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备课讲稿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备课讲稿

期末作业考核《教育心理学》满分100分一、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1、程序性知识的获得过程如何?答:程序性知识的获得过程是从陈述性知识转化为自动化的技能的过程,它主要由三个阶段构成。

(1).陈述性阶段。

在程序性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首先要以陈述性知识的形式来获得。

学生首先要理解有关的概念、原理、事实和行动步骤等。

在这一阶段,学生知道并能够陈述了某些概念与规则,但在使用这些概念和规则时他先要有意识地再现出陈述性知识后再表现为行为。

在完成某一活动时,学生要再现每一个产生式,一步一步地进行各步骤的操作。

(2).程序化阶段。

经过大量的练习和反馈,陈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学生能将一个个产生式形成产生式系统,将各个行动步骤联合起来,流畅地完成各种活动。

(3).自动化阶段。

随着进一步的练习,学生最终进入到自动化阶段。

在这一阶段,学生无需有意识的控制或努力就能够自动完成有关的活动步骤。

这时操作的准确性和速度均得到了很大提高,表现为纯熟的技能,不需要提取有关操作步骤的知识。

2、简述维纳的归因理论。

答:韦纳认为,个体完成一项重要的工作后,无论成败,都会从能力、努力程度、工作难度、运气、身心状况、外部环境等几个方面进行归因。

只是不同的人在对不同的事件进行归因时,以上几项因素所起的具体作用会有不同。

韦纳又把这些影响因素进一步归纳为三个维度:因素源(内部的和外部的),稳定性(稳定的和不稳定的),可控性(可控的和不可控的)。

一般说来,把行为成败的原因归结为外部的和不可控的因素,会降低个体的行为动机。

而把行为结果归结为内部的、可控的因素,会增强个体的行为动机。

例如,当学生把考试成绩好的原因归结为自身的能力和努力时,他在未来的学习中就会更有信心,同时学习动机也更强。

3、学生不能正确理解和表征问题的原因有哪些?答:通常情况下,学生不能正确理解和表征问题,主要有4个方面的原因:(1)缺乏明确问题的经验你可以自己回想一下,在寻找和明确问题方面你是否曾受过任何正规的训练?实际上,学生在学校中解决问题的经验往往来自于数学、化学、物理等课程;而所解决的问题又往往是教师或课本中明确规定或提出的模式化问题。

因此当学生面临从未见到的题型或复杂的情况,就会不知所措,理解不了。

(2)缺乏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如果存在未知概念或学生所缺乏的日常经验,问题理解也会出现困难。

还拿上面的例子来说,在卖柠檬水的试题中,如果学生不明白“获利”是怎么回事,那就无法理解问题;如果重量单位不用“克”、“千克”,而改用“夸脱”和“盎司”,那学生更是无从下手。

所以教师必须帮助学生先获得与问题有关的知识。

(3)急于得出答案心理学上把富于解决某类问题的经验并能快速、熟练地解决此类问题的人称为“专家”,与之相应的不能熟练解决问题的人称为“新手”。

实践表明,无论哪个专业、多大年龄的新手,很多人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没等弄明白问题之前就急着要得出一个答案。

甚至不管已知条件是否充足、所选择的策略是否有效,他们就开始胡乱地把已知条件拼凑在一起进行加减乘除的运算。

专栏2-6中所介绍的学生,就是这样把绵羊和山羊加在一起得出船长的年龄的。

这种情况不仅发生在低年级学生身上,甚至很多大学生也是这样草率地选择一个方法并执拗地坚持计算下去的。

(4)具有辐合思维倾向辐含思维是指人的思维朝向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与之相反的发散思维是指思维朝向更多的解决问题的方向,哪怕有时看起来与原有问题大相径庭。

导致人在理解和表征问题时具有辐合思维倾向的因素叫心理定势,它能使人由于经验的作用而只看到事物的一个方面,或者由于练习的结果而只想到一种现成方法。

4、简述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答:柯尔伯格采用的道德两难故事法研究儿童的道德发展,提出了道德判断的三水平六阶段理论。

(1)前世俗水平。

阶段1,惩罚与服从阶段;阶段2,工具性的相对主义定向阶段;(2)世俗水平。

阶段3,好孩子定向阶段;阶段4,法律与秩序的定向阶段; (3)后世俗水平。

阶段5,社会契约定向阶段;阶段6,普遍的伦理原则定向阶段。

5、什么是遗忘?遗忘的原因是什么?答:遗忘是指对过去曾记过的事物不能再认或回忆,或产生了错误的再认或回忆。

遗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种:衰退说、排斥说和干扰说。

1、衰退在大脑中的东西会像照片一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渐渐褪色。

衰退在感观记忆、短时记忆和中期记忆中有重要意义:它使有限的存储空间不至于爆满。

但是,长期记忆理论上具有无限的存储空间,可是我们仍然会忘记长期记忆的内容,这是因为记忆一生都存在着,问题只在于人们是否能将其调出。

其实失去的记忆内容还存在着,但不再找得回来。

就像一把钥匙,肯定是放在某一个地方,但到底放在那里,却想不起来。

通过训练记忆力,我们可以提高重新找回的几率。

2、排斥当信息太令人痛苦、使人受辱或让人害怕时,当人们有极端的创伤经历时,排斥心理就会出现。

幸亏这些惊恐的时候不太多,因为即便记忆力训练也对这些束手无策。

不过,我们可以将这些不愉快的经历或感觉低调处理,这样反而会提高自己的记忆力。

比如,如果我们特别不喜欢某个人,可能对他的名字记得更牢。

3、干扰干扰是经常出现的遗忘过程。

当我们在记忆内容相近的单词表,因为内容太相近了,发现记忆每一张单词表的能力呈显著下降趋势。

不过,针对这一现象,也有补救措施,那就是不要过于长时间、过于单调地学习相近的内容。

背英语单词表时,背一些之后可以休息一下,学些其他东西,再回头背单词。

此外,要学的东西越是缺乏含义,相互干扰的作用就会越明显。

所以就要不断尝试通过联想去找一个含义。

二、辨析题(每题10分,共30分。

仅作判断不说明理由不得分)1、遗忘的进程是均衡的,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就是时间,时间越长,忘得越多。

答:错误。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最早研究了遗忘的进程并发现:开始遗忘是很快的,而在最后遗忘是很慢的。

即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先快后慢是遗忘的基本规律。

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除时间外,还有以下几个方面:(1)学习材料的性质。

一般认为,形象材料比抽象材料遗忘得慢,有意义材料比无意义材料遗忘得慢。

(2)学习材料的数量。

在学习程度相等的情况下,一次学习的材料越多,遗忘越快,材料少,则遗忘得较慢。

(3)学习程度。

对所学习的材料达到恰能背诵之后,还继续学习一段时间,称之为过度学习。

心理学实验证明:在达到100%的学习程度以后,再继续多学几遍并不是浪费,而是很有必要,过度学习无论从保持量还是防止遗忘的数量来看,都要好于恰能背诵的学习。

因此,学习不要满足于刚刚记住,但过多的过度学习也是不必要的。

实验证明:150%的过度学习是最适宜的。

(4)加工程度。

学习时是否对所学材料做认知加工,对遗忘有重要影响。

单纯地复述材料,保持的效果较差,遗忘较多。

经过学习者精制和组织的材料遗忘得较慢。

2、学生的学习有其特殊性。

答:正确。

学生的学习通常指学生在学校里进行的学习,是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是狭义的学习。

它既不同于人类历史经验的积累过程,也不同于人们在日常生活环境中所进行的学习。

学生学习的主要特点是:第一,学生的学习是以掌握间接知识经验为主的。

第二,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知道下进行的。

第三,学生学习的主要任务是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技能,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第四,学生的学习是在学校班集体中进行的。

3、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算法总能保证问题一定得到解决,而启发法做不到这一点,因此,算法可以取代启发法。

答:错误。

当问题明确后,就要选择适当的方法来解决它了。

在这里,清楚规定的问题和含糊规定的问题就存在差别了。

清楚规定的问题往往通过“算法”来解决。

算法就是具有解决此类问题的一系列特定步骤,或可对问题进行穷尽一切可能的尝试。

含糊规定的问题(也包括一部分清楚规定的问题)需要用“启发法”来解决。

启发法就是凭借经验尽快找出一条或多条有效解决问题的途径而不管是否还有其它途径。

无论是简便的公式,还是穷尽一切可能的尝试,算法总能保证问题一定得到解决,而启发法做不到这一点。

但算法又不能取代启发法,因为一是有些问题没有算法或尚未发现算法;二是一些问题虽有算法,但不如启发法迅速简捷。

三、论述题(每题10分,共30分)1、布鲁纳学习理论与奥苏伯尔学习理论有何相同点与不同点?答:布鲁纳是美国当代著名的认知心理系家。

1957年,苏联发射世界第一颗人造卫星,对美国震惊很大,使美国政治、经济、安全受到威胁。

这使美国考虑空间竞争和科技落后是教育上的原因造成的。

1959年,内国国家科学院召开中小学数理课程改革会议,布鲁纳是会议主席。

他的会议总结在1960年公开发表,题目为《教育过程》,在其中提出了他的课程论思想,包括其学习理论。

它成为当时美国中小学教改的基本思想并影响世界。

布鲁纳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如下:(1)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布鲁纳受皮亚杰观点的影响,也强调认识活动中的认知结构。

布鲁纳认为认知结构是人对外界物质世界进行感知和概括的一般方式,是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并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变动。

认知结构形成后是进一步学习和理解新知识的重要内部因素和基础。

布鲁纳把认知结构称为“表征”(representation)。

并认为表征有三种:动作性表征、映象性表征和符号性表征。

这三种不同的认知方式体现了三种不同的学习方式。

布鲁纳非常重视人的学习的主动性,认为人的学习是主动学习。

(2)对学习过程的观点。

布鲁纳认为“学习一门学科,看来包含着三个差不多同时发生的过程。

”即新知识的获得,知识的转化,评价。

(3)学习应注意各门的基本结构。

布鲁纳说:“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掌握)该学科的基本结构”。

所谓布鲁纳认为学科基本结构包括该学科的基本知识结构和学习态度、方法两方面。

(4)提倡发现学习。

发现学习就是让学生独立思考,改组材料,自行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原则。

布鲁纳说:“发现不限于那种寻求人类尚未晓的事物的行为,正确地说,发现包括着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或方法。

”2、论述复述和组织在学习的信息加工中有何作用?答:进入工作记忆的信息只能保留很短的时间,我们怎样才能将其中的重要内容转移到长时记忆中去呢?复述和组织是两种主要的认知加工策略。

复述是指在工作记忆中重现信息。

复述有两种类型即维持性复述和精制性复述。

维持性复述是指一遍一遍地、原封不动地重复要记忆的信息。

维持性复述的主要作用是使信息暂时地保存在工作记忆中以便使用;维持性复述的第二个作用是使工作记忆中的部分新信息通过反复的、充分的复述而转换到长时记忆中去贮存。

通过维持性复述进入长时记忆的信息,通常是一些意义性不强的学习材料,如电话号码、外文单词、数学公式等等。

由于维持性复述只是原封不动地重现新信息,而没有和已有知识建立任何联系,因此,即使通过简单的维持性复述进入到长时记忆的信息,也容易从长时记忆中遗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