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运资金管理【重点导读】本章的重点是营运资金的含义和特点;现金的持有动机与成本;最佳现金持有量的确定,其确定方法包括成本分析模式和存货模式;现金日常管理的内容和方法;应收账款的功能和成本构成;应收账款的信用政策(包括信用标准、信用条件和收账政策)及其决策,尤其应重点掌握信用条件备选方案的评价决策;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内容;存货的成本及其控制方法。
其中控制方法包括存货经济批量模型、存货储存期控制和存货ABC分类管理。
本章的难点是最佳现金持有量的确定;应收账款的信用政策及其决策;存货的成本及其控制方法。
第一节营运资金的含义与特点一、定义营运资金:是指流动资产减去流动负债的差额。
二、分类1.流动资产的分类①会计角度②财务管理角度:永久性;临时性2.流动负债的分类①会计角度②财务管理角度:自然性负债;协议性负债如果营运资金大,意味着企业总体资产的变现能力强,则风险较小,但低风险意味着低报酬;相反,如果营运资金小,说明企业总体资产的变现能力差,则风险较大,但高风险意味着高报酬。
流动负债的管理在第三章已经作了相关的介绍,本章主要侧重于流动资产管理。
企业的营运资金越大,风险越大,但收益率也越低;相反,营运资金越小,风险越大,但收益率也越高。
企业需要在风险和收益率之间进行权衡,从而将营运资金的数量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三、营运资金的特点(一)流动资产的特点(1)投资回收期短;(2)流动性;(3)并存性;(4)波动性。
(二)流动负债的特点(1)速度快;(2)弹性高;(3)成本低;(4)风险大。
第二节现金一、现金的特点1.变现能力最强2.盈利能力差3.最易被侵占、挪用二、现金的持有动机1. 交易动机即企业在正常生产经营秩序下应当保持一定的现金支付能力。
一般来说,企业为满足交易动机所持有的现金余额主要取决于企业销售水平。
企业销售扩大,销售额增加,所需现金余额也随之增加。
2. 预防动机即企业为应付紧急情况而需要保持的现金支付能力。
企业为应付紧急情况所持有的现金余额主要取决于以下三方面的因素:企业愿意承担风险的程度(企业愿意承担风险的话,为应付紧急情况而需要保持的现金就少,反之,就多);企业临时性的举债能力的强弱(企业临时举债能力强的话,为应付紧急情况而需要保持的现金就少,反之,就多);企业对未来现金流量预测的可靠程度(企业对未来现金流量预测可靠的话就可以少一些)。
3. 投机动机由于各种动机所需现金可以调剂使用,企业持有的现金总额并不等于各种动机所需的现金余额的简单相加,前者通常小于后者。
另外,上述各种动机所需保持的现金,并不要求必须是货币形态,也可以是能够随时变现的有价证券以及能够随时转换成现金的其他各种存在形态,如可随时借入的银行信贷资金等。
二、现金的成本企业持有现金的成本通常由以下三个部分组成:1.持有成本包括两部分:企业在持有现金过程中发生的管理费用(这部分费用具有固定成本的性质,它在一定范围内与现金持用量多少的关系不大,是决策无关成本);企业由于持有现金而放弃的再投资收益(机会成本,属于变动成本,它与现金持有量成正比例关系)/资金成本。
2.转换成本转换成本是指企业用现金购入有价证券以及转让有价证券换取现金时付出的交易费用,即现金同有价证券之间相互转换的成本,如委托买卖佣金、委托手续费、证券过户费、实物交割手续费等。
在证券总额既定的条件下,无论变现次数怎样变动,所需支付的委托成交金额是相同的。
因此,那些依据委托成交额计算的转换成本与证券变现次数关系不大,属于决策无关成本。
在企业用现金购入有价证券以及转让有价证券换取现金过程当中,涉及的费用,如佣金、手续费、过户费、交割费、印花税等,有关这些费用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两类,一类,如佣金、印花税、过户费,一般情况下与变现次数无关,而与成交额有关,比如印花税按照千分之二的比例对成交总额征税;另外一类,如委托费,与成交金额无关,而是按照委托的次数。
所以开始指出的“在证券总额既定的条件下,无论变现次数怎样变动,所需支付的委托成交金额是相同的。
”指的是象佣金、印花税、过户费这样的费用。
比如,全年需要现金1000万,就是将有价证券变现,即总的成交金额是1000万元,那么佣金、印花税、过户费就是按照1000万元来计算的,其中印花税就是按照1000万乘以千分之二,就是两万元印花税,当然,这1000万可以按一次交易,也可以分十次交易,每次100万,但是不管分几次,全年的印花税总额为2万元。
上述的分类是按照费用是不是与交易次数有关系。
固定性转换成本与现金持有量成反比。
3.短缺成本现金短缺成本是指在现金持有量不足而又无法及时通过有价证券变现加以补充而给企业造成的损失,包括直接损失与间接损失:丧失购买机会;造成信用损失;得不到现金折扣。
三、最佳现金持有量(一)成本分析模式运用成本分析模式确定最佳持有量,只考虑因持有一定量的现金而产生的机会成本及短缺成本,而不考虑管理费用和转换成本。
机会成本即因持有现金而丧失的再投资收益,是与现金持有量成正比例变动关系。
短缺成本与现金持有量成反比。
机会成本=现金持有量×K短缺成本与现金持有量负相关(二)存货模式(鲍莫模式)(1)存货模式来源于存货的经济批量模型,利用存货的经济批量模型可以确定目标现金持有量。
(2)存货模式的基本原理是将企业的现金持有量与短期有价证券联系起来衡量,即将企业现金的持有成本和转换成本进行衡量,求得两者相加总成本最低时的现金持有量。
(3)由于在存货模式下,将企业的现金持有量和短期有价证券联系起来,可以不考虑短缺成本和管理成本,因为在持有现金不足时,可以出售有价证券,故不存在短缺成本;而管理成本在相关范围内固定不变,不是决策变量。
设T为一个周期内现金的总需求量,F为每次的转换成本,K为有价证券的投资收益率总成本TC=Q/2×K+T/Q×F求最小值运用微积分求最小值原理,将总成本函数对Q求导并令其结果为0。
四、现金日常管理现金日常管理主要涉及现金流入和流出的管理。
现金流入管理主要是使现金尽可能早流入企业,现金流出管理的管理重点是使现金尽可能推后现金流出企业。
1. 现金回收管理即现金的流入管理。
邮政信箱法和银行业务集中法都可以使企业的现金尽早提前收回现金。
分散收账收益净额就是指企业为了尽早的使应收账款回笼,尽早收回现金,企业在全国各地设立一些分散收账中心,客户可以很便捷的通过分散收账中心提前还款,减少应收账款占用,这样可以节约利息,但同时也会增加一些费用,这样就应该定量的决策设置几个分散收账中心,这时就需要计算一下分散收账收益净额。
选择分散收账收益净额最大的,这时的分散收账中心的数量也就是最合理的。
某企业现在平均占用现金1000万元,企业准备改变收账方法,采用集中银行方法收账。
经研究测算,企业增加收款中心预计每年多增加支出8万元,但可节约现金100万元,企业加权平均的资金成本为9%,问是否应采用集中银行制?100×9%-8=1 应采用集中银行制2.现金支出管理(1)合理利用“浮游量”。
所谓现金的浮游量是指在企业账户上现金余额与银行账户上所示的存款余额之间的差额。
即是会计上所讲的银行存款日记账上的余额与银行对账单上的余额之间的差额。
也就是未达帐项的一种。
(2)推迟支付应付款(3)采用汇票付款(4)改进工资支付方式3.闲置现金投资管理企业现金管理的目的首先是保证日常生产经营业务的现金需求,其次才是使这些现金获得最大的收益。
就是说首先重视现金的支付能力,即流动性,然后才考虑它的收益性。
第三节应收账款管理一、应收账款的成本1.机会成本(重点)应收账款的机会成本是指企业由于赊销而占用的应收账款上丧失的企业的再投资收益。
有利的一面是可以扩大企业的销售规模;不利的一面是:如果赊销的话,企业付出的代价相当于允许他人占用本企业的资金,把自身的这部分资金放弃了其他方面的用途从而失去的收益,这个收益就是应收账款的机会成本。
这里所得应收账款的机会成本的高低不是与应收账款占用总额成正比,应收帐款占用资金的机会成本主要是指维持赊销业务所需要的资金所占用的机会成本。
通俗的说,这里的机会成本所讲的利息不是指全部应收账款所占用的资金的利息,而仅仅指全部应收账款平均余额当中变动成本所占用的那部分资金。
应收账款的机会成本=应收账款平均余额×K应收账款平均余额=年赊销总额/应收账款周转次数应收账款周转次数=360/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应收账款的机会成本=应收账款平均余额×变动成本率×K=维持赊销业务所需资金×K2.管理成本是指企业对应收账款进行管理而耗费的开支,是应收账款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对客户的资信调查费用、应收账款簿记录费用、收账费用以及其他费用。
3.坏账成本应收账款基于商业信用而产生,存在无法收回的可能性,由此而给应收账款持有企业带来的损失,即为坏账成本。
二、信用政策信用政策即应收账款的管理政策,是指企业为应收账款投资进行规划与控制而确立的基本原则与行为规范,包括信用标准、信用条件和收账政策三部分内容。
1.信用标准是客户获得企业商业信用所应具备的最低条件,通常以预期的坏账损失率来表示。
客户资信程度的高低通常决定于五个方面,即客户的信用品质、偿付能力、资本、抵押品、经济状况等,简称“5C”系统。
2.信用条件是指企业接受客户信用定单时所提出的付款要求,主要包括信用期限、折扣期限及现金折扣率等。
信用期限是指企业允许客户从购货到支付货款的时间限定。
许多企业为了加速资金周转,及时收回货款,减少坏账损失,往往在延长信用期限的同时,采用一定的优惠措施。
即在规定的时间内提前偿付货款的客户可按销售收入的一定比率享受折扣,即现金折扣。
3.收账政策是指当客户违反信用条件,拖欠甚至拒付账款时企业所采取的收账策略与措施。
三、应收账款日常管理对于已经发生的应收账款,企业还应进一步强化日常管理工作,采取有力的措施进行分析、控制,及时发现问题,提前采取政策。
这些措施主要包括应收账款追踪分析、应收账款账龄分析、应收账款收现率分析和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制度。
应收账款的收现保证率是为适应企业现金收支匹配关系的需要,所确定出的有效收现的帐款应占全部应收账款的百分比,是二者应当保持的最低比例。
公式为:假设当期必要现金支付总额为1000万,即要流出1000万,就需要至少流入1000万。
如果固定的有400万国库券利息收入,差额为600万,就有600万现金流入缺口需要靠当年的应收账款的回笼所实现的现金来弥补,再假设应收账款余额为2000万,用600万除以2000万就等于30%。
这30%的应收账款收现保障率就意味着每100元应收账款至少要收回30元的现金,如果少于30%,企业的现金流转就会出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