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5高三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2014.4.1

2015高三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2014.4.1


济政治危 机
建立社会主 义经济基础
巩固„ 商业:恢复流通(利用市场 (思想) 是„; 和商品货币关系) 但没坚持 分配:按劳分配
并存)
斯大林模式的建立
优先发展重工 业、五年计划 集体农庄、为 工业提供资金 高度集中的 计划经济体制 消 极
经济发展,工业强国 积 极 为战争胜利奠定基础 提高国民文化素质等
背离社会主义方向
放弃共产党的领导
总统制多党 抛弃马克思主义 多元化引分裂倾向 制议会制 斯大林体制的失败,社会主义运动的重大挫折
苏 联 解 体
㈢苏联社会主义改革
赫鲁晓夫 背景
勃列日涅夫
戈尔巴乔夫
①用经济管理方 法,承认市场作 用;②调整所有 制结构; ③政治 改革背离社义 重点:重工-政 经济持续下滑, 转向政治改革背 离社会主义,致 苏联解体
支配纳税后余粮;减轻负担) (经济)
背景
目的
他能够体察民意,审时度势,尊重客观规律。 ……这样的人注定会赢得尊敬。 新经济政策 农业:粮食税(农民自由
1921-1928 解决危机,
恢复„ 特点:利用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 工业:解除部分国有化 严重的经 巩固政权,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 (政治)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创新与调整
内容 评价 由直接过渡到借助市场机制向社会主义过渡
战时共产 主义政策 1918-1921 农业:余粮收集制 面临国内 取得战争胜利 (无代价征收农民余粮) 取得„„ 外反动势 ,巩固政权, 工业:全部国有化 巩固„„ 力干涉 建立社会主义 (单一公有制) 经济基础;直 但不利于 特点:行政手段;单一的公有制; 商业:取消流通 列宁的伟大,不在于他永远不犯错误,而在于 接向社会主义 “战时”;“共产主义” ( 否定市场和货币作用) „„不是 过渡 „„ 分配:实物配给制
平反冤假错案,恢复受害名誉 破除个人迷信,强调集体领导 收购制增收 农业
器械卖给农庄
扩大自主权 提产种玉米 扩大自主权
苏 联 的 改 革
戈尔巴 乔夫
经济 工业 人道的民主 的社会主义 修改宪法
精简机构,压缩指标
调动积极性
意识形态多元化
删除党的领导作用
对 体 制 弊 端 缺 乏 科 学 认 识
无 法 取 得 根 本 性 突 破
—— 现 实
建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意义 对工运 从理论到现实 开创国际社运新的局面
对世界 打击帝国主义 鼓舞无、殖(中)革命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创新与调整
材料一: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 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证明我们犯了 错误。——《列宁选集》 (1)根据材料一分析说明“现实生活证明我们犯了错误”指的是什么? 列宁的初衷与现实发生矛盾的根源是什么?(2分) 错误: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或希望通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 共产主义。(1分) 根源:生产关系超过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苏俄是一个小农经济占主 导地位的国家。)(1分) 材料二:“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 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 呢,结果就是,把市场,实际上就等于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 的突破。 ——《大国崛起》解说词 (2 )材料二中所说的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得益于什么政策?为 什么说它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突破?(2分) 新经济政策。(1分) 利用商品、货币、市场来建设社会主义。(1分)
“斯模式”的弊端阻碍了生产力发展 农①扩大农庄自主权; ①加强对经济的集 ②开垦荒地;③大规 中领导;②扩大企 模种植玉米 工①扩大地方、企业 业自主权; ③注 自主权;②承认物质 重发展重工业 利益 重点:军事工业 重点:农业 一定程度上冲击斯模 式;但缺乏实事求是 和正确理论指导,没 有从根本上突破斯模 式 苏军事实力与美匹 敌;军备竞赛导致 经济负担增长, 1975后,经济进入 停滞时期
工业
工业化
新新 工经 业济 化体 模制 式和 模 式 僵 化 , 导 致 解 体
农业 农业 集体化
农、轻落后 生活滞后
牺牲农民利益
体制
单一 公有制
积极性不高 压制积极性 不持续发展
标志:1936年新宪法的颁布 成就:一五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农业国
二五计划欧洲第一、世界第二成为世 界工业强国
政治 赫鲁晓 夫
原因
阶级基础
理论来源 马 克 思 个人实践 主 义 标志 (共产主义者同盟)1848年发表《共产党宣言》 诞 第一次较为系统地阐述 推动历 阶级斗争 生 者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史发展 联世 内容 共产主义 合 界
工业革命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1825年经济危机导致社会矛盾激化 三大工人运动表明工人阶级觉醒 自发的运动说明需要科学理论指导 英· 古典政治经济学,德· 古典哲学, 法· 空想社会主义 马、恩深入工人群众、总结运动经 验、揭露分析资本主义制度
新中国成立——社会主义力量不断壮大——一国到多国 根据该主题你还可以再添加哪些图片?(2分)
中国改革开放——体制创新;
苏联解体——遭遇挫折
二月革命推翻罗曼诺夫王朝
两个政权并存(苏、临) 二月革命倒沙皇 争取和平夺权(苏维埃) 四月提纲指方向
经过 四月提纲
转变革命任务
七月流血抛幻想 革命胜利,夺取政权 十月革命 攻占彼得格勒 俄 国 《告工人士 十月革命现曙光 宣布政权归苏 十 符 兵农民书》 合 月 全俄工兵 《和平法令》 和平退出一战 人 革 巩固 代表苏维 民 命 土地国有,分 埃二大 愿 《土地法令》 选举政府 对俄国 人民当家作主 配给农民使用 正式建立政权 新 纪 元 望
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理论
19C40’S 19C70’S 20C初 20C20、3展 史
尝试
现实 探索
巴黎公社运动
俄国十月革命 曲折发展 战共/新经/斯模 赫氏、勃氏、戈氏改革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
改革
挫折
20C50-90’S初
20C90’S初
经济基础
—— 理 论
阐明社会发展客观规律 生产力发展
揭示无产阶级历史使命 暴力革命
无产阶 级政权
起无 来产
作用 无产阶级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
社会主义运动更加蓬勃地发展起来
从理论(理想)到现实
图一共产党宣言
图二 攻占冬宫
图三 开国大典
根据上述三幅图片简要概述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历程(3分)。 共产党宣言—— 马克思主义诞生 ——空想到科学 ——理想到现实 十月革命——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