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中国平安集战略分析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
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指导教师签名:日期:使用授权说明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第一部分公司简介1、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平安”,“公司”,“集团”)于1988年诞生于深圳蛇口,是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保险企业,至今已发展为融保险、银行、投资等金融业务为一体的整合、紧密、多元的综合金融服务集团。
公司为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及上海证券交易所两地上市公司,股票代码分别为2318和601318。
2、中国平安的企业使命是:对股东负责,资产增值,稳定回报;对客户负责,服务至上,诚信保障;对员工负责,生涯规划,安居乐业;对社会负责,回馈社会,建设国家。
3、中国平安以“专业创造价值”为核心文化理念,倡导以价值最大化为导向,以追求卓越为过程,形成了“诚实、信任、进取、成就”的个人价值观,和“团结、活力、学习、创新”的团队价值观。
集团贯彻“竞争、激励、淘汰”三大机制,执行“差异、专业、领先长远”的经营理念。
4、中国平安的愿景是以保险、银行、投资三大业务为支柱,谋求企业的长期、稳定、健康发展,为企业各利益相关方创造持续增长的价值,成为国际领先的综合金融服务集团和百年老店。
5、中国平安拥有约486,911名寿险销售人员及175,136名正式雇员。
截至2011年12月31日,集团总资产达人民币22,854.24亿元,归属母公司股东权益为人民币1,308.67亿元。
从保费收入来衡量,平安寿险为中国第二大寿险公司,平安产险为中国第二大产险公司。
6、中国平安在2011年《福布斯》“全球上市公司2000强”中名列第147位;荣登英国《金融时报》“全球500强”第107位;名列美国《财富》杂志“全球领先企业500强”第328位,并蝉联中国内地非国有企业第一;除此之外,在《金融时报》及英国WPP集团旗下Millward Brown公布的“全球品牌100强”和“BrandZ 100 最具价值全球品牌”中,同时名列第83位。
7、平安的发展历程:1988年,于深圳蛇口成立,最初只开办财产保险业务。
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更名为中国平安保险公司。
1997年,经国务院批准,更名为中国平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保费突破100亿元。
2003年,经国务院同意,中国保监会批准,中国平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完成分业重组,更名为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平安集团公司控股设立平安产险、平安寿险、平安信托和平安海外投资,平安信托依法持有平安证券股份。
2004年,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正式挂牌交易。
公司股份名称“中国平安”,股份代号2318。
2006年8月,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功收购深圳商业银行89.24%股权,取得一张全国性的中资银行2007年3月1日,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证券简称为“中国平安”,A股证券代码为“601318”。
8、平安的经营范围:投资保险企业;监督管理控股投资企业的各种国内、国际业务;开展保险资金运用业务;经批准开展国内、国际保险业务;经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及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的其他业务第二部分宏观环境分析一、政治法律环境(Political Factors)政治法律环境是指与保险营销有关的国家方针、政策、法令、法规及其调整变化动态以及有关的政府管理机构和社会团体的各种活动。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我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一方面加快了经济立法的速度,另一方面也加大了经济执法力度。
2、独生子女政策计划生育国策的坚定执行,使我国独生子女家庭迅速增多。
独生子女家庭在面临风险时,其抵御风险、消化风险的能力明显减弱,他需要家庭外部的社会成员之间的互助互济,而不只是家庭成员间的互相帮助。
前者的关系联结需要靠经济关系(即货币形式)来实现。
在这种政策下,保险成为担负实现这种经济关系的一种形式。
因此,独生子女政策对保险营销产生的巨大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3、保险监管与立法各国政府都对保险市场实行监管并且都做出了立法,要求保险公司按法律规定提供保险产品,达到最低偿付能力和资本金额度,有的还对保险费率和保险单格式作出规定。
政府对保险市场的监管主要在三个层次上进行:立法监管、司法监管和行政监管。
4、《中国保险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主要明确我国保险业“十二五”期间(2011-2015年)的发展方向、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是保险业实现科学发展的蓝图,是未来5年全行业的行动纲领,是保险监管机构引导保险市场行为、履行监管职责的重要依据。
二、经济环境(Economic Factors)经济环境是指构成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经济状况和国家经济政策,是影响消费者购买能力和支出模式的因素,它包括收入的变化,消费者支出模式的变化等。
1、宏观经济形势当前,世界经济总体仍处于衰退之中,我国经济回升向好的态势还不确定,保险业平稳健康发展的任务还很艰巨。
非寿险几大传统险种像企业财产险、与进出口相关的货运险等业务,由于客户投保意愿和支付能力降低,受到影响较明显;车险、工程险等虽增长较快,但势头能否保持还有待观察。
但国民经济回升向好的势头日趋明显,为保险业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为下半年保险业继续保持稳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保险市场运行呈现快中趋好的特点。
一是业务较快增长。
二是与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险种快速发展。
三是市场秩序继续好转。
四是风险得到有效防范。
五是经营效益向好趋势更加明显。
2、加入WTO加入世贸是保险发展的催化剂,在保险发展的外部经济环境一定的条件下,保险运行机制的内在要求制约着保险结构并影响着保险的规模和发展速度。
当前我国保险业呈现出需求不足和供应不畅的失衡状态,且在经营中存在着诸多隐患,从主观上分析主要是保险体制与保险运行机制的内在要求的不相一致,如保险投入不足,保险企业商业化程度不高,保险中介市场欠缺不全以及保险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等等。
此外,保险经济的运行还取决于外部经济环境,其中政策不到位,行政垄断、干预过多,加以保险法制尚不完善,对保险业协调发展也有重大影响。
因此,加快中国经济市场化进程,完成保险业由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经营的根本转变,是我国保险业顺畅发展的制度保证。
市场经济是一种开放的经济、竞争的经济,加入WTO,融入国际大市场将给中国保险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公平竞争机制的引入将加快我国改革的步伐与市场经济的充分发育,促进价格体系的理顺、管理服务水平的提高和企业经营体制的转变,有助于打破地方保护主义,形成统一的市场,使资金、资源达到合理的配置,从而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保险业的腾飞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与国外保险同业相比,我国保险费率偏高而赔付率偏低,利润主要是靠控制赔付率保证承保盈余所积累,因此在经营中不得不放弃许多高赔付率的业务。
我国加入WTO后,竞争必然使边际利润率趋同,导致费率下降,赔付率上升,使被保险人得到更便宜的服务,更好地体现保险的损失给付或赔偿职能。
3、全球性通货紧缩通货紧缩是社会购买力不足与社会有效生产能力过剩内在矛盾的外在表现形式,在现实经济生活中通货紧缩主要体现在经济增长停滞、物价跌落、社会有效需求相对不足等方面。
一、市场需求不足导致社会平均利润率下降从而加剧保险市场的竞争:由于产业结构调整下岗人员增加社会整体有效需求不足大多数传统行业的产品价格都已呈下降趋势企业面对利润下滑的情况不得不采取各种措施降低生产成本首当其冲的是生产成本中的保险费支出再者由于市场拓展难度加大新业务增长延缓保险人的承保利润相对减少人员成本增大于是在一些承保利润较高的业务领域中竞争加剧甚至出现恶性竞争。
二、扩张性利率政策的出台既影响到保险人的给付能力也削弱投保人的投保积极性:为了刺激经济拉动内需央行自年以来已进行多次降息目前的银行存款利率已降到近年来最低的水平。
这对保险人而言由于投资范围的限制资金运用收益只能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人寿保险业要化解几年前因较高预定利率险种所带来的巨额利差损就比较困难。
如果这种现象持续下去则会严重影响保险人的给付能力。
从另一方面讲我国大多数中国人购买人寿保险都是从储蓄的角度从保值的初衷出发的所以高预定利率下的长期寿险险种倍受人们欢迎。
而目前寿险公司的长期储蓄性险种因预定利率与银行利率相差无几使一部分人的投保意愿普遍下降。
同时前几年在寿险预定利率较高的时期很多人视寿险为一种投资手段而投保了超出自己连续支付能力的险种。
在经济效益下滑未来收入不确定的情况下部分保户很可能无法维持原有的交费水平因而造成退保及保单失效。
三、经济结构调整社会保障体系建立使人寿保险业发展商机无限忧中有喜:在走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我国政府为了减轻改革带来的阵痛正在加强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
年我国医疗制度全面改革社会养老保险体系也正在逐步完善。
在目前企业效益滑坡、社会养老保险费强制交纳的情况下很多企业难以再象几年前那样投保商业性人寿保险。
所以团体人寿保险业务在没有税利优惠的条件下难有进一步发展事实上各家寿险公司的团体业务已出现下滑的趋势为此各家公司忧心忡忡。
从另一方面讲我国医疗制度改革、养老保险体系的建立也为商业保险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