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八章 胎圈结构设计与钢丝圈应力计算
第八章 胎圈结构设计与钢丝圈应力计算
倍耐力公司为提高子午胎的胎侧刚性,改进稳定 性(特别是高速稳定性),提出了新型胎圈设计 方案。
主要改进措施:加强层由两层纤维(尼龙或人造 丝)帘布和一层钢丝帘布组成。两层纤维帘布的 帘线角度均为68º,钢丝帘布层其角度约65º。 钢丝层往胎侧上方延伸的高度,约为轮胎断面高 的35%;而纤维层内外层上端延伸高度。分别 比钢丝层低约10~20mm。
一、钢丝圈断面形状
为适应载重子午线轮胎胎圈结构的需要,钢丝圈断面形状比较多 样,例如有圆形、六角形、椭圆形、矩形(平行四边形)、宝塔形、 U形和方形等,后两种形状用于轿车子午线轮胎为多。
1.圆形断面
钢丝圈为圆形断面强度高、排列紧密,可使胎圈设计宽度减小,从 而使胎圈与胎侧的过渡平稳,因子午线轮胎的胎侧较薄,若胎圈宽 度很宽,则下胎侧的轮廓就不易平滑地接连过渡。另外,圆断面钢 丝圈在成型过程中便于钢丝圈的转动。钢丝圈结构排列见图8-11所 示。中间钢丝芯直径较粗约为φ2~3mm,外面缠绕钢丝直径可取 φlmm,然后根据钢丝圈强度应力计算的根数分为几层进行缠绕编织 而成。由于圆断面钢丝圈加工制造困难,生产效率低,故许多厂家 不采用此种结构,但法国米其林公司的载重子午线轮胎仍采用圆断 面钢丝圈。
8-14所示。在外层钢丝钢丝圈芯矩形钢丝圈中单丝短边为径向,排列组合后的四 个角最好成圆角。此种形式钢丝圈使相邻钢丝之间的力传递均衡。由于相邻钢丝 之间的空隙小,减少滑移提高胎圈强度,改善胎圈的稳定性。矩形钢丝圈断面小, 有利于在结构设计上安排胎圈部位的材料布置,提高设计精度,改善胎圈的耐磨 性和耐撕裂性。 采用矩形钢丝制造斜底15°矩形钢丝圈时,不需在矩形单根钢丝的外表面覆胶, 而是直接用光面矩形钢丝多层、多股紧密缠绕,用薄片钢带捆扎制成钢丝圈,例 如11R22.5的钢丝圈排列为5层,每层8根钢丝,其断面见图8-15所示。钢丝规格 为2mm×1.3mm。制成的胎坯经硫化后,该钢丝圈就被一圈邵尔A型硬度大于90。 的胶料牢牢地固定住。在轮胎行驶过程中,由于钢丝圈各层钢丝之间没有可被挤 压变形的胶料,而且各层钢丝之间是平面接触,钢丝层与层、根与根之间根本不 可能错位,因此,各层钢丝会同时进入受力状态,这样胎圈对轮辋的箍紧力就相 当稳定,不仅能可靠地传递汽车功率,极大限度地减小胎圈部位的疲劳应力,而 且又保证了胎圈与轮辋之间良好的气密性,其安全可靠性对无内胎全钢载重子午 线轮胎而言是圆断面钢丝制成的斜底15°扁六角形钢丝圈所无法比拟的。
要用于无内胎载重子午线轮胎,
常用钢丝规格直径为φ1.3~ 1.6mm。
图8-12 六角形钢丝圈断面 (a)有内胎钢丝圈(正六角形);(b)
无内胎斜底15。钢丝圈(扁六角形)
(a)正六角形 (b)扁六角形 图8-12 六角形钢丝圈断面
(a)有内胎钢丝圈(正六角形);(b)无内胎斜底15。钢丝圈(扁六角形)
子午线轮胎
第八部分 胎圈结构设计与钢丝圈应力计算
胎圈部位必须加强
子午胎胎体帘线呈径向排列,胎体帘布层数少,胎 侧柔软,胎圈刚性不足,受力又大,轮胎行驶时, 稳定性较差。
胎圈与柔软的胎侧之间适宜的刚性过渡
怎样使增强的胎圈与柔软的胎侧之间有一个适宜的 刚性过渡,防止产生应力集中,引起胎圈脱层、断 裂或折断等其他类型的损坏,并改善轮胎的行驶性 能。
➢ 第一节 胎圈结构 ➢ 1子午胎的胎圈部件要多,也比较复杂。
➢ 2应用大而硬的三角胶芯,还要刚性较高的加 强层。
➢ 3常采用钢丝帘布、尼龙等纤维帘布,同时需 用不同形状的填充胶来使刚性的胎圈逐步过渡 到柔软的胎侧。
➢ 4子口护胶:防止胎圈磨损,在与轮辋接触的 胎圈部位增贴一层耐磨性好的子口护胶,也可 采用既耐磨又气密性好的无纺挂胶布层。
钢丝加强层高度一般 要比轮辋的轮缘约高 l0mm以上。
图8-1外侧单层钢丝加强层胎圈结构 1-胎体帘布层;2一软三角胶; 3-硬三角胶;4-钢丝圈; 5-加强层;6-子口护胶
2.单层钢丝加强层贴在内外两侧结构
这种结构可提高胎圈刚性,胎圈结构的 材料布置比较均匀对称,适用于一次或 二次法成型工艺。
图8-6 钢丝-尼龙加强层胎圈结构 1-胎体帘布层;2-尼龙加强层; 3-钢丝加强层;4-钢丝圈; 5-子口护胶;6-硬三角胶; 7-软三角胶;8-端部包胶
让钢丝加强层的上端低于胎体帘布 层的反包高度,而两层尼龙加强层 延伸至下胎侧,使刚性高的胎圈与 柔软的胎侧逐步平稳地过渡。此胎 圈结构比较适用于全钢丝载重子午 线轮胎。
四、无内胎钢丝载重子午胎胎圈结构
胎圈中的三角胶芯由两种硬度的胶料组成, 接近钢丝圈部分为硬胶(邵氏A硬度85~95), 并向胎侧上方延伸高度至少等于轮胎断面高 的1/4,以增强轮胎在使用中的抗侧向力性能。 软胶芯(邵氏A硬度55~65)的起始位置与 硬胶芯相同,也在与钢丝圈相近的上方,但 上端延伸高度超过硬胶芯,软胶芯的作用是 将帘布层和硬胶芯隔开。从而大大减少胎圈 区内部脱层的可能性。
第二节 钢丝圈断面形状及钢丝性能
由于子午线轮胎的胎圈应力大于斜交轮胎,所以不应像斜交轮胎 那样使用简单整排挤出缠成的钢丝圈,而需采用单根缠绕改变钢丝 圈断面形状,增加单根钢丝的直径和强度以及改变单根钢丝断面的 形状(如矩形)等措施来保证胎圈的强度。以下分钢丝圈断面形状 和单根钢丝的性能和形状来介绍。
;19-由人造丝两层20、21和钢丝帘布层22组成的加强层;23-帘布包边;24低硬度胶件;25高硬度胶件
加强层放置于两个高硬度(邵氏80~90)橡 胶部件之间,具有两个优点:
第一,从下胎侧区至胎侧较高区,刚性变化平 缓;
第二,高硬度胶件能使加强层上端受力减少, 此外,还可降低具有不同定伸强力部件之间相 互滑移,防止这些部件之间可能发生脱层的危 险。
层为一窄条,放置于胎圈 内侧不包住钢丝圈。另外, 胎圈结构设计参数也不同。
其中,H1=0.60H.H2=0.52H,
a=0.36H,l=0.80L。第1层加
强层帘线角向右成50°,第2层
加强层帘线角向左成60°。
表8-1 对比不同方案的胎圈耐久性
方案
对比方案 发明专利1方案 发明专利2方案 发明专利3方案
这使加强层最上端不包含钢丝和纤维帘布相互交 叉层,可以避免使下胎侧区和胎侧较高区之间的 刚性不致发生突然变化。
加强层的放置方法有两种:
一种是每个加强层都从内侧到外侧包 住钢丝圈,并由下胎侧区延伸出去, 直到胎体帘布层反包端部之上,但钢 丝层只包到钢丝圈为止,见图8-7 (a)。
另一种是从胎侧的外侧到包住钢丝圈 为止,而钢丝层只到钢丝圈为止,见 图8-7(b)。
丝圈;4-外包布;5-钢丝加强层; 6-三角胶芯;7-子口护胶
这种小钢圈是以单根钢丝为芯,用 钢丝帘布斜交折叠包合而成。该增 强型钢圈有二个作用:
一是对胎圈起固定作用;
二是能提高整个胎圈的刚性和抗屈 挠性能,从而增强子午线轮胎的纵 向和侧向稳定性能。
据介绍,抗屈挠能力可以提高25% 左右。
钢丝加强层5的上端比轮辋凸缘高度约 高35mm,其帘线角度为30°。
子口护胶6(胶片硬度约为邵氏A90)的 上端比加强层5的高度约高15mm。三角 胶芯软胶8的上端可延伸至胎侧达 l00mm左右;硬胶9上端点超过加强层5 的高度约20mm,因而能降低加强层所 承受的应力。
图8-9无内胎钢丝载重子 午胎胎圈结构 1-胎体帘布层; 2-钢丝圈; 3-帘布反包; 4-轮辋; 5-钢丝加强层; 6-子口护胶; 7-由软胶8和硬胶9组成的 三角胶芯
图8-11 圆形钢丝圈断面
图8-11 圆形钢丝圈断面
2.六角形断面
目前载重子午胎中广泛使用的
胎圈结构,优点是强度高,工
艺制造方便,生产效率高,特
别是对无内胎轮胎可保证胎圈
底部接触面与轮辋曲线良好的
配合。六角形断面可分为正六
角形,用于有内胎载重子午线
轮胎,扁六角形底面还带有
15°斜度的六角形钢丝圈,主
图8-7(a)尼龙-钢丝加强层胎圈结构
图8-7(b)人造丝-钢丝加强层胎圈结构
1-单层尼龙帘布层;9-钢丝圈;3-帘层反包;4-三角胶芯;5-由尼龙帘布6、7及钢丝帘布8组成的加强层;9-钢丝帘布层下
端点;10-高硬度胶件;11-低硬度胶件;12-高硬度胶件 15-单层尼龙帘布层;16-钢丝圈;17-帘布层反包;18-三角胶芯
图8-14 不同单丝断面形状组成的钢丝圈 图8-15斜底15°矩形钢丝圈断面
三、半钢载重子午线轮胎胎 圈结构
由多层纤维(一般4~7层) 帘布层组成的半钢载重子午 线轮胎,其胎圈结构如胎体 帘布为5层以上可采用双方形 钢丝圈足以保持胎圈的稳定 性和抗屈挠疲劳性能。胎圈 结构的主要特点是在外钢丝 圈与子口护胶之间增加一个 特制的加强型小钢圈。
图8-8半钢载重子午线轮胎胎圈结构 1-胎体帘布层;2帘布层反包差级,3钢
胎圈耐久性(指数表示)/%
100 138 165 145
与对比方案进行胎圈耐久性试验,其试验结果发 明轮胎与对比轮胎相比,胎圈耐久性提高38%~ 65%。
二、钢丝-尼龙加强 层结构
避免下胎侧与胎侧 中部之间刚性过渡 不发生突然变化, 同时不使钢丝加强 层的上端进入较高 的下胎侧区内以免 产生脱层。
为了提高钢丝载重子午胎胎圈刚性并防 止胎圈脱层,又提出对胎圈结构进一步 改进的方案,其主要特点是胎体帘布层 反包外侧的两层钢丝加强层5之间加有填 充胶条7,使两层钢丝加强层隔开,以防 层间内摩擦和类似的损伤,但工艺操作 上要比前两种结构复杂困难。
图8-2 内外两侧单层钢丝加强层胎圈结构 1-胎体帘布层;2软三角胶;3-硬三角胶;4-钢丝圈;
H-胎圈基准线O到轮胎最大断面之 间的距离;
L表示第1层加强层的长度;
l表示第1、2层加强层间的重叠长 度;
10表示第1层加强层;
20表示第2层加强层;
K1表示内侧胎体; K2表示外侧(反包)胎体层; S表示胶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