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平衡功能评定PPT课件

平衡功能评定PPT课件

3
平衡是指在不同的环境和情况下维持身体 直立姿势的能力
保持体位、在随意运动中调整姿势、安全 有效地对外来干扰作出反应
人体平衡(balance,equilibrium)是指身体 重心偏离稳定位置时,通过自发的、无意识的 或反射性的活动,以恢复重心稳定的能力。
4
人体重心(center of gravity, COG)
Static stability is determined by取决于
base of support支撑面:polygon formed by ground contact points与地面接触的多边形
center of gravity (COG) 重心:effective point at which gravity acts重力有效作用点
垂直地落在支撑面的范围内 重心落在支撑面内,保持平衡 重心落在支撑面之外,失去平衡
支撑面(base of support)
人体在各种体位下(卧、坐、站立、行走)所依靠 的接触面
站立时支撑面:两足底在内的两足之间的面积
5
人体重心
位于S2下缘,S3 上缘前方7cm骨 盆入口处。
男性身高56% 女性身高55%
Braun和Fischer为了正确的测量身体的重心, 他们把尸体冷冻起来进行测量。
身体的重心在S3上部。 双下肢的重心在膝上方。 躯干、头和上肢的中心在T11前方。
8
重心的不确定性
Demeng认为:身体重心的位置不确定。
只要抬起一侧上肢或下肢,重心就比Fischer测出的 高7cm。
有时改变姿势,身体重心就会落在体外某一点。 在某些异常运动时,也不能明确求出整个身体的重
大脑皮质与延髓网状结构均参与姿势平衡的前馈 性调节
前庭系统在姿势平衡的反馈性调节中起决定性作 用(反馈性调节即补偿性调节方式)
适应性学习可以改善姿势反应 在行走活动中学习适应性姿势控制
17
平衡功能分类
静态平衡又称Ⅰ级平衡:指身体静止不动,在睁眼 和闭眼时维持身体于某种姿势的能力,如坐、站、 单腿站立、站在平衡木上等。
19
自我动态平衡又称Ⅱ级平衡:指在无外力作用下 从一种姿势调整到另外一种姿势的过程,在整个 过程中保持平衡状态,例如行走过程的平衡。
他动动态平衡又称Ⅲ级平衡(反应性平衡):当 身体受到外力干扰而失去平衡时人体作出保护性 调整反应以维持或建立新的平衡的能力,如保护 性伸展反应、跨步反应等。
20
Static Stability静态平衡
无外力作用下,保持某一静态姿势,自身能控制和 及时调整身体平衡的能力
主要由肌肉的等长收缩和关节两侧肌肉协同收缩完 成
18
动态平衡:指运动过程中调整和控制身体姿势稳 定性的能力,反映了人体随意运动控制的水平。
在外力作用下使原有平衡被破坏后,人体不断调 整自身姿势来维持新的平衡的能力。
主要由肌肉的等张收缩完成
6
人体重心通过韧带的张力和肌肉的等长收缩所产生的 力矩达到平衡,并使压力适宜地分布在负重面上。如 果外力施加于韧带和肌肉或异常的负重面上,将会影 响重心线的位置,同时为了保持平衡而必须调整姿势。 姿势可以有轻度偏移(站立时4cm偏移)。
7
重心的位置
身体重心的概念不能和静物相比
平衡和协调功能评定
1
第一部分
整体概述
THE FIRST PART OF THE OVERALL OVERVIEW, PLEASE SUMMARIZE THE CONTENT
2
平衡的定义
在力学上,平衡是指当作用于物体的合力为零时 物体所处的一种状态 。
人体保持平衡处于一种稳定状态的能力与人体重 心的位置和人体支撑面的面积两方面有关。
Height of COG重心的高度:与稳定极限 成反比
Sway摆动频率:越高则越易失衡
11
Base of support支 撑面:人站立时两 足之间的表面,此 表面大、平整、与 足底接触良好均有 助于平衡,与稳定 极限成正比。
12
平衡的条件:经过人体重心所作的垂线必 须落在支撑基底面之上才有可能保持平衡
平衡状态的优劣可用重心与支撑基底中心 的连线与经过支撑基底面中心所作的垂线 所成的夹角的大小来评定,此夹角越小, 平衡越好,反之越差。
13
稳定角
是重心垂直投影线和重心至 支撑面边缘相应点的连线间 的夹角。
稳定角是影响人体平衡稳定 性的力学因素。某方向上的 稳定角越大,人体在该方向 上的稳定程度越大,即在某 方位上平衡稳定性的储备能 力越大。它综合反映支撑面 积大小、重心高低和重心垂 直投影线在支撑面内的相对 位置对平衡稳定性的影响。
Static stability occurs when当重心在支撑面 以上出现静态平衡
center of gravity is above base of support
21
Types of Equilibrium
Static equilibrium: is concerned with the orientation of the body relative to the ground ( Linear acceleration)
14
平衡角
等于某方位平面上稳定 角的总和。它可以说明 物体在某方位上总的稳 定程度,通常称为稳度, 即物体失去平衡的难易 程度。
15
平衡就是维持COG 于支撑面上的能力
16
姿势和体位的变更实际上是身体各部位肌张力的 重新调配,其最终结果是要保持身体的平衡,即 所有作用于身体的力处于平衡状态。
Dynamic equilibrium:is concerned with the maintenance of posture, especially in the head ( Rotational movement)
心。
9
躯干、头颈和上肢的重量传递经第五腰椎 至骶骨,经双侧骶髂关节,站立时重力经 髋臼传至股骨头,形成立位负重的股骶弓。
坐位时重力从髋臼上方,坐骨体传至坐骨 结节,形成坐位支持体重的坐骶弓。
10
姿势控制因素
Limits of Stability稳定极限:在不失衡的 条件下,重心在支撑点上方摆动时所允许 的最大角度,其大小取决于支撑基底面的 大小和性质,大、硬、平整时稳定极限大, 反之则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