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12014313 开课部门:机电学院
英文名称:The Foundation Theory of Form 适用专业:工业设计
课程属性:专业基础课程学分学时:4学分,计划64学时
编写人:皮珊审核人: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
造型基础是工业设计专业重要的基础课之一,是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的重要手段和培养学生的三维思考能力重要过程。
造型基础课是将传统的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空间构成等课程有机整合,结合现代视觉教育的方法和成果形成的一门新的专业基础课。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造型基础》的基本理念是在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的基础上,着重阐述“形”与“态”的有机统一关系,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掌握形态创造的基本规律和方法;突出产品形态与一般形态的异同,使学生掌握产品造型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
《造型基础》是针对工业设计专业学生进行思维开发和创造性训练而开设的课程,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形态创造的基本规律和方法,促使学生从原有的二维思维模式转向三维思维模式,学会使用感性的思维和理性的分析来完成创作活动。
二、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本课程的总体目标在于使学生建立对于产品造型形态的认识观,树立产品设计的理性的设计基本理念;掌握形态创造的基本规律和方法,了解产品设计的基本理论和具备基本的造型技能。
本课程是由基础课到专业课的过度环节。
本课程以开放的、发散的构架进行授课,以各个单独分列开的要点作为授课内容,使学生具有在宽泛的知识领域中交叉的能力,这种能力是未来优秀设计产生的基础。
(二)分类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构建产品形态的基本方法及理论;
(2)了解构建产品形态的各种相关材料及特点。
2、能力目标
(1)养成随时随随时思考三维形态的创新思维能力;
(2)养成观察及发现生活中美的形态的能力;
(3)能合理组合使用各种材料进行造型形态设计的能力;
(4) 具有三维形态的构建能力、空间想象和创意思维能力;
(5)具有了解多种三维软件并进行选择性的应用于构建三维形态的能力;
(6) 具有快速的学习及模仿能力,进而进行创新的能力。
3、素质目标
(1)具有良好的随时随地发现美思考美的习惯;
(2)具有与人和睦相处,团结协作及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以开放的心态与他人
沟通交流的精神;
(3)具有对形态美执着追求的精神;
三、课程内容
(一)形态设计的基本概念
1、内容要点
(1)产品设计中形态要素的解析—点、线、面;
(2)工业设计中形态设计的位置,形态研究的内容,形态创造的方法文化效应与价值。
2、教学目标及要求
知识目标要求:
(1) 了解本课程的主要内容;
(2) 了解产品设计中的各种形态要素;
(3)了解工业设计与造型基础的关系。
3、教学过程方法
教学建议:
(1)运用大量的基础设计案例来讲解及分析些门课在工业设计专业中的重要性;
(2)运用大量的图片对产品设计中的形态要素及材料进行分析讲解。
(二)形态与功能间的联系
1、内容要点
(1)形态与功能的关系;
(2)形态契合的功能价值,形态组合排列的功能价值;
2、教学目标及要求
目标要求:
了解形态与功能的关系的历史源流;能力目标要求:运用正确的方法对产品的形态与功能的关系进行分析;素质目标要求:养成对生活中产品形态构成思考并进行分析的
良好习惯。
3、教学过程方法
教学建议:
结合工业设计史来讲授形态与功能的关系;对工业设计历史上的经典产品进行讲授和分析形态与功能的关系。
(三)材料基本知识,不同材料实现多种形态的可能性
1、内容要点
(1)材料的分类与发展,材料的基本性能特征;
(2)材料与设计的关系;
重点:各种材料的基本特性及在产品形态塑造过程中的表现力。
2、教学目标及要求
目标要求:
充分的了解主要材料的种类及基本特性;理解各种主要材料在设计中的应用规律;
运用金属、木材、塑料、陶瓷和玻璃五大基本材料进行多种形态的设计。
3、教学过程方法
教学建议:
通过大量图片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运用金属、塑料等基础性的材料进行形态的设计,并让学生进行设计的阐述以提高做报告的能力。
(四)结构与产品形态
1、内容要点
(1)结构中材料的基本连接方法;
(2)结构与产品形态创新的关系;
(3)常用机构,机构与传动形式;
难点:结构的连接方法;常用机构与传动形式。
2、教学目标及要求
目标要求:
了解结构中材料的基本连接方法与各种常用机构及传动形式;熟练掌握结构中的材料的连接方法。
3、教学过程方法
教学建议:
利用各种结构模型、视频讲解形态的结构;利用各种材料动手制作连接机构。
(五)综合形态训练——大自然的联想
1、内容要点
(1)自然与形态;
(2)仿生设计的概述;
(3)仿生设计分类——形态仿生、功能仿生、生物意象的仿生;
(4)仿生设计的方法——记录与概括、直接模拟、间接模拟。
重点:仿生设计方法在设计中的适当应用。
2、教学目标及要求
目标要求:
了解仿生设计的相关理论知识;自然与形态的关系;仿生设计的定义和分类;仿生设计的方法;掌握从自然界吸取灵感进行形态的创造的能力。
3、教学过程方法
教学建议:
利用大量的图片进行形态仿生学的讲解;结合特点的课题进行形态塑造的练习。
四、实施建议
(一)先修课程或预修知识建议
本课程与设计表达、设计模型和材料与工艺等工业设计的相关基础课有着重要关系。
(二)教材选编和使用建议
教材的选择要体现课程的性质、价值、基本理念、课程目标以及内容标准,对于形态设计的课题练习需要授课老师进行根据学生情况进行选定。
参考资料:
叶丹.形态构造[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1
(三)课程学时分配表
(四)教学考核评价
考核方式:
本课程的考核方式主要采取平时的课后小作业评分与课程结束后的大作业评分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
平时成绩占40%,主要通过一次次的课堂练习作业对以下内容的评分:
1、对该课程的主要理论知识点有所领会和理解;
2、课题训练中在基本要求下个人想象力、审美能力和创造力的发挥;
3、学习态度认真,积极主动;
4、按质量要求按时完成作业。
期末大作业成绩占60% ,主要从以下几个标准对大作业进行评分:
1.选材恰当,具有独特的韧性、色泽和肌理,并能符合设计方案的造型需求
2.设计风格独特,具有较强的创意性和设计感
3.设计方案的实物制作结构合理,制作精细。
4.过程完整清晰,版面布局合理。
5.具有较好的展示效果。
(五)教学资源与教学保障
1、文字教学资源
教材、配套的相关造型设计的杂志及图书资料。
2、网络、多媒体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相关的设计类网站。
3、教学保障
专业教室;相关金属、木、塑料等材料;相关制作的工具
五、附录
术语解释
无。