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汉字与汉语的密切关系

汉字与汉语的密切关系


(2)跑
(4)逃跑 (6)往, 奔向某地
(8)泄露 (10)丧失, 失去
那么,走的本义是什么呢?

词本义一般都会在汉字的构成上表现出来,这 是因为汉字的存在就是为了显示本义。在后来的长 期发展中,汉字一直在正常地发挥作用,形义的结 合从来没有中断过,因此字形对词本义的显示作用 是不容小视的。正确的确定词本义后,对了解词的 所有引申义是很有帮助的。
二是多义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纳法
词义的演变是有规律可循的,通过多义归纳 的方法也可以求得词的本义。词义的发展,通常 是由具体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由部分到整体, 总是先后有序,相互纠结。从甲义派生出乙义, 一般是义出有因,中间存在某种相似点、条件或 其它系联的因素,构成词义间相互联结的纽带。 我们紧紧抓住这一纽带,按照词义繁衍的逻辑顺 序逐项考察,就不难找出词的本义。
(1)会意。金文字形象摆动两臂跑步的人形,下部象人脚。合起来 表示人在跑。 (2)双兔傍地走——《乐府诗集·木兰诗》 (3)走马观花;走堂的(跑堂的);走塘的(跑堂的);走百病(元宵节妇 女出游,认为可驱邪除祟);走骤(飞奔。疾驰);走丸(如丸迅速旋转); 走解(在跑动的马背上表演特技);走三家不如坐一家(比喻专心一事, 比较容易成功) (4)老官,走了牛也!走了牛也!——《西游记》 (5)走避(逃去,避开);走北(战败而逃);走匿(逃走躲避) (6)若蝉之走明火也。——《吕氏春秋》 (7)走起(起身,起床);走转(逃转,返回;转,转圈儿)。又如:走奔( 快步前往);走晤(走访,前往相见);走趟(走,前往);走谒(前往拜见); 走趋(奔往;前往) (8)不是旧话儿走了风,却是甚的!——《西游记》 (9)走作(超出范围或改变原来的样子);走泄(走漏;泄露); (10)沟不要深,则不走肥。——《沈氏农书》
例如:俊俏 默默 含情 美丽 意兴 珍爱
峻峭(jun qiao) 脉脉(mo mo) 汗青(han qing) 没力(mei li) 异性 (yi xing) 真爱 (zhen ai)
语音与文字、语言内部 的各个要素之间,其实是有 着很好的互相适应,互相支 持的协调功能的。
四 用汉字造词
汉字不仅仅 记录了汉语的词 ,而且还以它特 有的字形给人启 示,人们根据汉 字的字形能造出 一些词。
第三节
汉字与汉语的密切关系
汉字作为汉民族的官方文字, 历经多种演变,至今已经被使用了 数千年。那么,是什么使它保持旺 盛的生命力呢?
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汉字适应了 汉语的需要,正好弥补了汉语某些不足。
语言成分的组合规则实际上就是语言符号 之间的组合规律,而语言符号是以客观事物为 基本指标对象的,所以语言成分的组合规则当 然会体现出人对事物及对事物与事物之间关系 认识的结果。我们的祖先自远古以来,由于独 特的地理环境和文化氛围,便有了“象物”式 的造字倾向。汉语语音结构简单,同音字多, 故有了数量众多的汉字来以形析义。汉语语法 缺乏足够的形态标志,故有了以字为单位的表 象来进行词间的组合。
举例:
走召弓虽(超强) 米共(粪) 女子巾占(好贴) 心生(性) 女口果(果) 先先贝(赞) 竹本一郎(笨蛋一个) 马叉虫(骚) 丘八(兵) 两座山(出)
补充:汉字与汉语的区别
一、汉字除受汉语的制约、推动外,还有自身的发 展变化规律和使用规律。汉字在发展中要逐渐形成自己 的构形系统。有些异体字与构形系统不切合而被淘汰。 二、汉字史与汉语史有密切关系,但不等同。如独 体象形字一般比由它构成的合体字特别是形声字产生早 ,但并不意味着前者记录的词早于后者记录的词。 三、在书面语言作品中,字与词或语素的对当关系 是不平衡不整齐的。异体字、借字、古今用字的分合等 都说明这一点
有的场合不能写字,为了避 免同音词的错误,我们还可以采 用分拆汉字的方法来避免尴尬。
如人们问到 贵姓什么时,如 果姓“zhang” ,我们可以说“ 立早章”或“弓 长张”
在汉语中,复音的同音词也有不少。在《现 代汉语词典》中收录的字词来看,有同音词的复 音词达2792组,涉及5889个词。其数量之巨, 令人不得不感叹我们祖先造字的神奇!
拥有多个义项的汉字在独立使用时,它们 是多义词,当组字构词时,它们是多义语素。 这时,字形对确定多个意义之间的关系是很重 要的。梳理多个义项之间孰是源,孰是流,它 们的发展过程与源由,都得依赖于本义的确定 。
二 凭字形确定字族的意义关系
概念:字族
同从一个声符的字,有的只起表音作用,有的不仅 表音,还兼表义。表音兼表义的归纳在一起,称为字族。 “族”是族类的意思。
举例:
《说文·卷二》:趨也。从夭止。夭止者,屈 也。凡走之屬皆从走。子苟切〖注〗徐鍇曰: “走则足屈,故从夭。”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趨也。釋名曰:徐行曰步, 疾行曰趨,疾趨曰走。此析言之。許渾言不别也。今俗謂 走徐,趨疾者,非。从夭止。夭者,屈也。依韵會訂。夭 部曰:夭,屈也。止部曰:止爲足。从夭止者,安步則足 胻較直,趨則屈多。子苟切。四部。大雅假本奏爲奔走。
本节主要就汉语与词汇的密切关系作些分析。
一 字形显示字内部的意义关系
一个字一般都表示了多个意义,这些意义 的出现有先有后。不过,每个汉字都有其最开 始的意义,就是本义。那么,什么是本义?
本义,一般指词的原始意义或较早的意义,从字 面上讲,也就是本来的意思。如“年”字,它本来是 指谷子熟了,后来才引变成为计时的单位。有的时候 也指词的基本(常用)意义。“红”的基本意义是红 的颜色,后又派生出成功、受人赞赏、赏识的意思, 如:“这出戏(这首歌)唱红了。”
如: (1)工、功、攻(有攻治义) ; (2)空、腔、控(有中空义); (3)非、扉、排、辈(有排列和分列义); (4)绯、翡、痱(有红色义)
汉字字形的显示作用不仅限于一个字的内容, 也会影响字族,影响字与字之间的意义关系。这是 因为当一个汉字表示的意义过多时,就会带来字义 的分化。而字义的分化往往会伴随着新字形的出现 ,原来的部分字形总是会出现在新字当中。 如“曼、漫”。曼的本义是指软、长、缓 。“曼声、曼舞、柔曼”。曼的软、长、缓义 后来被“漫”所继承,遂有“漫语、漫卷、漫 游”等词的出现。在这些字词里面我们能清晰 的看到“曼”与“漫”的那种原始义。
三 凭借汉字辨析同音词
由于汉语语音结构的原因,汉 语中同音词数量相当多,而汉字则 可以起到很好的离析同音词的作用 。在单音同音词阶段,一个个汉字 就起到了很好的区别作用。
例如:在词典里输入“bing” 这个音节。
结果如下:冫 仌 丙 氷 并 冰 邴 陃 兵 苪 並 幷 併 抦 怲 秉 炳 柄 屏 饼 垪 昞 昺 庰 倂 绠 竝 眪 病 栟 栤 窉 蛃 掤 偋 傡 寎 摒 棅 禀 誁 鈵 稟 鞆 鉼 餅 槟 餠 鞞 鮩 靐
至于相同的偏旁,则清楚的显示出了汉字 所属的义类范畴。如我们在字典里查找“思、 鸡、暮”时,就会在“心、鸟、日”部去查, 而不是到“田、又、艹”部去查。
这可以表明,汉字的表意性已经深入到 了我们汉民族的思维底层。当然,也可以说 是汉字真切反映了汉民族思维的具象性特点 。汉字就是这样产生于汉民族文化的土壤之 中。反过来,许多民族文化的因子又在汉字 中得到了固话与强化。
推断本义,可采取两种方法: 一是字形分析法
汉字是表意文字,字的形体和意义有着密切的关系, 具有义寓于形、因形示义的特点。这里主要是指古汉字, 即甲骨文、金文、小篆等秦以前的文字。它们是用形象 的方法写词的,离造字时代未远,所以从分析字形入手 探求词的本义,是可靠易行的方法。东汉的文学家许慎 和历来的文字学家都是采取这种方法探求本义的。许慎 的《说文解字》是一部讲解本义的著作,它至今还是我 们探求本义不可缺少的工具书。当然由于当时古文字资 料的缺乏和其它方面的局限,许慎对小篆所作的形义分 析不尽贴切,所以我们在推断本义时,还要参照甲骨文, 金文,参证古代文献,进行综合考察。
学界观点:
关于造词说,各家都采用了不同的标准,因而分类方法不一 。最早提出造词说的是孙常叙先生,他将造词法分为语音造词法 ,语义造词法和结构造词法三类,孙先生承认造词法和构词法有 联系但是两种不同的造词方法,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却并未严格区 分。尔后任学良先生专门论及,他将造词法分为词法学,句法学 ,修辞学,语音学和综合式五类。然而,任学良并没有从根本上 将造词法和构词法区别开来,他把造词法等同于构词法,把构词 法看成是造词法的一种,因而导致分类时类与类之间交叉现象严 重,界限不清。真正将造词与构词区别开来的是葛本仪先生,葛 本仪在其专著《汉语词汇研究》中首次区别了造词与构词,认为 造词法指的就是“创造新词的方法,也就是给客观事物命名从而 产生新词的方法,并将造词法归纳为“音义任意结合法”、“摹 声法”、“音变法”、“说明法”、“比拟法”、“引申法”、 “双音法”、“简缩法”八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