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选择理论
• 据台湾媒体透露,负责制定消费券政策的经建会一开始并未把方 案完全向公众交底,而是不断地释放消息,来试探各方面的意见。 在长达半个多月的时间里,包括学术界、媒体和大众,通过不同 场合对消费券发表了大量的意见,还有很多人打电话到经建会表 示自己的看法。有的不赞成排富,有的主张直接退税,甚至有民 众提议干脆在次年报税的时候,直接把消费发票当作单据来核销 抵减。经建会在不断释放信息的过程中,接获了大量来自民间的 声音,并且从善如流,在最后的方案中采纳了不少民众的合理建 议。
• 对此,浙江金明律师事务所王全明指出,工资都需要以人民币方 式支付,如果要以其他方式支付,必须双方都同意,毕竟根据 《劳动合同法》,劳方有取得货币报酬的权利。一些专家认为, 促消费应尊重百姓意愿。假如居民原本就收入低、负担重,拔苗 助长式的促消费可能适得其反。
07.03.2021
第三章 公共选择理论
07.03.2021
huaxia/tslj/jjsp/2009/02/1319779.html
第三章 公共选择理论
发放消费券的决策过程
11
台湾的案例
• 12月5日台湾地区立法机构通过“振兴经济消费券发放 特别条例”,对消费券方案又作进一步完善,并制定 了更加周详的规定。根据条例,在台湾有户籍的台湾 居民及其外籍、大陆港澳配偶以及2009年3月底前出生 的婴儿,都可领取;为鼓励消费,消费券使用时间缩短 了3个月;消费券通过户政系统发放,居民凭身份证件 或户口簿到投票站领取;持消费券可以到有营业登记 的零售店、量贩店或餐饮店消费,不兑现金不找 零……
07.03.2021
第三章 公共选择理论
强制消费还是自愿消费?
7
• 近日,报载杭州市政府有意从市领导的工资、福利中切出10%, 以“消费券”形式发放。如成功推广,这种做法还可能推广到杭 州所有公务员中,比例为工资、福利的5%至10%。
• 一位不愿留名的杭州市卫生局女工作人员认为,一成工资改发消 费券,是强制消费,不是合不合理的问题,而是合不合法的问题。 这也反映了部分市民的疑虑。钱江晚报论坛上,一些反对声音言 辞激烈:“宪法保证了公民自由支配自己财产的权利,政府无权 更改公民工资的使用途径及时限。工资是劳动所得,政府无权支 配!”“一些低收入家庭还指望着每月工资能省下点存银行,这 样一来让他们怎么办?”
定向发放还是普惠大众?
6
• 消费券究竟该向特定群体发放还是面向全体公民?全国政协委员李德水 认为,消费券就是要发给真正需要的低收入阶层群众,起到雪中送炭的 作用,而不必锦上添花,“如果把它发给收入高的富人,能产生什么作 用?!”
• 但是,如果只向部分群体发放消费券,对其他纳税人是否意味着不公平? 记者通过采访了解到,多数人虽对向困难群体发消费券没有异议,但同 时认为自己也应获得,“像北京这类大城市,假如也发消费券,我们收 入不算高,家庭开支又多,为什么不能获取?”在北京一家协会工作的 高先生说。全国政协委员、经济学家厉以宁认为,消费券的发放一定要 注重公平性,让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得到帮助。不过,如何界定“真正需 要帮助”还得斟酌。
发放消费券的决策过程
10台湾的案例Fra bibliotek• 2019年11月上旬,台湾拟发消费券来刺激岛内消费的消息经媒体 披露后,很快在全台湾掀起了一场近乎全岛参与的大讨论。报纸 上连篇累牍地发表各方的意见,各家电视台也几乎天天讨论。是 发现金还是发消费券?是救济穷人还是全民福利?是以“户”为 单位还是以“人”为对象?大家各抒己见,讨论得不亦乐乎。而 前期争议最大的就是消费券能否刺激消费?
应急之举还是制度化?
8
• 目前,各地发放的消费券基本属于临时性措施,大多由地方政府 根据当地财政收入情况和经济形势做出。这一举措是否应该制度 化?
• 大部分专家和官员都认为,发券应是一种临时性的安排,而非长 久之计。中国民生保障历史欠债较多,改善需要一个较长过程, 在短期内发消费券不失为一个可行的尝试。
• 台湾地区全民发消费券,决策过程不乏朝野较 劲的政治角力,商家为清库存也以各种营销手 段配合,虽说刺激了市场的“春节景气”,但 会否“一节淡三墟”,还有待观察,所以当局 对“再发消费券”也明确持保留态度。
– 2009年2月《羊城晚报》《消费券是经济政策中的 “兴奋剂”》
07.03.2021
第三章 公共选择理论
第三章 公共选择理论
公共选择理论
• 为了让消费券发放过程顺畅圆满,“内政部”于2009 年1月6日还举行了一次由该部门上百名工作人员参与 的发放过程仿真演练。除了借此掌握发放所需时间, 也希望通过体验仿真领取流程,来发现发放过程中可 能出现的问题,从而向民众传递领取消费券时应注意 的事项。
07.03.2021
huaxia/tslj/jjsp/2009/02/1319779.html
• 目前,杭州消费券的发放范围已突破困难人群,进一步扩大到劳模、在 杭大学生等。杭州旅游局的傅女士说:“幼儿园宝宝也可纳入消费券发 放圈,别看他们小,要花的钱多着呢。”对退休职工来说,医院、药房 是他们经常要“消费”的地方,“是不是能把这些也纳入到使用范围?” 从成都等地实践看,针对困难群体的消费券发放主要起到了补贴作用, 对刺激内需效果并不明显。而普惠式发放却须考虑到财政的承受度,这 也是一个两难选择。
07.03.2021
第三章 公共选择理论
发放消费券的前车之鉴
9
• 早在2019年,日本经济泡沫破灭,国民消费意 欲低迷,政府曾向3000多万符合特定标准的老 幼残孤等人群发放“地域振兴券”,总额约2 万亿(约170亿美元),限半年内使用,效果 未如预期,后来甚至被视为政府应对衰退的失 当举措之一。
• 但要从根本上促消费、扩内需,就得在改善民生上着力。财政部 副部长廖晓军表态,对近来各地发放消费券刺激内需的做法没意 见,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但不会发行全国性消费券。
• 也有专家说,“政府红包”应该成为一种制度。可借鉴香港等地 做法,当政府财政收入超过预期一定比例时,即从中切出一块 “蛋糕”分给百姓。这也是一种执政为民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