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导学案地球上的水1含答案

2019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导学案地球上的水1含答案

2019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导学案:地球上的水(1)含答案【地球上的水---考点复习】河流水文特征
1. 河流水文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1)包括内容:主要有河流的流量、流速、水位、汛期、结冰期、含沙量等。

⑵影响因素:
①流量:取决于流域面积大小、流域内的降水与蒸发关系。

②流速:主要与流域内的地形条件有关。

③汛期:取决于主要补给水源的季节变化。

④结冰期:主要与流域内气温的高低有关。

⑤含沙量:主要与植被覆盖状况、河流补给条件、汛期或枯水期、流域内的人类活动有关。

2. 人类活动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
1. 南、北半球
⑴根据纬度与环流方向判定:
第一步:根据纬度(30 °或60° )确定海区(副热带或副极地海区)
第二步:根据洋流方向(顺、逆)
第三步:套用表层洋流分布图
⑵根据洋流性质判定:
2. 确定季节:
⑴根据北印度洋的季风环流判定北半球冬、夏季节
0"
3. 洋流名称、流向的分解判定
1401305
140Q
130°
⑵根据经度判定: 泛练习题 一、(【全国市级联考】河南省商丘市 2019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下图为我国城市街道建
筑物分布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专家设计的城市街道两侧建筑物的分布有利于缓解城市 A.交通拥堵
B.
大气污染
C. 住房紧张
D. 热岛效应
2. 实施专家设计的城市街道,最可能影响城市的 A.服务种类
B.
交通布局
C. 等级职能
D. 用地规模
【答案】1. B 2 . D
【解析】根据图示街道两侧楼房的变化,
主要是高度变低,便于污染气候扩散,减少大气污
染。

城市人口、生产等人为放热因素没有减少,不会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楼房层数减少,住 宅区的面积会扩大,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城市等级不变,服务种类、等级职能不变。

1•专家设计的城市街道两侧建筑物的分布,有利于污染气体的扩散,有利于缓解城市大气 污染,B 对。

城市
街道没有加宽,不能缓解交通拥堵,
A 错。

城市街道两侧楼层降低,不能
缓解住房紧张,C 错。

城市人口、工业等没有减少,释放的热量没减少, 不能缓解热岛效应, D 错。

2•实施专家设计的城市街道,街道两侧楼房层数少,城市人口没有减少,只有扩大住宅区 面积,最可能影响
城市的用地规模,
D 对。

城市等级不变,服务种类、等级职能不变,
A 、C
错。

只是道路两侧楼房高度变化,不影响交通布局
,B 错。

二、(2019?北京卷)图6为107国道邯郸一武汉段及其附近区域简图。

读图,回答题。

图6
1. 该段国道能够
⑵根据印度洋的赤道逆流判定北半球冬、
夏季节
⑴根据纬度判定:
西澳大利亚底流向北流 超鲁赛硫简北疥
① 增加沿线商业网点数量 ② 促进沿线地区人口流动 ③ 缓解陇海铁路运输压力
④ 促使省会城市空间形态呈带状分布
A .①② B.③④ 2.图示区域内,
A.地形复杂多样,风能资源丰富
C.国道以西公路建设难度小,路网密度大

3. 图中黄河以北部分地区将生产冬小麦的土地休耕,种植雨热同季的春玉米。

该做法可以
① 提高太阳辐射利用率 ② 缓解地下水紧张状况 ③ 增强农作物抗旱能力
④ 调整农业的种植结构
A.①②
B. 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 1. 107 国道沿线地区交通便利,可增加沿线商业网点数量,促进沿线地区人口流 动;107 国道线与陇海铁路线垂直, 不能缓解陇海铁路运输压力; 省会城市空间形态受铁路、 高铁、河流和地形等多方面的影响,单一国道线不会造成省会城市空间形态呈带状分布。

2. 图示区域位于河北、河南和湖北省,属于我国中部地区,风能资源不丰富;南部的湖北 省以水田农业为
主, 水稻播种面积大, 北部河北、 河南省以旱地农业为主, 小麦播种面积大; 国道以西地形起伏较大, 公路建设难度大,路网密度小; 南部湖北省水资源丰富, 可跨流域 向北部调水。

3. 黄河以北部分地区将生产冬小麦的土地休耕,种植雨热同季的春玉米,有利于减少对地 下水的利用, 缓
解地下水紧张状况, 有利于调整农业的种植结构。

农作物抗旱能力与农作物 本身的习性有关, 将生产冬小麦的土地休耕, 种植雨热同季的春玉米, 不会提高农作物抗旱 能力,也不会提高太阳辐射利用率。

考点:交通线和农业。

【点睛】该题要求根据图中信息进行空间定位,确定图中区域跨越了我国南方和北方地区, 南方以水田农业为主,北方以旱地农业为主。

三、(2019?上海卷)撒哈拉沙漠南缘的 11 个国家正联手打造一条横穿非洲大陆的绿化带。

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条被称为“绿色长城”的绿化带,计划总长度为
7100 千米,宽 15 千米。

材料二:绿化带沿线地区的天然树木旱季落叶。

新建的绿化带要求树木种植的密度比较大, 且树木旱季不落叶。

沿线国家计划在毛里塔尼亚建立一个植物园, 为绿色长城项目筛选、 引 进适应性树种。

1. 图示的非洲“绿色长城”大致是沿着哪两种气候类型区的交接带延伸?
2. 解释“绿色长城”沿线荒漠分布的自然原因。

(6 分)
3.
为遏制荒漠
化发展,除建设“绿色长城”外,沿线国家还可以采取什么措施?(
2 分)
4. 从气候的角度,分析 11 个国家研究选择适应性强的树种的原因,并说明该类树种的基因 特性。

(4 分)
C. ①③
D.②④
B.以水田农业为主,水稻播种面积大 D. 南部水资源丰富,可跨流域向北部调
5. 对11个国家采取的合作行动做出评价。

(4 分)
【答案】
1、热带沙漠气候区与热带稀树草原气候区
2、地处热带,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来自大陆内部的东北信风带交替影响,终年高温,蒸发量大,降水稀少,不利于植被生长;北面是面积广大的撒哈拉沙漠区,在东北信风驱动下,风沙易于向南移动。

因此,绿色长城沿线分布有荒漠。

3. 防止过度的开垦与放牧;控制过快的人口增长。

4、原因:绿化带地处热带稀树草原气候区北缘,这里旱季干旱,土壤水分含量低,本地原有树种无法密集生长,且旱季落叶,起不到遏制荒漠化发展的作用。

特性:比本地原来树种更加耐旱,且旱季不落叶,以利密集种植,有效抵御风沙。

5、荒漠化问题是绿色长城沿线国家面对的共同问题,只有大家共同行动,才能有效遏制荒漠化的蔓延。

因此,这一项目体现了相关国家面对共同的问题采取的国际合作精神。

【解析】
试题分析:
1. 图示绿色长城北部地处副热带,带终年受副热高压控制是热带沙漠气候;南部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是热带草原气候。

考点:考查气候类型。

2. 绿色长城地处热带,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来自大陆内部的东北信风带交替影响,盛行下沉气流和离岸风,终年高温,蒸发量大,降水稀少,不利于植被生长;北面是面积广大的撒哈拉沙漠区,在东北信风驱动下,风沙易于向南移动,扩大了荒漠影响范围。

因此,绿色长城沿线分布有荒漠。

考点:考查荒漠带成因。

3. 本身气候干旱,荒漠广布;非洲人口增长快,粮食需求量大,过度开垦过度放牧是人为荒漠化的主因;因此要防止过度的开垦与放牧;控制过快的人口增长。

考点:考查荒漠化治理。

4. 原因分析要考虑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进行分析:绿化带地处热带稀树草原气候区北缘,这里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向热带草原气候过渡带,旱季干旱,土壤水分含量低,本地原有树种无法密集生长,呈稀树草原景观;绿化带沿线地区的天然树木旱季落叶,不能有效的降低风速,起不到遏制荒漠化发展的作用。

材料二中已给出引用树种特性,分析也要考虑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当地气候干旱,选用适应性强的树种会比本地原来树种更加耐旱;当地树种叶少,冠小,不能密集种植,旱季落叶,选用的树种就要克服这些弊:选用旱季不落叶,以利密集种植,树冠大叶多的树,可有效降低风速、抵御风沙。

考点:考查自然带及森林作用。

5. 荒漠化问题是绿色长城沿线国家面对的共同问题,只有大家共同行动,才能有效遏制荒漠化的蔓延。

11 国采取合作方法治理荒漠,这一项目体现了相关国家面对共同的问题采取的国际合作精神;也遵循了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性原则。

考点:考查荒漠的治理。

【名师点晴】这道题以北非的荒漠- 草原过度带为背景,综合考查学生对地理环境特征理解及环境问题和治理措施。

北非的撒哈拉沙漠,地处副高压和东北信风的影响下,盛行下沉气流,终年干旱少雨;它分布在纬度20°-30 °的大陆西岸和内陆。

看图时,该地区北部就是热带沙漠;热带草原带主要分布在10°-
20 °纬度间,结合两个气候带分布规律,图示绿色长城就是两个气候带的过度带。

北非的荒漠化主要是人口增长快,过度开垦过度放牧造成的。

治理措施就是从这两方面
入手。

根据自然环境分析适应当地环境强的树种的特性,要结合题中的材料进行分析。

荒漠化的治理,是多国共同面对的问题,所以必需进行国际合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