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二语文12月月考试题

高二语文12月月考试题

山东省桓台第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12月月考试题第Ⅰ卷注意事项:第Ⅰ卷为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择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直接写在本试卷上。

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A、遒劲.(jìng)百舸.(kě)鸡豚.(tún)伫.立(chù)压轴.(zhòu)戏B、谂.(shěn)知吞噬.(shì)殓.衾(liàn)孝悌.(tì)饮.(yìn)牲口C、吮.吸(shǔn)悲恸.(tònɡ) 忖度.(duó)蹊.(xī)跷歼.(jiān)击机D、慰藉.(jiè)恐吓.(xià) 庠.序(xiáng)庇.护(bì) 体.(tī)己钱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编揖盘桓橘子洲躁动不安杀人可恕,情理难容B、寒暄凑合吊角楼云销雨济千里逢迎,高朋满座C、厮打宣泄俱乐部归根结蒂月明星稀,乌鹊南飞D、朔漠聒噪打哆嗦礼上往来仰之弥高,钻之弥坚3、依次填入下面句子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汇丰银行29日称,经过7月份的下行之后,9月份中国制造业经营状况温和好转,中国制造业的增长动能正在。

(2)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缺一不可,失去了物质文明的支撑,精神文明建设就是空谈;同样,精神文明建设上不去,物质文明建设也是。

(3)我们都知道,现在“种花”已经不能仅凭劳动力和气候来决定收益了。

如果没有优良的花卉品种、先进的栽培技术、专业规模和品牌,即使有再好的气候和再廉价的劳动力,也无法带来产业的快速提升,因而要获得更大的产业效益,则与科技进步、资金投入。

A、积聚枉然息息相关B、集聚惘然息息相关C、集聚惘然休戚相关D、积聚枉然休戚相关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一场名为“相约文博会爱心万里行”的大型文艺晚会将在省体育中心举办,一万人将现场进行手语表演,以此引导“爱心文化。

”B、记者由此推想,在“五一”这个劳动者的神圣节日里,农民工到底能够有多少人享受到法律赋予他们的休息权?C、老人拿到医疗救助金后感动地说:“如今有这么好的政策,有这么好的医疗条件,虽然得了重病,并不可怕,我呀,还得活一阵子呢!”D、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存在一种奇怪的现象:一方面很多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一方面很多民营以及西部边远地区招不到需要的工作人员,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在于大学毕业生没有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金正日此次访问俄罗斯并与梅德韦杰夫举行会谈主要目的是为了寻求俄罗斯在政治和经济上的支持。

B、针对康菲公司近期C平台附近新发现渗漏点的问题,表示新溢油点的溢出物只是从海床浅层渗漏出来的油气混合物。

C、外交部发言人马朝旭24日表示,中国驻利比亚使馆已成功将受困的黎波里某酒店的5名中国记者安全接出并妥善安置。

D、经多次测试完毕后,中国首艘航母明年预计在八一建军节正式交付海军服役,并在国庆节前后举行正式的下水典礼。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9分)写在《幽雅阅读丛书》出版之际朱良志在今天西方文化滚滚涌入的时候,越发感觉到中国文化的独特性。

在东方这片土地上,世代生息的人民,形成了不同于西方的文明。

西方哲学重外在知识的索求,中国哲学重内在心灵的体验。

西方有绵长的基督教传统,中国却宗教观念相对淡漠。

就艺术而言,中国艺术具有与西方完全不同的观念,当十六、十七世纪中国艺术大量传入西方的时候,西方人惊呼这是艺术中的一个“异数”,一如他们将中国文化称为异教的世界。

中国艺术以表达灵动的生命为主旨,中国人气化哲学是与西方迥异的哲学系统,艺术创造的是一个气化宇宙。

在形神哲学的导引下,中国艺术很早就追求超越形似的意趣,传王维作《袁安卧雪图》,画雪意茫茫中,有芭蕉盎然地摇曳着它的绿色。

脆弱的芭蕉,怎能在严寒的冬日出现?但中国艺术家没有感到它的荒诞,却体味到其中的“妙观逸想”。

画马专家赵子昂,他说他画马不在马的外形,而在马的神韵,就像东晋僧人哲学家支道林所说的:“贫道重其神骏”。

中国艺术是一种安顿心灵的艺术。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艺术家抚弄艺术,不是像今天在乎其“市场价值”,而是以它来搭建心灵之“庐”。

听听明代末年的戏剧家祁彪佳的说法,他说他家的寓园,是为“韵人纵目,云客宅心”,园林是为了寄寓心灵的。

中国艺术不是技术,它是以独特的意象世界耕种性灵的土地。

画中的一山一水,传达的是心灵的优游;园林中的一桥一亭,那是心灵的符号。

就像《平沙落雁》这首琴曲,正是取其会通心灵之意,沙白风清,云荡天远,雁影参差而上下,水流潺潺而清浅,借平沙之落雁,出逸士之心胸。

那是一片心灵的鼓吹,中国艺术家需要这心灵的清澈澄明,需要这心灵的旷远超绝。

从总体上看,中国艺术是悠扬而缠绵的,是个凄恻的芳菲世界。

我觉得,这一点和法国艺术有某种气质上的共通。

不是说中国艺术多有悲伤的情调,而是说中国艺术有深沉的把玩。

中国艺术追求“大快活”的世界,快乐,并非是现在的“搞乐”,扣响心灵的清音,甚至伴着潸然清泪,何尝不是一种灵魂的伸展,何尝不是一种畅然的高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这真是个“要妙宜修”的绝美天地。

《幽雅阅读丛书》追求的就是这样的境界——在喧嚣中追求宁静,在往古中追求鲜活,透过艺术的外在形式,去追寻其中所深涵的妙心。

我们的民族原本不是这样粗糙,精致玲珑原来是中国艺术的本色,那是一种创作方式,也是一种心境。

正像著名学者吴志攀先生在这套丛书的序言中所说的,好的艺术“乃人类精神的安慰剂”,它使人“心情如平静湖面上无声滑翔的白鹭”,中国艺术就是这样的艺术。

多年的中国艺术研究的经历,使我深感,中国艺术大都不是为艺术而艺术,而是以艺术的语言,说他们人生的处境。

艺术是他们心灵的一片吉壤,他们多半是在“落花时节”来这里倾诉。

6、下列关于“中国艺术”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中国艺术是以表达灵动的生命为主旨的,具有与西方完全不同的观念,曾被西方人看做是艺术中的一个“异数”。

B、画马专家赵子昂说他画马不在马的外形,而在马的神韵,这体现了中国艺术追求超越形似的意趣的特点。

C、中国艺术不是技术,而是一种安顿心灵的艺术,它是以独特的意象世界耕种性灵的土地。

D、中国艺术悠扬而缠绵,多有悲伤的情调和深沉的把玩。

这一点与法国艺术在气质上完全相通。

7、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关于王维的《袁安卧雪图》,画雪意茫茫中,有芭蕉盎然摇曳着它的绿色,对此西方人可能会觉得荒诞,而中国艺术家却能体味到其中的“妙观逸想”。

B、中国艺术追求“大快活”的世界,是要扣响心灵的清音,虽然有时会伴着潸然清泪,却可以使灵魂得到伸展,达到“要妙宜修”的绝美天地。

C、在喧嚣中追求宁静,在往古中追求鲜活,透过艺术的外在形式,去追寻其中所深涵的妙心,这是《幽雅阅读丛书》所追求的境界。

D、中国艺术大都不是为艺术而艺术,而是以艺术的语言,述说艺术家们的人生的处境。

他们也多半在暮春时节到“心灵的吉壤”中倾诉。

8、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A、画中的一山一水,园林中的一桥一亭,那都是心灵的符号。

中国艺术家只要拥有清澈澄明、旷远超绝的心灵,就能创造出安顿心灵的作品。

B、现在的一些艺术创作一味地追求“搞乐”,可能会使中国艺术丧失精致玲珑的本色,使我们的民族变得粗糙。

C、今天的艺术家抚弄艺术,都不是用它来搭建心灵之“庐”,而是只在乎它的“市场价值”。

D、中国艺术“乃人类精神的安慰剂”,它可以使人“心情如平静湖面上无声滑翔的白鹭”,说明中国艺术是为了让欣赏者“安顿心灵”而创作的。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12分)臧霸字宣高,泰山华人也。

父戒,为县狱掾,据法不听太守欲所私杀,太守大怒,令收戒诣府,时送者百余人。

霸年十八,将客数十人径于费西山中要夺之,送者莫敢动,因与父俱亡命东海,由是以勇壮闻。

黄巾起,霸从陶谦击破之,拜骑都尉。

遂收兵于徐州,与孙观、吴敦、尹礼等并聚众,霸为帅,屯.于开阳。

太祖之.讨吕布也,霸等将兵助布。

既擒布,霸自匿。

太祖募索得霸,见而悦之,使霸招吴敦、尹礼、孙观、观兄康等,皆诣太祖。

太祖以霸为琅邪相,敦利城、礼东莞、观北海、康城阳太守,割青、徐二州,委之于霸。

太祖之在兖州,以徐翕、毛晖为将。

兖州乱,翕、晖皆叛。

后兖州定,翕、晖亡命投霸。

太祖语刘备,令语霸送二人首。

霸谓备曰:“霸所以能自立者,以.不为此也。

霸受公生全之恩,不敢违命。

然王霸之君可以义告,愿将军为之辞。

”备以霸言白太祖,太祖叹息,谓霸曰:“此古人之事而君能行之,孤之愿也。

”乃皆以翕、晖为郡守。

时太祖方与袁绍相拒,而霸数以精兵入青州,故太祖得专事绍,不以东方为念。

太祖破袁谭于南皮,霸等会贺。

霸因求遣子弟及诸将父兄家属诣邺,太祖曰:“诸君忠孝,岂复在是!昔萧何遣子弟人侍,而高祖不拒,耿纯焚室舆榇①以从,而光武不逆,吾将何以易之哉!”东州扰攘,霸等执义征暴,清定海岱,功莫大焉.,皆封列侯。

霸为都亭侯,加威虏将军。

又与于禁讨昌豨,与夏侯渊讨黄巾余贼徐和等,有功,迁徐州史。

沛国公武周为下邳令,霸敬异周,身诣.令舍。

部从事謥詷②不法,周得其罪,便收考.竟,霸益以善周。

从讨孙权,先登,再入巢湖,攻居巢,破之。

张辽之讨陈兰,霸别遣至皖,讨吴将韩当,使权不得救兰。

当遣兵逆霸,霸与战于.逢龙,当复遣兵邀霸于夹石,与战破之,还屯舒。

权遣数万人乘船屯舒口,分兵救兰,闻霸军在舒,遁还。

霸夜追之,比明,行百余里,邀.贼前后击之。

贼窘急,不得上船,赴水者甚众。

由是贼不得救兰,辽遂破之。

霸从讨孙权于濡须口,与张辽为前锋,行遇霖雨,大军先及,水遂长,贼船稍近,将士皆不安。

辽欲去,霸止之曰:“公明于利钝,宁肯捐吾等邪?”明日果有令。

辽至,以语太祖。

太祖善之,拜扬威武将军。

注:①榇(chèn):棺材②謥詷,人名。

(《三国志·魏书》)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霸为帅,屯.于开阳屯:驻扎B、霸敬异周,身诣.令舍诣: 来到C、周得其罪,便收考.竟考:拷打D、当遣兵逆.霸,霸与战于逢龙逆:阻止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太祖之.讨吕布也俯察品类之.盛B、霸所以能自立者,以.不为此也臣以.供养无主,辞不复命C、清定海岱,功莫大焉.于其身也,则耻师焉.D、霸与战于.逢龙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11、下列各组句子中,全能表现臧霸“勇壮”的一项是()①将客数十人径于费西山中要夺之②因与父俱亡命东海③太祖之讨吕布也,霸等将兵助布④从讨孙权,先登,再入巢湖,攻居巢,破之⑤与夏侯渊讨黄巾余贼徐和等⑥行百余里,邀贼前后击之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④⑥D、②③⑤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太祖讨伐吕布时,臧霸等曾带兵往助吕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