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 S高一数学函数值域求法
及例题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函数值域(最值)的常用方法
姓名:
一、基本函数的值域:
一次函数()0y kx b k =+≠的值域为R .
二次函数()2
0y ax bx c a =++≠,当0a >时的值域为24,4ac b a ⎡⎫-+∞⎪⎢⎣⎭, 当0a <时的值域为24,4ac b a ⎛⎤--∞ ⎥⎝
⎦. 反比例函数()0k y k x
=≠的值域为{}0y R y ∈≠. 指数函数()01x y a a a =>≠且的值域为{}0y y >.
对数函数()log 01a y x a a =>≠且的值域为R .
正,余弦函数的值域为[]1,1-,正,余切函数的值域为R .
二、其它函数值域
一、观察法(根据函数图象、性质能较容易得出值域(最值)的简单函数)
1、求242-+-=x y 的值域.
2、求函数
y =的值域. 二、配方法(当所给函数是二次函数或可化为二次函数的复合函数时,可利用配方法求值域)
1、求函数][)4,0(422∈+--=x x x y 的值域.
说明:在求解值域(最值)时,遇到分式、根式、对数式等类型时要注意函数本身定义域的限制.
2、若,42=+y x 0,0>>y x ,试求xy 的最大值。
三、反表示法(分子、分母只含有一次项的函数,也可用于其它易反解出自变量的函数类型)
对于存在反函数且易于求得其反函数的函数,可以利用“原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分别为其反函数的值域和定义域”这一性质,先求出其反函数,进而通过求其反函数的定义域的方法求原函数的值域。
1、求函数1
2+=x x y 的值域. 2、求函数2241
x y x +=-的值域. 四、判别式法(分子、分母中含有二次项的函数类型,此函数经过变形后可以化为
0)()()(2=++y C x y B x y A 的形式,再利用判别式加以判断)
1、求函数3
274222++-+=x x x x y 的值域. 2、求函数2122
x y x x +=++的值域. 五、换元法(通过简单的换元把一个函数变为简单函数,其题型特征是无理函数、三角函数(用三角代换)等)
1、求函数x x y 41332-+-=的值域.
六、数形结合法(对于一些能够准确画出函数图像的函数来说,可以先画出其函数图像,然后利用函数图像求其值域)
1、求函数13y x x =-+-的值域。
七、不等式法(能利用几个重要不等式及推论来求得最值.(如:
ab b a ab b a 2,222≥+≥+),利用此法求函数的值域,要合理地添项和拆项,添项和拆项的原则是要使最终的乘积结果中不含自变量,同时,利用此法时应注意取""=成立的条件.)
1、求函数1(0)y x x x
=+>的值域. 注意:在使用此法时一定要注意
a b +≥a >0,b >0,且能取到a =b .
八、部分分式法(分离常数法)(分式且分子、分母中有相似的项,通过该方法可将原函数转化为为)(x f k y ±=(为k 常数)的形式)
1、求函数1
22+--=x x x x y 的值域. 九、单调性法(利用函数在给定的区间上的单调递增或单调递减求值域)
十、利用导数求函数的值域(若函数f 在(a 、b )内可导,可以利用导数求得f 在(a 、
b )内的极值,然后再计算f 在a ,b 点的极限值。
从而求得f 的值域)
十一、最值法(对于闭区间[a ,b ]上的连续函数y =f (x ),可求出y =f (x )在区间[a ,b ]内的极值,
并与边界值f (a )、f (b )作比较,求出函数的最值,可得到函数y 的值域)
十二、构造法(根据函数的结构特征,赋予几何图形,数形结合)
十三、比例法(对于一类含条件的函数的值域的求法,可将条件转化为比例式,代入目标函数,进而求出原函数的值
求函数的值域
①31y x =+,x∈{1,2,3,4,5}.(观察法)
②246y x x =-+,x ∈[)1,5.(配方法:形如2y ax bx c =++)
③2y x =-(换元法
:形如y ax b =+④1x y x =+.(分离常数法:形如cx d y ax b
+=+) ⑤221y x x =+.(判别式法:形如21112222
a x
b x
c y a x b x c ++=++) 变式1.求下列函数的值域
①2243y x x =-+
.②y x =+
③y =213
x x +-.④2224723x x y x x +-=++. ⑤37y x x =-++.⑥93(0)4y x x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