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运动
三大独立工人运动的特点及意义
特点: ➢自在阶级发展为自为阶级,直接同自己的敌人作战; ➢觉悟提高,斗争形式改变; ➢组织性增强,斗争目标较明确。
意义:
➢标志着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揭开了独立工人运动的 序幕;
➢为科学共产主义产生提供了可能性、必要性,奠定了科学共产主义的阶级基 础。
1839年2月4日,第一届宪章派的国民公会在伦敦召开,分 派:
左翼,“物质力量派”。主张,如果议会不采纳人民宪章的要求, 就用一切手段进行斗争,包括总罢工甚至武装起义。主要领导人为 布朗特尔·奥布莱恩和裘利安·哈尼。
右翼,即“道义派”。主张用和平的向议会递交请愿书的方式来争 取实施宪章,达到自己的要求。主要领导人洛维特。
围绕着议会改革而进行的斗争,对英国大多数人,特别是工人阶级是一次很 好的政治教育,
辉格派当权的议会对工人采取敌对的态度。主要表现在它对待工会的态度和 它在1834年制订的济贫法上。1834年8月议会通过的新的济贫法,对刺激工 人运动的发展也起到很大作用。
1837年英国又遭到经济危机的袭击,工人阶级生活状况更趋恶化,不满情绪 更为增长。工人们纷纷提出要求新的议会改革,反对新济贫法,要求10小时 工作制,争取工会权利、出版自由等。
大卫·李嘉图(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学说) 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空
想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 ④ 科学基础:是自然科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对其影响大的有三大发现:有机体细胞结构学;能 量守衡及转化学说;物种起源及发展学说。
(2)马克思、恩格斯世界 观的转变。
两个转变: 一是在世界观上从唯心主义 到唯物主义的转变; 二是在政治立场上完成从革 命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的 转变。
第一,宪章运动发生在英国工业生产及对外贸易的扩张时期。由于工业的发 展和海外扩张,国内就业机会增多,工人的困难有所缓和,工人阶级对于政 治斗争的兴趣相对减弱。
第二,英国政府在这一时期实行了一些劳工立法,对工人阶级作了某些让步 ,阶级矛盾有所缓和,致使一部分工人离开了政治斗争。
第三,资产阶级实行了一些狡猾的策略,如对工人阶级的上层进行收买,借 以瓦解工人阶级队伍、削弱了工人阶级的战斗力。
第四,法国无产阶级在1848年6月的失败和50年代全欧反动势力的得胜,使 英国无产阶级意志消沉,丧失信心。40年代来,宪章运动的积极分子大量 离开英国,移居美洲和澳洲,从而损伤了宪章运动的元气和基础。
从主观上看,
工人阶级在政治上还不成熟; 还没有一个用正确的革命理论武装起来的政党领导; 参加宪章运动的工人阶级成分比较复杂,由于没有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
2、宪章运动的进程
宪章运动延续时间比较长,内容庞杂,可分为三个阶段:
(1)兴起阶段 1838-1839 第一次请愿书: “伦敦工人协会” 1838年5月8日公布“人民宪章”
6点要求是:(1)凡年满21岁,精神健全的男子(目前因犯罪而坐牢者除外) ,都有选举权。(2)无记名秘密投票。(3)议会议员不应有财产资格的限 制。(4)议员应支付薪金,以便使当选议员的人用全部精力为国家利益 服务。(5)平均分配选举区。(6)议会每年改选一次。
传 统 上 认 为 巴 黎 公 社 是 工 人 武 装 夺 取 政 权 、 建 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其实它的更重要 的意义,也许还在于它首次展示了民主化原则的 贯彻可能而且应该达到的广度和深度。
重要概念
卢德运动、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伦敦工人协 会、“人民宪章”、“全国宪章派协会”。奥 哲尔、《神圣宗族》、共产主义者同盟《共产 党宣言》、《成立宣言》、《共同章程》、埃 姆斯电报、普法战争、色当战役、9月4日革命、 国民自卫军、五月流血周。
19世纪上半叶水平最高的工 人运动是英国的宪章运动 (Chartist Movement)
由这场运动形成了一个“ 宪章主义”,要点是:工 人阶级必须团结起来,靠 自己的力量进行政治斗争 ,建立政党,夺取政权, 这样才能实现自身的解放 。
英国宪章运动被认为是无 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重 要标志。
1、宪章运动的背景
思考与讨论
1、科学共产主义的产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2、试述《共产党宣言》基本内容及历史意义。 3、试析第一国际内部的思想斗争。 4、谈谈巴黎公社政权的性质。 5、试谈科学社会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区别。
名词解释:
西哀耶斯、网球场誓言、罗伯斯比尔、丹东、三级会议 、 “八月法令”、《人权宣言》、雅各宾派、1791年宪法 、国民公会、1793年宪法、忿激派、热月政变、果月政变、 花月政变、巴贝夫平等派运动、雾月政变、大陆封锁政策 、《教务专约》、《拿破仑法典》;特拉法加海战、奥斯 特里茨战役、提尔西特和约、莱比锡战役
和强有力的组织,再加上缺乏正确理论指导和斗争经验,因此步调不一致, 意见分歧大,不能够很好地团结对敌。
4、宪章运动具有重要意义
宪章运动是世界上第一次工人阶级的独立的全国性政治运 动;所取得的经验教训对以后国际工人运动起了很大借鉴 作用,对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发生了重要 影响。
宪章派的斗争也为当时英国劳动人民争取到一些胜利,如 1846年谷物法的废除,1847年的10小时工作制等。发展
工业革命的影响 早期的工人破坏机器的“卢德运动” 三大工人运动
三大工人运动
1831、1834法国里 昂工人起义
1836-1848英国宪章 运动
1844德意志西里西 亚织工起义
推翻富人政权,争 取民主共和国
要求普选权,工人 参与国家管理
反对私有制社会
3、保卫公社的斗争
4、失败原因及意义
原因
公社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未乘胜向凡尔赛进军;对反革命 未实行坚决镇压;没有统一的指挥中心及正确的策略路线; 没有没收法兰西银行;未建立工农联盟。法国资本主义处“ 青年时代”,经济发展还未达到铲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程 度。(根本原因)
意义
无产阶级专政的伟大尝试;给资产阶级一次沉重打击;是一次 民主的试验,为后来的无产阶级革命和民主建设提供了经验 教训;在工人运动、社会主义运动发展史上有划时代的意义 ;公社的原则(民主化、国际主义)有深远的影响。
三、社会主义运动
学习目标:
1、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对立斗争的原因;2、英国宪章运动的历史背景; 3、三大工人运动的与科学共产主义产生的关系。4、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
史条件。5、《共产党宣言》;6、第一国际、巴黎公社;
社会主义在多数方面是18世纪和19世纪初叶的古典自由 主义的对立面,因为社会主义提倡有利于整个社会利益的社 会管理或生产资料所有制。自由主义强调个人和个人权利, 社会主义则强调社会和社会的集体福利。自由主义声称社会 是自然法则的产物,否认通过立法人为地增进人类幸福的可 能性,而社会主义则认为人类通过理性的思考和行动能决定 自己的社会制度和社会关系。此外,社会主义坚持认为,人 的本性主要是社会环境的产物,因此,如果特别地建立一个 社会,其目的在于促进集体福利而不是促进个人利益、促进 合作的社会态度和行为型式而不是促进竞争的社会态度和行 为型式,那么,当代的弊病就可以被消除。简言之,社会主 义强调的是社会和有计划的社会变革,而不是个人和自由放 任主义。
克思主义在工人运动中的影响; ➢ (3)在组织建设方面,国际教育和训练了自己的阶级队伍
,为欧美各国培育了一批优秀的工人活动家,为各国无产 阶级以后建立自己的独立政党奠定了组织基础。
(三)巴黎公社
1、第二帝国及其崩溃 ①矛盾尖锐,帝国危机。 ②普法战败,帝国崩溃。
2、巴黎公社的成立及其伟大创举
政府被迫扩充了国民自卫军,巴黎无产阶级强烈要求武装 起来,面对人民的威胁,国民政府加速了投降步伐,新成 立的梯也尔政府开始调兵,准备镇压工人。1871年3月 18日凌晨,政府军占领了蒙马特尔高地国民自卫军的停炮 场。该区的妇女发现政府军企图拖走大炮,于是敲响了警 钟,广大群众和国民自卫军包围了政府军,许多政府军倒 戈。国民自卫军中央委员会决定发动起义,国民自卫军占 领了政府机关,成立了临时革命政府,3月28日进行了公 社成立典礼。
奥康诺的土地计划显然受到欧文的影响,但两者间的性质有所不 同。“奥康诺村”的居民每人有自己的一份土地,除交租金给土 地公司外,其余都归自己所有。而欧文所建立的共产村,是每个 成员共同劳动,共同分配。
(3)结束阶段:
1848年的宪章运动 第三份请愿书 第三次请愿书的内容包含下列原则: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人
秘密,体现于《哲学的贫困》、《雇佣劳动与资本》、 《资本论》);
也正由于这两个发现,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
1、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 (1)历史条件和理论来源
①物质条件:西欧资本主义物质生产发展到一定程度 的结果。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基本矛盾的暴露、经 济危机的频繁发生。(社会经济前提:工业革命推动 下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3)组织基础—共产主
义通信委员会、共产主义 者同盟
2、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 ①唯物史观的创立 ②剩余价值学说萌芽 ③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3、《共产党宣言》发表 ①基本内容②历史意义
(二)第一国际
1、第一国际建立的历史条件 ①无产阶级联合战斗愿望增强, 为国际建立奠定了阶级基础;② 马恩从事的理论工作,为国际建 立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③ 马 恩培养了一批工人运动骨干,为 国际建立做了组织上的准备;④ 声援波兰民族主义,促成国际建 立。 2、第一国际的成立 《成立宣言》 《共同章程》
②阶级斗争:是阶级斗争发展的产物。工人运动爆发 使人们看到了工人的力量和能量,是马克思主义产生 的依靠力量。(阶级基础:工人运动的兴起与发展, 欧洲三大工人运动)
③理论来源:是西方思想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 物。
理论来源: 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费尔巴哈(哲学,唯物
主义、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威廉·配第;亚当·斯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