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初三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基础卷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初三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基础卷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初三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基础卷含答案解析一、初中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选择题1.为比较X、Y、Z三种金属活动性大小,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结论正确的是A.X>Y>Z B.Z>Y>X C.Y>X>Z D.X>Z>Y2.下列关于金属材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硬铝(铝合金)的硬度大于纯铝B.铁在干燥的空气中容易生锈C.常温下,铝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在其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D.金属资源的回收利用既保护了环境,又节约了矿石资源3.对Ag、Fe、Cu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下列所选试剂不可行的是()A.Fe、Ag、CuSO4溶液B.Cu、Ag、FeSO4溶液C.Fe、Cu、稀盐酸、AgNO3溶液D.Cu、FeSO4溶液、AgNO3溶液4.新型材料纳米铁粉具有广泛的用途,它比普通铁粉更易与氧气反应,工业上可以利用H2 和 FeCl2 在高温反应器中制备,同时得到 HCl。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制备纳米级铁粉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B.纳米级铁粉与氧气反应,生成物是 Fe3O4C.反应前需向反应器中通入氮气,目的是排除装置中的空气D.纳米级铁粉比普通铁粉更易与氧气反应是因为物质种类不同5.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B.该反应中原子没有发生改变C.该反应生成了两种物质D.参加反应的CO2和H2分子个数比为1:3 6.有X、Y、Z三种金属,把三种金属分别放入稀盐酸中,Y减少并放出气体,X、Z无变化;把X、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X表面有银白色物质析出,Z无变化.则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A.X、Y、Z B.Y、X、Z C.Y、Z、X D.Z、Y、X7.向一定质量的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往滤渣中加入少量的稀盐酸,无气泡产生。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滤液一定呈蓝色B.滤液中一定有Zn(NO3)2C.反应前后溶液的质量不变D.滤渣中的物质至少有两种8.有X、Y、Z三种金属,X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Y、Z在常温下几乎不与氧气反应;如果把Y和X分别放入稀硫酸中,Y溶解并产生氢气,Z不反应。

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判断,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至弱的顺序正确的是A.X Z Y B.X Y Z C.Y Z X D.Z Y X9.为了验证Zn、Fe、Cu三种金属的活动顺序为:Zn>Fe>Cu这一结论,下面实验设计合理的是()A.将Zn、Cu两金属片分别放入稀硫酸B.将Fe、Cu两金属片分别放入稀硫酸C.将Zn、Fe两金属片分别放入CuSO4溶液中D.将Zn、Cu两金属片分别放入FeSO4溶液中10.下列关于金属及金属材料的说法,正确的是()A.镁条、铝片、铜丝均能在空气中燃烧B.铝合金门窗是用纯的金属铝材料制成的C.人类使用铝的年代早于铜、铁D.武德合金的熔点低,可作保险丝11.现有甲、乙、丙三种金属,如果把甲和丙分别放入稀硫酸中,甲溶解并产生氢气,丙不反应.如果把乙和丙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丙表面有银析出,而乙没有变化.根据以上实验事实,甲、乙、丙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正确的是A.甲>乙>丙B.甲>丙>乙C.丙>甲>乙D.乙>丙>甲12.X、Y、Z代表三种金属,将金属X、Y、Z分别放入稀硫酸中,观察到的现象:无明显现象,Y、Z逐渐溶解并产生大量气泡。

将Y放入ZCl2溶液中,发现Y表面有Z析出。

则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A.X>Y>ZB.Y>X>ZC.Y>Z>XD.Z>Y>X13.某工厂废液中含有 Fe(NO3)2和 Cu(NO3)2两种溶质,取部分废液于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测定所得溶液中某溶质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同时得到以下结论:①图中纵坐标表示 Cu(NO3)2的质量②a 点时溶液中有三种溶质,b 点时溶液中有两种溶质③c 点时烧杯中有两种金属单质,d 点时烧杯中有三种金属单质④完全反应后烧杯中溶液呈浅绿色⑤完全反应后过滤,滤渣中加入少量稀盐酸,一定有气泡产生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A.4 个B.3 个C.2 个D.1 个14.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金属的粉末,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反应后甲、乙、丙三种金属均显+2价),生成H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三种金属的活泼性:乙>甲>丙B.生成氢气的质量:甲>乙>丙C.相对原子质量:甲>乙>丙D.消耗硫酸的质量:甲>乙>丙15.用实验探究Al和Cu的金属活动性强弱,若提供的试剂只有:CuCl2溶液、AlCl3溶液、Al、Cu和稀盐酸。

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选用两种合适的试剂即可实现实验目的B.CuCl2溶液是不可或缺的试剂C.最多只能设计一种实验方案D.AlCl3溶液中加入Cu不能探究金属活动性强弱16.两个烧杯中装有等质量的金属锌和镁,然后分别逐渐加入同浓度的稀硫酸,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加入硫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图反映出镁比锌的金属活动性强B.a点时,两个烧杯中的酸都恰好完全反应C.b点时,两个烧杯中产生氢气的质量相等D.c点时,两个烧杯中都有金属剩余17.下列实验现象记录正确的是 ( )A.把铜丝放入硫酸铝溶液中,紫红色固体表面产生银白色固体,溶液变成蓝色B.向氢氧化钾溶液中滴入氯化铁溶液,有浅绿色沉淀生成C.将一氧化碳通过灼热的氧化铁,红棕色粉末逐渐变为黑色粉末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并放出热量18.有X、Y、Z三种金属,把足量X放入Y(NO3)2和Z(NO3)2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渣中只有X、Z。

据此判断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A.Y>X>Z B.Y>Z>X C.X>Y>Z D.X>Z>Y19.将a、b、c三种金属分别投入稀盐酸中,只有b溶解并产生气泡;把a和c分别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在a表面有铜析出,c没有变化。

则a、b、c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是()A.c>b>aB.b>a>cC.a>c>bD.b>c>a20.有甲、乙、丙、丁四种金属。

只有甲在自然界主要以单质形式存在。

丁盐的水溶液不能用乙制的容器盛放,但可用丙制的容器盛放。

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A.甲>乙>丁>丙B.丙>丁>乙>甲C.丙>乙>丁>甲D.乙>丁>丙>甲21.锡(Sn)是“五金”之一,它的金属活动顺序位于铁和铜之间,则下列反应一定不会发生的是()A.Mg+Sn(NO3)2═Mg(NO3)2+SnB.Sn+H2SO4═SnSO4+H2↑C.Sn+Hg(NO3)2═Sn(NO3)2+HgD.Sn+ZnSO4═SnSO4+Zn22.有X、Y、Z三种金属,如果把X和Y分别放入稀硫酸中,X溶解并产生氢气,而Y不反应;如果把Y和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Y表面有银析出,而Z没有变化。

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判断X、Y和Z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是A.X>Y>Z B.X>Z>Y C.Z>Y>X D.Z>X>Y23.现有一种固体粉末状样品,已知该样品由氧化铜和铁组成。

取样品少许,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待反应停止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

向滤液中加入一根洁净的铁丝,铁丝表面无明显变化。

关于该实验有如下说法()① 该样品的颜色为黑色;② 向样品中加入稀硫酸后,一定有气体生成,且液体颜色不变;③ 滤渣中一定有铜,不一定有铁;④ 滤液中含有硫酸铜和硫酸亚铁;⑤ 滤液中溶质只有硫酸铁。

A.2个B.3个C.4个D.5个24.向盐酸与氯化铜的混合液中加入过量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定有气体生成B.溶液中有氯化铜C.滤出的固体可能是纯净物D.溶液质量一定减小25.4.5g 镁和铝的合金加入到一定质量、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产生0.4g 氢气。

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 NaOH 溶液,恰好使上述产生的 MgCl2 和AlCl3 完全转化为沉淀,则生成 NaCl 的质量为()A.23.4g B.29.25g C.11.7g D.5.85g26.自从央行公告第四套人名币1角硬币从2016年11月1日起只收不付后,“菊花1角”身价飞涨。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菊花1角”材质特殊导致日渐稀少,其使用了铝锌材质。

铝、锌元素的部分信息如下,则说法正确的是()A.铝比锌的金属活泼性更弱B.相等质量的铝和锌和足量稀硫酸反应,铝产生的氢气多C.锌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铝多17D.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7.现有X、Y、Z三种金属,如果把X、Y和Z分别放入稀硫酸中,X和Z溶解并产生气体,Y 无变化;如果把X放入Z的盐溶液中,过一会儿,在X的表面有Z析出。

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判断X、Y和Z的金属活动性顺序()A.X>Y>Z B.Y>Z>X C.X>Z>Y D.Z>X>Y28.下列关于金属材料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铝制品表面应常用钢刷擦洗B.可用铁桶盛装农药波尔多液C.焊锡(锡铅合金)的熔点低,常用来焊接金属D.钢因为比生铁的含碳量高,所以应用范围更广29.一定质量的锌、铁分别和等量的盐酸反应,产生氢气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t1时,产生氢气的质量锌比铁大B.t1时,产生氢气的速率锌比铁大C.t2时,参加反应锌的质量与铁相同D.t2时,锌、铁消耗的盐酸质量相同30.验证锌、银、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可选用的一组物质是()A.Zn、MgCl2溶液、AgB.MgSO4溶液、Ag、ZnSO4溶液C.ZnCl2溶液、Ag、MgCl2溶液D.AgNO3溶液、Zn、MgCl2溶液【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初中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选择题1.A解析:A【解析】试题分析:X和硫酸反应会产生气体,说明X的活动性大于氢,而y 活动性小于氢;金属Y 和硝酸银能够发生反应,说明银的活动性小于Y,而银的活动性大于Z。

故选A.考点:金属的活动性2.B解析:B【解析】A、合金的硬度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硬度大,硬铝(铝合金)的硬度大于纯铝,正确;B、铁在空气中锈蚀,实际上是铁跟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铁在干燥的空气中不易生锈,错误;C、常温下,铝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在其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正确;D、金属资源的回收利用,节约了金属资源,减少的冶炼金属产生的污染,保护了环境,正确。

故选B。

3.B解析:B【解析】A、Cu、Ag、FeSO4溶液这三种物质中,Fe与CuSO4溶液反应,证明铁的活动性比铜强,Ag 与CuSO4溶液不能反应,证明铜比银的活动性强,此方案可行;B、因为铁的活动性在三种金属中最强,所以Cu,Ag都不能和FeSO4溶液反应,得不出Cu,Ag的活动性强弱,所以此方案不可行;C、Fe,Cu,稀盐酸,AgNO3溶液四种物质中,铁能与稀盐酸反应,也能与AgNO3溶液反应,证明铁比氢和银的活动性强,铜和稀盐酸不反应,但能与AgNO3溶液反应,证明铜的活动性比氢弱,比银强,也能得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此方案可行;D、Cu、FeSO4溶液、AgNO3溶液这三种物质中,Cu与FeSO4溶液不反应,证明铁的活动性比铜强,Cu与AgNO3溶液能反应,证明铜比银的活动性强,可以证明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此方案可行.故选B.4.D解析:D【解析】A. 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置换反应,制备纳米级铁粉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正确;B. 纳米级铁粉与氧气反应,生成物是Fe3O4,正确;C. 反应前需向反应器中通入氮气,目的是排除装置中的空气,防止铁粉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而被氧化,正确;D. 纳米级铁粉比普通铁粉更易与氧气反应是因为物质颗粒大小不同,反应物间的接触面积不同,错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