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11・
<0.05,进入回归方程,结果如表4显示。

表4老年人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孤独感
与主观幸福感的多元回归分析
入选因子R2F B SE Beta
孤独感0.30361.862-0.5890.102-0.429-5.7670.000
消极应对方式0.36841.003-10.848 2.572-0.277-4.2180.000
主观支持0.40631.8420.4810.1610.222 2.9860.003由表4可见,孤独感、消极应对、主观支持等因素进入回归方程,能够显著预测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

三个变量能联合预测主观幸福感40.6%的变异量。

其中,孤独感、消极应对方式及主观支持的预测力对应其解释量分别为30.3%、6.5%及3.8%。

3讨论
本研究表明农村和城市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与罗扬眉等研究的结果一致[6]。

没有发现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在性别、年龄和子女数等方面的显著差异。

不同年龄段老年人总的幸福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国内研究一致[7-8]。

表明老年人能正确对待自己的年龄,年龄对其生活信心、心理健康状况影响不大。

但发现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在文化程度、配偶状况、月收入水平、养老金主要来源、身体健康状况等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文化程度高的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显著高于文化程度低的老年人。

可能与教育水平高者接受卫生宣教比例高,自我保健意识强,善于学习新知识、自我调适,保持良好的情绪有关。

有配偶的老年人比无配偶的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高[9]。

月收入水平高的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显著高于月收入水平低的老年人。

收入高低直接影响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高低[10]。

目前大多数老年人养老金主要来源还是靠退休工资和子女供养。

养老金来自于退休工资的老年人主观幸福感较强,可靠、稳定的收入能满足老年人的生理需要和心理需要,更具有养老保障。

研究结果表明,身体健康的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显著高于体弱多病的老年人。

身体健康的居民,疾病经济负担低,生活质量高,主观幸福感也增强[11]。

本研究发现,老年人社会支持各维度与主观幸福感总幸福度呈显著正相关。

经过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主观支持能显著预测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主观支持是指体验到情感上的支持,是个体感到在社会中被尊重、被理解的情绪体验和满意程度,与个体的主观感受密切相关。

Antonucci等通过研究发现,当老年人面对严重的或慢性的身体疾病时,社会支持可以成为一种促使他们战胜疾病、接受治疗和维持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12]。

多数学者认为主观支持比客观支持更有意义。

老年人的社会支持越高,他们的生活满意度和主观幸福感也越高[13]。

老年人对事件的应对方式也与其主观幸福感显著相关,尤其是消极应对会显著降低老人主观幸福感,这与张红静等研究结果一致[14]。

孤独感也能显著预测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孤独感高的老年人主观幸福感低。

国外研究也表明社会支持少、主观幸福感低、孤独是21世纪老人与生活质量有关的研究至关重要的问题[15]。

要提高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首先要重视老年人的经济条件,提高其经济水平。

是否有收入来源、基本的养老生活保障是老年人主观幸福感高低的基础。

其次要以社区为基础,以农村为重点,开展老年健身、老年保健、老年病防治与康复等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

吴俊等根据国内外相关先进经验,提出了改革和完善医疗保障体系的建议,如发展老年康复医院、完善医疗保险制度等,以缓解社会压力,提高老年人口的生命与生活质量[16]。

还可针对目前老年人入保难、险种少的情况,积极开展老年医疗保险事业,鼓励商业保险公司开展而向老年人的医疗保险业务,以多种多样的医疗保险形式,供老
王枫等.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