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铁车站标准站建筑设计
发表时间:2018-12-02T13:07:34.593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29期作者:马天民
[导读] 摘要:在我国城市的需迅速发展下,城市的规模和人口数量激增,城市交通成为了人们工作和生活的重要关注点之一。
天津市地下铁道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在我国城市的需迅速发展下,城市的规模和人口数量激增,城市交通成为了人们工作和生活的重要关注点之一。
为了解决交通堵塞等一系列问题,地铁营运而生,并且逐渐成为城市交通的核心枢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地铁作为一种新型的交通工具,以其不受地面交通约束、安全舒适、行驶快速、班次密集等优势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在我国,越来越多的城市建造地铁,地铁的设计既要美观,符合城市的文化底蕴,又要简明方便,方便人们的交通出行。
本文主要以某地铁车站标准站的建设为例,分析地铁车站标准站的建筑设计。
关键词:地铁车站;标准站;建筑设计
0引言
地铁因其需要开发和利用地下空间,因此会对地下空间造成难以复原的影响,同时会对周围地下层带来许多影响,因此地铁车站标准站的建筑与设计至关重要。
车站标准站是地铁轨道交通的枢纽,在这里,主要进行乘客换乘、客流组织以及地铁运行监控工作,地铁车站具有复杂性和重要性,因此地铁站的整体布局和设计的要求会十分严格,需要依照相关的设计原则进行规范设计,恰当运用现代先进的设计理念,从内到外加强车站及其辅助建筑的设计。
1地铁车站建筑设计的构成
地铁车站建筑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方面是包含候车站台、候车站大厅、车站生产与生活用房在内的地铁车站建筑的主体部分,另一方面是包含进出通道及配套标示、内部通风甬道、地上部分通风亭等的车站附属部分。
地铁车站标准站的设计也要依据这两大部分进行规范设计。
在车站的主体部分中,其核心部分又可以分为乘客的使用空间、地铁相关运营技术设备用房、工作人员管理用房,其中,乘客的活动范围又包括楼梯和升降电梯、候车等待区、售票区、检票通道、服务台、公共卫生间等区域,在我国,还有部分城市的地铁建筑在其公共区划分了乘客付费服务区和乘客非付费服务区。
而在车站的附属建筑中,其种类繁多,功能多样,可细致地分为地铁运营综合管理和监控室、站长休息室、工作人员值班室、AFC机房、治安人员安全室、安全防护门、公共交通通信室、信号发射和接收室、消防设备摆放室、AFC票务室、污水处理泵房、气瓶专用间、变电设备管理室、夜间照明配电管理室、风机运行监控室、环境指标监控室、会议室以及员工交接班室等,在设计上更为复杂。
2地铁车站标准站的典型范例
一地铁车站建于两条公路的交叉口,车站的主体部分建造在其中一条公路的地下。
车站主体一侧临河,其余被田地围绕。
如下图所示,该车站是一个标准的地下两层式的车站,
其地下第一层为站厅层,该层主要为公共区、管理行车用房、信号用房、通信、环控电控室、通讯设施用房等;地下第二层是站台层,该层又可简单分为轨行区、设备区、公共区。
其中公共区还设计了三组楼梯和扶梯,提高了地铁客流量的可容性,满足乘客的使用需求。
某地铁车站标准站
3地铁车站建筑设计所遵循的基本原则
总体上,地铁车站设计的原则可概括为四个方面:实用性、安全性、识别性和经济性。
(1)实用性原则:此部分包含乘客密度与流动速率,换乘选择、进出口楼梯、电梯的高度和宽度设计。
(2)安全性原则:地铁车站建造时,首先要满足整个建筑的结构稳定,布局安全,避免对周围居民和过往人群带来安全影响。
(3)识别性原则:地铁的最大优点就是定时、安全、快速、高效,在运行中,地铁的行驶速度快,站与站之间时间间隔短,因此在设计是要对各区域和位置进行标识,节约乘客的时间,提高使用性能。
(4)经济性原则:地铁每公里的平均造价为6~7亿人民币,因此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经济性,避免资源利用和资金投入的浪费。
4地铁车站标准站的机体设计
4.1标准站位置选择
地铁车站的位置选择十分重要,需要考虑到该位置的便利性、人流量以及地理结构等多方面的因素,地铁标准站的位置选择是地铁建筑设计的大前提,需要充分考虑到因地制宜,适度开发的原则。
以下简单列举几点考虑因素:(1)以人为本,充分满足基本需求;(2)选择客流量较大的地方,同时满足乘客上下车站方便。
此外,地铁站一方面要能和地铁其他线路进行换乘,另一方面可以进行公交车辆换
乘;(3)在发生事故时,能够紧急疏散;(4)车站要根据地铁设计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等相关规定进行有效的防灾设计。
(5)车站区域划分合理,结构紧凑,方便管理,防灾、卫生、通风、照明灯条件良好;(6)不影响城市风貌,与周围建筑风格尽量相融合;(7)安装无障碍电梯和盲道,最好能在设计中加入无障碍升降平台来输送轮椅车;(8)满足我国的防空需要。
4.2标准站主体布置
地铁车站主体设计有一个最大原则:车站主体设计要能够合理组织人流,避免发生交叉干扰,保障乘客进出地铁站的便利性。
主体各部分人流通过率相匹配,在意外事故发生时,能够保障乘客安全撤离。
标准站的设计要结合地面与地下部分,利用天桥、地下商场、周边的地下过街道,综合开发通行过道,这样既保证客流量,有能满足安全性。
乘客最集中的区域就是车站的公共区,因此公共区的设计尤为重要,既要满足基本需求,还要尽最大可能地使乘客在乘坐地铁时有良好的体验。
该区域需要考虑到:(1)空间上尽可能宽敞、明亮。
依据该地理位置的人流量进行设计,人流量越大,空间也应相应扩大,避免过度拥挤;(2)乘客乘车的主要问题是买票进站问题,如果乘客已经办理交通卡,则可直接进入检票通道,而没有办理交通卡的乘客则需先到购票处购票,再进行检票。
因此,公共区在设计时要合理设置购票区和检票区的大小和距离,避免拥堵,节省乘客进出站时间;(3)在布置站台上,标准车站主要考虑候车乘客和下车乘客。
站台宽度要尽可能大,保证有足够空间方便乘客上下车。
此外,车站设备有大小两端的区分,其中,大头端是管理设备的用房。
设计时要尽量集中管理用房和与其联系比较密切的设施系统,地铁工作人员的办公房间应设置在于站厅层公共区靠近的位置,方便地铁工作人员的日常管理。
同时在要设置一个安全出口与地面直接相通,在出现紧急事故时方便消防工作。
4.3标准站附属设计
地铁车站的附属设计要依从以下几个方面:(1)车站出入口要和主要的客流方向一致,尽可能利用周围建筑,节约成本,合理利用空间资源。
如果地铁的出入口包含了过街功能,那么在设计通道宽度和站厅相应位置时,要考虑过街的人流量;(2)若地铁站的出口位于道路两侧,要根据该城市规划部门的相关规定来设计出口和道路红线之间的安全距离;(3)若地铁出入口朝向主干道,设计时需要设置集散场地,其面积要满足客流量需求;(4)在设计活塞风亭、排风亭、进风亭时要满足空调工艺和通风要求,依据地面建筑规划要求或者是地面建筑现状分散地或集中地进行风亭的布局设计;(5)附属设计的位置、形状、色彩等方面也要符合城市环保、景观和规划的要求,切不可天马行空,随意发挥。
结语
本文简单阐述了地铁标准站建筑设计时所要依从的几大原则,并在站位选择、主题设计、附属设计三大方面做了具体说明,希望本文可以给相关工作者提供经验和帮助,也希望相关人员继续探索实践,为我国的地铁事业尽一份力。
参考文献
[1]汪晓江.浅谈地铁车站标准站建筑设计.中国标准化,2017-11-25.
[2]刘超亮.地铁车站建筑设计理念与方法.城市建筑,2014-01-08.
[3]王聪.地铁车站建筑设计的不足与创新.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6 -10-30.
[4]何文静.地铁车站建筑设计理念与方法的实践研究.建材与装饰,2016 -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