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第五章一、单项选题:1、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第一个标志性的重要理论成果是:()A.《论人民民主》B.《论十大关系》C.《关于目前的形势与任务》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的问题》2、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的讲话中,提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是()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B.既反对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C.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D.在新的生产关系下保护和发展生产力3、《论十大关系》的发表标志着()A.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B.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C.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D.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始4、毛泽东系统地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理论的着作是()A.《论人民民主》B.《论十大关系》C.《矛盾论》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的问题》5、首次提出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人是()A.列宁B.斯大林C.毛泽东D.周恩来6、毛泽东提出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学说和关于社会主义社会两类社会矛盾学说的着作是( )A.《论十大关系》B.《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C. 《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D.《再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7、毛泽东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 )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B.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C.无产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D.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之间的矛盾8、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政治生活中居于主导地位的矛盾是()A.人民内部矛盾B.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C.敌我矛盾D.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9、毛泽东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是()A.对抗性的B.非对抗性的C.不可调和的D.可以消除的10、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特点是()A.对抗性的矛盾B.不能改善C.又相适应又相结合D.暂时性的矛盾11、毛泽东认为,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同民族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属于()A.基本矛盾B.敌我矛盾C.对抗性的矛盾D.人民内部矛盾12、毛泽东认为,国家机关某些工作人员的官僚主义作风同群众之间的矛盾属于()A.基本矛盾B.人民内部矛盾C.对抗性的矛盾D.敌我矛盾13、知识分子内部的矛盾属于()A.人民内部矛盾B.主要矛盾C.对抗性的矛盾D.敌我矛盾14、敌我矛盾属于()A.非对抗性的矛盾,是分清敌我的问题B.对抗性的矛盾,是分清是非的问题C.对抗性的矛盾,是分清敌我的问题D.非对抗性的矛盾,是分清是非的问题15、人民内部矛盾属于()A.非对抗性的矛盾,是分清敌我的问题B.对抗性的矛盾,是分清是非的问题C.对抗性的矛盾,是分清敌我的问题D.非对抗性的矛盾,是分清是非的问题16、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特别是要正确处理好()A.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B.敌我矛盾C.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D.人民内部矛盾17、毛泽东认为,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基本方法是()A.民主B.专政C.斗争D.处罚18、毛泽东认为,处理敌我矛盾的基本方法是()A.民主B.专政C.斗争D.处罚19、毛泽东提出正确处理两类社会矛盾的基本方法中,民主的方法包括()A.依法治罪B.剥夺政治权利C.讨论、批评、说服教育D.劳动改造20、对于政治思想领域的人民内部矛盾,采取的方针是( )21、A.团结—批评—团结 B.统筹兼顾、适当安排22、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D.长期共存,互相监督23、对于物质利益、分配方面的人民内部矛盾,采取的方针是( )24、A.团结—批评—团结 B.统筹兼顾、适当安排25、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D.长期共存,互相监督26、对于人民群众和政府机关的矛盾,坚持的原则是( )27、A.团结—批评—团结 B.统筹兼顾、适当安排28、C.民主集中制 D.长期共存,互相监督29、对于科学文化领域的矛盾,采取的方针是( )30、A.团结—批评—团结 B.统筹兼顾、适当安排31、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D.长期共存,互相监督32、对于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矛盾,采取的方针是( )33、A.团结—批评—团结 B.统筹兼顾、适当安排34、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D.长期共存,互相监督35、对于民族之间的矛盾,采取的方针是( )36、A.团结—批评—团结 B.统筹兼顾、适当安排37、C.民族平等、团结互助 D.长期共存,互相监督38、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政治生活的主题是( )39、A.健全民主和法制 B.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40、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进行政治体制改革41、27、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中所讲的”中国工业化道路”问题,主要是指( )42、A.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 B.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问题C.建设速度和规模的关系问题D.各地产业部门之间的关系问题28、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逐步形成了关于我国经济建设的指导方针。
其中,最主要的是()A.正确处理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B.以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C.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和统筹兼顾的方针D.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社会29、毛泽东在对待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时,所采用的方针是()A.对传统文化全盘吸收B.照搬照抄古今中外一切文化C.抵制一切外来文化D.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30、在教育制度方面,提出实行“两种劳动制度,两种教育制度”的是()A.毛泽东B.刘少奇C.周恩来D.邓小平31、毛泽东把社会主义社会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A.发达的社会主义B.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C.不发达的社会主义D.共产主义32、毛泽东把社会主义社会分为两个阶段,第二阶段是()A.完全发达的社会主义B.不发达的社会主义C.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D.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33、20世纪50年代,我国提出了建设四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的战略目标,其中四个现代化是指( )A.工业、农业、商业和交通业B.工业、农业、商业和科学技术C. 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D. 工业、农业、国防和交通业34、为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提出“两步走”发展战略的是()A.毛泽东B.刘少奇C.周恩来D.陈云35、关于所有制结构的调整方面,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设想的是()A.毛泽东B.刘少奇C.周恩来D.陈云36、”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设想中,在生产计划方面的主体是()A.计划生产B.自由生产C.个体经营D.国家市场37、”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设想中,在工商业经营方面的主体是()A.计划生产B.自由生产C.个体经营D.国家经济和集体经济38、”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设想中,在社会主义的统一市场里,主体是()A.计划生产B.自由生产C.自由市场D.国家市场39、“两参一改三结合”的提出者是()A.毛泽东B.刘少奇C.陈云D.邓小平40、“两参一改三结合”中的“一改”指的是()A.改革所有制B.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C.改革分配制度D.改革经济体制41、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和指导党内生活的基本准则是()A.武装斗争B.党指挥枪C.民主集中制D.集体领导42、下列关于党在五六十年代探索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社会主义可以分成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和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两个阶段B.中国处于不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要比不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需要更长的时间C.我国当前人口多,底子薄,要建成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至少需要五十年至一百年的时间D.社会主义在中国将很快建成,共产主义很快就会实现二、简答题1、简述社会主义社会的两类社会矛盾2、简述毛泽东关于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具体方针、原则3、简述正确处理两类社会矛盾的基本方法4、简述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的意义5、如何理解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和统筹兼顾的方针6、陈云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设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7、简述毛泽东“两参一改三结合”的主要内容8、简述《论十大关系》的主要内容三、材料分析题下面一组选自《论十大关系》中的材料:材料1:过去为了结束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主义的,为了人民民主革命的胜利,我们就实行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的方针。
现在为了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同样也实行这个方针。
材料2:在国内,工人和农民是基本力量。
中间是可以争取的力量。
虽是一种消极因素,但是我们仍要做好工作,尽量争取转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在国际上,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都要团结,不中立的可以争取为中立,反动的也可以分化和利用。
反革命是什么因素是消极因素,破坏因素。
是积极因素的力量革命可不可以转变当然,有些死心塌地的反革命不会转变。
但是,在我们的条件下,他们中间的大多数将来会有不同程度的转变。
根据以上材料,请回答:(1)提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是什么(2)结合材料1、2,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分别指什么二者关系怎样我们的态度应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