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09中国软件质量研究报告

2009中国软件质量研究报告

2009中国软件质量研究报告2009 ANNUAL REPORT OF CHINA SOFTWARE QUALITY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编前言“创新决定企业命运,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坚持“质量第一”的方针既是我国长期战略方针,也是一项重大政策。

软件产业作为拉动信息产业发展的动力引擎,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和先导性产业,在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维护国家安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当前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下,依托庞大的内需市场,我国软件产业仍然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增长态势。

提高软件产品质量,既是软件产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在全国开展“质量和安全年”活动的重大决策和部署,工业和信息化部将提高软件质量作为落实《电子信息产业十一五质量发展规划》和促进软件服务业平稳快速发展的重要手段。

2009年10月,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软件服务业司指导和支持下,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CSIP)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软件质量调查工作。

针对我国软件产业的质量状况进行调查和研究,摸清软件质量发展现状,发掘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其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和政策建议,推动软件质量相关研究,对于提高软件产品质量,促进软件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本次调研共收集了来自全国24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计划单列市反馈的1822份有效问卷,其中来自典型用户的调研问卷649份,来自软件企业的调研问卷1173份,总计采集调研数据24万条,涵盖了软件标准化、软件过程改进、软件质量管理工具、软件企业评估和软件质量人才培养等各个方面。

在深入分析和广泛研究的基础上,最终形成了《2009中国软件质量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聚焦中国软件产业质量现状,深入思考和研究了中国软件质量存在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了发展策略和政策建议。

《报告》数据翔实,图文并茂,分析透彻,内容丰富,是国内外产业界、科技界认识和研究中国软件质量发展状况的珍贵材料。

《报告》可供政府管理部门进行产业宏观调控和决策参考;可作为国内外软件相关企业经营决策或市场分析、策划的依据;可作为国内外投资商、证券商、外包服务企业正确选择软件投资方向的指南;有助于国内外从事中国软件产业研究的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深入了解、全面认识中国软件质量发展状况和特色。

希望《报告》能够为推动我国软件产业的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报告》包括七个章节和三个附件:研究背景和意义、软件产业质量发展现状、软件企业质量管理现状、软件构件技术发展现状、软件质量保障工具发展现状、软件质量人才现状和推动我国软件质量发展建议;附件包括国家及省市软件质量相关的政策、软件质量相关的重点机构及企业介绍和测试及管理工具介绍。

参与《报告》审核工作的有:闻库、赵小凡、陈伟、沙南生、陈英、邱善勤、周健、何小龙、孙文龙、阳军、李进忠、郑人杰、梅宏、王颖、吕卫锋、赵树斌、刘龙庚、赵进、李倩。

参加编写工作的有:唐仕武、杨东日、王沂刚、安平、汪存富、李琰、刘贤刚、杨春晖、陈渌萍、王钧、王亚沙、朱郑州、王晓芹、杨晴虹、李云婷、陈锃基、刘佳佳、冯学民、张方、刘帅、王兆晔、王锐、李健、张勇、韩红强、方涛、莫映华、郑怡然、许守强、刘锋、刘静、荣志刚、杨翰宇、刘风、王玮、阮并锋、周嘉欣、李冬、黄晓琨、刘奕宏。

负责统稿和编辑工作的有:杨东日、朱郑州、张方。

负责编辑排版工作的有:黄梓航、贾子君。

由于时间、条件所限,《报告》存在的错误和疏漏之处难免,欢迎各界给予批评指正。

《2009中国软件质量研究报告》编写组二〇二二年四月二十七日北京目录前言 (2)第一章研究背景和意义 (8)一、研究背景 (8)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10)第二章软件产业质量发展现状 (12)一、我国软件质量管理取得的进展 (12)(一)软件质量标准化工作取得成果 (12)(二)软件质量评估及认证企业数量不断增加 (14)(三)软件质量保障工具应用逐步受到重视 (14)(四)第三方软件测试机构得到广泛认可 (15)二、软件质量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6)(一)各类资质认证在企业中分布不均衡 (16)(二)过程改进和质量评估认证主要依赖产业政策 (17)(三)质量保障工具主要依赖国外产品 (24)(四)软件企业对质量管理的认知度不足 (24)(五)软件质量专业人才不足 (25)第三章软件企业质量管理现状 (28)一、基础软件开发企业质量管理现状 (28)二、通用应用软件企业质量管理现状 (31)三、嵌入式软件企业质量管理现状 (35)四、信息安全软件企业质量管理现状 (36)第四章软件构件技术发展现状 (39)第五章软件质量保障工具现状 (42)一、国内外质量管理工具对比 (43)二、质量管理工具应用分析 (46)(一)软件质量管理工具使用广泛 (46)(二)质量管理工具主要选择开源软件和国外软件 (46)(三)国内质量管理工具研发取得一定进展 (47)第六章软件质量人才现状 (52)第七章推动我国软件质量发展建议 (55)一、加强政府资金投入,支持多元化融资渠道建设 (56)二、推动软件质量标准体系建设,提高软件标准化管理水平 (56)三、加快自主创新,推动软件质量关键技术研发 (56)四、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完善软件质量服务保障体系 (57)五、加强软件质量人才培养,建立多层次教育培训体系 (57)附件 (58)一、国家及省市软件质量相关政策 (58)二、软件质量相关的重点机构及企业介绍 (67)(一)软件测试机构介绍 (67)(二)软件过程改进协会介绍 (79)三、关于开展全国软件质量调查工作的通知 (83)后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图表目录表目录表1:我国制定的软件质量相关标准 (12)表2:截止2008年底部分省份CMM/CMMI各成熟度等级企业数量情况 (19)表3:全球通过ISO27000认证企业地区分布 (20)表4:全球通过ISO27001认证企业地区分布 (22)表5:中国实施SAS70审计主要行业分布 (23)表6:国内外主要的质量管理工具对比 (43)表7:2008年全国软件及相关专业在校生数量表(单位:人) (53)表8:国家出台的软件质量相关政策(相关内容概要) (58)表9:部分省市出台的软件质量相关政策(条目摘要) (60)表10:软件测试机构介绍 (67)表11:软件过程改进协会介绍 (79)表12:各地上报有效调研问卷统计表 (87)图目录图1:标准对软件质量管理的认可度 (13)图2:标准的贯彻实施情况 (13)图3:500人以下规模的软件企业认证情况分析 (16)图4:500人以上规模软件企业认证情况分析 (17)图5:企业实施过程改进的主要驱动力 (18)图6:各规模企业设立质量管理部门情况分析 (25)图7:测试人员培训方式统计图 (26)图8:质量保证人员教育背景统计图 (26)图9:通过认证的企业数量 (28)图10:基础软件企业所采取的质量管理方法 (29)图11:质量控制的策略和措施 (30)图12:各类测试技术被基础软件企业采纳情况统计 (30)图13:基础软件企业质量改进需求 (31)图14:通用应用软件通过认证的企业数量 (32)图15:通用应用软件企业所采取的质量管理方法 (33)图16:通用应用软件企业采取的质量控制的策略和措施 (33)图17:各类测试技术被通用软件企业采纳情况统计 (34)图18:通用应用企业质量改进需求 (35)图19:企业选择的嵌入式软件质量管理措施 (36)图20:信息安全企业使用的质量管理方法情况 (37)图21:信息安全企业在软件质量保障方面资金投入的方向 (37)图22:信息安全企业软件产品开发成本分配情况 (38)图23:运用软件复用技术的范围 (40)图24:是否有意为复用而开发构件 (40)图25:软件复用的主要形式 (41)图26:配置管理工具使用情况 (47)图27:2007年—2008年全国软件专业在校生统计 (52)图28:2004-2008年软件及相关专业研究生毕业数量图 (53)图29:软件质量培训内容分类对比 (54)图30:对测试人员培训方式分类对比 (54)图31:企业对测试人员素质和技能的重视程度 (55)图32:企业软件测试人员主要来源 (55)第一章研究背景和意义一、研究背景软件产业的发展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成为各行各业技术进步和提高效率的重要载体和手段,成为提高社会各领域信息化水平的重要支撑。

软件产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经济繁荣、社会进步和国防安全。

软件产业的快速发展对保持经济稳定、持续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提高我国软件企业管理水平,提升软件产品质量,是我国软件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基本保障。

随着软件应用领域的不断深入,程序设计的复杂程度逐步扩大,开发的周期不断缩短,用户对软件质量的要求也更加迫切,我国软件企业面临着巨大挑战。

质量管理对于软件企业而言是相当重要的。

质量管理是软件开发企业以组织为质量中心,并设置必要的过程和相关资源,通过软件管理技术提升软件开发水平,加强质量控制手段监视内部质量过程,排除可能存在的缺陷和隐患,从而满足用户不断提高的质量要求。

有效的软件质量管理可以降低维护成本,提高企业市场声誉,进而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2009年及未来几年,在全球产业转移及业务模式创新的大背景下,给我国的软件企业带来了很多新的发展机遇。

首先,国家扩大投资拉动内需,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在电信、交通、医疗等行业,行业管理软件和工业软件的应用领域面临新的市场机会和发展空间;其次,软件企业中人力资源成本开始明显下降,企业从国外低成本引进软件人才的同时,国内优惠的用人政策也给企业吸纳人才提供了有利条件;第三,全球性经济危机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提供了机会,行业应用软件等管理软件有独特的优势,软件向服务转型日益受到热捧,软件质量成为服务质量的基础;第四,受国际金融形势动荡,随着软件外包服务、消费电子类嵌入式软件、IC设计等领域企业收入增长变缓,以及国务院《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支持优势企业并购重组”的提出,为软件行业中的一些龙头企业兼并重组和做大做强提供了新的机会。

软件产业是一个国际化产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