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论练习一一、单项选择题1.2009年9月10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甲型H1N1型流感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
通知要求,铁路、民航、交通、旅游等部门要制定和完善针对人员密集流动情况的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各部门协调应对。
这体现认识论的道理有A.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 B.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C.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和社会性 D.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要关注民生2.2010年2月4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公布了借助哈勃太空望远镜拍摄到的冥王星最新照片,哈勃望远镜观测到冥王星在变红。
这一事实说明A.认识产生于人们实践的需要,认识推动实践的发展B.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从而推动认识的发展C.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的能力,推动认识的不断深化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真理只有一个,而究竟谁发现了真理,不依靠主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的实践。
这句话主要反映了:A.真理的具体性B.真理的相对性C.真理的条件性D.真理的客观性4.当甲型H1N1流感在全球许多国家传播时,世界各国通力合作,严加防范,以抗击这一流感的蔓延和肆虐。
这体现了()A.意识活动的直接现实性B.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C.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D.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5.真理,没有不被怀疑和突破的特权,这是因为()A.人能认识世界,但并不一定能正确认识世界 B.真理的基本属性是客观性C.认识的根本目的在于指导实践 D.客观世界是无限变化发展的,人们的实践也是发展的6.“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从认识论的角度看,上述古语主要强调了A.科学理论的重要性 B.实践的重要性C.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 D.真理是客观的7.黑格尔认为,实践就是按照主观的内在本性去“规定”和改造客观世界。
这一观点否认了实践的A.直接现实性 B.客观物质性C.主观能动性 D.社会历史性8.2010年4月6日,胡锦涛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总结大会上指出,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这是因为A.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 D.真理既有客观性又有主观性9.统一中国的秦始皇,出行只能坐马车,而不能乘飞机。
这说明A.规律具有客观性 B.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C.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D.要在实践中追求真理10.下列与右边漫画所表达的哲学道理不一致的是A.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B.读万卷书,行万里路C.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D.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织网11.钱学森先生在美期间,撰写的一篇文章封面先是写上“Final”(最后的定稿),后又在旁边添加了,“Nothing is final!!!”(没有什么认识是最后的)。
这表明①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②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③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④认识是圆圈式的循环运动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12.与“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包含哲理相近的是A.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 B.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C.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D.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13.某魔术大师说:“要成为一个成功的魔术师有很多东西要学。
我不停地思考创新,就是为了让我的魔术表演更吸引观众。
”这段话蕴涵的哲学道理是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14.我国科研人员运用第二代测序技术和自主研发的基因组装工具,发现人类基因组中存在着种群特异甚至个体独有的DNA 序列和功能基因,首次提出“人类泛基因组”感念,树立了新的人类基因组测序标准,上述材料反映的哲理是A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 .人的认识总是有限的C .真理是具体的无条件的D .认识的实践最终目的15.为推进城镇化建设,200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定加快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探索‘以证管人、以房管人、以业管人’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新模式,提升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水平。
A.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B.实践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C.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D.真理具有具体性和条件性16.右图漫画中的大学生“村官”A.不知道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B.不懂得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C.忽视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D.背离了认识的目的和归宿17.美国宇航局利用一枚火箭在月球表面撞出直径大约100英尺的大洞,科学家通过测量,发现了大约25加仑水蒸汽以及水冰。
这一发现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09年十大科学发现之一。
这说明A.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反过来认识又推动了实践的发展B.认识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了人类认识的发展C.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D.实践能够把认识和客观事物加以对照18.“追求真相”越来越成为广大网友的普遍愿望,“上海钓鱼执法”、“南京徐宝宝”等事件都因网民的追问被“还原”了事实真相。
这是因为A.真理是客观的 B.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C.真理是相对的 D.真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变为谬误19.杜威认为,实践是人类应对环境的一种活动,这种活动和动物适应环境的活动相比,只有高下程度的差异,没有本质的区别;费尔巴哈认为,理论的活动是真正的人的活动,实践则是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的生理需要而进行的一种“利己主义”活动。
这两种观点都否认了实践的A.客观物质性B.主观能动性C.社会历史性D.直接现实性20.为落实从紧的货币政策要求,继续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引导货币信贷合理增长,央行决定再次上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
可见实践是________的活动.A.主观见之于客观B.客观物质性C.有意识、有目的能动性D.社会性21.随着中国航天业的向前推进,一些新的课题又等待着我们去突破。
这说明 (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22.从1999年开始,我国已经先后进行了“神舟”系列飞船的七次成功发射。
2011年,我国还将发射“神舟”八号。
这说明实践具有()A.历史性 B.社会性 C.客观物质性 D.主观能动性23.下列没有体现要重视实践的观点的妙言警句是A.说一千,道一万,两横一竖就靠干B.有志者,高山是台阶;无志者,小沟是江河C.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D.不怕慢,就怕站24.“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
”这段话说明了A.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B.人的意识具有创造性C.认识有时是独立于实践之外的D.实践在认识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25.德国思想家、文学家莱辛说:“人的价值并不取决于是否掌握真理或者自认为真理在握,决定人的价值的是追求真理的孜孜不倦的精神。
”真理之所以需要孜孜不倦地被追求,是因为A.真理是绝对的、永恒的B.真理与谬误是截然不同的C.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D.真理是具有反复性的认识26.实用主义者詹姆士认为,有用的观念就是真理。
“它是有用的,它是真的,或者说,它是真的,因为它是有用的。
”上述观点的错误在于,否认了A.真理都是有条件的 B.真理都是具体的C.真理的客观性 D.真理的能动性27.促进国家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
从原来国家经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提法的变化说明A.世界是物质的,同时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B.真理的客观性C.价值观对人们的实践活动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D.真理是相对的28.“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这种说法的实质是主张()A.真理都是不确定的 B.真理是客观的C.真理都是有条件的 D.真理都是具体的29.当一位杰出的老科学家说“什么是可能的时候,他差不多总是对的;但当他说什么是不可能的时候,他差不多总是错的。
”这句话A.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 B.承认了真理的相对性C.认为事物是不可知的 D.否认了人的主观能动性30.木星是太阳系中体积最大的行星,人们对它充满无限遐想。
为了解木星的形成、进化和结构等,在最新航天科技的支持下,美国预计于2011年8月发射新的木星探测器“朱诺”。
对木星的科学探测活动将进一步佐证①人类的好奇、兴趣和遐想是推进有关木星认识的直接动力②现代科技和探测手段的发展推动有关木星认识的深化发展③实践发展提出的客观需要是推进有关木星认识的根本动力④严密的逻辑和精心的准备能确保木星探测实践的如期成功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31.关于“学习”有两种观点:其一,“人之岁月精神有限,诵说中度一日,习行中错一日;纸墨上多一分,身世上少一分。
”其二,“教人必欲使其读尽天下书,将道全看在书上,将学全看在读上。
”这两种观点没有处理好A.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B.实践与认识的关系C.真理与价值的关系 D.量变与质变的关系32.下列与“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哲理相同的是A.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B.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C.欲知山中事,需问打樵人 D.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二、简析题33.材料一:选举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础。
19 53年制定第一部选举法时,我国的城镇人口比重只有13.26%。
考虑到我国当时工人阶级主要集中在城市的具体情况,选举法规定,全国人大代表的选举,各省按每80万人选代表1人,直辖市和人口在50万以上的省辖市按每10万人选代表1人。
材料二:改革开放后,我国城乡人口结构比例发生了较大变化。
与此同时,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不断巩固和扩大,各级人大选举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的要求,2010年3月召开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选举法》修正案,明确规定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太代表。
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从认识论角度说明,选举法的适时修改完善对人们有什么启示?34.经过实践检验的真理能指导人们不断取得成功。
请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看法。
认识论练习一答案一、单项选择题CBDDD BBBCC ABBAC DBABC BDBDCCDABB BB二、简析题3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34. ①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是联结主观和客观的桥梁。
因此,真理必须通过实践的检验。
②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因此,真理对人们取得成功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③人们要取得成功,不仅需要真理指导,更要积极投身实践,按客观规律办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④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要以发展了的真理作为指导,人们才能不断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