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海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海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海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海南省人民政府二○○九年十二月目录前言 (I)第一章总则 (1)第一条规划目的 (1)第二条指导思想 (1)第三条规划原则 (2)第四条规划依据 (3)第五条规划范围 (3)第六条规划期限 (3)第二章土地利用现状与面临形势 (4)第七条土地利用现状 (4)第八条土地利用成效与存在的问题 (5)第九条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 (8)第三章土地利用战略与目标 (10)第十条土地利用战略 (10)第十一条土地利用政策导向 (12)第十二条土地利用目标 (13)第十三条土地利用主要任务 (17)第四章农用地结构调整与布局 (19)第十四条农用地结构调整 (19)第十五条耕地和基本农田布局 (20)第十六条林地布局 (20)第十七条园地布局 (21)第十八条牧草地布局 (21)第十九条其他农用地布局 (21)第五章建设用地结构调整与布局 (23)第二十条建设用地结构调整 (23)第二十一条城镇工矿用地布局 (24)第二十二条农村居民点用地布局 (25)第二十三条基础设施用地布局 (26)第二十四条旅游设施及其他建设用地布局 (27)第六章土地利用分区与区域调控 (28)第二十五条土地利用综合分区 (28)第二十六条土地利用功能分区 (32)第二十七条土地用途分区与用途管制措施 (34)第二十八条实施统筹区域的土地利用政策 (39)第七章土地利用重点工程 (43)第二十九条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工程 (43)第三十条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工程 (45)第三十一条重点项目用地保障工程 (46)第三十二条土地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程 (50)第三十三条土地整治工程 (52)第八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55)第三十四条行政管理措施 (55)第三十五条经济调控措施 (56)第三十六条法律约束措施 (57)第三十七条技术措施 (57)第三十八条社会监督措施 (58)第九章附则 (59)第三十九条规划文件 (59)第四十条规划实施 (59)第四十一条规划解释 (59)前言为了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以及海南省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更好地统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协调保护耕地、保障建设、改善生态的关系,促进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优化,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海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在《海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的基础上,制定《海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围绕保障经济社会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目标,明确了海南省土地利用战略、土地利用管理主要目标和任务,提出了协调保护与发展等土地利用矛盾和问题的解决方案,划定了土地利用功能区和空间管制区,明确了各区域土地利用的主要方向,分解落实了《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下达的土地利用主要调控指标,对重点项目用地作了具体部署和安排。

《规划》是统筹海南省土地利用的纲领性文件,是实行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最严格节约集约用地制度的基本手段,是落实土地宏观调控、实施土地用途管制和规划城乡建设、统筹区域发展的重要依据。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规划目的本规划期内,既是海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也是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的矛盾凸显期。

根据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到2020年全省GDP将得到较快增长,三次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大幅提升,城镇化率进一步提高,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国际旅游岛初步建成,综合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全国一流水平,海南将建设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省。

为适应我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新形势下土地利用管理要求,必须通过修编规划,从长远和全局出发,妥善处理保护资源和保障发展的关系,科学统筹安排各业各类用地,进一步优化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提高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土地保障能力,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第二条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海南“一省两地”发展战略、建设国际旅游岛的目标,以严格保护耕地为前提,以合理安排建设用地为重点,以节约集约用地为核心,统筹区域、城乡和各业用地,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保护的关系,强化生态建设,优先保障生态建设用地,加强土地宏观调控,创新用地模式和管理机制,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为海南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资源保障。

第三条规划原则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立足省情,着眼未来,遵循“严格保护、占补平衡,统筹兼顾、保障重点,优化布局、集约利用,强化措施、保障实施”的原则。

——严格保护、占补平衡。

从保障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社会稳定出发,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格执行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加大土地整治力度,改善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努力提高农用地质量和生产能力,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统筹兼顾、保障重点。

坚持以供给引导和制约需求,统筹安排各类用地规模,兼顾各行各业用地需求,保障生态建设用地,满足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用地,提高支撑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

——优化布局、集约利用。

优化城乡土地利用布局,积极拓展建设用地空间,合理控制建设用地规模,充分挖掘存量土地潜力,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切实转变土地利用方式,推动土地利用方式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挖潜、由粗放低效向集约高效转变,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强化措施、保障实施。

体现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要求,制定各项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提高规划实施能力和效力。

第四条规划依据规划的主要依据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基本农田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海南经济特区土地管理条例》、《海南省基本农田保护规定》、《海南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以及海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城乡总体规划、中部山区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等。

第五条规划范围本规划编制范围为海南省行政辖区内全部土地(含西沙、中沙、南沙群岛),土地总面积为3.5354万平方公里。

第六条规划期限本规划期限为2006-2020年,规划基期年为2005年,目标年为2020年,近期目标年为2010年。

第二章土地利用现状与面临形势第七条土地利用现状1.土地利用现状结构根据2005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成果,海南省土地总面积为353.54万公顷,其中,农用地面积为282.64万公顷(4239.6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79.95%;建设用地面积为29.26万公顷(438.9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8.27%;未利用地面积为41.64万公顷(624.6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11.78%。

(1)农用地中,全省耕地面积为72.76万公顷(1091.4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20.58%。

耕地主要分布在滨海平原、台地、河谷及山间盆地,尤以北部和西部平原台地区最为集中,中部山区分布较少;园地面积为53.31万公顷(799.7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15.08%;林地面积为148.33万公顷(2225.0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41.96%;牧草地面积为1.94万公顷(29.1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0.55%;其他农用地面积为6.30万公顷(94.5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1.78%。

(2)建设用地中,城镇工矿用地面积为7.39万公顷(110.9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2.09%;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为12.06万公顷(180.9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3.41%;交通运输用地面积为1.36万公顷(20.4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0.38%;水利设施用地面积为6.03万公顷(90.5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1.71%;旅游设施用地、军事设施用地等其他建设用地面积为2.42万公顷(36.3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0.68%。

(3)未利用地中,主要以荒草地、滩涂、河流及湖泊水面为主。

其中,荒草地面积为21.57万公顷(323.6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6.10%;滩涂面积为14.48万公顷(217.2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4.09%;河流及湖泊水面面积为4.22万公顷(63.3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1.19%。

2.土地利用的主要特点海南省资源禀赋和产业结构特色鲜明。

全省土地利用的主要特点是:中部高、四周低的岛屿地貌形态,决定了圈层分布的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农用地的多宜性特征明显,林地和园地面积比重大;以旅游业为主导的产业特点,客观上要求土地利用保持低容积率、低建筑密度和高植被覆盖率,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总体水平还较低;滨海平原地区既是优质耕地和基本农田集中的地区,也是人口集中和产业集聚的地带,保护耕地与保障发展用地的矛盾较为突出。

第八条土地利用成效与存在的问题1、土地利用成效《海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简称“上轮规划”)批准实施以来,以保护耕地、控制建设用地总量为重点,以土地用途管制为主要手段,坚持土地可持续利用战略,坚持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强化规划的控制和引导,促进了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优化调整,土地利用和管理取得了以下明显成效:(1)耕地和基本农田得到了较好的保护,有效控制了建设用地规模,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实现了占补平衡的目标。

基本农田划定面积为64.92万公顷(973.8万亩),建立并落实了各级政府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建立并完善了规范有序的土地开发整理机制。

(2)闲置土地处置和盘活取得明显成效,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20世纪90年代初形成的2.38万公顷(35.7万亩)闲置土地基本处置完毕,其中50.7%的土地已盘活利用。

单位农用地农业产值由1996年的0.50万元/公顷(0.03万元/亩)提高到2005年的1.06万元/公顷(0.07万元/亩),年均递增8.7%;单位建设用地二、三产业产值由1996年的8.78万元/公顷(0.59万元/亩)提高到2005年的20.65万元/公顷(1.38万元/亩),年均递增10.0%。

(3)城乡建设和产业发展用地得到保障,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不断优化,土地利用率进一步提高。

规划实施期间,海口、三亚两个中心城市发展的建设用地需求得到充分保障,南北两极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

博鳌、兴隆等东部地区旅游用地和洋浦、东方、昌江、澄迈等西部工业项目用地也得到了有效保障。

(4)土地生态建设力度不断加大,推进了海南“生态省”建设战略的实施。

2005年森林覆盖率达到55.5%,完成退耕还林面积2.78万公顷(41.7万亩),规划建设陆地自然保护区56处,占全省陆地面积的8.1%;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4万多公顷,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