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葡萄病害图谱2011-01-07 11:52:24| 分类:葡萄*管理|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葡萄是一种色艳昧美且富有营养的水果,葡萄适应性很强,我国广大地区均可种植。
我国已报道的葡萄病害有40多种,其中霜霉病、黑痘病、白腐病、炭疽病、灰霉病等是葡萄生产上的主要病害。
1.葡萄霜霉病分布为害葡萄霜霉病在世界各葡萄产区均有发生。
我国沿海、长江流域及黄河流域,此病广泛漪行(图4-1)。
图4-1 葡萄霜霉病为害叶片情况症状主要为害叶片,也为害新梢、叶柄、卷须、幼果、果梗及花序等幼嫩部分。
叶片受害,初期在叶片正面产生半透明油渍状的淡黄色小斑点,边缘不明显;随后渐渐变成淡绿色至黄褐色的多角形大斑,后变黄枯死。
在潮湿的条件下,叶片背面形成白色的霜霉状物(图4-2至图4-5)。
新梢、叶柄及卷须受害产生水浸状、略凹陷的褐色病斑,潮湿时产生白色霜霉状物。
幼果从果梗开始发病,受害幼果呈灰色,果面布满白色霉层(图4-6)。
图4-2 葡萄霜霉病为害叶片初期症状图4-3 葡萄霜霉病为害叶片中期症状图4-4 葡萄霜霉病为害叶片后期症状图4-5 葡萄霜霉病为害叶片末期症状图4-6 葡萄霜霉病为害幼果症状病原Plasmopara viticola称葡萄单轴霉,属鞭毛菌亚门真菌(图4-7)。
菌丝管状。
孢子囊椭圆形,透明,着生在树枝状的孢囊梗上。
孢囊梗一般4~6枝,呈束状,无色,单轴分枝3~6次,分枝处呈直角,分枝末有2~3个短的小梗,圆锥状,末端钝,孢子囊即着生在小梗上。
每个孢子囊产生4~85"-游动孢子,有双鞭毛,能游动。
游动孢子为单细胞,呈肾形。
发生规律病菌以卵孢子在病组织中越冬,或随病叶遗留在土壤中越冬。
越冬后的卵孢子,降雨量达lOmm以上,土温15℃左右时即可萌发,产生芽孢囊,再由芽孢囊产生游动孢子,借风雨传播到寄主叶片上,通过气孔侵入。
病菌侵入寄主后,经过一定的潜育期,即产生游动孢子囊,游动孢子囊萌发产生游动孢子,进行再侵染。
在整个生长季节可以进行多次再侵染(图4—8)。
图4-7 葡萄霜霉病病菌1.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2.分生孢子3.被害组织中卵孢子4.卵孢子萌发5.游动孢子图4-8葡萄霜霉病病害循环1.病叶中的病原茵2.卵孢子3.萌发形成芽孢囊4.释放游动孢子5.雨水6.幼嫩组织被侵染7.形成子实体8.形成孢子囊9.游动孢子 10.灰霉果11.果实腐烂 12.病叶脱落在长江以南地区,全年有2~3次发病高峰,第一次在梅雨季节,第二次在8月中下旬。
个别年份在9月中旬至l0月上旬还会出现一次高峰。
浙江杭州一般在9月上旬开始发病,10月上旬为发病盛期。
沈阳地区一般7~8月开始发病,9~l0月为发病盛期。
葡萄霜霉病的流行与天气条件有密切关系,多雨、多雾露、潮湿、冷凉的天气利于霜霉病的发生。
果园地势低洼,栽植过密,栅架过低,荫蔽,通风透光不良,偏施氮肥,树势衰弱等均有利于发病。
防治方法结合冬季修剪进行彻底清园,剪除病、弱枝梢,清扫枯枝落叶,集中烧毁;秋冬季深翻耕,雨后及时排出积水。
葡萄发芽前,可在植株和附近地面喷1次3~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以杀灭菌源,减少初侵染。
从6月上旬坐果初期开始,喷施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6%氧化亚铜悬浮剂1000倍液等药剂预防。
在霜霉病发生初期(图4—9),可用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20%苯霜灵乳油300~400倍液、90%三乙膦酸铝可溶性粉剂500~1000倍液、5 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25%烯肟菌酯乳油2000~3000倍液、25%吡唑醚菌酯乳油l000~3000倍液、64%恶霜·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60%氟吗·锰锌可湿性粉剂750~1000倍液、69%烯酰吗啉·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等,喷雾时要注意叶片正面和背面都要喷洒均匀。
为防止病菌产生抗药性,杀菌剂应交替使用。
图4-9葡萄霜霉病为害初期田间症状2.葡萄黑痘病分布为害葡萄黑痘病是葡萄重要病害之一。
此病分布广,发生普遍,我国所有的葡萄产区几乎均有发生。
以北方沿海和春夏多雨潮湿的长江流域及黄河故道地区发生最为严重(图4—10至图4-11)。
图4-10 葡萄黑痘病为害叶片情况图4-11 葡萄黑痘病为害果实情况症状主要为害叶片、新梢、叶柄、果柄和果实。
嫩叶发病初期,叶面出现红褐色斑点,周围有褪绿晕圈,逐渐形成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病斑中部凹陷,呈灰白色,边缘呈暗紫色,后期常干裂穿孔(图4-12至图4-l4)。
新梢、叶柄、果柄发病形成长圆形褐色病斑,后期病斑中间凹陷开裂,呈灰黑色,边缘紫褐,数斑融合,常使新梢上段枯死(图4-15至4-19)9。
幼果发病,果面出现深褐色斑点,渐形成圆形病斑,四周紫褐色,中部灰白色,形如鸟眼(图4-20)。
图4-12 葡萄黑痘病为害叶片初期症状图4-13 葡萄黑痘病为害叶片中期症状图4-14 葡萄黑痘病为害叶片后期症状图4-15 葡萄黑痘病为害叶柄症状图4-16 葡萄黑痘病为害新梢初期症状图4-17 葡萄黑痘病为害新梢后期症状图4-18 葡萄黑痘病为害茎蔓症状图4-19 葡萄黑痘病为害果柄症状图4-20 葡萄黑痘病为害果实症状病原有性世代为Elsinoe ampelina 称痂囊腔菌,属子囊菌亚门真菌。
无性世代Sphaceloma ampelinum 称葡萄痂圆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图4-12)。
分生孢子盘黑色,半埋生于寄主组织中。
产孢细胞圆筒形,短小密集,无色、单胞。
分生孢子无色、单胞,卵形或长圆形,稍弯,中部缢缩。
图4—21葡萄黑痘病病菌1.菌丝及茵丝层 2.分生孢子及分生孢子盘发生规律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盘、分生孢子在病枝梢、叶痕或病残组织上越冬,次年春季气温升高,葡萄开始萌芽展叶时,产生新的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图4-22)。
一般在3月下旬至4月上、中旬,葡萄开始萌动、展叶、开花,病菌即可开始初侵染,6月中、下旬以后,气温升高,如有较多的降雨,植株可受到严重为害,此时是盛发高峰期。
秋季又有一次生长旺季,大量抽出新的枝梢,黑痘病又出现一个发病高峰期。
图4-22葡萄黑痘病病害循环1.病菌在枝条上越冬 2.病菌萌发 3.分生孢子 4.雨水5.侵染幼嫩组织 6.重复侵染 7.枝条上的病菌防治方法合理施肥,不偏施氮肥。
结合夏季修剪,及时绑蔓,去除副梢、卷须和过密的叶片。
及时清除地面杂草和杂物,保持地面清洁。
适当疏花疏果,控制果实负载量。
葡萄芽鳞膨大,但尚未出现绿色组织时,喷布铲除剂,如3~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80%五氯酚钠原粉稀释200~300倍液、10%硫酸亚铁加1%粗硫酸。
葡萄开花前,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l 000倍液、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86.2%氢氧化铜悬浮剂1 000~1 4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等药剂喷施。
葡萄开花后病害发生初期,可喷施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78%科博可湿性粉剂(代森锰锌·波尔多液)600~800倍液、50%咪鲜胺可湿性粉剂1200~l600倍液、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福美双·福美锌·福美甲胂)800~1000倍液、40%氟硅唑乳油6000~8000倍液、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800~l000倍液等药剂。
若遇下雨,要及时补喷。
控制了春季发病高峰后,还应注意控制秋季发病高峰。
3.葡萄白腐病分布为害葡萄白腐病是葡萄重要病害之一。
主要发生在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和华东北部地区。
症状主要为害果穗、穗轴、果粒、枝蔓和叶片。
果穗受害,多发生在果实着色期,先从近地面的果穗尖端开始发病,在穗轴和果梗上产生淡褐色、水渍状、边缘不明显的病斑,进而病部皮层腐烂,手捻极易与木质部分离脱落,并有土腥味。
果粒受害,多从果柄处开始,而后迅速蔓延到果粒,使整个果粒呈淡褐色软腐,严重时全穗腐烂,病果极易受震脱落,重病园地面落满一层,这是白腐病发生的最大特点(图4-23)。
枝蔓多在有机械伤或接近地面的部位发病,最初出现水浸状、红褐色、边缘深褐色病斑,以后逐渐扩展成沿纵轴方向发展的长条形病斑,色泽也由浅褐色变为黑褐色,病部稍凹陷,病斑表面密生灰色小粒点(图4-24)。
叶片受害,先从植株下部近地面的叶片开始,多在叶尖、叶缘或有损伤的部位形成淡褐色、水渍状、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的病斑,并略具同心轮纹,其上散生灰白色至灰黑色小粒点,且以叶脉两边居多,后期病斑干枯易破裂(图4-25)。
图4-23 葡萄白腐病为害果穗症状图4-24 葡萄白腐病为害枝蔓症状图4-25 葡萄白腐病为害叶片症状病原 Coniothyrium diplodiella称白腐盾壳霉,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图4—26)。
分生孢子器球形,灰褐至暗褐色,底部壳壁突起呈丘状;分生孢子梗单孢,不分支。
分生孢子初无色,后渐变为暗褐色,单胞,卵圆形至梨形。
图4-26 葡萄白腐病病菌1.分生孢子器 2.分生孢子发生规律以分生孢子器和菌丝体随病残组织在地表和土中越冬,也能在枝蔓病组织上越冬。
分生孢子靠雨水溅散传播,经伤口或皮孔侵入而形成初次侵染。
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是病害发生和流行的主要因素。
6~8月份一般高温多雨,适宜病害的发生。
幼果期开始发病,着色期及成熟期感病较多。
防治方法生长季节摘除病果、病蔓、病叶,冬剪时把病组织剪除干净。
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伤口,增施有机肥料,合理调节负载量,注意雨后及时排水,降低田问湿度,花后对果穗进行套袋,以保护果实。
对重病果园要在发病前用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1份、硫磺粉1份、碳酸钙l 份3药混匀后撒在葡萄园地面上,每亩撒l~2kg,或用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福美双·福美锌·福美甲胂)l 000倍液喷洒地面,可减轻发病。
来源:(/s/blog_597490170100gr9x.html) - 葡萄的芽变_喻陈惟远_新浪博客在葡萄发芽前,喷施一次3~5波美度石硫合剂、50%硫悬浮剂200倍液、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200倍液,对越冬菌源有较好的铲除效果。
生长季节,6月下旬开花后,病害发生前期,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00~800倍液、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78%科博可湿性粉剂(代森锰锌·波尔多液)400~600倍液、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等药剂预防。
病害发生初期,可用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2500~3000倍液、40%氟硅唑乳油4 000~6 0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25%嘧菌酯悬浮剂800~1 250倍液、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等药剂均匀喷施,间隔1 0~15天再喷1次,多雨季节防治3~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