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美国总统年度国情咨文_一个长达212年的传统

美国总统年度国情咨文_一个长达212年的传统

仪式和程序 美国总统发表国情咨文演讲的仪式每次都相当讲 究,办得隆重、正式。总统进入会场时,要由专人导引, 并正式向全场通报,全场则起立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不 论是在任总统所属的执政党,还是反对党的议员,全都 站起来鼓掌,以超越党派的方式,来体现美国的团结一 致,以及对国家元首的尊敬,而且两党领袖都随同总统 出场。总统从进入大厅到讲台,要和过道两侧的议员不 断寒喧握手,走到台上。热烈的鼓掌欢呼声把气氛推向 高潮,从而拉开演讲的序幕。 总统准备演讲之前,按惯例,再由国会议长正式向 与会者介绍总统,于是全体再次起立,长时间鼓掌、欢 呼,直到国会议长敲锤才停止。这种郑重、隆重的对国 家元首的欢迎仪式,凸显出这个国家对民选总统的一 致认同,无论他们的政治观点有多大差别,也不管他们 在聆听演讲时的表情和反应。
历史变迁 国 情 咨 文 的 形 式 始 于 美 国 开 国 初 期,20 世 纪 之 前称为总统年度演讲,20 世纪后才有了国情咨文这一 名称。1790 年1 月8 日,美国首任总统乔治·华盛顿按 宪法要求亲自到国会发表了当时被称作“年度咨文” (Annual Message)的报告,其继任者约翰·亚当斯也是照 此办理。但到了1801 年,美国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斐 逊对国会那种盛大礼仪和排场感到厌烦,改为以呈送 书面年度讲话形式取代亲自演说。至此后一百多年期 间里,年度咨文都以书面形式送交国会,而不是由总统 宣读。直到1913 年,伍德罗·威尔逊总统又决定恢复亲 自到国会发表演讲的做法,这一传统一直延续到现在。 1935 年,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首次使用“国情咨文 演说”一词,并在1945 年哈里·杜鲁门总统时期成为正 式名称沿用至今。
52
2012 年 5 月 10 日
泛 读
看世界
要性更在于体现了总统和政府对今后国家发展方向、 政策走向及解决国家面临的一些重大问题的具体思 路。这种施政纲领不仅指导着内政,而且主导着外交走 向,对美国今后若干年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撰稿过程 咨文演讲稿的撰写过程很复杂,首先是把国家面 临的各种问题梳理清楚,确定重点,然后制定出可行的 解决方案。这是项难度很大的工作,需要白宫各部门之 间的协调与合作。国情咨文的写作由总统讲话撰稿室 负责。撰稿室主任,也就是总撰稿人由总统任命并主持 这项工作。能胜任这项工作的人,必须工作勤奋,能够 读懂总统的思想。撰写小组成员既有撰稿室主任、副主 任、助理演讲撰稿人,也有总统高级顾问和政府相关部 门的人员。 国情咨文是每届美国总统都非常重视的一件事, 因为总统希望通过这个演讲,体现出他与国会和美国 人民进行着成熟和理智的对话,并能够肩负起国家和 时代赋予的重任。按照美国总统的理念,他的演说所针 对的不仅是国会议员和全体国民,而且也是整个世界, 有时是历史时代。据美国现任总统奥巴马的讲话撰稿 室主任法弗罗介绍,演讲稿的撰写工作通常要在总统 的亲自主导和推动下进行,总统从演讲的思路到起草 工作的进展都全程参与。 撰稿小组根据总统提出的想法进行讨论并提出补 充意见,动笔前,需要征求各方政策专家的看法,专门 请教经济、对外政策和国家安全方面等部门,并找研究 机构对演讲所涉及的所有数据进行核实,形成初稿后 交由总统修改。撰稿小组的任务是尽可能通过生动的 文字表述,让总统的意思明确化,把这些想法会对实际 生活产生的具体影响明确化。一篇成稿要几经重写、修 改和调整。 除了文字稿外,还要由新兴媒体专家制作出图文 并茂的演讲网络版,这样做的目的是让演讲中涉及的 各项政策建议具有真实感和人情味,使演讲能够和社 会具体联系起来,能够充分代表美国。总统国情咨文演 讲稿,可以说是团队的共同智慧。
总统在国会演讲中得到的反应是以党派来划限。 如果总统在讲到某些重要议题时有的听众起立鼓掌欢 呼,而有的听众一动不动,面无表情甚至发出嘘声以示 反对,就说明起立鼓掌的是总统所属政党成员,那些不 起立不鼓掌的听众则是反对党成员。还有一个景象,就 是按照惯例,现场出席的联邦最高法院法官对演讲内 容从来不起立、不鼓掌,甚至无表情,以示超脱,显示出 他们代表着国家权力的另一端——司法独立与公正。 参谋长联席会议的成员也是如此,体现着军人不干政, 这是美国政治的一大特色。
2012 年 5 月 10 日
53
时间和出席者 虽然美国宪法规定总统到国会演讲是“不定期” 的,但在人们的理解上是一年一度,所以国情咨文的日 期通常是1 月最后一个星期二晚上。如遇总统交接,则 于2 月份由新总统发表。演讲时长为1 小时左右。
重要意义 国情咨文是美国总统各类演说中最为重要的一个 讲话。它之所以重要,不仅仅是它的受众面大、人数多, 现场听众地位高,几乎包括了美国政府的所有机构和 从国会参众两院到行政部门的各个重要机构。它的重
美国总统发表国情咨文演讲是美国国会的年度大 事之一。每逢这一天,国会参众两院议员、政府内阁部 长、最高法院法官、军方参谋长联席会议成员,以及特 邀来宾和外交使节等聚集一堂,听取总统的重要讲话。 这是美国一年一度的盛大例会,是媒体最集中报道的 事件,也是美国自有了电视转播后收视率最高的一个 节目。不过,每次国情咨文演讲,都会有一位重要内阁 成员怀揣咨文副本在一个秘密地点待命,以防不测事 件或灾难的发生。美国“9·11 事件”发生后,甚至一些 议员也被要求前往秘密地点。
总统在发表国情咨文演讲时一个政党的议员是否 一定要坐在一起?据美国参议院历史学家艾德讲,关 于座位安排没有正式的规定。不同政党的议员既可以 分开坐,也可以搭配着坐。近年来,这种传统正朝着打 破党派界限安排议员座位的方向发展。
2011 年1 月,美国亚里桑那州发生枪击案,众议员 加布里埃尔·吉福兹受重伤生命垂危,议员们为向她表 示支持和团结,决定在参加总统国情咨文演讲时打破 党派界限 :一个共和党议员身边搭配一位民主党议员, 而且议员们可以自己挑选搭档。2012 年1 月24 日,奥巴 马总统在他的任内发表第三次国情咨文演讲时,再次 延续了这一做法。有议员对这样的安排评价说,“和以 前不同的感觉是,跨党派安排座位真正改变了这里的 气氛。”
泛 读
看世界
美国总统年度国情咨文 : பைடு நூலகம்个长达 212 年的传统
□ 洪迎春
国 情 咨 文(the State of Union Address)是 美 国 总 统 每年年初在国会大厦所作的阐述政府施政方针的年度 报告,主要内容是说明国家面临的情况和政府将要采 取的政策措施。总统在国会发表国情咨文,是美国的惯 例,也是其宪法职责。美国宪法第二条第三款规定 :“总 统应不定期向国会报告国情,并将他认为必要和适宜 的议案提交国会审议”。历史学家小阿瑟·施莱辛格在 其所著《总统的国情咨文》一书中写道,“针对美国总 统的平常的文字,随着时代的变迁,如今变成总统处理 国会事宜的一个基本手段和发挥国家领导作用的有力 方式”。
美国总统在国会发表国情咨文已走过212 年的历 程,历经44 任总统。它的传播形式也由开始时面对国 会大厦内的人员和报纸,发展到面向全国乃至全世界 的广播和电视直播,以及目前的电子网络,受众面和影 响力越来越大。
有 些 政 治 观 察 人 士 认 为 ,信 息 传 播 手 段 的 巨 大 效 力 ,特 别 是 国 情 咨 文 在 晚 间 电 视 黄 金 时 间 的 转 播 和 近 年 来 新 兴 媒 体 的 传 播 方 式 ,在 不 断 改 变 着 它 的 原 有 性 质 。总 统 的 国 情 咨 文 已 从 过 去 不 少 人 认 为 是 空洞的政策演说,演变成 “体现美国价值和信念”、 含 有 多 重 意 义 的 重 大 游 说 宣 传 ,主 要 听 众 与 其 说 是 美 国 的 国 会 议 员 ,更 不 如 说 是 美 国 选 民 和 更 广 泛 的 海外听众。
特色与趣象 就国情咨文本身讲,有着其不变和变化的两个特 征。没有变的是 :总统通过国情咨文向民众反映时代 的主旋律和国家遇到的实际问题,推出政策主张和治 国理念,同时涉及国际局势,永恒的主题始终是捍卫 民主和自由,强调美国价值。会场里的人照旧是国会议
员、内阁部长、大法官、军方首领、特邀来宾和外交使节 等,会场还是鼓掌、欢呼以及演讲人在讲话时遇到的嘘 声那一套。变化的是 :演讲的主要内容、涉及的现实问 题、针对的时弊、宣扬和表彰的人和事,以及演讲人的 魅力和风格。至于现场,则是不同党派议员的座位安排 和议员近年来为实时分享结果而根据规则使用的电子 设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