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教案和学案

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教案和学案

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教案和学案总第课时必修一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复习目标:①了解:商品的含义和基本属性;纸币的含义;外汇和汇率;②理解:货币的含义、本质和基本职能;纸币的发行规律及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知识。

2、复习重点和难点: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关系。

3、复习方法:学生自主探究复习与教师点拨指导相结合、讲练结合。

4、复习时间:2课时(其中1课时用于复习教材基础知识,1课时用于讲解练习和作业)。

5、复习过程:第1课时基础知识复习一、核心考点解读(一)、货币的本质1、商品的基本属性:(1)含义:商品是用于---------的劳动产品;(2)基本属性是--------------和--------。

(注意: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并且必须用于交换,两个条件缺一不可;商品的身份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商品一旦离开了流通领域进入消费领域,就不再是商品了)。

2、货币的产生与本质:(1)产生:货币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2)含义:货币是从---------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的商品;(3)本质是-----------------。

3、货币的基本职能:货币具有-------------和---------------两种基本职能。

(1)价值尺度:①含义:货币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价值大小的职能;②原因:货币能够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是因为货币本身是---------,有---------;③特点: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只需要----------中货币。

(2)流通手段:①含义: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职能;②商品流通和商品交换的关系:商品交换包括商品流通和物物交换;商品流通是指以--------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它在货币产生以后出现的,买和卖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可以分离,用公式表示:商品—货币—商品;物物交换是指商品和商品直接相交换,它在货币产生前就出现了,买和卖必须同时进行,用公式表示:商品—商品;③特点:货币在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必须是-----------的货币。

(3)货币的其他职能:货币还具有------------、--------------和--------------三种职能4、金属货币与纸币:(1)纸币的含义: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符号;(2)纸币的本质:只是价值符号,本身没有价值;(3)纸币的发行规律: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为限度,即纸币的发行量=流通中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待售商品数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

(注意:国家有权发行纸币,有权规定纸币的面值和发行数量,但无权规定纸币的实际购买力,因此国家不能任意发行纸币。

否则,可能引发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

(二)、货币的种类与形式5、货币与财富:(1)货币与财富的关系:从起源看,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本质上看,它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从职能上看,它具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个基本职能。

因此,在一定意义上,货币是财富的象征;(2)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对于金钱,要取之-----------、用之-----------、用之--------------。

6、结算与信用工具:(1)货币的发展形式:实物货币→金属货币→纸币→信用货币→电子货币;(2)结算的方式:有---------------和----------------两种方式;(3)结算的信用工具:常见的有----------和支票。

7、外汇和汇率:(1)外汇和汇率的含义:外汇就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2)汇率的变动:如果用100单位的外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反之,则说明外币汇率-----------(注意:外币汇率与外币币值呈------方向升降,与本币币值呈------方向升降;本币汇率与本币币值呈-------方向升降,与外币币值呈-------方向升降);(3)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①含义:即对内保持-----------------------稳定,对外保持-------------------------稳定;②意义:对人民-------------、国家经济---------------发展,对世界--------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重点、难点析疑1、商品与其他劳动产品、物品的关系。

2、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

3、商品与纸币的关系。

4、货币与纸币的关系。

5、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关系。

6、人民币升值的影响第二课多变的价格总第课时1、复习目标:①了解:价格、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的含义;②理解:价格与价值的关系、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意义、供求关系对价格的影响、价格变动的影响、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其表现形式;③运用:学会运用价值规律的知识分析相关经济现象。

2、复习重点和难点:商品的价值量、价值总量与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的关系;价格变动的影响。

3、复习方法:学生自主探究复习与教师点拨指导相结合、讲练结合。

4、复习时间:2课时5、复习过程:第一课时基础知识复习一、核心考点解读(一)、价格的决定与变动8、价值与价格:(1)含义:商品的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的人类劳动;商品的价格是指商品价值的-----表现;(2)关系:①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值----价格;②价格------价值,一般情况下,二者成------,但在供求关系的影响下,价格会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9、价值决定价格:(1)商品的价格最终是由------决定的,因为价值是价格的-----,价格是价值的------表现;(2)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的-------------决定的,而不是由各个商品生产者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3)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比,但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比。

10、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1)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决定,商品交换要以---------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2)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上下波动。

11、供给与需求:(1)含义:供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者在一定价格下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某种商品或劳务的数量;需求是指-----者在某一时间点上和某一价格下对某种商品或劳务愿意购买并能够购买的数量;(2)供给、需求与价格的关系:①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供给量少,商品价格就---;商品的供给量多,则商品的价格会----;②商品的需求量越少,价格-------;需求量越大,价格------。

12、影响价格的因素:(1)决定因素——商品的价值,一般来说商品的价格与它本身的价值大小成-----比;(2)直接因素——商品的供求关系,供过于求,价格------;供不应求,价格-------;(3)间接因素——纸币的发行量(与价格成正比)、国家政策(一般采取逆向调节的方式)、货币价值(一般与商品价格成反比)、其他因素(气候、时间、地域、生产条件等)。

(二)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13、价格变动对消费者的影响:(1)一般规律(需求定律或法则)——当某种商品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对它的购买;反之,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对它的购买(商品价格的变动会引起其需求量----方向运动);(2)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不同(需求有弹性)——价格变动对----------品需求量的影响较小(需求弹性小),对----------品需求量的影响较大(需求弹性大);(3)商品的需求量还受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需求相关论)——①在互为替代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消费者将----对该商品的需求量,转而消费另一种商品,导致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反之,一种商品价格下降,消费者将-----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导致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②在有互补关系的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不仅使该商品的需求量------,也会使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反之,一种商品价格下降、需求量------,会引起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随之-------(点拨总结:一种商品价格的变动与它的替代品的需求量的变动是---方向的;即该商品的价格上升,它的替代品的需求量也会-----;一种商品价格的变动与它的互补品的需求量的变动是---方向的,即该商品的价格上升,它的互补品的需求量会----)。

14、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1)调节产量。

一般来说,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生产者会-----生产规模、增加产量,从而增加对它的供给;反之,价格下降时,生产者会----生产规模、减少产量,从而减少对它的供给(供给法则——商品价格的变动会引起其供应量的-----方向运动);(2)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当某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下降时,生产者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就会增加这种生产要素的-------;反之,就会-----这种生产要素的使用量。

(注意:价格对生产经营的影响,实际上是价值规律在发挥作用。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价值规律对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主要是通过价格杠杆来实现的)二、重点、难点析疑1、商品的价值量、价值总量与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2、与商品价值量有关的计算题。

3、与价格变动有关的曲线图。

第二课时过关练习及讲解总第课时(一)高考真题选粹(二)轻松练2 价格第三课多彩的消费总第课时1、复习目标:①了解:消费结构的含义和恩格尔系数,不同的消费类型、不同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以及所带来的影响或后果;②理解: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③运用:学会运用最基本的消费知识,分析应如何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2、复习重点和难点:影响消费的因素及提高居民消费水平的措施;正确认识绿色消费。

3、复习方法:学生自主探究复习与教师点拨指导相结合、讲练结合。

4、复习时间:2课时。

5、复习过程:第1课时基础知识复习一、核心考点解读(一)、消费及其类型15、影响消费的因素:(1)根本因素——国家经济发展水平;(2)直接因素——居民收入:①收入是消费的-----------。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当前可支配收入越多,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量就越大;②消费水平还会受------------的影响。

对于未来收入,如果人们有非常乐观的预期,那么预支将来收入的可能性就会加大;反之,预期未来有减少收入或者失业的风险时,人们就会节制当前的消费,以备不时之需;③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的大小有密切的关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