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的读书观念

我的读书观念

我的读书观念
这是第三次或第四次书面总结读书的感受。

每一次都稍有不同,下一次肯定又会不一样。

读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我不指望读一本两本、一年两年就有较大的收获和顿悟;也不指望通过刻意练习读书,读成一个大师、一个作家、一个学者来。

这好像不是我的目的。

我希望通过读书找到一些乐趣,形成一个好的读书习惯,促进文字表达能力;给自己增长一些知识,开一些脑洞,见识和感受这个世界和人体自身的奇妙、精巧,大到宇宙天体,小到微观粒子,具体到光、力、时间、空间,而又抽象到意识,涉及到基本定律和一些数学框架。

希望明白更多事物的机理,洞察更多的社会、经济、政治、生物的现象及其背后隐藏的本质与逻辑;向科学家学习他们的学习方式、工作态度、研究精神;能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同时也是让自己的后半辈子不要太过平庸,精神不要太过贫穷;多一些与家人、与儿子的互动交流题材。

我希望能重塑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改变一些陈旧、过时、错误的观念,打造更高级的思维方式,改变对自己、对世界的认知,进而改变自己的心态、调整自己的行为,指导自己更好地与自己相处,与家人相处,与社会相处。

仅在这一点上,一年多来,我们全家用“巨变”来形容一点也不夸张,从认识到内心、到行为表现,一系列行为调整以及正向积级的迹象表明,我们是幸运的。

对此,我
们特别感激。

感谢这样的机缘和转变。

这是一个好的开始。

据说,读书还能体验心流,改变人的修为,改变人的气质。

读书,让人少一些焦虑,多一些智慧;少一些浮躁,多一些通透。

这是一个恒定、持续的过程,一年两年效果可能并不明显,但如果是十年呢。

大概也会按涌现的现象出现意想不到的惊人效果吧。

读书要注意避免出现的问题主要有:
一是读书不能急功近利,不能图快、图数量。

刚开始读书时专注力、理解力很差,好习惯也没有养成,读起来会很艰难、费劲。

特别是一系列的心理学,拿自己开刀并不容易。

但知识、理论有着相通性,读着读着,我们就会将知识点串起来,读的速度越来越快,理解越来越深,将其内化于心,转化为行为,从而变得“有用”。

如果知识只停留在知道的层面,而不是融入了思想,大概也就转换不成认知和行动。

通过思维方式的转变,人对于需要自律、需要鼓足勇气才能办到的事,也就相对容易多了。

二是读书不能影响到生活与工作。

需要避免与工作、生活的正面冲突。

若在时间、精力上分配失衡,就会导致顾此失彼。

更麻烦的是价值观也会有冲突,我们努力塑造的做人处世的价值观必然会与现实的种种“不良”不一致,出现“白天在外拼杀、晚上向上帝祷告”的内心纠结现象。

三是读书要带有一点点目标,精而不滥,保证品质。

人的精力有限,读书应有所取舍。

一开始,我们可能并不知道该读些什么,但读
着读着,就会知道自己缺少什么,需要学习什么,也就自然慢慢有了模糊的认识,有了一个初步的框架。

在生活中我经常受到常识不足的限制,需要补课。

四是要保持谦逊。

只有了解的越多,就越会觉得自己无知。

越认为自己无知,才会越要努力去读。

读书不是为了显摆几个新概念、新洞见,不是为了更加迂腐、照搬教条,不是为了标新立异、哗众取宠,而是为了增进睿智,提高能力,增强对苦痛的免疫能力,服务于生活品质,甚至提高生命的意义。

老卜 2019.2.2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