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章练习题(1)

第一章练习题(1)

第一章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在水面上飘浮一层油,日光下,可以看到彩色条纹, 是什么现象?()。

A. 衍射
B. 偏振
C. 干涉
D.色散
2.在照相机的镜头中,通常在透镜表面覆盖着一层像MgF2(n=1.38)那样的透明薄膜,其主要作用是()A。

A. 提高光的透射率
B. 提高光的反射率
C. 保护透镜
D. 吸收特定波长的光
3.在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下列哪种方法可使干涉条纹间距增大()
A. 缩小双缝至接收屏的距离
B.缩小单缝光源与双缝的距离
C. 缩小双缝间距
D.缩小入射光的波长
4.在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下列哪种方法可使干涉条纹间距减小()
A. 增大双缝至接收屏的距离
B.增大单缝光源与双缝的距离
C. 增大双缝间距
D.增大入射光的波长
5.在劳埃德镜干涉实验中,增大干涉条纹的间距的方法有( ) A.增大点光源至平面镜的距离B. 减小入射光的波长
C. 减小点光源至接收屏的距离
D.增大入射光的波长
6.窗玻璃也是一块媒质板,但在通常的日光下我们观察不到干涉现象,那是因为( )
A.玻璃太厚从两表面反射的光程差太大
B.玻璃两表面的平面度太差
C.因为干涉区域是不定域的
D.以上都不是
7.在照相机的镜头中,通常在透镜表面覆盖着一层象MgF2(n=1.38)那样的透明薄膜,其主要作用是( )C
A.保护透镜;
B.提高光的反射率
C. 保护透镜
D. 吸收特定波长的光
8.增大劈尖干涉的条纹间距,我们可以()
A.增大劈尖的长度
B.增大入射光的波长
C.增大劈尖的折射率
D.增大劈尖的顶角
9.在菲涅尔双棱镜干涉装置中,不影响干涉条纹间距的参数是()
A.入射光的波长
B.双棱镜的顶角
C.接收屏离双缝的距离
D.两束相干光交叠的区域的大小
10.把杨氏干涉实验装置从空气移入水中,则其干涉条纹将( )。

A .变密;
B .变疏;
C .不变;
D .无法确定
11.双缝干涉实验中,若增大其中一缝的宽度,干涉条纹将发生变化( )
A.干涉条纹位置改变
B.干涉条纹间距发生改变
C.干涉条纹可见度改变
D.干涉条纹形状发生改变
12.在干涉实验中,用激光代替普通光源,可以提高干涉条纹可见度,主要是因为
( )
A.激光的光强比普通光源强
B.激光的相干长度长
C.激光的光斑小
D.激光的相干时间短
13.在双缝干涉实验中,若以红滤色片遮住一条缝,而以蓝滤色片遮住另一条缝,
以白光作为入射光,则关于在屏幕上观察到的现象的下列几种描述中,正确
的是 ( )
A.在屏幕上呈现红光单缝衍射光强和蓝光单缝衍射的光强的叠加
B.在屏幕上呈现红光单缝衍射振动光矢量和蓝光单缝衍射振动光矢量的
叠加
C.在屏幕上呈现红光和蓝光的双缝干涉条纹
D.在屏幕上既看不到衍射条纹,也看不到干涉条纹
14.将杨氏双缝干涉实验装置放入折射率为n 的介质中,其条纹间隔是空气中的( )
A .n
1倍 B.n 倍 C. n 1倍 D. n 倍 15.对薄膜等倾干涉,如膜的厚度连续增加时,可以看到( )。

A . 条纹没有变化;
B . 条纹向外移动;
C . 条纹向内移动;
D . 无法确定。

16.用单色光观察牛顿环,测得某一亮环直径为3 mm ,在它外边第5个亮环直
径为4.6 mm ,所用平凸透镜的凸面曲率半径为1.03 m ,则此单色光的波长为 ( )
A. 590.3 nm
B. 608.0 nm
C. 760.0 nm
D. 三个数据都不对17.用单色光观察反射光的牛顿环,看到的干涉条纹为()
A. 中心点为暗点,内密外疏的同心圆环
B. 中心点为亮点,内密外疏的同心圆环
C. 中心点为暗点,内疏外密的同心圆环
D. 中心点为亮点,内疏外密的同心圆环
18.用单色光观察反射光的牛顿环,看到的干涉条纹为()
A. 中心点为暗点,内环的级数比外环的级数大
B. 中心点为暗点,内环的级数比外环的级数小
C. 中心点为亮点,内环的级数比外环的级数大
D. 中心点为暗点,内环的级数比外环的级数小
19.在等倾干涉实验中,看到的干涉条纹为()
A. 内密外疏的同心圆环,但内环的级数比外环的级数大
B. 内密外疏的同心圆环,但内环的级数比外环的级数小
C. 内疏外密的同心圆环,但内环的级数比外环的级数大
D. 内疏外密的同心圆环,但内环的级数比外环的级数小
20.在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如在上面的一条缝中插入一玻璃薄片,则干涉条纹将()
A. 上移
B. 下移
C. 不动
D. 无法判断
21.对薄膜等倾干涉,如膜的厚度连续减小时,可以看到()。

A. 条纹没有变化;
B. 条纹向外移动;
C. 条纹向内移动;
D. 无法确定。

22.用迈克耳逊干涉仪观察单色光的干涉,当反射镜M
移动0.1mm时,瞄准点
1
的干涉条纹移过了400条,那么所用波长为()
A. 500nm B. 498.7nm C. 250nm D. 三个数据都不对
23.在空气中两玻璃平板形成的劈尖干涉,若增大劈尖夹角,则干涉条纹将()A.条纹间距增大 B. 条纹间距减小
C.条纹间距不变
D. 无法确定条纹间距的变化
24.在空气中两玻璃平板形成的劈尖干涉,若AB 板向上平移,则干涉条纹将( )
A .条纹间距增大 B.条纹间距减小
C .条纹间距不变 D.无法确定条纹间距的变化
二、填空题 1.相干光的条件为 、 、 、 。

2.波长为600nm 的单色光垂直地照射到镀有反射率很高的银膜平板上,平板上
放着另一个涂有感光乳胶薄层的透明平板玻璃板,两平面间夹角2'=θ。

乳胶显影后发现一系列平行黑条纹,相邻两黑条纹之间的距离为 mm 。

3.把折射率n =1.40的薄膜放入迈克尔逊干涉仪的一臂时,如果由此产生了7条
条纹的移动,则膜的厚度为 m(已知光波波长为589nm )。

4.波长为4106-⨯mm 单色光垂直地照射到夹角很小,折射率n 为1.5的玻璃尖劈
上,在长度为1cm 内可观察到10条干涉条纹,则玻璃尖劈的夹角为 rad 。

5.间隔为0.5mm 的双缝用波长为600nm 的单色光垂直照射,把光屏置于双缝的另
一侧120cm 处观察条纹,条纹间隔为 mm 。

6.如果迈克尔逊干涉仪中的M 反射镜移动距离0.233mm,数得条纹移动792条,
则光的波长为 nm 。

7.借助于玻璃表面上所涂的折射率为1.38的MgF 2透明薄膜,可以减小折射率
为1.60的玻璃表面的反射,若波长为500nm 的单色光垂直入射时,为了实现最小的反射,此透明薄膜的厚度至少为 nm 。

8. 获得相干光源的方法有 和 。

9.干涉条纹的可见度的范围为 。

三、计算题
1.为了测量细金属丝直径,可将它放在两块平晶的一端形成一空气劈尖, 用
λ=589.3 nm 的单色光垂直照射,测得10个干涉条纹间隔为4.295×10-2 mm ,金属丝到劈棱距离为3 cm ,求金属丝的直径。

2
2.表面平行的玻璃板, 放在双凸透镜的一个表面上, 在钠光灯的(λ=589nm)反射
光中观察牛顿环, 得到第20级(m=20)暗环的半径r 1=2mm(暗环中心对应m=0); 当玻璃板放在透镜的另一表面上时, 同级暗纹的半径变为r 2=4mm 。

透镜玻B
A 第24题图
璃折射率n=1.5, 试求透镜的焦距。

3
3. 用λ1=600nm 和λ2=450nm 的两种波长的光观察牛顿环. 用λ1时的第j 级暗纹
与用λ2时的第j +1级暗纹重合. 求用λ1时第j 级暗纹的直径. 设凸透镜的曲率半径为90cm. 5
4.在杨氏实验装置中,光源波长为640nm ,两狭缝间距为0.4mm ,光屏离狭缝的
距离为50cm 。

求:(1)光屏上第1亮条纹和中央亮条纹之间的距离;(2)若P 点离中央亮条纹为0.1mm ,问两光束在P 点的相位差是多少?(3)求P 点的光强度和中央点的强度之比。

5.在双缝实验中,已知缝间距离为0.7mm ,入射光波长为600nm ,观察屏和缝
的距离为5m ,求屏上的条纹间距。

如果把整个装置放入水中(n=1.33),结果如何。

6.把折射率为1.5的玻璃片插入杨氏实验的一束光路中,光屏原来第5级亮条
纹所在的位置变为中央亮条纹,试求插入玻璃片的厚度。

已知光波长为67
10-⨯m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