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作者:常瑶
来源:《智富时代》2015年第05期
【摘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其在增加就业、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国民经济增长、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是,如何改善中国服务业比重明显偏低且增长缓慢的现状成为我们共同关心的问题。
【关键词】现代服务产业;现状;问题;对策
一、我国服务业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长期以来受传统经济发展指导思想和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服务业一直不受重视。
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服务业的增加值比重和就业比重两个指标在世界各国中都处于最后几位。
从我国经济增长的特征而言,我国一直处于高速工业化阶段,期间的经济增长速度是全世界最高的,工业增长便是这一“增长奇迹”的主要驱动力。
这是由于工业的生产率增长是三次产业中最快的,并且工业生产链条较长,由此它对前后向产业的关联效应就更大,能够带来更高的经济增长。
1990年以来工业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10%,而同期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只有4.8%。
平均而言,这一时期中国经济增长的60%是由第二产业贡献的,服务业只贡献了1/3。
因此,我国第二产业比重较高,而服务业比重相对较低也是合乎情理的。
如果一味强调提高服务业占比,我们过去的“增长奇迹”就可能无法实现,未来的经济增长速度也会受到影响。
实际上,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赶超地位带来的后发优势逐渐减少,经济增长和工业生产率增长的速度将会逐渐放缓,在此过程中,二三产业的相对关系就会发生变化,服务业比重也会逐渐得到提高。
我国采取的是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模式,贸易依存度和出口依存度都提高很快。
而出口依存度高会导致工业比重较高,服务业比重较低。
这是由于一方面我国工业部门劳动生产率持续快速提高为工业品出口带来了比较优势,出口量不断增长。
另一方面,我国以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和大量优惠政策吸引到大量的外国直接投资,成为世界上吸引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
而这些外资主要集中在制造业。
这些因素都使得工业得到飞速发展。
与此相对的是服务业产品相较工业制成品的可贸易性较差。
有些服务产品只能在固定地点供应和消费,需要生产者和消费者直接的、面对面的相互交流。
当然可贸易服务也在不断扩大,金融保险业、IT行业即是典型。
但尽管可贸易服务行业的发展方兴未艾,在过去近20年中服务业产品无论是占世界贸易总额比重还是占世界出口或进口总额比重都一直保持在20%左右。
服务贸易占全世界GDP的比重虽略微增加了3.5个百分点,不过与此同时,国际贸易占世界GDP的比重却大增18.5%,这就意味着世界经济中的贸易扩张主要是由货物产品贸易驱动的。
值得注意的是,1997年亚
洲金融危机之后我国出口增长停滞的一段时期,工业比重出现下降,而服务业占比上升较快,在2002年加入WTO之后这一趋势则恰好逆转,这就为经济开放影响到服务业比重提供了例证。
因此,服务业比重较低就是我国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模式的合理产物。
我们的服务业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在国际服务贸易中,除了旅游业外,我们的其他服务业都还存在着贸易逆差。
服务不规范,服务质量水平不高,服务贸易中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事件屡见不鲜,致使我国服务业在服务国际贸易中竞争力不强,而这些又制约着我国服务业的进一步发展。
尽快提高服务质量水平,增强服务业的市场竞争力,已是当前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
二、发展服务产业的对策
优化传统服务业,以生产性服务业为突破口。
要加大科技在服务行业中的含量,加大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等的应用,从多个方面提高现代服务业的效率。
积极运用现代经营方式、服务技术和管理手段改造和提高传统服务业。
与此同时,发展现代服务业还要以生产性服务业为突破口来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加快发展,努力提升第一、二产业的竞争力,促进经济持续发展,从根本上优化我国的现代服务业。
推进体制创新。
推进体制创新应着重实现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调整现代服务业所有制结构,鼓励市场竞争。
二是推进垄断行业的体制创新。
营造良好的产业生态环境。
为了现代服务业的稳定发展,我们要坚持市场化、规范化、品牌化方向。
更要按照WTO规则要求,加强监管,努力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竞争的产业发展环境,为其提供基本保障。
加快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提升现代服务业整体水平。
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服务业,鼓励服务企业应用信息技术,实现信息管理网络化,加快服务业内部结构和产业层次的升级,重点培育科技含量较高的行业,提高现代服务业的整体水平。
加快发展服务业,积极开发新的服务渠道和服务产品,提高服务质量,降低服务成本,扩大服务消费规模,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可以有效减少经济增长对资源的消耗及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对于节约能源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充分发挥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优势和条件。
我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有许多服务产业已经形成传统优势,如商贸、旅游、港口、文化、体育等产业,我国在上述行业形成服务产值的转移比较明显,这也是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基础?在现代服务业方面,数字通信服务、会展业、总部经济、中介服务等也已经有所发展,积累了一定有利条件。
只要进一步强化优势,现有优势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中,便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充分发挥政府在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中的导向作用。
现代服务属于风险较大的产业,需要发挥好政府规划导向作用。
服务消费弹性很大,极容易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突变因素的影响,而且服务产品只有在完成消费后,才能够形成产值,服务产品的市场导向十分明显,服务产业的规划也非常容易受到国民收入和居民消费倾向的影响。
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发挥好政府的主导、协调、规范作用,企业的主体作用和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坚持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和市场为基础,才能有效降低现代服务产业的运营风险,有效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可以看出,未来我国服务业发展的空间巨大。
在今后的15年内,只要通过改革、发展和完善,逐步消除或明显弱化制约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和体制等各方面的因素,能够使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和服务业就业人员占全国就业人员的比重有较大幅度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