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2021届高三综合能力测试历史试题学校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一、单选题1. 《诗经》所记载的事件往往没有确切的地点、明确的时间,并缺乏严密的逻辑,但它依然可以反映出散落的历史真实。
这表明《诗经》A.是我国较早的一部史学著作B.对战国史研究有重要价值C.集中反映了儒家的思想观念D.源于当时人们的生产生活A.延续了西周的礼乐等级制度B.思想大一统趋势开始出现C.西汉政权面临内忧外患局面D.地方势力削弱了中央王朝3. 有学者对《中国历代名人词典》统计发现,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名多取用佛、法、僧、宝、玄、道、之等字,唐代人名多取用文、德、武、儒、雅、士、颜、渊等字。
这一变化反映出,魏晋至唐代A.佛道思想逐渐深入底层民众B.三教合一的趋势不断加强C.已经出现了儒学中兴的迹象D.中外文化交流的趋势加快4. 有学者在诗词库中对宋明时期的诗、词、风、曲、骚、偈、联等文学体裁的朝代关键字作品数量农3640宋商3270农2100明商2760A.土地兼并日益加剧B.文化艺术逐渐衰落C.经世致用思潮兴起D.商品经济影响扩大5. 清初大臣范文程说∶"治天下在于得民心,士为秀民。
士心得,则民心得矣。
"基于上述认识,清朝A.大力加强中央集权B.恢复了科举考试制度C.实行轻徭薄赋政策D.延续议政王大臣会议6. 19世纪70年代前后,苏伊士运河开通,欧洲与香港、上海的海底电缆连接,横贯美国的太平洋铁路完工,俄国黑海海滨港口与东亚开始通航。
这些事件对中国的影响是A.加速了自然经济的解体B.导致列强掀起瓜分狂潮C.引发了南方的农民起义D.开启了中国近代化进程7. 1918年上海《妇女杂志》刊登了现实主义小说《理性之家庭预算》,作者张慧中在小说中制定了以下预算表(如表)。
由此可推知,张慧中A.倡导妇女自立与解放B.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影响C.反对北洋政府的统治D.重视提高妇女政治权利8. 国民党五届八中全会提出,要"放弃一切陈腐不合时代之经济观念""对于人民经济活动,从生产过程以迄最后消费,应作有体系之计划统制,并逐渐加强,使能全盘控制,以配合军事之应用。
"据此推断,这次会议召开的背景是A.苏联大力支援中国革命B.北伐战争不断取得胜利C.世界经济危机波及中国D.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9. 1990年全国流动人口数量为2135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89%;1995年全国流动人口达到7073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5.86%。
引起这种变化的重要因素是A.农村生活水平提升B.市场经济加快发展C.第三产业发展较快D.国企改革成效显著10. 恩格斯指出,雅典全盛时期,每个成年男性公民平均有18个奴隶,但是随着财富的集中,大批自由公民陷入贫困化,自由公民只有两条道路,或者与奴隶劳动竞争,而这被认为是可耻的,也不会有成效,于是他们把整个雅典引向灭亡。
恩格斯认为导致雅典灭亡的是A.直接民主制度B.繁荣的工商业C.发达的奴隶制D.公民的自尊心11. 法国学者佛朗索瓦·梅南指出∶"意大利人确实曾执欧洲经济之牛耳∶他们生产和出口布料以及精美的金属制品,从事东西方中介贸易,并且贷款给欧洲各国的王室和平民。
"但是15-16世纪上述情况发生了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重要因素是A.人文精神复兴B.新航路的开辟C.宗教改革兴起D.新君主国兴起12. 以下示意图可以用于分析A.法国启蒙运动的背景B.新航路开辟的条件C.美国独立战争的性质D.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13. 马克思指出∶"无产阶级中有一部分人醉心于教条的实验……醉心于这样一些形式的运动,即放弃利用旧世界本身内的一切强大手段来变革旧世界的思想,却企图躲在社会背后,用私人的办法,在自身生存的有限条件的范围内实现自身的解放,因此必然是要失败的。
"马克思上述言论A.指出了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B.主张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C.揭示了空想社会主义的局限D.鼓励工人阶级开展议会斗争14. 如图是俄国历史上的一幅宣传漫画,从上至下各层分别写着"我们统治""我们为你祈祷""我们评判你""我们保护你""我们喂养你""你工作"。
该漫画反映出A.面临爆发革命的严峻局面B.农奴制改革取得一定成效C.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腐败D.农业政策挫伤农民积极性15. 1920年,苏俄很多工厂因发不出工资,只好用产品来抵充,工人们在免费配给制无法满足生存需要的情况下,被迫用工厂的产品到黑市上换取食品和生活必需品。
为解决上述问题,苏俄政府A.对食品实行集中统一分配B.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和发展C.用粮食税取代余粮征集制D.加快实施工业国有化政策16. 如图作品展出后,"美国自由文化委员会"因此向毕加索发出公开信,要求他慎重考虑对苏维埃政权的支持这反映出毕加索A.以写实的手法揭露社会黑暗B.以抽象的技法表达情感态度C.根据个人感受捕捉色彩变化D.以描写工人阶级为主要题材二、材料分析题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历代备边,多在西北。
其强弱之势、主客之形,皆适相埒(读∶lià,意为同等),且犹有中外界限。
今则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来往自如,麋集京师及各省腹地,阳托和好之名,阴怀吞噬之计,一国生事,数国构煽,实为数千年未有之变局!轮船电报之速,瞬息万里;军器机事之精,工力百倍;炮弹所到,无坚不摧,水陆关隘,不足限制,又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
外患之乘,变幻如此,而我犹欲以成法制之,譬如医者疗疾不问何症,概投之以古方,诚未见其效也。
庚申(咸丰十年,1860年)以后,夷势驳驳内向,薄海冠带之伦,莫不发愤慷慨,争言驱逐。
局外之营议,既不悉局中之艰难;及询以自强何术,御侮何能,则茫然靡所依据。
自古用兵未有不知己知彼而能决胜者,若彼之所长己之所短尚未探讨明白,但欲逞意气于孤注之掷,岂非视国事如儿戏耶!"——李鸿章《筹议海防折》(1875年)(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李鸿章对时局作出上述判断的事实依据有哪些?(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造成"数千年未有之变局"的外部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李鸿章应对上述时局的举措,并说明其结果如何。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二战期间)罗斯福总统在其战后世界秩序蓝图中,力图把中国塑造成一个"强大、亲美、统一"的国家,使之能够在新的世界体系中充当亚洲和平保护者的角色。
在美国政府看来,这样一个国家对美国来说是很有用处的,它不仅可以成为维护美国在亚洲及西太平洋利益的中坚,成为一个可靠的盟友,而且在未来的美苏竞争中,中国无疑会站在美国一边,"充当阻止苏联在东北亚可能的扩张的缓冲地带",使美国能够集中力量于欧洲,并改善美国在全球范围内与苏联对抗的态势。
此外,美国决策者还考虑到,"假手于蒋介石,美国不仅能够开辟巨大的中国市场,还可以开辟亚洲其他国家的市场,一个多世纪以来美国商人梦寐以求的市场终于要实现了。
10亿亚洲主顾会大大有助于避免另一次经济危机"。
——赵学功《冷战时期美国东亚政策的演变》家斯坦年1922 1945 1955 1945 1948 1948 1947 1947 1947 1924①BC660②份位。
②近代以来日本保持了独立国家地位——据张小明《冷战时期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特点》整理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总统对华政策的目的,指出这一政策目的是否实现,并说明原因。
(2)请根据材料二及20世纪50年代的国际形势对中国周边国家进行分类,并说明划分依据。
(可每类仅举一例说明,不必完全列举国别)(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当时中国周边国际局势形成的背景,并指出中国为此采取的外交应对措施。
三、论述题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关于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主要有以下三种意见。
直线说认为历史的运动、变化、发展是不断前进上升的;循环说认为事物的发展只有量的变化,而没有质的飞跃,从一点出发,周而复始地回到原来的出发点;螺旋说认为事物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近似于螺旋的曲线,即由自身出发,又回请回答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围绕"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拟定一个论题并展开论述。
(说明∶可以赞同、批判、修改材料观点,也可以提出新见解;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四、材料分析题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法国是欧洲的农业大国,但农业现代化却曾远远落后于欧美其他发达国家。
二战后法国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农业发展保障机制。
1960年,法国颁布"农业指导法",出台了价格保护措施。
国家规定了农产品的最低价,当市场价低于最低价时,由政府给予补贴,或由政府委托有关部门进行收购,待市场恢复时再售出。
同时,为了鼓励出口,政府规定农民以国际市场价出售产品时,其低于国内市场的差价,将由政府给予补贴。
进入20世纪90年代,由于法国已成为农业强国,国内农产品市场早已异常丰富,加上在国际上遭到英美的指责,1992年法国对农业扶持政策进行了调整。
决定农产品三年内降价30%,由此给农民造成的损失由国家补贴。
2004年,法国农民获得的直接补贴高达90亿欧元,平均每户农民获得12456欧元。
此外还有各种间接补贴,诸如对青年农民的职业补贴、对农民的职业技术培训补贴和对老年农民的养老福利补贴等。
——摘编自陈文滨、刘映红《战后法国政府对农业发展的积极干预政策及其启示》请回答∶(1)根据材料,指出20世纪60年代和90年代,法国农产品定价政策有何不同,并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战后法国农业政策的时代特点。
2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太平洋战争时期,美国专门建立了官方宣传机构战争信息署。
战争信息署在形成中国人的"美国印象"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它还在重庆、西安等八个地方设办事处,通称"美国新闻处",利用报纸杂志、宣传册、海报、书籍、图片、幻灯影片、电影和广播等媒介,在国统区和沦陷区进行大规模的宣传活动和对日心理战。
在美国新闻处翻译出版的《美国史》一书中,将美国历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描述成"有关自由民主的成长之令人愉快的故事";在《美国地理述略》中,则在介绍美国的地质地貌和农业史的同时,还特意阐释了"美国梦"的含义,即"相信最卑微的人都能凭他自己的努力,为全家获得安稳无忧的生活",并坚信下一代的生活更"优裕安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