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年高一化学3月月考试题无答案(V) 一、选择题(每题仅有一个选项,每题两分,共计50分)1.实验中的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用试管取出试剂瓶中的Na2CO3溶液,发现取量过多,又把过量的试剂倒入试剂瓶中B.Ba(NO3)2溶于水,可将含有Ba(NO3)2的废液倒入水槽中,再用水冲入下水道C.在100mL的量筒里稀释浓硫酸溶液50mLD.用浓硫酸配制一定浓度的稀硫酸时,浓硫酸溶于水后,应冷却至室温才能转移到容量瓶中2.在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中,实验开始一段时间后,对看到的现象叙述不正确的是( )A.①中苹果块会干瘪 B.②中胆矾晶体表面有“白斑”C.③中小试管内有晶体析出 D.④中pH试纸变红3.0.01 mol Al投入100 mL 3 mol·L-1NaOH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再滴入1 mol·L-1H2SO4120 mL,其结果( )A. 溶液的pH<7B. 得到澄清透明溶液C. 得到浑浊液D. 先有白色沉淀生成,后逐渐溶解4.将0.4 g NaOH和1.06 g Na2CO3混合并配成溶液,向溶液中滴加0.1 mol·L-1的稀盐酸。
下列图象能正确表示加入盐酸的体积和生成CO2的物质的量的关系的是( )5.下列关于氯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A.新制氯水中只含Cl2和H2O分子 B.新制氯水可使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C.光照氯水有气泡逸出,该气体是Cl2D.氯水在密封无色玻璃瓶中放置数天后酸性将减弱6.下列各组溶液间的反应,可用同一个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 )A.盐酸与碳酸钠,盐酸与碳酸钙 B.氯化钡与硫酸钠,氢氧化钡与硫酸镁C.氢氧化钠与盐酸,氢氧化钠与醋酸 D.硝酸钙与碳酸钠,氯化钙与碳酸钾7.将4 g NaOH溶解在10 mL水中,再稀释成1 L,从中取出10 mL,这10 mL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1 mol·L-1B.0.1 mol·L-1 C.0.01 mol·L-1D.10 mol·L-1 8. 某溶液中有Na+、Mg2+、Fe2+、Al3+四种离子,若向其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微热并搅拌,再加入过量盐酸,溶液中大量减少的阳离子是( )A. Na+B. Mg2+C. Fe2+D. Al3+9. 将适量铁粉投入三氯化铁溶液中,完全反应后,溶液中的Fe3+和Fe2+浓度相等,则已反应的Fe3+和未反应的Fe3+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A. 2∶3B. 1∶2C. 1∶1D. 3∶210.将3mol的NO2气体依次通入下列三个分别装有足量①NaHCO3饱和溶液②浓H2SO4③Na2O2的装置后,用排水法把残留气体收集起来,则收集到的气体是(同温、同压下测定)( )A.1mol NO B.1mol NO2和0.05mol O2C.2mol O2D.0.25mol O21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液溴易挥发,在存放液溴的试剂瓶中应加水封B.能使润湿的淀粉KI试纸变成蓝色的物质一定是Cl2C.某溶液加入CCl4,CCl4层显紫色,证明原溶液中存在I-D.某溶液加入BaCl2溶液,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该溶液一定含有Ag+12.从海水中提取溴有如下反应:5NaBr+NaBrO3+3H2SO4===3Br2+3Na2SO4+3H2O,与该反应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上最相似的是( )A.2NaBr+Cl2===2NaCl+Br2B.AlCl3+3NaAlO2+6H2O===4Al(OH)3↓+3NaClC.2H2S+SO2===2H2O+3S↓ D.C+H2O=====高温CO+H213.常温下,在溶液中可发生以下反应:①2Fe2++Br2===2Fe3++2Br-;②2Br-+Cl2===Br2+2Cl-;③2Fe3++2I-===2Fe2++I2。
由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铁元素在反应①和③中均被氧化 B.反应②中当有1 molcl2被还原时,有2 mol Br-被氧化C.氧化性强弱顺序为:Cl2>Br2>Fe3+>I2D.还原性强弱顺序为:I->Fe2+>Br->Cl-14.能证明碳酸的酸性比硅酸强的事实是( )A.CO2溶于水生成碳酸,SiO2不溶于水也不能与水直接反应生成硅酸B.在高温条件下,SiO2和Na2CO3能发生反应:SiO2+Na2CO3=====高温Na2SiO3+CO2↑C.SiO2的熔点比CO2高D.CO2通入Na2SiO3稀溶液中,生成白色胶状沉淀,所生成的H2SiO3逐渐聚合而形成硅酸溶胶15.在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而且为无色、透明的溶液的一组是( )A.NH+4、Al3+、SO2-4、Fe2+B.K+、Na+、NO-3、SO2-4C.K+、MnO-4、NH+4、NO-3D.Na+、K+、HCO-3、NO-3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硫酸钡不溶于水,所以硫酸钡不是电解质B.二氧化碳溶于水可以导电,所以二氧化碳是电解质C.固态磷酸是电解质,所以磷酸在熔融时和溶于水时都能导电D.液态汞能导电,但汞不是电解质17.等物质的量的Fe、Mg、Al与同体积、同浓度的HCl反应,产生H2的体积相同(相同状况),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反应掉的三种金属的质量相等 B.反应后三种金属质量相等C.所用盐酸均过量 D.三种金属可以都有剩余18.将过量的CO2分别通入①CaCl2溶液;②Na2SiO3溶液;③NaAlO2溶液;④饱和Na2CO3溶液;⑤Ca(OH)2溶液。
最终溶液中有白色沉淀析出的是( )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 C.②④⑤D.①②④19. 根据下列金属的熔沸点:A. Cu与NaB. Fe与CuC. Fe与AlD. Al与Na20.Mg、Al两种金属分别跟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稀H2SO4反应,同温同压下生成氢气的体积相同,则Mg、Al两种金属之间的量的关系一定正确的是( )A .两个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相等B .加入镁、铝的质量比为4∶3C .金属溶解的物质的量相等D .加入的两种金属的质量不等21.已知I -、Fe 2+、SO 2、Cl -和H 2O 2均有还原性,它们在酸性溶液中还原性的顺序为SO 2>I ->Fe 2+>H 2O 2>Cl -,则下列反应不可能发生的是( )A .2Fe 3++SO 2+2H 2O===2Fe 2++SO 2-4+4H+B .I 2+SO 2+2H 2O===H 2SO 4+2HIC .2Fe 2++I 2===2Fe 3++2I-D .H 2O 2+SO 2===H 2SO 422.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中进行化学实验,按下图甲连接好线路发现灯泡不亮,按下图乙连接好线路发现灯泡亮,由此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 .NaCl 是非电解质 B .NaCl 溶液是电解质C .NaCl 在水溶液中电离出了可以自由移动的离子D .NaCl 溶液中水电离出大量的离子23. 关于胶体和溶液的区别,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溶液呈电中性,胶体带有电荷B. 溶液中溶质微粒不能通过半透膜,胶体中分散质微粒能通过半透膜C. 溶液中通过一束光线没有特殊现象,胶体中通过一束光线会出现明显的光带D. 溶液稳定,放置后不会生成沉淀,胶体不稳定,放置后会生成沉淀24.标准状况下V L 氨气溶解在1 L 水中(水的密度近似为1 g ·mL -1),所得溶液的密度为ρ g ·mL -1,质量分数为w ,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 ·L -1,则下列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A.ρ=(17V+22 400)/(22.4+22.4V)B.w=17c/(1 000ρ)C.w=17V/(17V+22 400)D.c=1 000 Vρ/(17V+22 400)25.下列示意图中,白球代表氢原子,黑球代表氦原子,方框代表一个温度恒定的容器,容器中间有一个可以上下滑动的隔板(其质量忽略不计)。
其中能表示氢气和氦气的是( )Ⅱ卷二、填空题(共计50分)26.(14分)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探究常温下某非金属氧化物形成的未知气体的成分。
该小组成员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持续通入发现浑浊又变澄清,由此该小组成员对气体的成分提出猜想。
[提出猜想]猜想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猜想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猜想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了验证猜想,该小组设计实验加以探究。
[实验探究]该小组同学按下图所示装置,将气体从a端通入,则:(1)B中应该装________试剂(填编号)。
A.NaCl溶液B.KMnO酸性溶液4C.盐酸D.澄清石灰水(2)A中品红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该实验,该小组同学观察到以下三个实验现象:①A中品红溶液褪色②C中品红溶液不褪色③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得出结论](4)由上述现象该小组同学确认该气体为____________。
27、 (11分)在做铜和浓硝酸、稀硝酸反应的实验时,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发现相同质量的铜分别与等体积且足量的浓硝酸、稀硝酸反应,铜完全溶解后,前者溶液呈绿色,后者溶液呈蓝色(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针对这种现象,同学们进行了讨论。
请回答:(1)铜与稀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些同学认为:Cu2+浓度差异引起了这种现象,你认为是否正确?__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另一些同学认为:溶液呈绿色可能是Cu2+与NO2混合的结果,并用实验进行了证明,请简述实验方案与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铜与硝酸反应后产生NO和NO2对环境有污染,可用NaOH溶液吸收。
已知NO与NO2按物质的量之比1∶1被NaOH溶液吸收得到一种钠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15分)A~I分别表示中学化学中常见的一种物质,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没有列出)。
已知:A、B、C、D、E、F六种物质中均含有同一种元素。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E________,F________,J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