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近五年来国内幼儿体育教学文献综述

近五年来国内幼儿体育教学文献综述

近五年来国内幼儿体育教学文献综述
摘要: 良好的身体素质必须从小开始培养,幼儿的体育教学越来越受重视,如何科学地对幼儿进行体育教学成为幼儿园开展体育活动的重点。

笔者采用文献资料法,对近五年来国内相关幼儿体育教学的文献查阅并整理,从其发展现状和改进策略两个方面对幼儿体育教学进行分析研究,进而为我国幼儿体育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 幼儿; 体育教育; 影响因素
《3 ~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阶段是儿童身体发育和机能发展极为迅速的时期,也是形成安全感和乐观态度的重要阶段。

发育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特征。

幼儿园的教育任务是应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按照保育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实施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提高学前教育阶段的教育质量离不开对学前教育阶段幼儿德、智、体、美、劳诸育的全面提升。

幼儿体育关系着幼儿教育的质量,对幼儿的身体成长、心理和智力发展以及社会适应能力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幼儿园工作规程》《3 ~
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一系列政策的颁布,使教育
部门、幼儿园、家长等愈来愈认识到幼儿体育教育的重要性,不可否认的是近年来我国幼儿体育教学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与日本、德国等国家比较仍有待提高,“重智轻体”的现象仍屡见不鲜。

就目前的文献资料来看,学术界对学前幼儿体育教学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本文以时间为节点,查阅了2015 年至今的文献,对近五年以来的有关幼儿体育教学的文章进行文献综述,旨在对这一时期幼儿体育教学所存在的问题和现状进行梳理,以期更科学地指导幼儿体育
活动,让幼儿喜欢参加体育活动。

一、对“幼儿体育教学”的界定
幼儿体育教学的对象是 3 ~6 岁的儿童,其培养目标是发展幼儿身体、心理健康、激发运动乐趣并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该教学活动是在幼儿园进行的、遵循幼儿身体生长发育的规律,运用科学的方法以增强幼儿的体质,保证幼儿安全且健康为目的的一系列的教育活动。

二、关于幼儿体育教学所存在的问题
( 一) 幼儿体育教学目标凌乱
刘敦晓、庄弼认为,每个幼儿园都自身的教学培养目标、要求,缺乏科学性,在开展体育活动时,部分老师将幼儿
体育活动转化为比赛,导致幼儿体育成人化。

崔小林在《幼
儿体育及其内容体系的思考》也提出幼儿阶段的教育是非
常关键的时期,幼儿所开展的活动与成人体育活动有诸多
不同,对幼儿进行评价的时候通常按照成人的体育评价标
准来进行对比,是不利于幼儿的成长发展的。

从整体上来看,关于幼儿体育活动的教学尽管受到很多人的重视,但
是在体育活动教学中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大纲体系,制
定的内容分散,没有共同标准。

( 二) 幼儿体育教学内容、组织形式具有盲目性
2016 年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的第十八条规定,在正常情况下,幼儿户外活动时间( 包括户外体育活
动时间) 每天不得少于两小时,寄宿制幼儿园不得少于
3 小时。

陈玉华在《开展幼儿体育活动的实践与思考》中指出,合理选择活动内容为体育活动开展提供可行性,一是
因地制宜选择活动内容。

二是结合年龄特点,选择合适
的活动内容。

武亚军、崔小林、张佳欣认为幼儿体育活动
主要以晨操、室外体育活动为主,很少开展其他形式的体
育的活动。

对于幼儿身体的发育规律以及心理素质考查
较少,缺乏规范性的指导,活动组织随意性、盲目性大,通
常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活动内容也缺乏科学性,随机
性比较大。

( 三) 幼儿体育教学场地器械配置不均衡
《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的建筑规划面积、
建筑设计和功能要求,以及设施设备、玩教具配
备,按照国家和地方的相关规定执行。

幼儿园的体
育场地设施、器材设备是幼儿从事体育锻炼、提高身体健康、促进体质增强的重要物质条件。

荣慧珠在《咸阳市幼儿园体育活动的调查和分析》中也指出了同样的问题,室内活动室也明显不足,但整体比例还不够,沙地较少,嬉水池严重不足。

郭晓艳、郭瑞在《大同市城区幼儿园体育活动开展的现状分析》中发现,城区幼儿园大多占地比较小以及资金投入不足,仅有的体
育器材已经无法满足幼儿锻炼的需要。

( 四) 幼儿教师的专业知识相对缺乏
邱燕,邱阳等在《人学视野下幼儿体育教学的困
境和出路》中指出幼儿体育教师师资培养不够。


儿师资培养方面仅有少量学校单独开设幼儿体育
专业或幼儿体育课程。

张佳欣、郭瑞、郭向荣指出,教师在幼儿体育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幼儿
园师资建设有待加强。

缺乏体育专业的幼儿教师,部分教师的体育动作不规范,技能也掌握不熟练,
没有起到良好示范的作用。

三、针对幼儿体育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的对策
( 一) 合理科学地设置体育目标,提高幼儿
园体
育工作水平
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中健康领域
的要求,层层细化体育工作的主要任务和内容,针对3 ~6 岁幼儿身体及生理机能的发展水平、制定不同层次的体育活动教学目标,丰富不同年级体育活动的内容,采用游戏化的教学方式,因地制宜地运用多种教学组织方式,保障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张佳欣指出,科学地开展幼儿体育活动,必须要有科学性的课程标准体系作为骨架,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根据当地的风土人情、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来丰富教学活动内容,对教学形式进行创新,逐步完善并规范,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 二) 科学合理设置体育活动
张学在《“最近发展区”理论及其对我国幼儿体
育教学的启示》中指出,应优化教学内容。

彭国强提倡“生活教育”,做好学校体育与家庭体育的有效
衔接。

幼儿身体素质的提高需要家庭和学校的有
效配合,仅仅依靠学校来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是很难的。

要想把体育融入孩子的生活中,需要学校与家庭的
“家园配合”,培养幼儿参与体育的兴趣才能保证

儿体育发展的长期性、有效性,才能“教学做合一”。

( 三) 促进幼儿体育教学场地器械配置均衡化
张佳欣、郭晓艳指出,幼儿园要积极争取政府和社会的支持,加大各界对幼儿园的体育方面的资金投入,不断加快并完善场地设施的建设,依据儿童基本的动作技能、身心发展水平和年龄特点,配备和更新增加体育活动设施与教材。

在引进体育器材同时,还需要保证难度的合理搭配,更好地适应幼儿的个体差异。

邱燕、邱阳等指出,在幼儿体育活动器材与活动场地方面,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出台硬性规定,必须达到80%的器材合格率和生均占有 4 平方米的活动场地这两项指标作为幼儿园办园资格的必备条件之一,对于已经申请成功的幼儿园,可以每 3 年或者 5 年进行检查和评估。

苗成龙,尚峻宇等从政府部门方面指出要想彻底解决幼儿体育活动中场所设施不足的问题,应明确规定幼儿园的体育环境指标。

要加大幼儿体育项目的开发,走出幼儿园,走进社区,注重民间传统幼儿体育游戏的开发。

( 四) 加强幼儿体育教师队伍建设
梁红梅指出学校和幼儿园有良好的合作,共同培养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

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由高
校来培养,学生的实习和指导由幼儿园进行负责,形成“校”和“园”相结合的模式,这样既可以解决学生的“纸上谈兵”问题,又可以解决幼儿园教师短缺的问题。

邱燕,邱阳等提出对于偏远地区和贫困地区的幼儿教师可以采取结对子策略,由师资或者条件比较好的学校派出优秀教师进行指导和帮助,也可以让偏远地区的幼儿体育教师在暑假组织到好的学校进行轮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