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生重大变化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生重大变化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生重大变化2011年10月26日《求是-红旗文稿》华中师范大学国外马克思主义政党研究中心主任、教授聂运麟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是扎根于社会生活的现实运动,因而它处在不断发展和变化的过程中。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已经发生重大变化,并实现了新的转型:它已经从过去由一个国际中心领导、走唯一革命道路、建设统一社会主义模式的运动,转变为由各国共产党独立自主领导,走符合本国国情的革命、建设道路的运动。

一、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九个重要变化1.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目标发生变化。

在第三国际时代,各国共产党对如何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目标,以及为此需要进行哪些经济、政治结构的变革和经历哪些社会发展阶段等,都有比较清晰的阐明,但其内容却是千篇一律的,即苏联的社会主义发展模式。

苏联东欧的剧变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说明,建设社会主义不存在统一的发展模式,必须根据每个国家的具体国情和时代特征,建设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因此,当今世界各国共产党在实现和发展社会主义的目标上,都特别关注本国的具体情况和特点,纷纷提出了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目标。

2. 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有新的认识。

苏东剧变以后,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对当代资本主义的认识,已经从“资本主义总危机”的理论误区中走出来,其认识比过去更加实际而辩证。

由于所在国家发展程度和特点的不同,各国共产党对资本主义的认识也不完全一致。

但是有些基本认识又是比较一致的:其一,认为现代资本主义与自由资本主义时代、垄断资本主义初期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它已经具有了较强的自我调节、自我更新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其二,认为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自我更新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并没有、也不可能消除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根本途径是用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其三,认为在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其内部的新社会因素也在增长,这就为实现社会主义准备了条件;其四,反对资本主义的全球化,要求为建立造福于全人类的全球化而进行斗争,等等。

3.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策略发生变化。

20世纪初,自由资本主义已经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战争与革命成为时代的特征,列宁为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制定了暴力革命的策略,把和平的革命方式看作是“罕见”的例外。

二战以后,国际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此而引发了对革命斗争策略的激烈争论,并成为上世纪60年代国际共产主义大分裂的重要原因。

苏东剧变以后,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的共产党根据国内外经济政治的发展变化,都主张通过和平、民主的道路走向社会主义,一般不再主张暴力革命,更不提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但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共产党往往分为两派,一派主张走议会民主的道路,另一派则主张走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4. 当代社会主义运动的阶级力量配置发生变化。

正确配置社会主义运动的阶级力量,是社会主义运动取得成功的关键条件之一。

第三国际各国共产党在对待中间阶级的问题上是有失误的,主要体现在对待知识分子、对待比较富裕的劳动农民、对待广大中小资产者采取“左”的理论和政策,给社会主义事业造成了损失。

冷战结束以后,由于社会阶级结构在第三次科技革命和生产力革命的推动下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各国共产党吸取了苏东剧变的历史教训,主张实行广泛联盟的政策,将广大中间阶层和其他反对垄断资本的力量都包括在自己的阵线之中,从而使社会主义运动的社会基础有了新的扩大。

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对社会主义运动阶级力量的基本配置是:工人阶级(其中的脑力劳动无产者或知识工人阶级所占的比例不断扩大)是社会主义运动的领导力量;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是社会主义运动的中坚力量、依靠力量;中小资产阶级是社会主义运动需要争取和团结的力量;大垄断资本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对象。

5. 对走向社会主义的革命发展阶段有新的认识。

苏东剧变前,一般马克思主义者认为,经济文化落后国家走向社会主义必须经过人民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这两个发展阶段,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则在革命成功后可能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

苏东剧变使人们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有了新的认识。

不少发达国家共产党在制定走向社会主义的具体纲领时采取了谨慎的态度,制定了分为两步走的战略。

第一步,建立民主联合政府,对国家的经济和政治实行民主的改造,反对大垄断资本;第二步,对国家的经济政治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设社会主义社会。

6. 马克思主义政党出现新的特征。

马克思主义工人政党自产生以来,其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历史阶段,与此相适应,出现了马克思主义工人政党发展的三个历史形态。

从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发展的第一阶段,与此相适应的政党存在形式是群众性政党。

从20世纪初至20世纪70年代,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发展的第二阶段,与此相适应的政党存在形式是先锋队政党。

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发展的第三阶段,与此相适应的政党存在形式是现代群众性政党。

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都提出了使共产党现代化和建设群众性政党的方针,以使党的组织形态更加适应当前国内外形势发展的需要。

当今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在建设现代群众性政党方面,并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然而就其有关的理论与实践来看,它们既继承了先锋队政党在理论、组织和政治上的优良传统,同时又有自己新的特征——群众性、开放性、民主性、透明性、独立自主性等。

7. 对指导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理论基础有新的认识。

马克思主义历来是指导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理论基础。

然而,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在发展,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

苏东剧变使各国共产党清楚地认识到教条主义的危害,更加注重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

当今,将马克思主义与本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已经成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主流,各国共产党纷纷探索本国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形成自己的理论和策略。

日本共产党提出了“日本式社会主义”理论,印度共产党(马克思主义)提出了“人民民主革命”理论,巴西共产党提出了“具有巴西特色的新型社会主义”理论,俄罗斯联邦共产党提出了“俄罗斯社会主义”理论等。

8. 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团结与合作的形式发生变化。

苏东剧变之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国际联系受到严重破坏。

然而,经过近20年的发展,社会主义运动的国际团结合作又出现了新的形式。

发展党与党之间的双边关系,已经成为各国共产党进行国际联系、交流经验和相互支持的主要形式。

新时期党与党之间关系的特点是: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和互不干涉内部事务,这就避免了过去以某个大党为中心的国际联合所产生的诸多不正常现象。

一年一度的“共产党工人党国际会议”和“国际共产主义研讨会”(ICS)已成为世界各国共产党工人党加强思想联系、交流理论观点和工作经验的重要形式;此外,社会主义学者国际会议也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在理论上相互交流的补充形式。

9. 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与其他社会运动的关系发生变化。

苏东剧变以后,人们对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社会主义发展的多样性问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其他社会进步力量开展的反对资本主义的运动采取了比较宽容的态度:凡是有利于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公平和正义的社会运动,各国共产党一般都表示支持,尊重其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不同探索,并愿意学习其成功的经验。

其中特别重要的是共产党与社会党的关系已经从过去的相互敌对逐步转向了共存和互容,主要国家的共产党和社会党的党际关系已经正常化。

共产党和社会党关系的改善促进了左翼政党国际会议的召开,其中影响比较大的是1990年开始举行的圣保罗论坛会议,该论坛会议已经成为世界左派政党每年一次的重要聚会。

同时,共社两党关系的改善还促进了地区性的左翼政党联盟的建立。

二、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已实现新的转型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转型的主要特征是:它已经从处在资本主义体制之外的运动,转变为处在资本主义体制之内的运动;从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推翻资本主义的运动,转变为通过和平民主方式对资本主义实行革命性变革的运动;从先进社会阶层参加的为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发展为多数人参加的为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

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生重大变化和转型有深刻的社会根源。

第一,科技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变革和转型提供了前提和基础。

源于二战后的高新科技革命和生产力的革命,使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的结构和运行、整个社会的阶级结构、工人阶级内部的分层、社会矛盾的发展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突出表现为经济全球化、科技信息化、政治民主化、社会福利化、阶级中间化等。

面对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态势,领导社会运动各阶级的政党(包括资产阶级、工人阶级在内的所有政党),都出现了“不适应”的危机,并相继作出反应,多次调整和变革自己的理论与策略,以适应社会的新发展。

资本主义各国共产党生活在现代资本主义的大环境之中,为求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适应资本主义的新变化,顺应政党发展的大趋势。

这就要求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根据新的经济和政治状况,拟定新的发展目标、采取新的战略和策略,为此党自身也必须进行相应的变革,使党的理论观念、组织结构、运行机制以及斗争的方式等适应社会的新发展,从而使党能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立足于社会,并获得新的发展。

第二,时代主题的转换是促使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变革和转型的重要国际环境。

20世纪上半叶,由于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激化,战争与革命成为时代的主题,大部分国家的共产党处于非法状态,从而迫使第三国际各国共产党制定了武装夺取政权的策略。

然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特别是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由于世界经济、政治的新发展,再没有爆发世界性战争和大的革命,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求和平、谋发展已经成为各国人民群众的深切期待。

在此情况下,马克思主义的工人政党,只有体民心,顺民意,调整自己的理论与策略,实行和平民主的革命方针,才能获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并实现新的发展。

第三,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变革与转型的客观依据。

资本主义国家为适应高新科技革命和生产力革命发展的需要,对本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调节和更新,从而获得了新的发展,这就使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

其一,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力量相对增强,资本主义的法律和制度也表现出了更大包容性和弹性;其二,社会阶级结构出现了深刻变化,由金字塔形发展成橄榄形,中间阶级的人数持续增长,工人阶级中蓝领工人的比例下降,白领工人的比例上升;其三,广大劳动群众的生活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并获得了相应的福利保障,人民群众的政治和经济参与有了更多的途径;其四,在经济政治状况有所改善的条件下,广大人民群众并不急于要求改变现状,而是热衷于改良现存制度中的不足;其四,各国共产党相继取得了合法地位,从体制外的政党转变成为体制内的政党,等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