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课教案
2019春期四(1)班语文2019.3.22
13.《第一次抱母亲》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力目标: 通过合作、探究,交流体会,自主感悟、,感悟母亲胸怀的无畏、博大,激发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
3.情感目标:联系生活实际,体会伟大的母爱,激发学生对母爱的报答。
【教学重点】
自主感悟、交流体会,感悟母亲胸怀的无畏、博大,激发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
【教学难点】
怎样使学生体会母爱的伟大和孝子情怀,并能从语言文字中走出来,感悟自己的母爱和表达自己的爱。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2.师范读(配音乐)
二、品读课文。
导学提示:
指导学生从字里行间体会人物心情,感悟作者内心世界。
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句子。
学生试学:
1. 第一次抱母亲有什么感受?(难过,愧疚)板书:难过愧疚
从哪个句子可以看出来?
出示:
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竟然”是什么意思?作者没想到什么?文中有三处“没想到”,找出来轻声读一读,体会一下作者的心情。
2、朗读课文,在自然段后面写出“我“的心情。
3、思考并交流:母爱伟大,我应该感到高兴才是,然而为什么“我很难过”?请你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并想想其中的原因。
4、“重担”是什么?母亲有哪些重担?
合作共学:
1、教学第一自然段。
分角色朗读第一小节,相机指导朗读。
重点指导:
A、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
(吃惊)
B、护士在后面扶了我一把,责怪说:“你使那么大劲干什么?”我说:“我没想到我妈这么轻。
”(埋怨;难过)
2、教学第二自然段,感受“母爱”的伟大。
(1)过渡:母爱伟大,我为什么“我很难过”?出示: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2)自主朗读。
全班交流:
指名谈体会,并读一读相关的语句。
(我和母亲一起生活了几十年,一直以为母亲有100多斤,竟然不知道她的身体只有80多斤。
我太粗心了,太不关心母亲了。
我为自己一直不懂事,没能帮母亲挑重担而难过。
)(3)重点理解“重担”。
出示:
在我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
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
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
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①这里的重担指的是什么?母亲的担子还有别的吗?
再读一读作者说的话,透过字面展开想象,体会一下。
(母亲所挑的不是一百多斤的重担,还包含养育儿女的艰辛,包含着各种各样复杂的农活和家务劳动。
)
②瘦弱的母亲一手拉着年幼的我,背上还背着比我更小的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那是怎样的情景?你
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你又想到了什么?
③母亲的重担里面装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太多,为了家庭,为了生活,她瘦弱的肩头曾经担负起多少重担啊!是什么力量支撑着母亲承受那么重的担子呢?(母爱)
好不容易把孩子拉扯大了,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还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这又是为什么呢?(还是母爱)我想,当她这样要求的时候,孩子们肯定会心安理得地把担子交给母亲去挑,因为他们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而其实?
是呀,直到今天,作者才知道母亲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这事他为什么一直都不知道呢?(母亲从不抱怨、诉苦,从不叫苦叫累)
(4)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现在,当你了解了母亲肩上的重担,当你知道承受这么重的担子的母亲竟然只有80多斤,相信你一定也读懂了作者此时心中的难过和愧疚。
读2、3自然段。
3、教学第四、五段,激发对母亲的感恩之情。
(1)引读课文:“就在这时,我突发奇想,……”指名读。
(2)想一想,同样是抱母亲,刚才的“抱”和现在的“抱”有什么不同?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想一想,再回答。
为了让母亲容易入睡,我将她轻轻地摇动,母亲睡着了吗?母亲的泪水是欣慰的泪水,是激动的泪水,是幸福的泪水。
我抱母亲仅仅一次,母亲就那么欣慰,那么激动,那么幸福;而母亲抱我呢?
我虽然能抱母亲一时,却报不了母亲对我们一世的情啊!母亲虽不要回报,但作为子女怎么不应该回报呢?让我们给母爱以回报,一起读一读最后这两段话吧。
4、朗读全文。
三、联系实际,探究主旨。
导学提示:指导学生联系实际,感悟亲情。
学生试学:交流小组成员的预习作业。
【板书设计】
第一次抱母亲
难过
愧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