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4章汽车可靠性报告

第4章汽车可靠性报告

b)
联连接,如图b)所示。 b) 振荡电路可靠性框图
5
a) 振荡电路功能图
车辆可靠性设计
第四章 汽车可靠性分析
串联系统逻辑框图
串联系统:就是该系统中各分系统的失效是相
互独立的,而且如果其中任何一个分系统发生
故障,都会导致整个系统失效,如同链条的任
何一个环节断裂,整个链条就会失效一样。
1 2 … i … n-1 n
i ( t ) dt 0 RS (t ) Ri (t ) e
i 1 i 1 n n
t
串联系统的失效 率 S (t ) 是各单元 失效率 i (t ) 之和
e
i ( t )dt 0 i 1
t n
e 0

t
s ( t ) dt
s (t ) i (t )
i 1
n
设各单元失效率为常数,系统平均寿命:
tm Rs (t )dt e
0 0



it
i 1
n
dt
1

i 1
n

i
1
s
10
车辆可靠性设计
第四章 汽车可靠性分析
例1(教材4-1):由4个零件串联组成的系统中,
零件的可靠度分别为0.9、0.8、0.7、0.6,求该系统
Ri Pti t (i 1,2,, n)
假定 t1, t2 ,, tn 随机变量相互独立,若初始 t 0 时刻时,所有部件都是新的,且同时工作。显 然串联系统的寿命为:
T mint1, t2 ,, tn
8
车辆可靠性设计
第四章 汽车可靠性分析
串联系统可靠度:
RS (t ) P(T t ) P min(t1 , t2 , , tn ) t P t1 t , t2 t ,, tn t R1 (t ) R2 (t ) Rn (t ) Ri (t )
第四章 汽车可靠性分析
按比例分配步骤 估计子系统失效率 计算系统失效率及子系统失效率加权因子
s i
分配各子系统失效率
(i 1 n)
i i / s
i* i s*
计算各子系统分配到的可靠度
R e
* i
i* t
28
车辆可靠性设计
第四章 汽车可靠性分析
间的函数。
14
(1 2 )
失效率是常数时,并联系统的失效率不是常数,而是时
车辆可靠性设计
第四章 汽车可靠性分析
设各单元失效率为常数,系统平均寿命:
n 2时 tm Rs (t )dt (2e
0 0 t
e
2 t
3 )dt 2
有n个单元组成时: 1 1 1 1 1 tm (1 ) i=1 i 2 3 n 1
车辆可靠性设计
第四章 汽车可靠性分析
第四章 汽车可靠性分析
系统可靠性基本概念 简单系统可靠度计算 系统可靠度分配 重点:
串联系统、并联系统可靠度计算;
系统可靠度分配方法:等分配法、按比例 分配法、AGREE分配法
1
车辆可靠性设计
第四章 汽车可靠性分析
4.1 系统可靠性基本概念
一、系统与单元
系统——由若干个部件相互有机地组合成一 个可完成某一功能的综合体。 单元——组成系统的部件。
进行可靠性分配的目的:
1、落实系统的可靠性指标 2、明确对各系统或单元的合理的可靠性要求 3、暴露系统的薄弱环节,为改进设计提供数据
19
车辆可靠性设计
第四章 汽车可靠性分析
可靠度分配的作用和适用范围:
(1)合理地确定系统中每个单元的可靠度指标,以便在 单元设计、制造、试验、验收时切实地加以保证。反过来又 将促进设计、制造,试验、验收方法和技术的改进和提高。 (2)通过可靠度分配,帮助设计者了解零件、单元(子系 统)、系统(整体)间的可靠度相互关系,做到心中有数,减 少盲目性,明确设计的基本问题。 (3)通过可靠度分配,使设计者更加全面地权衡系统的 性能、功能、重量,费用及有效性等与时间的关系,以期获 得更为合理的系统设计,捉高产品的设计质量。 (4)通过可靠度分配,使系统所获得的可靠度值比分配 前更加切合实际,可节省制造的时间及费用。
3
车辆可靠性设计
第四章 汽车可靠性分析
三、可靠性逻辑框图
在可靠性工程中,往往用系统的结构图和逻辑图来描述 系统与各单元之间的关系。
系统结构图用来表达系统中各单元之间的物理关系;
系统可靠性逻辑图用来表达系统单元间的功能关系, 指出系统为完成规定功能,那些单元必须正常工作, 那些单元仅作替补件等。 逻辑图中包括一系列方框,每个方框代表系统的一个单元
已知RS=0.999,求各个单元的可靠度。
1
2
3
26
车辆可靠性设计
第四章 汽车可靠性分析
二 、按比例分配法
分配原理:考虑到原有系统基本上反映一定时期内 产品能实现的可靠性,按现实水平,把新的可靠性 指标按其原有能力成比例进行调整。
适用条件:新、老系统结构相似,而且有统计数据
的情况。
27
车辆可靠性设计
i 1 n
系统中各单元可靠度相等时:
RS Rn
具有串联系统逻辑图的串联系统,其可靠度RS与功能关 系呈串联的单元数量n及单元的可靠度Ri有关。
随着单元数量的增加和单元可靠度减少,串联系统的可
靠度将降低。 系统的可靠度总是小于任一单元的可靠度。
9
车辆可靠性设计
第四章 汽车可靠性分析
串联系统失效率:
t
e
2 t
(1 2 )
RS ' (t ) 1e 1t 2 e 2t (1 2 )e ( 1 2 )t s RS (t ) e 1t e 2t e ( 1 2 )t RS ' (t ) 2 e t 2 e2 t s RS (t ) 2e t e 2t
4
7

6
8
串-并联系统框图
16
车辆可靠性设计
第四章 汽车可靠性分析
(1) 先求出串联分系统3与4和分系统5与6
的可靠度,分别记为R34和R56。
R34=R3×R4
R56=R5 ×R6
S34 7
1
2 S56 等效系统
17
8
车辆可靠性设计
第四章 汽车可靠性分析
(2) 求出分系统S34与S56以及分系统7与8的 并联可靠度,分别记为R3456和R78。
假定 t1, t2 ,, tn 随机变量相互独立,显
然并联系统的寿命为: 并联系统失效概率:
T max t1, t2 ,, tn
FS (t ) P(T t ) P max(t1 , t2 , , tn ) t P t1 t , t2 t ,, tn t F1 (t ) F2 (t ) Fn (t ) Fi (t )
随着单元数量的增加和单元可靠度增加,并联系统的可
靠度将增加。 系统的可靠度总是大于任一单元的可靠度。
13
车辆可靠性设计
第四章 汽车可靠性分析
并联系统失效率(寿命服从指数分布):
n 2时 RS (t ) 1 (1 e 1t )(1 e 2t ) e 1t e 2t e ( 1 2 )t RS (t ) 2e
串联系统逻辑图
6
车辆可靠性设计
第四章 汽车可靠性分析
并联系统逻辑框图
并联系统:就是该系 统中只要有一个分 系统工作,系统就
1 2 … i …
能工作。或是只有
当所有分系统都失
n-1 n
并联系统逻辑图
7
效,系统才失效。
车辆可靠性设计
第四章 汽车可靠性分析
4.2 简单系统的可靠度计算
一、串联系统的可靠度计算 设第 i 个部件的寿命为 ti ,可靠度为
21
车辆可靠性设计
第四章 汽车可靠性分析
两点假设: (1)组成系统的各零件、部件及分系统的故障是 相互独立的; (2)组成各系统的零件、部件及分系统的失效率 又都是常数,也就是它们的寿命均服从指数分布。 可靠度分配方法:
等分配法 、按比例分配法、 AGREE分配法
再分配法
22
车辆可靠性设计
第四章 汽车可靠性分析
的可靠度。
例2:某系统服从指数分布,由3个子系统串联组成。
若各子系统的平均故障间隔时间分别为200h、80h、
300h,求系统的平均故障间隔时间是多少?
11
车辆可靠性设计
第四章 汽车可靠性分析
二、并联系统的可靠度计算 设第 i 个部件的寿命为 ti ,可靠度为
Ri Pti t (i 1,2,, n)
系统和单元是相对的两个概念,视研究对象 不同而不同。
2
车辆可靠性设计
第四章 汽车可靠性分析
二、系统可靠性分析方法
可靠性预测——按照已知零部件或各单元的 可靠性数据,计算系统的可靠性指标。 可靠性分配——按照已给定的系统可靠性指 标,对组成系统的单元进行可靠性分配。 系统可靠性分析的目的: 1)就是使系统在满足规定的可靠性指标、完 成预定功能的前提下,使该系统的技术性能、重 量指标、制造成本及使用寿命等取得协调并达到 最优化的结果; 2)在性能、重量、成本、寿命和其它要求的 约束下,设计出高可靠性系统。
20
车辆可靠性设计
第四章 汽车可靠性分析
可靠度分配的原则:
(1)技术水平。对技术成熟的单元,能够保证实现较高 的可靠性,或预期投入使用时可靠性可有把握地增长到较高 水平,则可分配给较高的可靠度。 (2)复杂程度。对较简单的单元,组成该单元的零部件 数量少,组装容易保证质量或故障后易于修复,则可分配给 较高的可靠度。 (3)重要程度。对重要的单元,该单元失效将产生严重 的后果,或该单元失效常会导致全系统失效,则应分配给较 高的可靠度。 (4)任务情况。对单元的工作周期及其工作环境等给予 考虑,如对整个任务时间内均需连续工作及工作条件严酷, 难以保证很高可靠性的单元,则应分配给较低的可靠度。 (5)考虑费用、重量、尺寸等条件的约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