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沪科版初中物理--物质的比热容教案

沪科版初中物理--物质的比热容教案

物质的比热容教案
新桥职校黄伟华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比热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9年级(沪科版)第十二章第二节的内容。

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热传递、热量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从而提出了比热容的概念,它是本章的重点知识。

比热容是本章重点内容。

因为比热容的概念比较抽象,且它又与质量、温度的变化量、吸收的热量三个物理量有关,理解起来有困难。

本节教材是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常识出发提出问题,经过探究活动得出结论,并应用探究所得解决实际问题,新教材更为关注的是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实验探究。

本课时教学内容主要是比热容的概念的建立,这是下节课进行热量计算的基础。

从学生角度看,初中学生已基本掌握探究的模式程序,基本掌握了控制变量、转换、比值定义等方法的运用,本节的探究活动教材采用的是一种开放式的探究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切实体验物质的热属性,以加深学生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

考虑到这一节内容较多,将热量计算放到下一课时。

二、课程理念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注重科学探究,建立相互合作。

运用生活实例创设情景,激励兴趣。

通过设计实验,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三、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1、理解物质吸热后升温与哪些因素有关。

2、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符号、单位以及计算公式。

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3、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过程方法:采用探究的方法。

该方法的思维过程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数据收集-----分析与论证”。

1、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从实验中领悟比热容如何影响物体的温度,
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

2、通过设计、实验让学生能够体会控制变量法在科学探究中的应用。

3、通过阅读气候与污染,了解利用比热容解释海边与沙漠昼夜温差问题,认识什么是
热岛效应,并进一步认识到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情感目标与价值观:
在学习“物质的比热容“这一内容中,让学生学习科学探究过程,利用探究性学习活动
培养学生自己动脑解决问题的能力,并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在此
过程中建立学生间的合作意识,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并重视物理与生活,物理与社会
的关系。

四、教材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得出比热容的概念并在生活中加以应用。

难点:比热容的概念
五、教学准备:
1、准备实验器材和实验材料
2、学生在已有的实验器材和实验材料下自己实现进行实验设计与制定计划
六、教学设计:
七、板书设计:
八课堂小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