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业园区规划设计要点研究_图文

工业园区规划设计要点研究_图文


用地组成比例:
建筑量组成比例:
占比40%
标准厂房区 21.6万平方米
甲方给的容积率是针对整体还是每个地块???
占比30%
定制厂房区 3.6万平方米
占比15%
管理服务区 5.4万平方米
占比15%
生活配套区 5.4万平方米
工厂样式 地形对工业园区工厂样式的要求
地处平原环境,要求工厂
“平、直、长、大”
连接厂区次要出入口的道路,或厂内车间、仓库、码头等之间运输繁忙的道路4.5-6m。 (3) 支道。
功能单元之间人流、物流较少的输送道路以及消防道路等,宽3-4.5m。 (4) 车间引道。
连接建筑物、构筑物如车间、仓库等出入口与立、次干道或支道相连接的道路,宽3-4m。 (5) 人行道。
行人通行的道路,一般宽1.0~1. 5m。
工业园区规模
• 参考数值: 用地面积不超过700—800公顷; 职工人数不超过5—6万人, 工业区中项目则以10一15个为宜。
• 中南项目: 用地面积180公顷; 职工人数约1.3万人, 工业区中项目则以2-4个为宜。
2.规划研究
用地的结构布局模式
(1) 条状布局模式 这种布局模式是将生产区各厂房(标准厂
生产区 启动区
服务区
功能区 标准厂房区 定制厂房区
管理服务区
生活配套区
物业
建筑面积(万 平方米)
总建筑面积占比
标准多层工业厂房 14.4
40%
多层定制厂房
7.2
20%
单层定制厂房
3.6
10%
园区管理
2.7
7.5%
商务服务配套
2.7
7.5%
公寓配套
2.16
6%
生活服务配套
3.24
9%
➢ 定制厂房区,多层定制厂房:单层定制厂房=2:1 ➢ 管理服务区,园区管理:商务服务配套=1:1 ➢ 生活配套区,公寓配套:生活服务配套=4:6
次干路: 红线套生活区推荐上限 车行道:双向2车道,大型车车道宽3.75米,小型车车道宽3.5米 人行道:建议宽度2-4米 道路退绿:不大于10米
支路: 红线宽度:建议宽度10- 15 米,工业区推荐下限,配套生活区推荐上限 车 行 道:双向2 车道,大型车车道宽3.75 米,小型车车道宽3.5 米 人 行 道:建议宽度1.5-3 米 道路退绿:不大于5 米
中南项目中,地块划分较为经济,在10ha左右。建议统一建造。
标准厂房是指按统一标准集中建设的厂房。
根据《厂房建筑魔术协调标准》(GBJ6-86)及对开发区现有厂房的分析可知, 标准厂房一般采用6-9米的柱距进行建设,横向一般采用4-6个柱距,纵向跨度 一般采用3-5个柱距,首层层高一般为5-6米,二层以上层高为4-5米。
组合带布置的方式
1)单列组合带布置 2)双列组合带布置 3)多列组合带布置
2.专业厂房区 按工厂的特定要求建造,以适应特定的工业流程、空间尺度等需求。专业工
厂区的用地,应根据工厂的实际需要来划分,一般划成1~5公顷的地块。 3.仓库区 用以原材料、产品等物资的一般周转性存放。 4.管理区
主要用途为园区的管理办公,一般设有管理办公楼、科技中心、信息中心、 展览中心、培训中心等。 5.公用与公共设施区
工业园区场内道路网的结构形式和特点
方格网式
方格网式道路网适用于地势平坦,受地形限制 较小的工业园区。设计时应注意园区内外交通 的联系与分离、道路的分级、适宜的道路间距 与道路密度。
自由式
适用于地形起伏较大的地区,道路结合自然 地形呈不规则状布置。自由式道路网规划的 基本思想是结合地形,需要因地制宜进行规 划设计,没有固定的模式。
商业、体育休闲、医疗卫生等公共设施与服务用地。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一 般设有医疗门诊部、消防站、车库、环境卫生和绿化服务机构、饮食和方便商 店以及变电站、供水设施、污水处理等。
管理区、公用与公共设施区可以统一集中布置;
公共绿地点状集中布置,防护绿地可以用来隔离工厂和生活区;
生活区集中布置在污染较小的上风向。
服务区10.8 万平方米
占比
40%
标准厂房区 21.6万平方 米
占比
30%
定制厂房区 3.6万平方米
占比
15%
管理服务区 5.4万平方米
占比
15%
生活配套区 5.4万平方米
➢ 绿化道路面积按30%计算,9万平方米 ➢ 车位按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共720个,地上50%,每车位40平方米
方案一各业态配比(续)
某物流园区道路系统及建筑尺度
交通流组织方法: (1)单向行驶、分门出入。车辆进出园区采取右近右出方式,避免在出入口出现交叉车流; (2)园区内车道必须为继承环状,不应出现尽端式回车场,并结合消防道路布置; (3)园区的主要道路应为4车道以上,考虑到大型卡车和集装箱车辆进出,最小转弯半径不小于15m; (4)车道设置有导向标识。
优点:此类布置形式较为分散,具有通风采光 良好、方便管理、便于扩展等 缺点:存在着占地面积大,运输线路、管线长, 建设投入多,不经济等缺点。
中南项目分析: 1)园区规模较小,用地布局模式宜采用条状布局模式; 2)厂房主要分为标准厂房和定制厂房两种,这两种厂房对建筑的要求不同,事宜分开布置,采用 区带式布局模式 ; 3)服务中心宜设置多个,可以根据服务范围来设置,也可以根据服务对象来设置。
工业园区规划设计要点研究_图文.pptx
1.前期分析
功能区面积配比:建议启动区容积率在1.2-1.5,启动区面积以450亩(30 万平方米)计算,则建筑面积在36-45万平方米;方案一,容积率1.2
启动区
土地面积450亩 (30万平方米)
容积率
占比
1.2
建筑面积36
万平方米
占比
70%
30%
生产区25.2 万平方米
适合采用标准厂房的产业门类有:童车、汽车零配件、金属工具、金属容
器、食品生产、纺织服装、印刷包装等。
平均建筑层数 1层 2层 3层 4层
建筑密度 30%-60%
容积率 0.3-0.6 0.6-1.2 0.9-1.8 1.2-2.4
高度引导 6米 12米 18米 24米
工业园区的建筑群布置形式
在一般情况下,工厂建筑群常按长方形或方块状进行组合,这就便于工业区道路把它们分划成若干 “组合块”、 “组合带”。由“组合带”形成的工业区规划结构,则被称之为组合带布置的方式。
房区、特殊厂房区、仓库)进行直线串联或并 联布置,隔一定距离设置配套服务区(公共中 心),形成直线平行发展的格局 。
(2) 环(网)布局模式 这种布局模式是以配套服务区为核心,生产区
围绕其展开。
优点:各厂房交通便捷。在工业园区规模较小 时,此规划结构优势明显; 缺点:工业园区规模过大时,容易导致主要道 路过长、交通量过大。
物流厂房之间的道路,考虑到运输功能,要求略宽,主要道路约为10-15米。
注意:道路尽头设置回车场
主干路控制在双向四车道以下,次干道与支路控制在双向两车道以下
主干路: 红线宽度:建议宽度25-30米 车行道:双向4车道,大型车车道宽3.75米,小型车车道宽3.5米 人行道:建议宽度3-5米,工业区推荐下限,配套生活区推荐上限 道路退绿:不大于20米
工业厂房是由独立一栋建筑物(车间),和独立一栋建筑物(宿舍),两栋建 筑物之间距离标准是10米,最近不得少于5米,以便消验收合格。
在一个建设场地内,确定各厂房设计方案时,宜使构配件的类型统一。 (模数统一) 在技术经济合理的基础上,厂房的体形应力求简单,避免设置纵横跨和多跨厂 房中的高度差。 在编制厂房建筑构配件标准设计图集时,应使用途相同的构配件具有最大限度 的互换性。
工厂样式 单层厂房 适用范围:单层厂房适于工艺流程水平 布置、使用重型设备高大厂房和大 面积多跨厂房。
多层厂房 适用范围:生产上需要垂直运输的企业;不同层高操作的企业;设备及产品 较轻且运输量不大的企业。
工业园区场内道路类别
以中型轻工业厂房为例,其道路类别和宽度分别为: (1) 主干道。
连接厂区主要出入口的道路,或运输繁忙的全厂性主要道路,宽度一般为7m左右。 (2) 次干道。
优点:道路布局、地块划分整齐,符合工业建 筑造型较为方正的特点,有利于建筑物的布置 和节约用地;平行道路多,有利于交通分散, 便于机动灵活地进行交通组织; 缺点:对角线方向的交通联系不便,增加了部 分车辆的绕行。
优点:景观好塑造; 缺点:要求有特点的地形环境。
规划建议:采用混合式路网。 在工业厂区采用方格网形式,以便厂房建筑的规划,完整性较好; 在组团景观的规划中,采用自由式网络,增加景观的灵活性和趣味性。
1、构成复杂,多行业。 2、占地规模较大,交通 量大,人员多。
3、环境好坏不一。
(一)定位、定性。 (二)确定工业园区内不同性质用地的界线。 (三)根据交通需求分析,确定地块出入口位置、停车泊位、公共交通场站用地范围和站点位置、步行交通 以及其它交通设施。规定各级道路的红线、断面、交叉口形式及渠化措施、控制点坐标和标高。 (四)确定工业园各地块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交通出入口方位、停车泊位、建筑后退红 线距离等控制指标。 (五)提出各地块的建筑体量、体型、色彩等城市设计指导原则
1.标准厂房区 按统一标准批量建设的通用厂房,供公司企业购买或租赁。标准厂房区的
划分,根据国内外的资料分析和研究,一般以200mx400m组成的地块来布置 较为经济,这样既便于厂房的布置,也可以减少内部的道路面积。
工业园标准厂房区分为分块建造和统一建造两种方式。 小地块3-5公顷;中地块6-10公顷;大地块12-20公顷。
(3) 区带式布局模式 区带式布局是将厂区建筑(构筑)物按性
质、要求的不同,布置成不同区域,以道路分 隔开,各部分相对独立。各区域适当地设置配 套服务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