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让音乐走进学生心灵

让音乐走进学生心灵

让音乐走进学生心灵
小学音乐的教育宗旨,就是要让小学生从小就受到音乐的熏陶,形成初步的音乐素养以及审美能力。

然而,审美能力的形成与情感体验是分不开的。

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情感共鸣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让音乐走进学生的心灵。

童心就像一张白纸,需要我们去用心描绘。

音乐教学不是知识行的,也不是技术性的,音乐教师应当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而不要讲过多的时间放在向学生介绍音乐作品的、作者生平、乐曲的体裁、风格、曲式等专业性的知识上面。

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脱离被压抑的学习状态,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下,用心去体验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发展学生的音乐个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那么,如何发挥情感共鸣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是值得广大音乐教师深思和研究的课题。

一、教师的情感投入是先决条件。

“要想打动别人,首先必须打动自己。

”一个优秀的音乐教师应善于凭借自己对音乐的挚爱和对学生的热爱以情激情、以情育情。

1. 教师必须具有对学生强烈的爱心。

“爱”最能激起学生的情感体验,热爱每一个学生是实现情感共鸣的前提。

当然,教师对学生的关爱不仅表现为外在的情感流露,还体现在他献身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

2. 教师必须对音乐作品具有丰富的审美情感,这是音乐教师必备的业务素质和心理品质之一。

音乐教师不光是音乐作品的欣赏者,更是音乐作品艺术情感的传递者。

因此,教师要在深刻理解、准确把握音乐作品的思想情感的基础上,把握作品的情感脉络,并通过恰当的手段将自己的情感传递给学生,以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鸣。

要做到这一点,音乐教师必须不断地进行“充电”与“补氧”,努力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与音乐素养。

3. 教师要善于运用调动学生情趣的教学方法。

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寓情于教,用真挚的情感去启发感染学生,在音乐作品与学生情感之间架起桥梁。

教师可以通过创造性的活动,与学生共同参与演唱、演奏、指挥表演、创作表演等丰富多彩的音乐实践活动,在活动中体验音乐情感、领略音乐真谛、感受音乐艺术的魅力所在。

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是实现情感共鸣的有效手段。

音乐教育是以审美对象来激发审美之乐的情感,使受教育者通过情感体验而获得心理满足和情感共鸣,从而陶冶情操、增强审美能力。

因此,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形式多样的音乐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感受和表现音乐的内在情感。

1. 引导学生通过自身的经历或体验来了解音乐情感的表达方式。

一些音乐作品的情感内容相似,音乐语言的表达也很相近,可以引导学生用类比法欣赏体会并加以归类。

2. 培养良好的聆听习惯。

音乐教学在向学生传授知识、传递情感的同时,更应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

音乐学习,离不开欣赏,欣赏必须全身心投入聆听。

让学生在聆听中体验,在聆听中欣赏,在聆听中提高鉴赏水平。

3.拓展音乐学习的视野。

教学中,我通过唱歌教学、欣赏教学、器乐教学三条途径,引导学生体验不同的思想感情和艺术魅力,把握不同作品的情感脉膊,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提高审美能力。

三、选择优化的教学方法,是实现情感共鸣的根本保证。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重视学生的情感反馈,设计最能激发调动学生情感和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以确保最佳的学习状态。

1.创设情境以激情。

“设境”是根据音乐作品的风格情绪和具体内容创设相应的学习情境。

通过情境的创设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觉参与学习,以达到身临其境的效果。

同时设境可以营造与音乐作品相适应的气氛,对学生的心理和情感会产生深刻的影响,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理解音乐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收到良好的效果。

2.启发想象以入情,鼓励参与以激情。

音乐艺术是通过声音来表达内心情感的艺术,学习音乐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感知力,因而,倾听音乐显得尤为重要。

当音乐之手轻轻拨动每个孩子心灵之弦时,教师应启发学生联想和想象,可以用具有启发性的提问或富有诗意的描述,或用其他艺术手段,让学生结合自身的阅历与情感体验来感知音乐,展开丰富的联想,荡舟于音乐的海洋。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教学中要尽量采用多样化的音乐实践活动,引导和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由于知识、经验的差异,欣赏同一个作品,学生所得到的情感体验也是不相同的。

如若老师一味地让学生的回答接近教科书的答案,便会禁锢学生的思维与想象,扼杀学生的审美创造。

3.鼓励质疑、创新以抒情。

在课堂上应鼓励学生提问,容许学生插嘴。

插嘴是一种投入、积极参与的表现。

教师在课堂上教态应当和蔼可亲,严厉的教态会压抑学生的思维,使自己处于学生的对立面。

鼓励学生注意观察思考,发现问题及时请教,多问几个为什么。

善问在创造性思维中有重要的意义。

音乐创作需要创新精神,音乐上的创作包括多方面的内容;用其它艺术手段再现音乐的精神思想。

如用舞蹈、绘画、诗歌、表演等为音乐编创节奏;用打击乐器伴奏或改变音乐要素来改变乐曲的情绪;再过简单的歌曲创作、合唱改编和艺术处理进行二度创作。

在创作练习的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把感受到的情绪、力度、速度、节奏、音色等要素表现出来,力求每一次创作都有新感受,新的突
破,从而更好地表现音乐,表现自我,真正成为音乐活动的主人。

音乐的世界奇妙无比,每一部作品都是用声音编织出来的艺术。

音乐教学应以激发学生的情感为着眼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审美能力。

总之,教师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与学生平等相处,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并让美的音乐去触动他们的心弦,让音乐与孩子的心灵靠得再近一些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