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课题设计论证活页

课题设计论证活页

1.“学困生”之“困”的心理学研究
2.“学困生”之“困”的社会学研究
三、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研究的主体对象为小学三至六年级数学学困生。研究的客体对象为其日常学习行为。
(二)研究方法
1. 理论分析法:了解此类研究现状,进行理论分析
2.访问调查法:保证一定量的随访数据。
3.实验法:注重案例分析,采用教育激励,心理疏导,学习辅导等措施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课题组人员之二 33岁,小学教师,现任学校教导主任,擅长教学管理工作。负责中年级学困生的研究、调查和资料的收集工作;负责本课题材料和论文整理;并协助撰写《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研究教育读本》。
三、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1.能力具备,条件许可。
本课题负责人热衷教育、敬业精神强。从教至今二十三年,有较强的科学理论基础和较强的组织能力,有较强的创新意识。曾获得区级“中青年优质课评选三等奖”、镇级级“优秀教师”等多种荣誉称号,同时课题组成员中,有中级职称3人,镇级骨干教师1人,校领导2人,且都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和严谨务实的工作态度。
课题组人员之一 32岁,小学高级教师,现任学校校长。在数学教学方面有丰富的经验,曾获区级、市级青年教师优质课评选一等奖。负责学困生转化的研究、调查和资料的收集工作;负责音像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并撰写《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研究教育读本》。
课题组人员之二 44岁,小学数学教师。具有丰富的数学教学经验。担任高年级数学教学,负责高年级数学学困生的转措施的研究、调查和资料的收集工作;并负责材料的整理和论文;并协助撰写《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研究教育读本》。
(二)研究阶段(2013年5月—2015年5月)分为选定试验对象、试验对象个体成因分析、群体成因归纳、制定干预策略、实施心理及行为改变策略、总结干预改变效果等几个阶段。
(三)总结阶段(2015年6月—2015年7月)对本课题研究的过程及资料进行系统分析,形成课题总结报告,并将各种材料整理汇编成册,为做好推广工作和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课题结题报告1份
(3)转化成功率80%以上。
五、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限1500字内)
1.已取得相关研究成果的社会评价(引用、转载、获奖及被采纳情况),主要参考文献(限填10项);
2.主要参加者的学科教学背景和研究经验、组成结构(如职务、专业、年龄等);
3.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如研究资料、实验仪器设备、配套经费、研究时间及所在单位条件等)。
五、课题研究的基本步骤
1、成立课题组,进行研究任务的分工。
2、课题组成员根据本研究方案及各自承担的子课题研究在相关的实验班的相关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分四个阶段展开研究,并做好各阶段研究的分析、总结和反馈工作。
3、研究汁划(主要研究阶段及阶段性研究目标)
(一)准备阶段(2013年3月—2013年4月),完成课题研究方案的制订、申报工作,进行理论资料的准备。调查分析,收集资料,起草“实施方案”及实施执行计划。
六、课题可行性分析:
通过这个课题的研究和实施,总结出一份切实可行的转化数学学困生的科学方法,并以此来转化数学学困生;呈现方法包括研究过程中的体会及论文;转化学困生的有效做法;学困生的学习成果展示等。
预期达到如下效果
(1)找到“学困生”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意义上的一般成因。
(2)成功提出“学困生”心理干预和行为改变策略。
课题设计论证活页
(匿名评审表)
课题名称: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此表供匿名评审使用,填写要求同申请书的“设计论证”和“可行性分析”两部分,但不得出现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姓名、单位名称等个人资料。(没匿名着,不进入评审程序)
一、课题解读: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整个社会心理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仅表现在成人中间,也影响到处于生理发育期和心理形成期的中小学生,只不过他们对整个经济社会深刻变革的心理反映往往更隐蔽。因此,我们时常感叹一些“学困生”智力水平、学习能力都不低,却始终触摸不到“困”的根源。本研究试图从教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维度探寻非智力因素对“学困生”的影响,提出心理干预及行为改变策略,为类似问题的研究和实践提供部分处理依据。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是教育工作者孜孜以求的最高境界。我们打算通过对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研究,摸清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心理特点及有效的转化措施,使他们能够跟上全班的伙伴,也能健康、和谐发展。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主要研究的问题是
一、已取得相关研究成果的社会评价和主要参考文献
1.已取得相关研究成果的社会评价
课题负责人:《如何对待学困生》论文在《新课程》2010年第5期上发表;《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在《新课程》2010年第7期上发表。
2、主要参考文献
2、主要参加者的学科教学背景和研究经验、组成结构、课题组人员分工:
课题负责人 43岁,课题组负责人,小学高级教师,小学数学教师,现担任六年级数学教师及数学教研组长。负责课题的组织实施;学困生形成原因的研究、调查和资料的收集工作;整理和设计调查量表、汇集研究成果以及研究结果材料;并撰写总体实施方案及研究报告。
二、研究背景:
课题界定:数学“学困生”,泛指智力属于正常范围,在正常的教学要求下,因非智力因素对数学学习感到困难,计算较慢,正确率较低,难以达到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基本要求,与实际教学要求有一定差距的学生。较为严重的是连续得低分,最终完全失去数学学习兴趣,产生心理障碍和自卑心理,从而不能在学科上全面发展。从心理学和教育学以及社会学角度对其成因作一定程度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行为改变策略是本课题的基本内容。所以我将研究的课题是《 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4. 实践矫正:从实践中找原因并分析解决问题,对数学学困生实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效转化。
四、课题研究的基本策略
1、确立研究的课题---成立课题组---制定研究方案----确立分项研究的子课题---分阶段实施研究----综合研究
2、理论指导---实际试验----阶段分析----反思改进----总结推广。
3、研究方法:个案研究法、实践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