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语文一轮复习 定语后置和状语后置

高中语文一轮复习 定语后置和状语后置


文言句式
省略句
省略句主要形式:
一、省略主语。 二、省略谓语。 三、省略宾语。
1、省略动词宾语; 2、省略介词宾语。 四、省略介词(“于”“以”)。
翻译下列句子,体会省略特点
1、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 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2、沛公谓张良曰:“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3、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以兵戈之利。 D、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
2、选出下列句中不含定语后置的一项(D )
A、疆土之新辟者,移民以居之。 B、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C、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
以兵戈之利。 D、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
主语 ── 谓语
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①甚矣,汝之不惠! 汝之不惠甚矣!
②美哉,我少年中国! 我少年中国美哉!
主谓倒置即将谓语前置,大都 是为了突出谓语部分,适应表达 的需要。主谓倒置句以感叹句、 疑问句居多。
下列句子属于主谓倒置的一句是(D)
A、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B、且焉置土石? C、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D、不仁哉!梁惠王也?
判断下列特殊句式的类型
文言句式
被动句
被动句是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文言中 常常借助一些介词表示被动。常见的有以下 几种形式:
翻译下面句子:
①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②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③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1、用介词“于”“受……于……”表示被 动,“于”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
5、无任何标志,根据句意判断
①戍卒叫,函谷举 ②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③城陷而虏
1、选出不是被动句的一句( A ) A、同舍生皆被绮绣 B、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C、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D、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2、选出不是被动句的一句( C ) A、吾属今为之虏矣 B、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C、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D、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1、下列句中不含定语后置的一项是(B ) A、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 B、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判断句 C、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
送之。 D、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2、选出下列句中不含定语后置的一项(D )
A、疆土之新辟者,移种民以居之。 B、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C、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
②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利之爪牙、强之筋骨
结论:定语后置形式之二 中心词+ 之+后置定语
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①马之千里者 ②石之铿然有声者
千里之马 铿然有声之石
结论:定语后置形式之三 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
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①尝遗余核舟/一。 一(只)核舟
我有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一双白璧、一双玉斗
无动于衷、 行成于思、 喜形于色、 耿耿于怀、 防患于未然、 无敌于天下、 毕其功于一役、 拒人于千里之外 重于泰山、
14
练习:
• 佚之狐言于郑伯 •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伶官传序》 • 异乎三子者之撰。《子路、曾皙、
冉有、公西华侍坐》
文言中有的状语后置因为省略了介词而较难作 出判断,在阅读翻译时需补出省略的介词。
“见”有一种特殊用法和表被动的“见”的 形式很相近,但它不表被动,它放在动词前,表 示“对自己怎么样”。 可译为“我”。如:
[
1、府吏见丁宁(我)
2、生孩六月,慈父见背(我)


翻译下列句子:

1、诚请见教。 诚挚地请求教导我。
]

2、望见谅。 希望原谅我。
3、请勿见笑。 请不要讥笑我。
4、用介词“被”表被动 ①予犹记周公之被逮 ②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 在我之前出生的人,他们听闻见识事情 也本来比我早。
• 乎,作介词时,意义相当于“于”,译为 :在、比。
一般为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
1、“以+名词(代词、词组)”位于谓语后 2、“于+名词(代词、词组)”位于谓语后 3、“乎+名词(代词、词组)”位于谓语后
成语
相濡以沫 持之以恒 绳之以法 嗤之以鼻 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高考第一轮复习
文言句式
谓语前置(主谓倒装) 宾语前置 定语后置 状语后置
倒装句语法公式:
宾语前置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定语)主语+[状语]谓语+(定语)宾语
小结
宾语前置句常见的几种形式: 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做(动词或介词)的宾 语,宾语前置。 2.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 3.以“是”、“之”为标志的宾语前置。 4.介宾短语中宾语前置。
文言句式
判断句
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4、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5、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 私仇也。
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4、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5、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 私仇也。
(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3、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步)三
四里。
句式特点:省略谓语。
谢谢大家
再见
谓语前置(主谓倒装) 宾语前置 定语后置 状语后置
倒装句语法公式:
定语后置
定语后置
(定语)主语+[状语]谓语+(定语)宾语
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求人/可使报秦/者
可使报秦人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知其事宾客
结论:定语后置形式之一 中心词+后置定语+者
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①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高之庙堂、远之江湖
文言倒装句译成现代汉语时,要依现代 汉语的句子成分的排列规律 ,将其 “顺装” 过来。
在原句上划分句子成分并翻译
• 之二虫又何知? • 忌不自信 • 何陋之有?唯利是图。 • ④项王项伯东向坐。
谓语前置(主谓倒装) 宾语前置 定语后置 状语后置
倒装句语法公式:
状语后置
(定语)主语+[状语]谓语+(定语)宾语
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1、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2、臣本布衣。 3、梁父,即楚将项燕。 4、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5、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6、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句式特点:通过副词
“乃”“即”“则”“皆”等表判断。 译时将判断语意与副词语意一并译出。
判断句主要形式:
一、用“者”或“也”句式表判断。
下列句子不属于状语后置的一句是( A )
A、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B、得复见将军于此。 C、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D、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下列句子不属于状语后置的一句是( A )
A、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B、得复见将军于此。 C、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D、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于(从)蓝]取之、 [于(比)蓝]青
③申之以孝悌之义。 [以(用)孝悌之义]申之
④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以(把)事]具告
文言文中的状语后置一般即指介 词结构后置。文言文中的介词结构 大都会置于谓语部分后面,其中尤 以由“于”“以”构成的介词结构 居多。
2、蒙后省;3、对话省。
翻译下列句子,体会省略特点
1、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 再而衰,三而竭。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 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 日三四里。
翻译下列句子,体会省略特点 1、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鼓)而衰,
三(鼓)而竭。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注意下面句子:
①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②吾属今为之虏矣。
③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④重为乡党所笑。
wéi
2、用“为”“为……所……”(“为”引 出动作的主动者)“……为所……”表示 被动。
翻译下面句子:
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②信而见疑 ③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3、用“见”“见……于……”表被动 (“于”引进动作的主动者)。
①用“……者,……也”表判断。 ②句末用“者也”表判断。 ③前单用“……者”或/后单用“…… 也”表判断。
二、用“此(是)……”句式表判断。
判断句主要形式:
三、用动词“为”“是”表判断。 四、用“即”“乃”“则”“皆” 等副词表判断。 五、用“非” 等表示否定的判断。
☆注意:
并非所有用了“者、也”的都 表判断。有时它们表句中停顿或舒 缓语气。
1、君何以知燕王? 宾语前置 2、宋何罪之有? 宾语前置 3、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宾语前置 4、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定语后置 5、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被动句 6、会于西河外渑池。 状语后置 7、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定语后置 8、善哉,祁黄羊之论! 主谓倒装 9、頒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状语后置 10、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被动句
句式特点:……者,……也
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1、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2、莲,花之君子者也。 3、夫战,勇气也。 4、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5、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6、粟者,民之所种。
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1、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2、莲,花之君子者也。 3、夫战,勇气也。 4、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5、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6、粟者,民之所种。
如: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下列句式中哪些是判断句:
1、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2、臣乃市井鼓刀屠者。 3、曾不若孀妻弱子。 4、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5、是可忍,孰不可忍? 6、此帝王之资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