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校本教研的基本策略
吉州区——白塘中心小学,针对教学点分散, 又呈单班教学,集中教研机会不多的现状,开 展‚自我反思‛教研活动,通过‚每周一教学 反思‛、‚每月一节研讨课‛、‚我讲我的教 育故事‛等一系列措施促使教师养成行动反思 的习惯。 南康市——“四线三课‛农村校本教研范式 完善了四级教研网络五个大片区联片教研协 作组合村小组成的小片区教研组。
(2)研究型教研(专题性教研) 这种研究一般以‚课题‛为载体,围绕一个教 学专题而展开。教学专题产生于教学实践,是教 师在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重点、难点等具有普遍性 的问题。通过对教学专题的研究,在化解教学难 点、重建教学范式、推进教学改革上有所创新、 有所前进。 活动方式以课题研究小组为主,研究成果的主 要呈现样式为课题研究报告。这种研究结合教学 实践而进行,但具有相对独立性和独立研究价值, 体现出一定的规范性。
福建南安:
定期邀请大学、教研机构专家讲学或参与教研活动、 听课、调研、课题指导等活动; 创设与国内名校、名校长交流机制,设立 ‚每月校长 论坛‛; 创设与教育学术团体密切联系的业务机制,邀请省内 外教育学术团体的专家、特级教师进行业务指导; 建立‚多层面、多形式、多渠道、全方位‛的教师培 训格局;形成教育行政管理者、学校管理者、教研员、 教师齐参与的‚四支队伍‛,推出专题讲座、参与式 研讨、案例教学‚三种模式‛。
二、校本教研的真正意义
1.什么是校本教研——以校为本的理念
学校是进行教育活动的地方,是教育改革的 基点,教育的中心和灵魂在学校。
基于学校,为了学校,在学校中。
校本教研有如下特征: (1)中小学校是教学研究的基地。 (2)教师是教学研究的主体。 (3)以提高课程实施与教学实践的效果为成果。
2.校本教研的意义
立足学校、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建立自下而上的教学研究制度,以校为本,发展 学校的课程建设和教学研究能力,促使教师形成自 我分析、判断、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促进学校文化的建设,改善教师生活 选取真实的来自一线教师的能引发争论的案例, 在多维互动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对话。促使教师在 自己的岗位上,立足教学实践,提出问题、分析问 题、不断反思。
3.校本教研的制度建设
从自发、随意 → 制度推广→走向常态
奉新县——农村教育存在不少薄弱环节, 重头戏在农村,制定出切合区域农村教育经 济、工作生活实际的校本教研制度。 广丰县——“组织方式互动性、参与对象全 员性、教研空间开放型、教研重心常规性、 基本方法应用性、队伍建设引领性‛的总体 发展思路。
Hale Waihona Puke 我的心被震撼了。河水里常漂有死鱼,菜市上也常有卖 青蛙的,这都是我们有目共睹的,让青蛙跳回井里又有什么 不好?可我却没有给她一个发表自己观点的机会。倘若让她 把话说完,不仅同学们不会再笑她,而且也将给我的课堂教 学增添一抹亮色。我不是要培养他们创造性的思维吗?可我 竟然说她是一只坐井观天的青蛙。孩子的心灵就像井外那多 彩的世界,需要跳出来的恰恰是自以为是的我自己! 收起笑,我在张雨的作业下的空格里工工整整地写下一 句话:“对不起,老师是一只青蛙。”
第二类是问题呈现型课例。围绕课堂中发生的某 一个问题展开,提供一个教学决定所面临的真实场景 ,以问题呈现的方式唤起深思和反省的行动,以便讨 论如何进行决策。由于不确定的存在和作用,不存在 最优、最好的教学决定,只能说在某个特定的情境下 ,某个决定是否相对最优。
课例2:宇宙里有什么
一次,上海特级教师于漪作公开课,学习《宇宙里有 些什么》。课程讲解一段时间以后,她让学生看看书,提 提问题。这时,一个学生站起来问:“课文中有这样一句 话,‘这些恒星系大都有一千万万颗以上的恒星’,这里 的‘万万’是多少?”话音刚落,全班学生都笑了。
农村校本教研的基本策略
江西省教育厅教研室 喻金水 2008.7
一、农村教育发展的出路 二、校本教研的真正意义
三、校本教研的基本策略
一、农村教育发展的出路
“课程改革太难了!在城市都难, 在农村更是步履维艰。‛
——课程改革给农村教育带来怎样 的挑战与机遇? ——在现有的条件下农村或薄弱地 区在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如何走 出困境,寻找新的出路?
课例研究的三种类型
●第一类是说明型课例。主要用来记述和说明 一节课或一系列课、一节课中的某一个环节、所 发生的某个事件的全过程。 这样的课例强调真实、系统、全面,并且 是开放的。
案例1:老师是一只青蛙
那是个阳光灿烂的日子,同往常一样,我们又该学 习新课了。不同的是,有许多老师来听课。学习的课文 是《坐井观天》,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以前, 每学完这课,为了培养同学们的创造性思维,我都要让 他们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像,以《青蛙跳出井口了》为 题进行说话写话训练,效果非常好。
三、校本教研的基本策略
1.校本教研的主要形式
(1)教学型教研(日常性教研) 这种研究一般以‚课例‛为载体,围绕如何上 好一节课而展开,研究渗透或融人教学过程,贯 穿在备课、设计、上课、评课等教学环节之中。 活动方式多以教研组或备课组成员的沟通、交 流、讨论为主要方式。 研究成果的主要呈现样式是文本式的教案和案 例式的课堂教学(富有创意和改革精神的教案、教 学设计,有个性特色和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课堂教 学)。
以此达到: ——促进同行间的交流与合作; ——全面提升学校、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和 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现实意义
(1)它可以让教师在教学研究的过程中理 解新课程、接受新课程。 (2)它可以让教师在教学研究的过程中转 变观念,创造性实施新课程。 (3)它可以在教学研究的过程中促进教师 的专业发展和学校的发展。
问题与现象分析
“农村教师观念陈旧跟不上课改‛ ——某些农村地区新课程前期培训的不到位与过程中专 业引领的缺乏是主要原因。 ‚师资状况不适应课改‛ ——缺额 、年龄结构、学科结构,特别是胜任综合课 程的教师更是缺乏 。 ——长期以来对音、体、美等‚小‛学科的不重视,对 教师综合素质培养的忽视,以及人事编制等方面的问题 在新课程实施中更加暴露和凸显。 ‚农村教师教研能力弱‛ ‚课程资源的缺乏与开发能力的薄弱‛ ‚个别地区地方政府的‘外行’与不重视‛ ‚教师流失,使农村课改雪上加霜‛ …… ……
了哄堂大笑,我也笑了。我打断了她的话,问大家:“是井 里好,还是井外好。”我示意张雨坐下,随口说道:“我看 你是一只青蛙,坐井观天。”之后,我又让大家把自己想的 和说的写出来。 在批阅同学们交上来的作业时,我看到了张雨续写的故 事:青蛙跳出井口,它来到一条小河边,它累了想去喝口 水。突然,它听到一声大吼“不要喝,水里有毒!”果然,水 上漂着不少死鱼。它抬头一看,原来不远处有一只老青蛙在 对它说话。它刚要说声谢谢,就听到一声惨叫,一柄钢叉已 刺穿了那只老青蛙的身子,那只老青蛙正在痛苦地挣扎。 青蛙吓呆了,这外面的世界太可怕了,它急忙赶回去,又跳 到了井里。还是井里好,井里安全啊!
按照惯例,学完新课后我又一次让同学们想像青蛙要是 跳出井口了,将会怎样呢?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又一下被激发 起来,有的和同桌互说,有的前后位凑在一起争论,还有 的仰起小脸在思考。待平静下来,我开始点名。李梦说, 青蛙跳出井口后,看到了无边无际的大海,海涛声吓得它 忙向小鸟求救。王婉佳说,青蛙看到了高高的山峰和一眼 望不到边的田野,田野里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儿,上面飞 舞着蝴蝶和蜜蜂,青蛙陶醉了,它觉得以前的日子都白过 了。孙艳蔷同学竟然让青蛙坐上了飞机去环球旅行,青蛙 一下飞机就对小鸟说:“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大啊!””听课 老师都被他的话逗笑了。 张雨是新转来我班的学生,我看到她把手举得高高的, 便点了她的名。她站起来说:“青蛙从井里跳出来,它到 外面看了看,觉得还是井里好,它又跳回了井里。”同学 们听
●第三类是理论发现型课例。以提出理论假设, 进行经验检验为其基本内容,目的在于通过案例 研究使草根性的行动日趋理论化,并在其中发现 和发展理论。
案例3: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
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学生就 能逐步地学会学习、学会创新。有这样一个课例:教师借助 电脑展示例题:“有7个苹果放进3个盘予里,每盘装几个? 还剩几个?”学生列出了算式:7÷3=2(个)…1(个)。接着教师 添加。一个苹果后;问:“现在每盘装几个?还剩几个?”学 生又列出了算式。接下来,教师又把苹果的个数改为9个、 10个、11个、12个、13个等,让学生拿出纸苹果学具,分组 操作讨论。然后,各组向全班汇报结论。 教师把所有的算式板书如下: 7÷3二2…l 8÷3二2…2 9÷3二3 10÷3二3…1 11÷3二3…2 12÷3二4 13÷3二4 … 1
教师根据上面的算式,问学生能看出什么?能得到什么结 论?学生答:①除数都是3;②被除数依次大1;③余数每隔 几个后又重复出现;④余数只出现1、2这两个数。教师又 问:余数会不会出现其他的数?学生答:不会。如果还余下 3的话,就可以每盘再装1个,这样又没有余数了。教师由 此提出:除数为3时,余数只有1、2这两种可能,这说明什 么?学生答:余数要比除数小。 这一课例说明,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所要认识的知识虽 然是人类已知的,但对学生来说却是未知的、新的,他们 学习仍然要经历一个由未知到知的认知过程。因此,教学 过程不能单靠使学生记忆现成的数学结论来完成,应注重 培养学生的发现意识,引导他们掌握方法、学会学习,在 学习过程中理解和建构知识,发现真理。
倡导以课例为载体的行动研究
教师研究的特点:一边工作,一边研究; 行动中学习,行动中研究。 课例的作用:教学问题解决的源泉,教学理论 的故乡,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梯。 ●优秀教师积累的丰富的‚实践智慧‛需要通 过课例加以传递; ●同伴的经验可以通过课例让大家共享; ●教师‚实践共同体‛ 活动借助课例的交流 、探讨,变得充实而富有意义
2.校本教研的基本方法 (1)自我反思
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来对自 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 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 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 教师成长“公式”:经验 + 反思 〓 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