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碳化硅培训课件

碳化硅培训课件


神宁集团太西炭基工业有限公司—碳化硅厂
第一部分

碳化硅的理化性质
一、碳化硅的物理性能
碳化硅:具有硬度高、耐高温、化学稳定性和导热性好特点,成为 优良的耐火材料;同时它具有半导体性质使得是一种好的高温半导体; 它的强度和耐热冲击性能高而成为功能陶瓷的代表性材料。


主要把握四个方面:
硬度:1(滑石)2(石膏)3(方解石)4(萤石)5(磷灰石)6(钾长 石)7(石英玻璃)8(水晶)9(黄玉)10 (石榴石)11(熔融锆石) 12(棕刚玉)13(黑碳化硅)14(碳化硼)15(金刚石)。 颜色:工业碳化硅按其颜色分为黑、绿两个品种,高纯碳化硅是无色的。 通常将黄色、无色归入绿碳化硅,蓝色归入黑碳化硅。 粒度:各号磨料产品都不是单一尺寸的颗粒,也不是尺寸仅在两个相邻 筛网孔径之间的粒群,它们都是跨越几个筛号的若干个粒群的组合。粒 度组成以各粒群所占的重量百分数表示。 颗粒密度:黑、绿碳化硅 堆积密度:黑、绿碳化硅 3.20克∕cm3 1.3-1.6克∕cm3

神宁集团太西炭基工业有限公司—碳化硅厂
第三部分


碳化硅冶炼用料
二、碳质原料
工业上可以利用的含碳量高的材料很多,如石油焦炭、冶金 焦炭、沥青焦炭、石墨、木炭等。 适用碳化硅冶炼的碳质材料有三种:低灰分无烟煤、石 油焦炭、沥青焦炭。在我国目前条件下,石油焦炭主要用于 冶炼绿质碳化硅,低灰分无烟煤主要用于冶炼黑质碳化硅。 沥青焦炭因产量较低未被采用,有文献显示在美国、加拿大 广泛采用。



神宁集团太西炭基工业有限公司—碳化硅厂
第三部分 碳化硅冶炼用料 制造碳化硅结晶块主要有三大材料 一碳质材料:石油焦碳、沥青焦炭、无烟煤等 二硅质材料:石英砂 三辅助材料:食盐、细结晶、粘合物、分解石墨、
焙烧料、木屑、氯化物等。
神宁集团太西炭基工业有限公司—碳化硅厂
第三部分


碳化硅冶炼用料
神宁集团太西炭基工业有限公司—碳化硅厂
碳化硅用途



1、磨料;绿碳化硅具较高的硬度和一定的韧性;多用于加工光学玻璃、 硬质合金、钛合金以及轴承钢的研磨抛光、高速钢刀具的刃磨等。黑碳 化硅多用于切割和研磨抗强度低的材料,如;有色金属、灰铸铁工件、 玻璃、陶瓷、石材和耐火制品;微粉磨料专用于轴承的超精磨、其特点 是磨削效率和精度高。 2、耐火材料:碳化硅具有很好的抗热震性能,因此是一种优质耐火材 料,按制品的生产工艺不同可分为再结晶碳化硅、制品、高温热压制品、 以氮化硅或粘土为结合剂的制品等,主要产品及用途有;高温炉窑构件、 支撑件、如匣体衬板等,在电炉中作加热式炉底、换热器、热电 偶套 管等;炼铁高炉用于出铁槽,铁水包内衬或碳化硅耐火砖等,焦化厂使 用碳化硅材料衬砌炽热焦炭用流槽,砌筑碳化室炉底等。 3、冶金行业:多用于各种冶炼的耐火内衬,炼钢脱氧剂,铸铁组织改 良等;比焦炭、硅粉等传统炼钢脱氧剂效果好,可使钢材质量提高;电 工行业:多用于电热原件高温半导体材料、远红外线板,避雷器阀片材 料等。化工行业利用碳化硅的稳定性制作各种化工管道、阀门等 。用 于电镀法将碳化硅微粉涂敷于汽(水)轮机叶轮上,可以大大提高叶轮 的耐磨性能,由于碳化硅具有优良的高温强度和抗氧化性能,它以成为 高温非氧化物陶瓷的主要原材料。
神宁集团太西炭基工业有限公司—碳化硅厂
第三部分 碳化硅冶炼用料 二、硅质材料
硅砂是制造碳化硅的主要原料之一 脉石英:一种火成岩,它是由酸性岩浆分异后,发育 于其它岩石的缝隙之中而形成矿脉的。它主要由 SIO2结晶的集合体连生在一起,具有平坦的或鳞纹 状断口。其矿脉厚度可达数米至数十米,长度延绵 数十米至数百米。呈半透明或乳白色。 石英砂:有河砂、海砂、湖砂等,是一种沉积砂矿。 它是由含石英的矿石经自然力破碎、冲击而成。 冶炼绿质碳化硅,应选择纯度高于99.3%的硅砂,否则 需要加入过多的盐,既影响技术经济指标,又不容 易稳定产品质量。 冶炼黑质碳化硅时,硅砂纯度高于98.5%就可以了。
神宁集团太西炭基工业有限公司—碳化硅厂
——加强工艺管理,增强工艺管控能力 努力提高各级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第五部分 第六部分 第七部分 第八部分
碳化硅的理化性质 碳化硅的生成 碳化硅的用料 炉料组成 碳化硅冶炼炉 碳化硅加工 热平衡与物料平衡 环境污染及其防治


碳化硅的脱氧性:由于碳化硅本质上是容易被氧化 的,而且在1600 ℃以上温度下氧化作用十分明显, 因此在高温下可以作为脱氧剂使用,尤其是在炼钢 中被广泛使用。
神宁集团太西炭基工业有限公司—碳化硅厂
第二部分


碳化硅的生成
一、与碳化硅形成过程有关的元素及化合物
碳系:碳原子量12 原子序数6 熔点3550 ℃ 沸点4827 ℃。 碳在自然界中有三种同位素异形体:无定型碳、石墨、金刚 石、富勒烯、石墨烯。 硅系:硅原子量28 原子序数14 熔点1420 ℃沸点2355 ℃.硅 有无定型硅(褐色)与结晶硅(银灰色、金属光泽)两种。 碳-氧系:碳氧化气氛中主要生成CO2,还原气氛中(如碳化 硅冶炼炉中)则生成CO。空气中CO含量在0.16—0.2﹪时, 人在1—1.5小时后死亡,大于0.5 ﹪时人在15分钟后死亡。 硅-氧系:硅和氧的主要化合物SIO2,它占地球59.08%,熔 点1710 ℃沸点2227 ℃在1200--1350 ℃直接转化为方石英。 在碳化硅冶炼炉内发生的正式这种反应。 碳-硅系:在碳硅系中唯一的固相二元化合物就是碳化硅。
神宁集团太西炭基工业有限公司—碳化硅厂
第二部分 碳化硅的生成 三、碳化硅生成的过程的分析
根据热力学1541 ℃反应开始发生,1803 ℃以上那种反应 物的蒸汽压力高,那种反应占优势。同一温度下,SIO的蒸 汽压比SI和SIO2的蒸汽压力都要高,因此,一些美、日文献 倾向第三种观点,认为工业碳化硅的形成如下:
一、粉、粒料基本性质
一般将粉粒料按其大小划分为两大类:小于1毫米的为粉料;大于一毫米 的为粒料。 (1)增快反应速度:粒子间的的接触表面积是影响基本化学反应速度重要 因素之一。 (2)均化混合:原料粉体化有利于混合均匀,可避免碳化硅冶炼炉内碳过 量或硅过量。 (3)便于不同成分的分离:为了剔除物料中某些有害的包裹物,如硅石中 的铁质,必须减小其尺寸,使包裹物分裂出来,才能进行分离操作。 (4)提高流动性:固体原料粉体化后,具有较高的流动性,便于输送,也 便于仓口放料。 粉、粒料的特点: (1)不连续性(2)表面积大(3)形状的不规则性(4)磨损性 粒度分布:冶炼用料的粒度分布通常用筛析法测定。 填充性质:粉粒料的填充性质指料层内部粒子在空间的排列状态,一般 主要研究静止时的粉粒料。填充性质有粉粒料的物理性质决定,它与粉 料的压缩性、热学性质、电性质、填充层内流体流动等问题有密切关系。 休止角



神宁集团太西炭基工业有限公司—碳化硅厂
第一部分 碳化硅的理化性质 二、碳化硅的化学成分
碳化硅的分子式:SIC


其中SI占70.045﹪,C占 29.955﹪.除了F.C和Fe2O3外,碳化硅磨料中常见的 杂质还有游离硅、游离SIO2、AL、Ga、Mg等。 存在形式:F.Si一部分溶解在碳化硅晶体中,一部 分与其他金属杂质成合金状态存在。F.SiO2通常存 在与晶体表面,F.C一部分包裹在碳化硅晶体中,一 部分和金属杂质形成碳化物,Fe、AL、Ga 、Mg大都 呈合金状态或碳化物状态 杂质的影响:一般来说,随着碳化硅的粒度变细, 其纯度因杂质成分增加而降低,这主要是因为杂质 往往较SIC晶体易于破碎以及碳化硅采用表面分析法 的缘故。
第三部分


碳化硅冶炼用料
碳化硅晶体生长
在冶炼炉内碳化硅晶体发育有下列规律 1、晶体大小由炉芯表面层向外逐渐减小,愈靠近炉芯的晶体 愈大,离炉芯愈远晶体愈小。 2、靠近炉芯的晶体粗大,结成清晰的放射状链条,这就说明 在高温时分解的气体,到低温区再次结晶。 3、在链状结构中,晶体的方向是一定的,晶体的六角片总是 顺着链条方向、垂直于炉的轴向。(这说明结晶体内的压力是 向外扩散的) 4、不同部位晶体的发育是不均衡的,这和炉料的透气性是密 切相关。(比如;炉头部分和炉芯上部) 5、在靠近炉芯的碳化硅层中,有时会出现空腔,由下部通向 侧部及上部,使结晶筒内表面凹凸不平,空腔内呈溶化状态, 有时长着大片晶体;(这说明结晶筒内、炉芯温度高、且压 力较大)

细结晶、粘合物:增加炉产,降低单位电耗、物耗。 分解石墨:炉芯制作 焙烧料:是一种特殊的未反应料,它是把碳质材料与硅质材料按一定
配比配成炉料在冶炼炉的底部或侧部,利用炉内温度将物料中的挥发份 排除,颗粒聚合以增大透气性,可供下一次投入反应区使用。

木屑:增加物料透气性
神宁集团太西炭基工业有限公司—碳化硅厂

管理人员责任心、职业素质和业务能力参差不齐,凸显管理 执行力落实不到位;
主动学习的意识和积极性不高,生产现场问题掌握不及时; 解决不及时

神宁集团太西炭基工业有限公司—碳化硅厂
碳化硅发展史


1893年 艾奇逊 发表了第一个制碳化硅的专利,该专利提出 了制取碳化硅的工业方法,其主要特点是,在以碳制材料为 炉芯的电阻炉中通过加热二氧化硅和碳的混合物,使之相互 反应,从而生成碳化硅,到1925年卡普伦登公司,又宣布研 制成功绿碳化硅。 我国的碳化硅于1949年6月由 赵广和 研制成功,1951年6月, 第一台制造碳化硅的工业炉在第一砂轮厂建成,从此结束了 中国不能生产碳化硅的历史,到1952年8月,第一砂轮厂, 在东北科学院、大连科学研究所曹子让的指导下,又试制成 功了绿碳化硅。
SIO2(石英) →SIO2(方石英) SIO2(方石英)+C →SIO(气)+CO (气) SIO(气)+2C →SIC+CO(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