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采购管理优化研究-文献综述

采购管理优化研究-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采购管理优化研究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现代化的竞争不仅仅只局限于几个竞争对手企业之间,而且逐步发展到整个供应链之间的竞争。

采购作为连接上游与下游企业之间的重要环节,关系到本企业在整个供应链中的利益与地位。

建立供应链的目的是为了降低交易成本,各种信息能够在供应链中顺畅传递,最大的程度上保证产品的生产与销售。

因此,采购及采购管理的好坏直接决定着产品成本的高低、供应各种原材料及零部件的及时性和准确性,采购管理的合理运用能够在很大的程度上实现建立供应链所要达到的目的。

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更多的体现在对客户需求的反应速度和产品成本上,随着竞争的逐渐加剧,越来越多的企业将采购环节作为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与完善,采购管理不仅是企业进行生产的先决条件,而且是降低成本、获取更多合理利润的重要源泉。

1采购的发展现代采购经历了从传统到经典的升华,有关的理念、政策、知识、技术和方法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早在1900年之前,采购的独立性与重要性就受到了西方铁路企业的重视。

1887年,第一本针对采购的书《铁路用品的解决对策—采购与处置》出版。

一战期间(1914-1918),大多数企业主要把采购职能当作一种文书活动。

但市场是无限的,一个企业的成功并不在于它能销售什么,而是取决于它能从供应商那里获得什么原料、用品服务。

因此二战期(1939-1945),人们开始关注采购职能的组织、政策以及程序,采购职能也开始作为一种独立的管理活动而出现。

西方发达国家相继成立了各种各样的采购协会,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西方国家,采购职能所应用的技术更加先进,受过专业训练的人,他们更有能力做出合理的决策,采购职能的企业地位也日益提高。

20世纪70年代,中东石油禁运加剧了原材料的短缺和价格的飞涨,这些变化更使得采购备受瞩目。

生产企业为提高产品利润,在原材料成本难以降低的情况下,只能从物流过程中寻找利润来源,准时化采购首先由日本丰田公司提出并应用,大幅降低了采购、库存、运输中产生的费用,随后其他许多日本公司也采用这一技术,它为日本经济的崛起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自此,西方经济发达国家十分重视对JIT的研究和应用,并将它用于生产管理、物流管理等方面,现在绝大多数美国企业仍在采用JIT技术。

20世纪80年代,战略采购作为帮助客户更加有效管理外部采购的手段,由科尔尼公司提出并在美国得以应用,通过实施战略采购,企业内部成本大大降低,收益巨额增长,股东价值也获得了巨大提升,战略采购由此被迅速传至欧洲和世界的其他地方。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电子商务作为商业贸易领域中一种先进的交易方式,在Internet的广阔联系与传统信息技术系统的丰富资源相互结合的背景下产生了电子采购。

电子采购已将采购功能转变成交易场上强有力的竞争武器,对于改善客户服务和客户满意度,改进供应链绩效,以及改善与供应商关系做出了极大贡献。

2 汽车制造企业的采购管理90年代后,包括在汽车制造企业在内的各类企业都已经清楚地认识到,要想成功地参与国际国内竞争,就必须加强采购管理,各国都开始对采购管理深入研究。

2.1 采购的相关理论彼得·德鲁(1982)克就已指出有关采购研究的重大意义:“商业中获益于独立性的最大的潜在机会,就存在于生产企业与其供应商之间。

这是赢取竞争优势最大的未开发领域——没有什么领域像该领域一样是如此地被人忽视。

”当今,采购已越来越受到企业高层领导的重视。

与对采购渐趋关注相一致,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下,全球采购策略是国际化企业采购工作大势所趋的采购模式。

今年,尤其是下半年以来,全球以至国内汽车市场展开了异常激烈的竞争,质量大战、价格大战,硝烟四起。

企业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采购策略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据统计,整车成本下降率50%,来自于采购和物流的变革。

产品在其生命周期中供应环节的费用(如储存和运输费用)在总成本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

王之泰(1995)在其出版的《现代物流学》中对供应物流的概念做出比较完整的定义:所谓采购物流是指包括原材料等一切生产资料的采购、进货运输、仓储、库存管理,用料管理和供料管理;根据Ronald.Ballou(2002)对物流的定义,可以将汽车零部件采购物流定义为:汽车零部件采购物流是为了迎合汽车制造企业的需求将零部件及相关信息从供应商运到汽车生产基地,为了高效率、低成本流动和储存而进行的规划、实施和控制的过程,是集现代运输、储存、分拣排序、包装、产品流通及相关的信息流、资金流于一体的综合性管理。

韩龙士(2003)在他所写的《供应链管理下的汽车物流研究》一文中阐述了供应物流系统的五项基本功能;王平该(2005)对准时采购方式的定义其特征进行了阐述,研究了JIT生产方式对零部件供应物流的影响,并对汽车制造企业如何制定准时采购方式的策略进行了探讨。

2.2 采购管理的优化研究周文军(2004)提出了用第三方物流服务商来管理汽车制造厂的供货模式,并就其操作流程进行了简要的设计;神龙汽车有限公司的陆薇(2004)就神龙汽车采购供应物流的优化途径和零部件供应如何实现“精益”化进行了研究;江成城(2005)建议整合整个汽车行业的供应链,或采用外包给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等形式,来改变现有的汽车物流模式,樊玮,唐平,熊世权,易树平,黄秀(2005)在对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供货风险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汽车零部件企业不确定因素下供货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用结合层次分析法构建了供货风险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并结合具体企业案例对供货风险进行了分析,为汽车零部件企业的供货风险分析提供了一种科学的方法。

对汽车零部件供应物流的研究主要是从汽车供应链的角度去研究,大量的文献是以丰田公司所采取的零件供应物流模式为主要对象进行分析研究,其代表有Facanha(2006)对现代汽车制造企业将物流外包时应考虑的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将物流外包将有助于提高汽车供应链的水平,最后,分析了零部件供应物流外包的可行性。

Iijima(2005) M研究了丰田公司在物流管理和运作方面的创新之处,并就丰田公司在精益化生产下采取的供应物流模式进行了分析。

王树华(2006)进一步阐述了第三方物流是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在汽车零部件物流模式的选择上,何金梅,封智勇,叶志敏(2010)认为在自营物流和外包物流各有利弊,而外包物流虽然有控制风险但更为专业,是将来的必然选择。

但对于汽车零部件供应物流模式选择,汽车制造企业还要结合自身情况进行抉择,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如果物流仍属企业核心能力,可以考虑保留对核心零部件的自营物流,如果物流水平又很低,则考虑选择外包。

同样的理论,在国内外的研究方面,更多倾向于国内目前的采购物流现状问题来研究探讨,比较结合实践,在分析国内汽车企业时,国内研究有更强的实用性,但是国外的研究更多的是从汽车供应链的角度去研究。

国外汽车零部件采购管理方面理论更加成熟,在分析研究的同时,结合使用国内外研究可以更有效的理论结合实践,达到预期分析的目标。

参考文献[1]Ronald H.Ballou.企业物流管理一供应链的规划、组织与控制[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2]王之泰.现代物流学[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1995.[3]韩龙士.供应链管理下的汽车物流研究[J].汽车工业研究,2003(11).[4]董千里.采购管理[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5]李述容.采购与供应管理实务[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6]张宗胜,彭美春.汽车零部件供应质量的现代控制模式[J].工业工程,2002(06).[7]周正嵩.上汽大众零部件物流运输系统的研究与应用[D].江苏:江苏大学,2005(04).[8]马增荣.汽车零部件物流发展概况与趋势[J].物流技术与应用,2007(07).[9]李苗苗.上汽大众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成立[N].中国物资报,2009-04-25.[10]王树华.汽车零部件物流发展的趋势与对策[J].江苏商论,2007(01).[11]陆薇.神龙汽车采购供应物流实践[J].物流技术与应用,2004(09).[12]王树华.第三方物流是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J].汽车与配件,2006(09).[13]何金梅,封智勇.叶志敏.浅析我国汽车零部件供应物流模式[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0(07).[14]马士华,林勇.供应链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15]李雅瓶.采购物流[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02).[16]郑乃金,王玮楠.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发展措施研究[J].汽车论坛,2002(05).[17]方东新,马士华.中国汽车企业全球采购策略初探[J].物流技术,2003(06).[18]张凤宇.中国汽车企业全球采购策略初探[J].物流技术,2003(06).[19]林榕航.供应链管理[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2.[20]胡军.采购与供应概论[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8.[21]李述容.采购与供应管理实务[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8.[22]黄涌.华晨汽车零部件采购管理研究[D].沈阳:沈阳工业大学,2008.[23]苏记.基于供应链的国际采购流程优化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8.[24]Facanha ,Horvath.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of Logistics Outsourcing[J].Journal of Management in Engineering,2005(0l).[20]Iijima ,Sugawara .Logistics innovation for Toyota’s,World car strategy[J].Intemational Journal of Integrated Supply Management,2005(04).[21]Peter Kraljic.Purchasing must become supply management[J].Harvard Business School ,1983(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