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愚溪诗序

愚溪诗序


“漱涤万物”,“超鸿蒙,混希夷”表现 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在柳宗元心目中,世间万物多蒙污垢,其 美丑常被掩盖,他要洗涤万物之尘垢,还 以事物的本来面目,使美丑贤愚毕现,所 以要“漱涤万物”; “超鸿蒙,混希夷” 指超越田地尘世,融入虚幻玄妙的境界. 作者如此来写正说明现实社会的“无 道”,让人难以久居,意在言外,发人深思.
李泽厚《美的历程》
• 在这批“文以载道”的倡导者们身上,边已
经潜藏和酝酿着一种深刻矛盾。……皇帝并 不那么英明,仕途也并不那么顺利,天下也 并不那么太平,所以,就在他们强调“文以 载道”的同时,便自觉不自觉地形成和走向 与此恰好相反的另一种倾向,即所谓“独善 其身”,退出或躲避这种种争夺倾轧,结果 就成了既关心政治、热衷仕途而又不感兴趣 或不得不退出和躲藏它这样一种矛盾双重 性。……柳宗元诗文中那种愤激与超脱的结 合……就是这两个方面的复杂的统一体。
满纸__言, 愤世 一把__泪。 忧时
作者自称愚,
谁解其中味?
柳宗元敢于向世人宣告自己“以文墨自慰, 漱涤万物,牢笼百态,而无所避之”的独特人 生追求,以至于想凭着老庄神游太空的洒脱与 豪迈,悠然超越于尘世,与茫茫宇宙万物融为 一体,寂然无声,寥然无形。 这“愚”已是超脱人境的大智大慧了。
这种念头是否等同于道家的“无为而治”, 是否意味着柳宗元开始向往归隐的生活? 柳宗元的“愚”成了他不同流俗、桀骜不驯 的代名词。永贞革新的失败留给他的不是深深的 悔恨,而是对黑暗现实的不屈斗争。“愚”字就 是他借正话反说的手法向龌龊政治投掷的一把反 抗利剑。 因此,“愚”字真意则在于抒郁结于胸的不 平之气,发挥文学作品的社会批判功能,继承自 屈原、司马迁以来“不平则鸣”的创作传统。
总结一词多意: 乐
• 夫水,智者乐业( • 乐而不能去也(
) )
•夫水,智者乐业( 爱好、喜好,动词,yà o) •乐而不能去也(快乐、高兴,动词,lè )
总结一词多意: 名
• 名之以其能( • 而名莫能定(
) )
•名之以其能(命名,动词) •而名莫能定(名称,名词)
总结一词多意: 居
• 或曰:冉氏尝居也( • 得泉焉,又买居之(
( ) • 溪虽莫利于世( • 莫我知也( • 莫我若也( • 寂寥而莫我知也( • 今是溪独见辱于愚( • 今予家(于)是溪(

) ) ) )

文言句式
• 皆山水之奇者(判断句) • 夫水,智者乐也(判断句) • 宁武子“邦无道则愚”,智而为愚者也
(判断句) • 溪虽莫利于世(介宾结构后置句) • 莫我知也(宾语前置) • 莫我若也(宾语前置) • 寂寥而莫我知也(宾语前置) • 今是溪独见辱于愚(被动句) • 今予家(于)是溪(省略句)
总结一词多意: 为
• 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 ) • 遂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 ) • 愚池之东,为愚塘( ) • 智而为愚者也( ) • 皆不得为真愚( ) • 故凡为愚者( )
总结一词多意: 为
• 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叫做,动词 ) • 遂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筑成,动词 ) • 愚池之东,为愚塘(是,动词 ) • 智而为愚者也(假装,动词) • 皆不得为真愚(算作,动词) • 故凡为愚者(称作,动词)
抢答人物
他出生于唐代。 他是一个文学家。 他字子厚,山西河东人。 他曾参与政治改革,后失败被贬。 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与韩愈齐名,共同倡导古文革新运动。 他世称柳河东,柳柳州。
柳宗元

我们曾学过他写的作品有: 《小石潭记》 《黔之驴》 《江雪》
他的代表作还有:传记文有 《童区寄传》、《捕蛇者说》、 《段太尉逸事状》;山水游记 有《永州八记》;寓言散文有 《三戒》;著有《柳河东集》。
第四段是如何运用对比手法 来衬托自己的 “愚”? 古:宁武子:智而为愚
愚人
颜子 : 睿而为愚 今:予:违于理悖于世
大智若愚
大勇若愚
作者通过用典对比说明了宁武子的 愚是在国家政治混乱不清明的时候,自己 的愚确实 因为显示政治的“有道”.颜子 不违老师的教导如愚,而自己 的愚却是因 为“违于理,悖于事”,看起来作者是在说 天子英明,政治清明,天下太平,事实上 “有道”“违于理,悖于事”是正话反说, 心情是悲愤沉痛的,自己称“愚”实际上 反称社会的黑暗,坚定自己不与黑暗势力 同流合污的决心.
善鉴万类
愚溪 莫利于世
清莹秀澈
铿鸣金石 漱涤万物
愚人 不合于时
牢笼百态
无所避之
柳宗元遭贬后怎样表白自己的生活态 度的?
柳宗元遭贬后,并没有对生活失去信心 而后系寄情于山水,遂自己高洁的人 格无怨无悔,通过为溪 等自然之景命名 “愚”来自嘲自慰,宣泄心中的抑郁,愤 满,进而批判了不合理社会压抑人才的 现象.
第五段一反前几段贬愚溪的语气来写它 “善鉴万类,清莹秀澈……”,作者这样写 用意何在? 愚溪虽愚,但它“善鉴万物”,即能鉴照万 物;“清莹秀澈”即清洁光亮,秀丽清 澈;“锵鸣金石”指水声铿锵鸣金,有金石 般的声音.可见愚溪是美的,可以给人 美 的享受.以此类推,我虽“遭有道”而被贬, 但我的美也是无法否定的,写溪实际上是 写自己 ,作者以文墨自慰,摹写物志,求 其 似而已.
“言 3 愚说 溪说、 ”作试 的者用 概 原命 括 因名 的 ? 语
.
的少的容 2 景个,人 物以找的、 ?“出,这 愚文有些 愚 ”中形 字 命共容 有 名多景 形
.
了 1 多、 少找 个出 “文 愚中 ”共 字用
诵 读 全 文 , 思 考 :
第一段交代愚溪在哪里?名字是怎么来 的? 1)愚溪的地理位置:灌水之阳,东流 于潇水。 2)古今得名的原因:古名“冉溪”说, 是因有冉氏尝居此,“故姓是溪为冉 溪”;古名“染溪”说,是因为“可以 染也”,所以“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 溪”。现在“予以愚触罪”,并“爱是 溪”“近愚家是溪”,典故中还有“愚 公谷”之说,所以更之为愚溪
总结词类活用
• 东流入潇水(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东) • 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方位名词作状语,往东 • • • • • • • •
北) 合流屈曲而南(方位名词作动词,向南流) 今予家是溪(名词动用,安家、住家、住下) 得其尤绝者家焉(名词动用,安家) 东流入潇水( ) 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 ) 合流屈曲而南( ) 今予家是溪( ) 得其尤绝者家焉( )

授课人:游晓轩
“序”是属于实用文体的一种,是一种 写在著作或诗文前边的文章。可以记叙,可 以议论,可以说明。这种“序”也叫“书 序”。 后来又有了宴集序,赠序等。古人宴集 时,常常一同赋诗,诗成后公推一人作序, 是为宴集序,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滕王阁序》。又有虽无聚会,也作文相赠, 以表惜别,祝愿,劝勉之意,就是赠序,如 《送东阳马生序》 。

《愚溪诗序》是柳宗元为《八愚诗》 写的序,说明作诗的缘由。“八愚”的总 根是“愚溪”,所以用《愚溪诗序》命名。 只是,当年柳氏写的《八愚诗》早已佚失, 而这篇序却一直传诵。除了篇末一句,这 篇序也可以作为柳宗元写的山水游记的一 例来看待。它和柳宗元著名的《永州八记》 一样,是借山水来抒发胸中的抑郁,把叙 事,议论,抒情揉合在一起,行文曲折多 变,吞吐万端,是柳宗元在柳州的刻意之 作。
自读课文
自读提示:
1、解决生字词; 2、疏通句义。
读准下列红色字的音:
冉氏常居也 (rǎn) n) 犹龂龂然 (yí 遂负土累石 (lěi) 智者乐也 (yào) ) 幽邃浅狭 (suì ng) 宁武子 (nì 锵鸣金石 (qiāng) 谪潇水上 (zhé) 不可以不更也(gēng) 塞其隘 (sāi) ) 又峻急多坻石(chí 蛟龙不屑 (xiè) 有悖于事 (bèi) 漱涤万物 (shù)
鉴赏要点
托物兴辞,寓意深远。 叙事,议论,抒情融于一体,写景善于布 局,叙事井然有序,全文的“愚”为线索, 写景,叙事有条理。
古文观止评论此文:通篇就 一“愚”字点次成文,借愚溪自 写照,愚溪之风景宛然,自己之 行事亦宛然。前后关合照应,异 趣沓来,描写最为出色。
五岭
满纸荒唐言, 一把辛酸泪。
皆云作者痴, 谁解其中味?
) )
•或曰:冉氏尝居也(居住,动词) •得泉焉,又买居之(积蓄、储存,动词)
总结一词多意: 类
• 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予( • 溪虽莫利于世,而善鉴万类(


•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予(类似、好像,动词)
•溪虽莫利于世,而善鉴万类(种类,名词)
永贞变革
唐朝安史之乱以后,宦官专权,藩镇割 据,土地兼并日益严重,社会生产破坏严重, 民不聊生。柳宗元对这种社会现实极为不满, 于公元805年,即唐顺宗永贞元年,积极参加 王叔文领导的“永贞变革”,并成为这一运 动的中坚人物。 他们革除弊政,打击权奸,触犯了宦官 和官僚贵族利益,在宦官和官僚贵族的联合 反扑下,只维持了146天便失败了。唐顺宗被 迫让位给太子宪宗李纯,宪宗李纯上台后, 杀了王叔文,逼死王伾,柳宗元也被贬为永 州司马。
第三段 愚溪之愚表现在那些方面? 其流甚下,不可以溉灌.
峻急多坻石,不可以入舟
幽邃浅狭,不能兴云雨 无以利世,适类于予
溪本无所谓智愚,作者为什么要说它愚?
作者说它愚并不是它真的像人一 样有感觉,而是因为它“适类于予”, 我就是因为“愚”才被贬的.由此可以 看出作者既是“愚”溪,更是“愚”己, 是正话反说,是愤激之语.
我们应当如何正确的理解“愚”字? 作者无论是称溪为“愚”,还是 成自己为“愚”,实际上都是正话反 说,目的在于揭露社会的黑暗,结尾段 的 “善鉴万类”等语就是似贬实褒 的最好证明
联系作者当时的境遇,柳宗元的“愚”的 深意是什么?
愚 不谙机巧、不随流俗、见险不 能止、身陷困境而不知戒慎的“愚笨 者”形象。
第二段
作者曾作“八愚诗”。文中八愚之景是 哪八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