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系统科学方法

系统科学方法


宝瓶口
宝瓶口,是 前山(今名灌口 山、玉垒山)伸 向岷江的长脊上 凿开的一个口子, 它是人工凿成控 制内江进水的咽 喉,因它形似瓶 口而功能奇持, 故名宝瓶口。
都江堰水利工程
都江堰水利工程
都江堰的修建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岷江的天然河道在鱼嘴 处和宝瓶口处的两个弯曲。现代水利科学中有一个“弯道环 流”的原理,说的是由于河流中的水是分层的,上层水清, 下层水浊,清水流得快,因而先行冲向凹岸,再带着从凹岸 冲下的泥沙下沉折向凸岸,浊水流得慢,遇到上述折回的水 因而流动受阻,流向又受凹岸的折射而偏向凸岸,泥沙就在 凸岸沉积下来。鱼嘴和宝瓶口的修建选择在两个弯曲河道处, 正好利用了水流的上述规律,使得清水径直冲入内江河道, 浊流则折入外江。
2、信息的本质
① 学者的不同观点 1)认为信息是独立的物质实体,它以“信息场”的形态存 在 2)认为信息是非物质的精神的东西,是纯粹的精神活动 3)认为信息不仅是物质的,而且有时也是观念的 4)认为信息既非物质,也非精神,而是某种“第三者” 5)认为信息是物质的普遍属性或存在方式
② 信息是物质的普遍的基本属性
都江堰水利工程示意图
都江堰渠首的三大主体工程
都江堰渠首工程主要有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 口进水口三大部分构成,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自动排 沙、控制进水流量等问题,消除了水患,使川西平原成为“水 旱从人”的“天府之国”。
鱼嘴分水工程
“鱼嘴”是都江堰的 分水工程,因其形 如鱼嘴而得名,它 昂头于岷江江心, 把岷江分成内外二 江。西边叫外江, 俗称“金马河”, 是岷江正流,主要 用于排洪;东边沿 山脚的叫内江,是 人工人工引水渠道, 主要用于灌溉。
7、实施计划
根据决策中所选的方案进行实 施。如果在实以验中比较顺利, 或遇到的困难不大,略加修改即 可实施。如果问题较多,就需要 回到前面几个步骤中的一个,重 新做起。
信息论
一、信息的含义及其本质
1、信息的含义 在中国文史资料中,信息一词最早出自唐 诗《碧云集》的“暮春怀故人”
“梦断美人沉信息, 目穿长路倚楼台。”
2、信息的可转换性
信息的可转换性。信息可以从一种形态转换为 另一种形态。比如:物质信息可以根据需要转换为 语言、文字、图表等信息形式,也可以转换为电子 计算机的代码、电信、广播、电视信号,而代码和 信号又可以转换为语言、文字、图表、图像等等。 认识了这个特征,我们就可以扩展接受知识和传播 信息的渠道和范围。
1)信息与物质、能量既有联系又相互区别
2)客观世界的任何物质都可以成为信源,都可以 产生和发出信息
二、信息的固有特征
1、信息的可识别性
由于信息反映了物质和能量在空间结构和时间顺 序上分布不均匀的状态,因而人们可以对信息进行 识别。通过感官进行的是直接识别;通过各种探测 手段进行的为间接识别。对不同的信息源,可以用 不同的识别方式。
3、系统方法为科学认识提供了新的 思维模式
系统方法把不同物质形态的研究对象看成具 有共同性质和运动规律的系统加以研究,不仅 突破了不同质的事物和不同学科的界限,而且 找到了从一个领域过渡到另一个领域的途径, 为不同学科领域的研究者提供了共同语言,从 而加强了科学整体化的趋势,促进了自然科学 和社会科学的统一和科学家同哲学家的联盟。
系统科学方法
系统论
系统论
一、系统和系统方法 1、什么是系统?
贝塔朗菲说:“系统是处在一定相互联系中并与环境发生关系 的各组成部分的总和”。
2、系统方法 系统论是奥地利生物学家贝塔朗菲创立的。
二、系统方法的基本原则
1、整体性原则
① 从要素间的协同作用上了解部分对整体的影响作用
都江堰位于四川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建于公元 三世纪,是中国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 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 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2 200多年来,至今仍发挥巨大效益,李冰治水,功在 当代,利在千秋,不愧为文明世界的伟大杰作,造福人 民的伟大水利工程(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
四、系统方法的应用
广泛应用于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科学、 环境科学、医学、管理科学、军事科学等多 种领域。

某城市筹建一座焦化厂,预计每年可提供 5 万m3 煤气, 这些煤气的用途?运用系统方法进行研究: ① 明确研究对象的范围、性质并作一个系统考察 ② 确定系统要达到的总目标 ③ 可行性研究,制订出若干个可行性方案 ④ 对方案进行模拟或计算机仿真 ⑤ 根据模拟数据、结果找出最佳方案 ⑥ 按最佳方案确定系统的组成,建立系统各部分关系 上例 经可行性研究,提出三个可行性方案 ① 炼钢,保持原产量不变,节煤 1 万吨/ 年 ② 化肥生产 ,节煤 1.5万吨/ 年 ③ 居民用做燃料,节煤 3 万吨/ 年
2、系统方法为人们提供了制定系统最 佳方案,以实行优化组合和优化 管理的手段。
① 合理调配人、财、物,实现优化组合和优化管理 ② 系统方法兼有确定目标和实现目标两项功能 ③ 系统方法兼有研究现状和预测未来的两种功能
④ 系统方法可以综合运用信息论、控制论等系统科学 的 理论和方法,借助电子计算机建立信息网络系统, 实 现决策管理科学化。
五、系统方法的程序步骤
1、摆明问题
对问题和有关情况进行全面的研究和阐述,明 确研究对象的范围、性质并将其作为一个系统来 加以考察。系统地了解构成问题的各方面及各种 影响因素,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2、目标选择
根据摆明的问题和研究的任务,确定 系统要达到的总目标,这是考虑其它问 题的出发点。根据系统研究所要达到的 总目标,提出各种技术指针和经济效果 等,并进一步提出达到总目标的具体标 准(得出目标函数)。
②多级优化(确定最佳目标之后,把整个系统按照
不同等级和层次结构运用模型和计算机等技术手段,作逐 级优化处理。 如:葛洲坝水电站包括若干个子系统(栏洪、灌溉、 发电、航运等)。
葛洲坝水电站
3、动态原则 动态性是指系统的状态是随着时间而变化的。动态 性原则就是把系统视为动态系统,在动态中协调部分与 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系统、系统的各种联系 都是随着是时间而发展变化的。这要求我们在考察系统 时,注意系统产生、发展全过程的每个历史阶段上联系 的具体性,并从中预测其前景。要在运动中把握联系, 不能静止地研究联系。在动态中考察系统的内、外联系 的全过程,才能认清系统的本质。
7、信息的可传输性
凡是信息都可以通过一定的信道和载体进行传输。从信 源(发信者)到信宿(收信者)是信息的空间传输;从过去 到将来,是信息的时间传输。信息存储,实质;不同的信息可以通过同一种信道传输。个人间的信 息传输,主要靠语言、表情、动作等;社会性活动的信息, 则主要通过报刊、告示、广播、电视以及其它通信工具(如 吹军号、打旗语、放信号弹等)进行传输。传输的速度和效 益取决于传输手段和通信工具。目前最先进的通信技术是光 导纤维通信和人造卫星通信,这两种通信技术容量大,传输 速度快,效果可靠。
② 从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上考察整体的功能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整体小于部分之和”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拿破仑分析 马木留克骑兵和 法兵作战的力量 对比: 马 法 3 > 3 100 = 100 300 ≤ 300 1500 < 1000
2、最佳化原则
① 整体效应
最佳目标 最佳设计 最佳控制 最佳运动 最佳效果
最佳设计的实例
系统的优化同系统的整体性是密切联系的使整体达到最 优是系统优化原则的核心。如,一千多年以前,汴梁皇城失 火,宫殿烧毁。大臣丁渭奉宋真宗的旨意,主持修复工程。 他提出的施工方案,很有系统方法的特色。首先,把皇宫前 面的大街挖成大沟,就地取土烧砖;然后引汴水入沟,使所 需其它建筑材料能用船直接运入工地;宫殿建成后,再把废 物填入沟中,修复原来的大街。这个杰出的施工方案,是把 全部修复工程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的,根据整个工程内部各 部分工程的联系、次序,进行了合理安排,从而避免了从远 处取土、向远处运废料的浪费,利用了当时水运比陆运方便 等条件。丁渭事实上是考虑了整体的“最佳化”,制定了一 个最优施工方案。
“飞沙堰”溢洪道
飞沙堰的作用主要是当内江 的水量超过宝瓶口流量上限时, 多余的水便从飞沙堰自行溢出; 如遇特大洪水的非常情况,它还 会自行溃堤,让大量江水回归岷 江正流。另一作用是“飞沙”, 岷江从万 山丛中急驰而来,挟 着大量泥沙,石块,如果让它们 顺内江而下,就会淤塞宝瓶口和 灌区。飞沙堰真是善解人意、排 人所难,将上游带来的泥沙和卵 石,甚至重达千斤的巨石,从这 里抛入外江(主要是巧妙地利用 离心力作用),确保内江通畅, 确有鬼斧神功之妙。
三、系统方法的作用
1、系统方法提供了认识、解决复杂系统的有效手段。
阿波罗登月计划
阿波罗登月计划
1957年前苏联首次发射人造卫星及载人卫星成功后,美国 制定阿波罗登月计划急起直追。在这个行动中,动员了四十 二万科学家、国内外一百二十所大学和研究机构、两万多家 企业,为时十一年,耗资二百四十四亿美元,生产部件三百 万件,研究和解决了上万个课题,终于实现了预期目标,把 宇航员送上月球。对这样一个十分庞大而复杂的项目,人们 始终从整体出发来处理各个问题,使每一个问题的解决都服 从于整体的总目标;精确定量,以保证各个环节在时间、空 间上紧密配合。为此大量使用电子计算机进行计划、生产、 科研和行政管理,关键是运用系统方法进行有效的组织管理。
3、系统综合
根据总目标进行可行性研究,制 定出实现总目标的若干个可行性方 案,比如技术方案、政策与控制手 段等,并且明确提出实施每一种方 案时采取的手段和衡量它是否取得 成功的标准,从而形成系统的整体 概念。
4、系统分析
设计出以上各可行性方案 的模型,对系统做实际模拟或 电子计算机仿真,对各种方案 进行分析和研究,了解和把握 各种方案的优点与缺点。
5、系统选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