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美国教育政策问题研究

美国教育政策问题研究

美国教育政策问题研究
【摘要】:教育政策是权威性公共政府机构在一定时期内为实现特定目标而制定的关于教育事务的行动准则,它由教育问题而产生,又为解决教育问题而制定。

此性质决定了教育政策研究必须以关注教育问题为前提和最终目的,主要解决“为什么”和“怎么办”的问题,如教育的政策问题是什么?背景如何?目标是什么?政策和实施过程如何?结果怎样?其受益者和受损者又是谁?等。

本文采用文献法、比较法与个案研究方法,在论证教育政策问题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意义的基础上,以美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基础教育政策为例,对美国教育政策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期望能够从中揭示出美国基础教育政策的基本价值理念以及该时期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并尝试探析教育政策与教育改革实践问题之间的互动作用。

全文共分三部分。

通过研究,笔者将美国基础教育的基本理念概括为“保障教育机会均等,提高教育质量”——即“人人享有优质教育”。

20世纪80年以来美国基础教育的政策问题主要因未能实现上述基本理念而产生:大量处境不利儿童未能获得与正常儿童均等的教育机会,总体的教育质量不仅表现为国内测评结果的不良,也表现出在国际测评中的落后水平状态。

本文第一部分对此进行了较为充分的论证。

第二部分主要关涉美国联邦政府20世纪80、90年代颁布和实施的主要基础教育政策——《美国2000:教育战略》、《目标2000:美国教育法》、《改革美国学校法》等主要宏观政策,三次高峰会议等主要政府行为以及在联邦政府引领下各州
响应联邦政府号召、进行“以标准为引领”的学校系统改革——其旨在解决诸如“联邦政府职责何在?”、“课程改革何去何从?”、“教师问题如何解决?”、“学生如何选择教育?”、“改革成效如何评价?”等问题。

第三部分首先审视了21世纪初美国基础教育现实与目标之间的差距,由此引证《不让一个儿童落后》与《不让一个儿童落后法》等联邦基础教育政策的问题针对性及其对美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意义。

在此基础上,本文认为:美国基础教育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旨在解决基础教育的现实问题如政府职责问题、课程问题、教师问题、教育机会均等问题、评价问题等,其最终目的是为实现“人人享有优质教育”——即“保障教育机会均等,提高教育质量”的目标和理念。

美国基础教育的问题在我国基础教育中同样存在,尽管表现方式不同,但教育政策制定与实施的规则相同,即都要能够解决现实的教育问题并实现本国的教育目标和理想。

因此,正确地认识并理解美国基础教育政策的问题,将有助于我们思考如何制定和实施中国的基础教育政策。

【关键词】:教育政策美国基础教育政策美国基础教育政策问题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G571.2
【目录】:中文摘要5-6英文摘要6-12导论12-28第一部分:理想与现实之差距——揭发美国基础教育问题之报告年代28-62第一章美国基础教育理念与政策追求29-50一、教育要实现“教育机会均等”31-38(一)理解“教育机会均等”31-35(二)教育政策之“教育机会均等”取向35-38二、教育要提高质量38-42(一)跟不上世界步伐的美国教育39-41(二)教育政策之“教育质量”取向41-42三、承诺“人人享有优质教育”42-50(一)回归“教育机会均等”43-44(二)美国教育的结果44-46(三)承诺“不让一个儿童落后”46-50第二章美国基础教育的现实问题50-62一、《国家在危急中》警醒美国教育50-57(一)《国家在危急中》调查美国教育状况50-54(二)全国性报告揭发美国教育问题54-57二、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教育现实57-62(一)美国中小学生的学习结果并不优异57-59(二)美国中小学生的学习结果并不均等59-60(三)美国中小学生的学习与生存环境令人堪忧60-62第二部分:弥合差距之教育政策——标准引领解决美国教育问题之年代62-187第三章全美教育目标期望高标准63-89一、第一次教育高峰会议初设全国教育目标64二、《美国2000》指引教育改革方向64-66三、《2000目标》法定全美教育目标66-74(一)何谓“优异”?66-67(二)《2000目标》继承和发展《美国2000》67-72(三)《美国2000))和《2000目标》的贡献72-74四、第二次教育高峰会议重提“标准”74-75五、教育改革计划与方针之确定75-86(一)国情咨文定教育改革计划75-79(二)《所有儿童教育优异法》重申教育改革目标79-86六、第三次“教育高峰会议”再看教改新趋向86-89第四章联邦政府承担哪些职责?89-100
一、教育管理职责的重新划分89-93二、联邦政府的具体教育职责93-100第五章课程改革何去何从?100-116一、课程改革目标的确定100-103(一)改革课程之必须100-102(二)改革课程目标之确定102-103二、全国课程标准的建立与落实103-109(一)全国课程标准的制定103-105(二)州级课程标准的制定105-109(三)学校对州级课程标准的落实109三、教科书与评价109-112(一)教科书的开发、审定与提供110(二)课程标准的评价及其功能110-112四、课程标准实施中存在的问题112-116第六章教师问题如何解决?116-151一、审视美国教师的问题116-124(一)教师培养的问题117-121(二)教师工资待遇与社会地位低下121-123(三)令人堪忧的教学现状123-124二、“教师专业化”之政策倡导与肯定124-141(一)从《国家在危急中》到《准备就绪的国家》125-128(二)教师专业组织推动教师专业化进程128-134(三)国家教育机构政策倡导教师专业化134-141三、各州“教师专业化”之践行141-151(一)确定优质教学专业新标准142-146(二)教育学院系统内部的改革146-149(三)教育学院系统外部的支持149-151第七章学生如何选择学校教育?151-171一、颇受争议的“教育券”152-156(一)“教育券”的理论基础152-153(二)“教育券”计划的有限推行153-155(三)有关“教育券”的质疑155-156二、渐趋上升的特许学校156-171(一)建立特许学校之初衷157-159(二)特许学校性质与特点159-162(三)对特许学校的青睐162-164(四)对特许学校政策实施中均等问题的质疑164-171第八章绩效责任与学校改善171-187一、教育绩效责任实施现状171-177(一)教育绩效责任并非新鲜事物171-173(二)教育绩效责
任并非全民支持173-175(三)各州绩效责任政策实施现状175-177二、联邦政府对绩效责任的政策倡导与支持177-179三、州绩效责任政策制定与实施个案179-182(一)得克萨斯州的教育绩效责任政策与实施179-181(二)北卡罗莱纳州的教育绩效责任政策与实施181-182四、绩效责任发展趋向182-187(一)增值方式的采纳182-183(二)政府接管的实践183-184(三)公立学校的选择184-187第三部分:续写“人人享有优质教育”篇章——监控基础教改结果之绩效年代187-237第九章目标与现实之差距再现188-208一、美国中小学生在国际测评中的成绩189-196(一)美国中小学生在TIMSS中的表现189-192(二)美国中学生在PISA中的表现192-195(三)美国中学生在其他国际测评中的表现和位置195-196二、美国中小学生的学习和生存环境196-208(一)遭受污染的德育环境196-202(二)未能兑现的平等承诺202-208第十章设计新世纪教改蓝图208-237一、克林顿2000国情咨文总结成绩并倡新革命208-213二、《NCLB法》设计新世纪教改蓝图213-230(一)《NCLB》规划新世纪教改之蓝图213-220(二)《NCLB法》立法强化《NCLB》教改重点220-224(三)《NCLB法》的实施224-230三、布什连任后美国基础教育改革政策新动向230-237(一)教育领导及改革重心的变动230-231(二)总统论证美国公立高中改革231-233(三)针对性实施的若干计划233-237待续的结语237-246一、美国基础教育政策实施的积极成效237-242二、美国仍处于危急之中吗?242-243三、且行且珍惜的美国基础教育政策243-246附录246-254附表254-258参考文献258-273后记273-274 本论文购买请联系页眉网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