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感染性疾病是由病毒、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氏体、细菌、真菌、螺旋体、原虫、蠕等微生物引起的疾病。

感染的概念感染是指微生物侵入人体后繁殖或机体自身菌群的异位、比例失调对机体造成的损害而引发的一种炎症反应。

感染发生中的微生物因素病原体侵入人体后,能否致病取决于病原体的数量、致病力和入侵门户等。

病原体数量愈大,引起感染的可能性愈大。

致病力是指病原体引起疾病的能力,包括粘附、侵袭组织、产生毒性物质和抗拒、逃避宿主防御的各种能力。

毒素分为外毒素和内毒素,前者可直接损伤组织,后者是革兰氏阴性杆菌胞壁的脂多糖。

人体的免疫力也是是否致病的重要因素,只有在病原体数量大、毒力强、人体免疫力低下时才会致病。

感染类型:分四类感染可分为四类。

第一类是病原体被清除,通过非特异性免疫(如胃酸)或特异性免疫使病原体不能定植而被清除。

第二类是潜伏感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不立即引起病状,而是在一段时间后才发病。

第三类是急性感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短时间内引起明显的病状。

第四类是慢性感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病情持续较长时间,病状轻微或隐匿。

经过以上的改写和删除,文章更加简洁明了,易于理解。

病原携带状态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停留在入侵部位或侵入较远的脏器,继续繁殖,而人体没有出现任何疾病状态,但能携带并排出病原体。

慢性携带时间大于3个月,急性携带时间小于3个月。

病原携带的共同特征是能排出病原体,而无临床表现及免疫应答。

病原携带常常不易为人们识别,在医院获得性感染中具有重要的流行病学意义。

隐形感染,又称亚临床感染,是指病原体仅引起宿主发生特异性免疫应答,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度组织损伤。

它没有明显的症状、体征,甚至生化改变,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测才能发现,但宿主能排出病原体。

感染的结果,一部分人的病原体被消除,另一部分人转变为病原携带者,甚至持续携带成为健康带菌者。

显性感染,又称临床感染,是指侵入人体的病原体,在与人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和组织的变化,在临床上出现某一种感染并所特有的综合症时称为显性感染。

在不同感染性疾病中,这四种感染类型各有侧重。

在社会感染中,隐形感染最常见,病原携带状态次之。

在医院获得性感染中,病人以显性感染较多见,而医务人员则以携带状态多见。

感染的临床分期包括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恢复期、复发与再燃期和后遗症期。

潜伏期对医院感染非常重要,不仅确诊某些感染是否发生在院内,也是医学观察、检疫、隔离、留观期限的依据。

复发再燃不属于医院感染。

感染的临床表现包括发热与毒血症、炎形体征和皮炎。

大多数感染者有发热、寒战、发热伴脉速试验中感染常见的前驱征象。

在免疫反应的个体中,可以不发热或低体温,如老年肺炎、新生儿败血症等。

不管发热还是低体温,均发生全身不适、软弱、炎症、肌痛等毒血症状。

严重者可出现瞻妄、意识障碍、多器官功能障碍等表现。

在医院获得性感染中,皮炎多见于病毒感染,如单纯疱疹、带状疱疹、斑丘疹多见于腺病毒、埃克病毒、柯萨奇病毒等。

皮疹和粘膜疹是许多传染病的特征之一。

虽然它们的种类繁多,形态与大小不一,但在不同的传染病中,它们出现的日期、分布部位、发展顺序、存在的形态等都有不同的特点,因此在诊断和鉴别诊断上都有相当的参考价值。

例如,风疹和水痘的皮疹出现在第1天,猩红热在第2天,天花在第3天,麻疹在第4天,斑疹伤寒在第5天,伤寒在第6或7天。

水痘的皮疹多集中于躯干,呈向心性分布;天花的皮疹则多集中于四肢及头脸部,呈离心性分布。

感染的特征、临床症状和体征都有所了解,因此对感染的诊断并不难,关键在于鉴别是院内还是院外感染。

诊断原则如下:1.下列情况属于医院感染:1)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

出院后发病的院内感染诊断标准:泌尿道感染:发生在出院后7天内,出院后门诊无尿路操作及器械损伤的病史者。

外科伤口感染:术后一个月内任何伤口感染(无植入物),有植入物的与手术有关的手术一年以内的感染属医院感染。

上呼吸道感染:出院后24小时以内发生者。

下呼吸道感染:发生在出院后72小时以内或常见的潜伏期内者。

皮肤和皮下感染:发生在出院后7天以内。

胃肠道感染:发生在出院后72小时以内。

脓毒血症、败血症、心内膜炎:未带人工瓣膜等植入物的病人出院后一周内发病,或进行输血的病人出院后48小时内发病,或安装人工瓣膜等植入物的病人出院后一月内的发病者。

2)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它部位新的感染(除脓毒血症迁徙灶),或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排除污染和原来的混合感染)的感染。

3)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

4)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疱疹病毒、结核杆菌等的感染。

5)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感染。

医院感染按临床诊断报告,力求做出病原学诊断。

常见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如下:一、呼吸系统:下呼吸道感染注意:1.单纯痰培养不作为肺部感染的诊断标准。

2.脓痰、发热,加之有实变的片子均可诊断院内感染肺炎。

3.急性外伤、中风(进院前一切健康)入院48小时内发生肺炎属医院感染。

4.原有肺部感染入院后胸片有明显改变或有新病变属医院感染。

5.肺Ca阻塞性肺炎不属医院感染。

6、红斑狼疮病人在治愈后发生肺炎不算医院感染,但如果在医院内发生肺炎则属于医院感染。

7、心衰引起的湿性XXX如果在控制后消失,则不算医院感染。

胸膜腔感染的诊断标准如下:1、胸腔内有积液(创伤渗出液)不算医院感染。

2、胸水培养出病原菌则算医院感染。

3、发烧、胸痛、胸水外观呈脓性则算医院感染。

4、胸水培养阴性,但镜检阳性则可诊断为医院感染。

5、肺结核引起的脓胸、肺炎引起的胸腔积脓、胸膜瘘、肝脓疡等不算医院感染。

6、如果感染是由于操作导致扩散,则算医院感染。

如果肺炎并发脓胸,则应在医院感染肺炎报告中加注括号标明脓胸。

心血管系统感染的诊断标准如下:1、血管部位有脓性分泌物或弥散性红斑,则可诊断为医院感染。

2、手术切口部位的动、静脉培养出病原微生物则算医院感染。

3、经血管介入操作后,发热>38℃,局部有压痛,无其它原因可解释,则算动、静脉感染,属于心血管系统感染。

4、导管尖端半定量培养分离出有意义的病原微生物,细菌数≥15cfu,则可诊断为导管相关感染。

导管相关感染属于血液感染。

输血相关感染需要注意以下几点:输血源与医院感染病人血培养病原体一致则可确定。

超过最长潜伏期则算医院感染。

感染性腹泻的诊断标准如下:1、基础疾病所致的腹泻不算医院感染。

2、有病原体检出但无临床表现,则可能是慢性携带,不算医院感染。

3、使用抗生素2-10天后,水性腹泻达90%-95%,血性腹泻达5%-10%。

绝大多数病人有发热、腹痛,严重者呈假膜性肠炎,可并发肠穿孔及水、电解质紊乱,属于医院感染。

泌尿系统感染的细菌定量培养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应用抗菌药之前或停用抗菌药5天之后留取尿标本。

2、尿液在膀胱停留6-8小时以上。

3、留尿标本要严格无菌操作,并在1小时以内送检。

超过2小时应重新留尿送检。

超过2小时尿细菌数≥105也不算作医院感染。

4、尿路感染多伴为一种细菌。

如1次培养出现2种以上细菌或2次培养结果出现菌种不相同,应再次送培养。

5、在临床上,如果患者出现了尿路感染的症状,但多次尿培养结果为阴性,特别是长期使用抗生素的患者,应该考虑细菌L型感染的可能性,并进行尿高渗培养以明确诊断。

必要时还要进行厌氧菌、真菌培养。

6、如果培养结果为阳性,应该进行药敏测试,以指导临床用药。

7、皮肤及皮下软组织感染的诊断方法如下:1)有脓性分泌物、脓疱、肿等均可诊断为医院感染。

2)局部红、肿、热、痛也可诊断为医院感染。

3)褥疮感染分为三期:一期瘀血红润期不属于医院感染,二期炎症浸润期不属于医院感染,三期溃疡、脓肿流出属于医院感染。

4)烧伤感染的诊断如下:1)供皮区感染属于医院感染。

2)血液培养出细菌属于医院感染。

3)烧伤24小时前入院,创面发生感染属于医院感染;烧伤24小时后入院创面发生感染不属于医院感染。

4)单纯发热不属于医院感染。

8、手术部位感染的临床诊断如下:注意:1)术后吸收热在38℃左右,时间持续3-5天不属于医院感染,如果3-5天退热后又发热,则属于医院感染。

体温逐渐升高也属于医院感染。

2)切口裂开的原因有很多,如脂肪液化、营养不良、缝线过细、缝合不牢、腹化增高、皮缘对列不齐,这些都不属于医院感染。

3)切口感染引起的切口裂开属于医院感染。

4)营养不良、切口继发感染也属于医院感染。

9、必须报告的两种携带病原体是MRSA(耐甲氧西林金葡菌)和耐氨基醣甙类的肠杆菌,如克雷伯氏菌、副大肠杆菌。

特殊病原体包括:VRSA(耐万古霉素的金葡菌)、PRSP(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VRE(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ESBLs(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菌株)。

10、下列不属于医院感染:1)感染性疾病并发症不属于医院感染,如阑尾炎穿孔的腹膜炎。

2)非生物因素引起的炎症不属于医院感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