹣1)×m个.(2)设一个DNA分子中有某核苷酸m个,则该DNA完成第n次复制,需游离的该核苷酸数目为2n﹣1×m个.【解答】解:某DNA分子共有a个碱基,其中含有腺嘌呤m个,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该DNA分子含有胞嘧啶的数目为﹣m;该DNA分子复制3次,根据DNA分子半保留复制特点,需要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数为(23﹣1)×(﹣m)=7(a﹣m).故选:C.13.如图是一种伴性遗传病的家系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病是显性遗传病,I1不携带致病基因B.该病在男性人群中的发病率低于女性人群C.Ⅲ7与患病男性结婚,儿子和女儿患病概率相等D.Ⅲ8与一个母亲正常的患病女性结婚,儿子患病的概率是【考点】伴性遗传.【分析】分析系谱图:已知该病是伴性遗传病,伴性遗传病包括伴Y遗传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和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系谱图中含有女患者,所以不可能是伴Y遗传病;4号女患者有一个正常的儿子,说明该病不是伴X隐性遗传病,则该病属于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用A、a表示).【解答】解:A、由以上分析可知,该遗传病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I1正常,不携带致病基因,A正确;B、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中女性患者明显多余男性,B正确;C、该遗传病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Ⅲ﹣7(X a X a)与患病男性(X A Y)结婚,后代女儿全患病,儿子全正常,C错误;D、Ⅲ﹣8(X A Y)与一个母亲正常的患病女性(X A X a)结婚,后代儿子患病的概率是,D正确.故选:C.14.遗传信息和“密码子”分别位于()A.核DNA和mRNA上B.DNA和tRNA上C.mRNA和tRNA上 D.染色体和核基因上【考点】中心法则及其发展.【分析】遗传信息:基因中能控制生物性状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遗传密码:又称密码子,是指mRNA上能决定一个氨基酸的3个相邻的碱基.反密码子:是指tRNA的一端的三个相邻的碱基,能专一地与mRNA上的特定的3个碱基(即密码子)配对.【解答】解:(1)遗传信息是指DNA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因此遗传信息位于DNA 分子中.(2)密码子是指mRNA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3个相邻的碱基,因此密码子位于mRNA上.故选:A.15.下列DNA片段的模式图中,表示正确的是()A.B.C.D.【考点】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分析】DNA分子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脱氧核苷酸由磷酸二酯键连接形成脱氧核苷酸链,DNA分子一般是由2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组成的规则的双螺旋结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两条链上的碱基由氢键连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A与T配对、G与C配对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NA分子中G 与C之间由3个氢键连接,A与T之间由2个氢键连接.【解答】解:A、该模式图中C、G之间的氢键数是3个,不是2个,A错误;B、该模式图可以表示DNA分子的结构特点,B正确;C、该模式中碱基配对方式错误,C错误;D、该模式图中C、G之间的氢键数是3个,不是2个,D错误.故选:B.16.揭示生物体内遗传信息传递一般规律的是()A.基因的遗传规律B.碱基互补配对原则C.中心法则 D.自然选择学说【考点】中心法则及其发展.【分析】生物体内遗传信息传递的一般规律是中心法则:(1)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DNA,即DNA的复制;(2)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RNA,进而流向蛋白质,即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后来中心法则又补充了遗传信息从RNA流向RNA以及从RNA流向DNA 两条途径.【解答】解:A、基因的遗传规律没有揭示的是遗传物质的传递规律,没有揭示遗传信息的传递规律,A错误;B、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揭示DNA分子中碱基之间的配对关系,B错误;C、中心法则揭示了生物体内遗传信息传递一般规律,C正确;D、自然选择学说揭示了进化规律,没有揭示遗传信息的传递规律,D错误.故选:C.17.将普通小麦(六倍体细胞)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得到的植株是()A.单倍体B.二倍体C.三倍体D.六倍体【考点】染色体组的概念、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分析】单倍体是含有本物种染色体数目的个体,由配子发育形成的个体不论几个染色体组都是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是都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含有几个染色体组就是几倍体.【解答】解:普通小麦是六倍体,花药中的花粉粒中的精子是由减数分裂产生的,虽然含有3个染色体组,但用花药进行离体培养时,没有经过受精作用,直接由配子发育形成幼苗,所以得到的个体是单倍体.故选:A.18.如图为真核细胞中多聚核糖体合成蛋白质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①上的四种脱氧核苷酸可组合成64种密码子B.①只有与⑥结合后才能发挥它的作用C.①上的一个密码子最多决定一种氨基酸。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