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有效的课堂时间分配电子教案

有效的课堂时间分配电子教案

有效的课堂时间分配
有效的课堂时间管理
[摘要] 高效的课堂时间管理对保障学生完成学习任务,以及促使教学的顺畅进行都极为重要,其关键在于教师如何依据学生的个体差异,促使每个学生都享有足够的“用功时间”。

对课堂时间进行有效管理的若干策略:以质代量地分配教学时间;保障并适度增加“用功时间”;实现教学时间无谓消耗最小化;高效利用既定教学时间。

[关键词] 初中;课堂教学;时间管理;用功时间
课堂时间管理是教师的基本教学技能之一,也是学生提高学习成效的必然要求,其关键在于教师如何依据学生的个体差异,促使每个学生都享有足够的“用功时间”,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本文以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为例,针对其中存在的课堂时间管理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一、什么是课堂时间管理?课堂时间管理就是对课堂教学中单位时间的管理,包括时间的分配、时间的利用等,其本质是教师对教学时间的管理。

课堂时间管理的提出,是要解决教学的有效性问题,即如何在一定的教学时间内促使学生高质量地完成学习任务。

,在既定的课堂
教学时间内,学生的学习成效不仅受到教师教学水平和质量的影响,也受到学生自身学习兴趣和能力的影响。

教师都十分重视学生专注于学习并努力完成具有一定难度的学习任务的时间,认为这是学生集中注意力进行认知建构的重要时间段,课堂教学时间管理的关键就在于教师对学生“用功时间”的把握和利用,也就是说,教师怎样依据学生的个人能力倾向,结合教学内容,将学习任务的重点和难点置于学生的“用功时间”,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功效,而仅仅通过增加学生的学习时间量是无法真正提高其学习效率的,恰恰相反,这可能导致学生的学习疲倦,注意力分散,兴趣下降等,从而降低其学习成效。

当然,课堂教学时间并非也不可能都是学生的“用功时间”,还包括组织教学时间、常规教学事务安排时间以及课堂秩序维持时间等。

所以,课堂时间管理应该针对教学过程中的所有时间,而不仅仅是学生的“用功时间”。

由上所述,课堂时间管理的要旨有三:一是教师要具备教学时间管理理念,合理分配既定教学时间,充分有效地利用学生的“用功时间”;二是教师要熟知学生的个人能力倾向,做到因材施教,减少在同步教学中因学生的个体差异而造成的无谓时间消耗,如同样的教学内容和同样的教学时间,个人能力强的学生会感到时间多余,而
个人能力弱的学生则感到时间不足;三是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延长学生乐于学习的时间。

二、初中课堂时间管理存在哪些问题呢?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要达成这一目标,教师必须要促成学生个性化地、高效地利用“用功时间”完成学习任务。

然而实践中的课堂时间管理却并非如此,主要存在以下几种情况:
(一)时间分配重量轻质
一些教师以为增加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就可以提升学习的成效,于是,教师在授课中,从引入,新课,例题,练习面面俱到,不分主次和重点难点,一节课滔滔不绝,甚至延长下课时间。

课堂教学时间的重量轻质淡化了时间分配的主次性,有将教学时间平均分配之嫌,这在初中学生注意力转移能力较强,稳定性又不够的情况下,只是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不能从根本上提高其学习质量。

(二)学生“用功时间”不足
学生“用功时间”是教学质量的根本保障,也是学生知识、能力发展的基础。

有些教师过分追求课堂趣味性,充分体现新课改,一节课45分钟学生总处在不同的活
动之中,有观察、有讨论,课堂上热热闹闹,教学方法多样,但每个教学环节都是匆忙而过,流于形式,致使学生专注学习时间减少,对教学的重要内容无暇深入理解。

(三)无谓时间消耗过多
教学中无谓时间消耗有三种情况:一是教师自身教学水平不高,不能引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造成课堂秩序混乱,教师常常要中断教学来维持秩序。

二是教师过分追求探究式教学而忽视其他教学方式,不管教学内容是否适合探究,也不管学生的认知水平能否应用探究,每个问题都要让学生实验、探究、讨论一番,或游离于主要教学任务之外,让学生忙个不停,使必要的接受学习时间得不到保证而影响教学的整体质量。

三是教师忽视学生个体差异,致使教师不得不在教学过程中向个人能力较弱的学生多次重复讲解。

(四)时间利用效率偏低
无论是组织教学也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也好,甚或维持课堂秩序也好,课堂教学中的任何一种时间管理都涉及到效率问题,如果时间利用效率过低,势必会影响其他的教学环节。

比如,有的教师用十几分钟的时间来维持课堂秩序,或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时用过多的时间向学生讲解注意事项等,前者迫使教师压缩正常的讲授新内容的时间,后者使学生真正自主学习的时间得不到保证。

当然,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时间管理问题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或多或少也同样存在。

凡此种种,对初中新课程的实施都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课堂时间管理的目的就是要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机会用于已计划好的学习活动。

学生每天用于专心学习的时间越多,他们就学得越多,无论教师指导的还是学生自主的。

三、初中课堂时间管理有何对策呢?初中课堂教学时间是恒定的,即每节课45分钟,如何在这有限的时间内达成教学目标?针对初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要从四个方面入手加以解决。

(一)以质代量的教学时间分配
在一定的范围内,学习时间与学习效果呈正正比,即学习时间越多,学习收获就越大。

但超出一定范围,这种正相关就不存在,学习时间过多不仅会使学生感到疲惫,而且会导致厌腻。

所以,教师应注意分配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学习所要求学习的教学内容。

第一,以教学为中心,不能偏离教学目标。

第二,减少课堂管理、组织教学的时间。

如果教师将过多的时间用在了组织教学和课堂管理上,就会挤占学生的在学习时间。

(二)保障并适度增加“用功时间”
“用功时间”或积极学习时间直接决定学习效果。

教师应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以引起其对学习
的兴趣与投入,使学生的在学习时间尽可能多地变成“用功时间”。

第一,引起学生的兴趣。

数学内容比较死板,教师在上课时,可以引用一些生活中的例子,或者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入新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第二,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组,设置悬念,使学生面临问题挑战,进而产生解决一定难度问题的欲望。

这样的教学既体现了新课改所倡导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又能增进学生专注学习所学内容。

第三,进行生动形象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其专注于课堂的学习。

(三)实现教学时间无谓消耗最小化
为了保证教学时间的合理分配,使学生有足够的“用功时间”,必须要尽量减少教学时间的无谓消耗。

第一,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第二,减少教学活动的过渡时间。

教师应恰当地安排不同教学环节,整堂课既有教师的讲解、总结,又有学生的观察、分析、讨论、归纳等,使教学紧凑有序,以免浪费课堂教学时间。

第三,避免课堂教学中断。

课堂中出现的意外事件或教师处理课堂中的问题行为,可能导致课堂教学的中断,造成学生课堂注意力的分散及课堂教学时间的浪费。

第四,提前做好各种课前准备工作,以保障教学活动的顺畅。

(四)高效利用既定教学时间
虽然增加教学时间和“用功时间”是提高课堂时间利用效率的重要方面,但其方法是间接的,课堂教学中可以运用更直接的方法提高课堂时间利用效率。

第一,把握最佳教学时间。

国内有研究表明:课堂45分钟内,学生的生理、心理状态分为五个时区,呈波谷(起始时区5分钟)—波峰(兴奋时区15分钟)—波谷(调试时区5分钟)—波峰(回归时区15分钟)—波谷(终极时区5分钟)的起伏发展规律,教学中可根据这种规律,完成不同的课堂教学任务,解决关键问题。

第二,关注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现代心理学认为,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是一个不断获得并加工信息从而不断调节、完善认知结构的过程。

课堂信息量过少,环节松散,会导致时间的浪费;信息量过多,密度过大,超越学生的接受能力,学生因不能吸收消化而有挫折感,会使其丧失学习信心,教学效益自然低下,也是浪费时间。

因而,教师须依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将教学内容划分层次,保证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够获得恰如其分的发展。

[ 参考文献 ]
[1] 盛群力,吴文胜.教学时间研究模式及其特点[J].课程·教材·教法,2002(10):18-23.
[2] 白益民.学习时间与学习结果关系模型研究述评[J].外国教育研究,1999(6):1-7.
[3] 马什科林.初任教师手册:2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8.
[4] 王仁甫.45分钟价值曲线[N].中国教育报,2002-09-19(8).
有效的课堂时间管理
西安市高桥中学
常维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