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资源学研究对象总结
20
2.3土地资源的社会属性
土地的社会属性反映了土地的社会关系。土地关系是指 在土地利用、转移以及保护过程中发生的有关主体之间的社 会关系。它可以归纳为两大类:
一类是基于土地的经济利益而产生的社会关系,具体 表现为土地所有关系以及由土地所有关系派生的土地使用关 系;
另一类是基于国家对土地资源的保护而产生的社会关系 ,具体表现为国家直接对土地资源保护而产生的土地管理关 系,以及国家通过对土地财产权转移的管理(如土地市场管 理),间接实现对土地资源的保护而产生的土地管理关系。
8
(4)法学观点
台湾土地法第一条解释土地的意义,“本法所称土 地,谓水、陆及天然富源”。
肯特从法律概念上对土地的定义是:“土地不仅包括 地面或土壤,而且也包括附着于土地的任何东西,不管 是自然长成的,如树、草和木,或者是人工造成的,如 房屋以及其他建筑物;它所包括的范围向上或向下是无 限度的,以致可以包括地上或地下的每样东西”。
30
(2)土地用途的可转化性
由于土地具有多宜性,土地的各种利用用途之间可 以相互转换。在一定条件下,农用地可转换为非农用 地、非农用地中工业与居住用地转换为商业用地。总 体而言,农用地作非农用地易,反之则难。因此,要 妥善保护好基本农田。另外,虽然土地固定不可移动 ,但可通过改变土地用途来调整具体地段某种类型土 地的供求状况。因此,改变用途是土地“移动”的重 要方式。(退耕还林、土地用途管制、控制新增建设 用地规模、规划用途的改变可导致土地价值的增加, 如工业用地——住宅或商业用地)
7
②西方经济学的观点 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认为:“土地的含义指的是大自然
无偿赠与人类的陆地、水、空气、光和热等物质和力”。
美国土地经济学家伊利认为:“经济学家所使用的土地 这个词,指的是自然的各种力量,或自然资源……经济学上 的土地是侧重于大自然所赋予的东西”。
澳大利亚的克里斯钦和斯图尔特进一步指出:“土地一 词是指地表及所有它对人类生存和成就有关的重要特征”, “必须考虑土地是地表的一个立体垂直剖面,从空中环境直 到地下的地质层,并包括动植物群体及过去和现在与土地相 联系的人类活动”。
14
(3)土地与房地产
房地产,一是指土地、建筑物以及固着于土地和建 筑物的不可分离的部分(real estate);二是指土地、房屋和 构筑物,及其附带的各种权利(real property)。
地产与房产的区别,从物质属性看,土地是一种自 然资源,房产是一种劳动产品;从权属特征看,我国实 行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房屋所有制多元化;从价值 构成看,土地的价值由资源价值和资本价值构成,房屋 价值由建造房屋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从价 格变化趋势看,土地价格具有上涨趋势,房屋价格因折 旧而降低。
25
(2)土地数量的有限性
土地不能像其他物品一样可以从工厂里不断制造出来 。由于受到地球表面陆地部分的空间限制,土地的面积是 有限的。
正像马克思所说的那样,它不能像工业生产中那样随 意增加效率相同的生产工具的数量,即肥沃程度相同的土 地数量。列宁曾指出:“土地有限是一个普遍现象。”
人类可以围湖或填海造地,但这只是对地球表层土地 形态的改变。从总体看,人类只能改变土地的形态,改善 或改良土地的生产性能,但不能增加土地的总量。所以, 人类必须充分、合理地利用全部土地,不断提高集约化经 营程度,在不合理利用的情况下,土地将出现退化,甚至 无法利用,从而使可利用的土地面积减少。(加强耕地保护)
10
土地的定义
土地是由地球陆地表面一定立体空间内的气候、 土壤、基础地质、地形地貌、水文及植被等自然要素 构成的自然地理综合体,同时包含着人类活动对其改 造和利用的结果,因此,它是一个自然—经济综合体 (Physical—Economic Complex)。
11
需要区分的几组概念
(1)土地与土壤 (2)土地与国土 (3)土地与房地产
荷兰学者I.S.Zonneveld在其著作《地生态学》中指出: 我们认为在整个系统意义上“土地”与景观同义。
6
(3)经济学观点
①马克思的观点 土地是指未经人的协助而自然存在的一切劳动对
象,作为一切活动的一般空间基础,在农业中是主要 的生产资料。
实际上,土地作为一种要素,不仅仅在农业中表 现出来,用生产函数计算土地对经济发展的贡献。
土地使用权和所有权的分离、土地承包权的延长、征地 、土地的转让(是权利的转让而非实物)、住宅用地使用年 限、各种土地权利的补偿,如管道通行权等。
22
3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
3.1土地资源的自然特征 3.2土地资源的经济特征
23
3.1土地资源的自然特征
(1)土地资源位置的固定性 (2)土地资源数量的有限性 (3)土地资源的不可替代性 (4)土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
实际上,有时是有限度的,对土地权利的界定,如杭 州别墅的地下空间的开挖受限。
9
(5)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定义
1972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在荷兰瓦格宁根召开了土地评价专 家会议,在会议文件《土地与景观的概念及定义》中给土地下的定义 是:“土地包括地球特定地域表面及其以上和以下的大气、土壤及基 础地质、水文和植物。它还包括这一地域范围内过去和现在的人类活 动的种种结果,以及动物就它们对目前和未来人类利用土地所施加的 重要影响。”
21
土地关系的核心是土地权属或产权关系。土地产权是 土地所有者或使用者按照有关法律规定所享有的对土地占有 、使用、收益和处分的各种权利。在商品社会里,具有资源 与资产双重内涵的土地不可能脱离权属而独立存在。在土地 或地产市场上进行交易流转的不仅是一定土地的物理单位, 而且还包括土地的所有权或使用权及其他权属。
13
(2)土地与国土
国土是指一个国家主权管辖的地域空间:领土、 领空、领海,是一个国家主权范围内的所有地域空间 的总称。
土地的概念要狭窄一些,尽管土地也包括陆地上的 水面即江河、湖泊、水库、滩涂等,但海洋不包括在 土地范围之内。并且,土地是一个学术上的概念,国 土是一个政治概念,二者是在不同层面上作出的不同 定义。
12
(1)土地与土壤
土壤是指地球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而且能生 长植物的疏松层。根据土壤立面中物质累积、迁移和 转化的特点,可以划分出三个最基本的层次:表土层 (A层)、淀积层(B层)、母质层(C层)。
土地不同于土壤,它比最广泛意义的土壤还要广 泛得多。从发生学的观点看,土壤把气候、地貌、母 岩、生物等看成是它形成的环境条件;土地则把这些 因素,包括土壤在内,都看成是它自身的组成要素。
土地资源学的研究对象
1. 土地资源的基本概念 2. 土地资源的基本属性 3. 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 4. 土地资源的基本功能
1
1土地资源的基本概念 1.1土地的概念 1.2土地资源的概念
2
1.1土地的概念
中国古代: 《说文解字》——“土者,吐也,吐生万物。” 《管子校正》——“地者,万物之本源,诸生之根菀也
5
从景观学角度看,土地即景观(1andscape)。牛津英语 词典对景观的几种解释,包括一幅表示内陆自然景色(如草 原、林地、山地等)的画面;某一地区的地形组合;在视线 内的一片土地或广生态系统的镶嵌 ,在自然等级系统中是一个比生态系统高一级的层次。
景观生态学(Landscape Ecology)又被称之为地生态学 (Geo- ecology),其研究重点就是某一地区不同空间单元的 土地生物关系。
。”
(1)地理学观点 (2)生态学观点 (3)经济学观点 (4)法学观点 (5)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定义
3
(1)地理学观点 ①土地即土壤,亦即地球陆地表面疏松的、有 肥力的、可以生长植物的表层部分。 ②土地即地球的纯陆地部分,不包括陆地的水 面。 ③土地即陆地及其水面,亦即地球表面除海洋 之外的陆地及其江河、湖泊、水库、池塘等陆 地水面。(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④土地即地球表面,亦即地球的陆地部分和海 洋部分都包括在内。
15
1.2 土地资源的概念
土地资源是指目前或可预见的未来能够产生价值 的土地,是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可以被人类利 用的土地,它是土地的一部分。
技术经济条件是处于变化之中的,如宁夏沙漠旅游 的开发、许多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等。
16
从概念的外延上讲,土地的范畴比土地资源范围 更广,而从概念的内涵上来看,土地资源的内容比土 地更具体。
24
(1)土地位置的固定性
土地位置的固定性,亦称不可移动性,是土地区 别于其他各种资源或商品的重要标志。我们可以把可 移动的商品如汽车、食品、服装以及可移动的资源如 人力、矿产等,由产地或过剩地区运送到供给相对稀 缺或需求相对旺盛因而售价较高的地区,但我们还无 法把土地如此移动。
不动产的短距离移动有时是可以实现的,如嘉兴。 变相的方式,如海宁——杭州,东阳——义乌
4
(2)生态学观点
生态学认为土地是一个由耕地、林地、园地、牧草 地、水域、居民点用地、工矿用地、旅游和特殊用地 等子系统构成的生态系统,这些土地子系统都是由生 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包括光照、土壤、空气、温度等) 共同组成的,借助于能量与物质流动转换而形成的不 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土地生态系统健康、土地生态 服务功能、土地生态价值、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等)
19
2.2土地资源的经济属性
土地资源具有经济属性,是指以自然状态存在的 土地物质实体能为人类所用、能给利用者带来经济效 益或其本身具有未来经济效益的功能。土地资源具有 资源和资产的双重特性功能。
土地资源具有资源功能或者说土地是一种资源, 是指土地作为生产要素和环境要素,是人类生产、生 活和生存的物质基础和来源,可以为人类社会提供多 种产品和服务。
28
3.2土地资源的经济特征
(1)土地资源供给的稀缺性 (2)土地资源用途的可转化性 (3)土地资源的可改良性 (4)土地或土地产权的商品性 (5)土地资源利用的相互依赖性与外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