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长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诗句意思。
重难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诗句意思。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题导入,板书课题。
1、出示毛主席照片,知道这是谁吗?毛泽东是我国第一代领导人核心,是我国著名的革命家、外交家、诗人,今天我们就学习他写的一首诗《七律长征》。
2、师简介背景。
3、指名说一说知道的有关长征的故事。
4、简介长征,用PPT动态演示红军长征线路。
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1、自己读这首诗,根据拼音认识生字,把字音读准确。
逶迤wēiyí磅礴pángbó岷mín指名读,注意正音。
2、交流记忆字形的方法,指导“礴”的书写。
3、范读。
老师先范读课文,明显暗示出诗句停顿节奏。
4、学生按节奏试读,达到能读上口,会停顿的程度。
指名读,齐读。
5、了解七律诗的特点。
(1)我们先来看看诗的题目,可以分成几部分?(分成两部分,七律,长征)(2)七律是一种诗的体裁,你对七律有什么了解吗?(每句七言,八句四联,)(3)介绍八句四联,两句一联,分别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齐读,感觉整体美。
(4)请同学把诗的最后一个字注注音,你会有什么发现?(偶句必韵)(5)再齐读全诗.6、释词、理解诗句的意思指导学习第一联:(1、指名读。
(2、说说对“远征、难、万水千山、等闲”意思的理解。
(3、连词成句说说这一联诗句的意思。
(4、谁能用自已的语言把意思表达的更加的具体?7、归纳学习方法:读诗句→解词语→说句意。
/8、用上述方法,学习二、三、四联⑴学习第二联指名读,说说第二联写什么?(山),写了哪两座山?(板书:五岭山、乌蒙山)”多媒体展示五岭山脉和乌蒙山的图片,设置情境,理解“逶迤”和“磅礴”。
说说诗句意思,体会红军藐视困难的精神。
在红军的眼中这逶迤的五岭,磅礴的乌蒙山却像什么?(体会比喻、夸张手法的妙处。
)⑵学习第三联指名读,说说第三联写什么?(水)哪两条河?(板书:金沙江、泸定桥),多媒体展示金沙江和泸定桥图片,对照图片理解重点词“云崖”、“铁索”,说说诗句的意思。
⑶学习第四联指名读,展示岷山图片,(板书:岷山)理解“三军”,说说对诗句的理解。
三、总结。
齐读课文四、作业。
1.朗读这首诗。
2.用规范的正楷钢笔字抄写这首诗。
第2课时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领悟长征的艰难险阻、红军的英勇无畏精神及其精神源泉。
2.在领悟诗句所蕴含感情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内化诗歌语言。
教学重点:理解长征中红军遇到的艰难险阻和战士们对待困难的态度,领会全诗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精神。
二、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读了《七律·长征》,长征和红军将士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2、长征艰难,长征艰险;红军英勇,红军无畏。
让我们带着这种种感受,一起读──(二)精读品悟1.提领主线,感悟“诗眼”。
(1)设疑问,引诗句。
漫漫长征,千难万险;红军将士,英勇无畏。
诗中有两句就表现了这一点。
这两句是──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齐读)(2)合作读,悟写法。
师生合作读。
(要求学生读与老师读的相对应的词句)读着,读着,你发现了这诗句中藏着什么秘密?你从这对比中,感悟到什么?感情朗读这两句,要读出红军战士藐视困难、英勇顽强的英雄气概!(指名读,评价。
)(齐读)2、合作朗读,领悟颔联(1)过渡。
漫漫征途上,红军战士把哪些“难”视为“等闲”之事呢?诗中有几个画面,形象描绘了远征之难。
这几个画面是──(五岭逶迤;乌蒙磅礴;金沙水拍;桥横铁索;岷山千里雪。
)(2)走进“五岭逶迤”“乌蒙磅礴”。
我们先看“五岭逶迤”和“乌蒙磅礴”这两幅画面。
谁来读?(3)什么是逶迤?请看──透过这画面,你看出逶迤的五岭是怎样的五岭?我们一起来读──“五岭逶迤”,请读出那种连绵不断的感觉来。
(齐读)(4)看,这就是磅礴的乌蒙──出示图文看到这样的画面,你能为“磅礴”换一个词吗?通过换词,老师觉得,同学们已经直观地感受到什么是“磅礴”。
现在让我们一起读“乌蒙磅礴”,请读出乌蒙山的高大、巍峨、高耸入云的气势。
(生齐读)出示──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再齐读这两句,读出那种连绵不断,乌蒙山的高大、巍峨、高耸入云的气势。
(5)在这“逶迤的五岭”和“磅礴的乌蒙”中,红军会遇到哪些困难呢?请大家结合上节课学到的和课外了解到的,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同桌交流指名交流)。
同学们,根据自己的了解和想象,述说了红军遇到的困难。
《长征组歌》中有几句歌词做了这样真实而概括的描述。
我们一起来读一下──路迢迢,秋风凉。
敌重重,军情忙。
──《突破封锁线》横断山,路难行。
天如火,水似银。
横断山,路难行。
敌重(zhòng)兵,压黔(qián)境。
──《四渡赤水出奇兵》同学们,刚才大家述说了种种困难,这些歌词也描绘了种种困难,真是千难万险哪!用诗句中的三个字来概括,那就是──远征难。
(5)了解诗句写法,感悟红军精神。
我们知道这两句运用了对偶的写法,再合作朗读看“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还用了什么写法。
透过这比喻、夸张,你体会到什么?让我们带着自己的发现,带着自己的感受,一起读。
3、呈现情境,感悟颈联(1)过渡。
“五岭逶迤”“乌蒙磅礴”,除此之外,红军还将其他种种困难视为等闲之事。
让我们走进另外两个画面。
出示──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请同学们自己轻声读一读。
(2)引导质疑。
读了这两句,你有什么疑问?(3)引用资料感悟“暖”。
(出示一段资料)读了这则资料,谁来说说,红军靠什么渡过金沙江?(预设:勇气、智慧。
)(4)尽管金沙江地势险要,又有敌人重兵把守,但红军将士凭借超凡的勇气和智慧,顺利渡江。
想一想,此时此刻,红军将士的心情怎样?(预设:高兴、喜悦。
)这种心情,诗中用了一个字来形容,这就是──暖。
(5)感情朗读。
我们一起读,要读出红军将士此时此刻的心情。
(6)显现意象感悟“寒”。
a、感悟“寒”意之一。
“桥横铁索”为什么会“寒”?这“寒”字到底包括了什么意思?请看──(出示画面)假如你就站在这横跨大渡河的泸定桥桥头,往下看,你会看见什么?假如你就站在这泸定桥桥头,往前看,你会看见什么?人行走在这样的桥上,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假如你必须马上走过这座桥,你的心情怎样?(预设:胆战心惊──胆寒。
)感情朗读,要读出心惊胆寒的感觉──大渡桥横铁索寒。
b、感悟“寒”意之二。
除了“胆寒”外,“寒”字还包括了什么意思呢?相信同学们看了下面的视频,会有新的感悟。
播放“飞夺泸定桥”电影画面片段。
看到这段视频,你会用什么样的词语来形容这场战斗?(激烈、惨烈、残酷……)面对这铁索,你的心情怎样?(难过、悲痛、悲伤……)6、指导朗读。
7.小结。
同学们,“五岭逶迤”“乌蒙磅礴”,难;“金沙水拍”“桥横铁索”,更难。
但面对不同的困难和战胜困难的不同结果,红军战士也会有不同的心情。
我们一起读这两句,要读出两种不同的心情。
出示──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齐读)但是,千难万险──无论是险恶的山水,还是猛烈的炮火,都无法阻挡红军前进的脚步。
因为──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齐读)6、想象画面,感悟尾联(1)过渡。
同学们,关于长征,有这样一组数字。
出示──翻越了18条山脉,其中5条山脉终年积雪;渡过了24条河流;穿越了11个省;占领过大小62个城市;突破了10个地方军阀的封锁包围;行程2万5000里。
红军从瑞金出发时有8.6万人,到达陕北时,仅剩6500人,平均每行进1公里就有3至4位战士壮烈牺牲。
尽管“‘五岭逶迤’‘乌蒙磅礴’难;‘金沙水拍’‘桥横铁索’更难”,但都不是长征途中的最难。
现在,让我们走进“岷山千里雪”的画面中,这是长征途最艰难、最悲壮的征程之一。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出示,齐读)(2)想象练笔,写后交流。
出示课件,引导学生听、看,你听见了什么?看见了什么?结合课前的了解,并发挥你的想象,想一想,行进在这覆盖着皑皑白雪的高山上,红军将士将发生什么?然后把听到、看到和想到的写下来。
出示练笔卡──(3)感悟精神。
同学们,透过刚才的练笔,我们看到了红军翻越雪山时那艰难和悲壮的一幕幕。
但诗中有两个词却告诉我们,红军将士怎么面对“岷山千里雪”。
这两个词是?──“喜”“开颜”。
(4)感情朗读。
苦难成为过去,欣喜洋溢心间。
我们一起读──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齐读)(5)透过这“喜”字,你体会到什么?同学们,这种种感受和体会,用诗中的话说,就是──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齐读。
)(三)适度延伸,升华主题(1)学到这,老师有一个问题──远征如此艰险,红军却能等闲视之,他们的精神力量来自何方?我们先来读一读《长征组歌》中《过雪山草地》的歌词,读后应该会有所发现。
出示:过雪山草地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
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
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zhān)扎营盘。
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
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
他们为什么能做到这样?诗中有一句话就揭示了答案。
这句诗就是──革命理想高于天。
(2)结合当时的背景,请大家想一想,红军的理想是什么?先在同桌之间交流交流。
先同桌交流,再指名全班交流。
(预设:建设新中国;让人民过上美好、幸福的生活……)(3)师小结。
推翻旧社会,建设新中国,让人们过上幸福的生活。
这就是红军的理想。
正是这种理想,让红军有了坚韧顽强、百折不挠的意志,有了乐观进取、英勇无畏的精神。
红军正是在“高于天”的崇高理想的支持下,才跨过万水千山,战胜种种天险,粉碎敌人围追堵截,用毅力和意志、鲜血和生命,创造出人类历史上不朽的奇迹。
(四)、背诵诗句,内化语言师引导学生背诵诗句。
(五)、总结,出示填空。
(六)、作业1、背诵课文2、毛泽东的诗词很多,都充满了这种乐观向上的精神,课下收集一些毛泽东诗词,和同学们交流。
如: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沁园春·雪》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忆秦娥·娄山关》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七律·到韶山》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清平乐·六盘山》板书设计七律·长征千山泥丸英勇无畏远征难{}只等闲万水细浪乐观向上远征难千山泥丸只等闲英勇无畏乐观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